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的改变,使用一次性筷子更变成了一种潮流,但是谁又能想到,世界上的树木正在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不断减少,据“2001年世界森林状况”的报告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平均每年减少的天然森林面积达1610万公顷,年递减0.4%,其中1520万公顷是在热带国家,年递减0.8%。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全世界森林面积在1990年-2000年的十年间每年平均减少940万公顷。目前,全世界森林面积已经下降到38.7亿公顷,占地球表面积的30%,相当于人均0.6公顷。在过去的十年间,全世界森林自然增长及植树面积每年仅为520万公顷,而森林砍伐面积却高达1460万公顷,出现严重的“入不敷出”。在当今社会,什么物质都不缺,缺的就只是人们的环境意识。
教学设计理念:
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视觉中感知人类美好和谐的家园是那么的脆弱,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珍爱生命和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的小学生,从小环保意识淡薄,乱丢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环保教育迫在眉睫。班级中普遍朗读水平较差,思维不够活跃,有十几个学生表达能力突出,回答问题积极。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环境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人们不保护环境,最终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通过小村庄的前后对比,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从小善待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书写“裸露、郁郁葱葱、湛蓝”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滥砍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山谷中,有这样一个村庄,请同学们看看,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图片出示: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鸟鸣、流水、花香)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天,我们就要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
板书课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交流一下你感兴趣的问题。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4.提问促读:a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b小山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欣赏思考:a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b你想说些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4.探究学习
a美丽的小山村原来是什么样的?
a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b裸露的土地你见过吗?出示大的插图
c为什么树木会不断的减少?
a指名回答
b讨论:人们乱砍滥伐的行为。
d为什么小山村消失了呢?
a抢答(学生回答)
b师生探讨得出:人们肆意地破坏环境,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使裸露地土地失去了防洪能力。
c渗透环境教育(课堂练习)、
师述:同学们,小山村的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落下这样的结局,你满意吗?想一想:你有什么话要对小山村的人们说呢?
d讨论,自主上台发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