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文眼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不仅学习了生字新词,还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发明家将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发明了——(生接:坦克).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生接:矛和盾的集合)
二,活化战斗之境
1,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课题的意思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划出来!
这里的"合二为一"就是课题中的——(生接:集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生接:大显神威,师板书)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呢 请自由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②你能用些成语形容德国兵当时的惨状吗 (课件出示)
③总结朗读
3,坦克从发明到现在将近100年的历史了,可至今它仍是陆战之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生齐读
三,洞察发明之思
1,多么厉害的坦克呀!发明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呢 矛和盾又是怎样集合的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交流,出示:
插图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指名读
②同学们,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可以读出一幅画面来,请同学们自由地反复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重点理解:左抵右挡
③演→读
让我们来演演那紧张危急的时刻吧!请拿出你的双手当作盾,老师的矛要进攻了,准备好了吗 我的矛刺向你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上,左,下,右——左上下右……(生做动作)
重点理解:难以招架
指名读2-3个,点评→齐读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在想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1-4自然段,并划出相关句子!
根据回答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发明家的第一个想法.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这个想法,边读边想想: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不好,为什么
生:好,因为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生:……
师:这样就完美了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生:不足的地方是这样不能进攻了,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生:……
师:你跟发明家想到一块儿去了,请你读读这段话
师:这可怎么办呢,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师: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新想法好不好,为什么
生:好,这样就可以进攻了!
生:……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发明家的思考过程吧,请看大屏幕!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生接: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转念一想,可是(生接: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这可怎么办呢 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到了绝妙的办法,对了(生接: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