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 教案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三年级语文            教师:王园

课题:第四课   课题名:珍珠泉                        课时数 :1课时

教材解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教学

目标

a类

1、掌握镶嵌  青苔 蕨菜  青褐色   缘故  一嘟噜   绽开    扑哧         筛下    干涸这几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b类

1、  默读课文,看文章首先写了什么,其次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  最详细写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

c类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有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个体学习板块

教学板块

1、老师投影出现生字,齐读,开火车读一遍,完后让孩子自己注音,并相互检查。

2、让孩子们在语境中理解这两个词语,并会运用。

一、检查生字词(10分钟)

1、  巩固生字,投影出现

2、在语境中重点理解“镶嵌”、“干涸”的意思,并会造句。

1、同学们通过个体读、老师领读、范读,集体读,让孩子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让孩子在读时找出先写珍珠泉的位置(1自然段)到珍珠泉的特点(2、3自然段)最后到对珍珠泉的喜爱及赞美。(4、5、6自然段)

3、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可以同桌讨论。

文章写的最详细的是珍珠泉的特点。

主要写它美丽和有趣的特点。

4、重点指导孩子们读课文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珍珠泉的特点。

5、出示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让孩子对比学习。

a、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完成。

b、你认为珍珠泉最美是哪里?为什么?

泉水的“绿”、“深”、“清”。联系到预习清单上的口头填空题。水是那样       (   ),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     ),又那样(    ),清得能看见潭底的深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引导学生读出它的这些特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