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旱灾,谁能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形?
指名学生说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旱灾的严重。
师: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都能体会到什么很重要?(水,)
二、读中领悟水罐的神奇变化。
过渡:是的,如果没有水,每个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在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姑娘,为了生病的妈妈出门去找水,她拿的那只水罐发生了许多神奇的变化。打开书本80页,自己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然后把直接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
师:现在,让我们看大屏幕,自己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水罐很神奇)
师:是呀,真的很神奇,我们来读读第一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