妈妈的账单教案

教材分析:
《妈妈的账单》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和友情”。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习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同一主题的课文,对于亲情有了一定的体会。但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父母亲的回报,再加上本篇课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在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引导。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力求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达到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情感体会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思想共鸣。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依据课文特点,主要采用激趣导入法、朗读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3、收集献给妈妈的句子、诗歌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师:记得我们曾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围绕“报”字引入新课:我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妈妈的账单》 。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读得深情)
二、梳理课文,初步感知
1、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账单,随机理解。
2、归纳问题,屏幕出示自读提示。
3、检查朗读课文。
出示词语
师:首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这些词语都认识了吗?
账单  索取  报酬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出示并指名读、集体读)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词语读得非常好,那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家可以参考以下词语(出示以下词语:账单  索取  报酬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同桌合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