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2)形近字比较:
予( ) 卖( ) 即( )
矛( ) 买( ) 既( )
(3)多音字组词:
( ) ( ) ( )( )
卡 担兴难
( ) ( ) ( ) ( )
(4)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给予”正音给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给予”就是给。)
2、补全板书:给予树,了解其含义。
(1)读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小女孩写的。”
(2)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
交流: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
(3)简介圣诞节。
交流: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说明: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以便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入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通过让学生读文找句或让学生在预习时查找相关资料来予以理解,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二 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圈画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一位母亲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个感人故事记录了下来。在这件事中,妈妈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出示:担心、生气、激动。
2、 针对板书启发质疑。
说明: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中妈妈“我”的情感变化,“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感受金吉娅的诚挚爱心。
1、学习课文第1、2节,体会妈妈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