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一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过程中,发生在小朋友科利亚身上的故事。文章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了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心爱的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讲述了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课文在描写科利亚思考的过程时,层次非常清楚。首先他从妈妈的大木匣没有丢、还在原地得出结论: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丢,而且也会在原地,妈妈是成年人,步子的大小一般不会变。为什么没有挖出来,他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从科利亚的思考过程可以看出其思维清楚、合理,富有逻辑性,值得学习。经过认真思考,他明白了:时间过去了4年,自己的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埋木匣时从家门口向前走10步,现在只需走5步。他按照这样的思考做了,果然挖到了木匣。从这样一件具体的事情中,科利亚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个道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三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词语。会用“如果……就…..”等关联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说出各部分大意。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学生的学前准备:①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旨在扫除在课堂学习中在故事背景方面的障碍。②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科利亚的木匣》观察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发现了什么?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找出关键词:木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质疑课题。
⑴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记形,了解义,拓展词汇:用木头做的盒子称(木匣),那用铁做的盒子呢?装火柴用的盒子又可以叫什么呢?……
⑵齐声读课题,问: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呢?
⑶梳理学生问题,一一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根据预习提纲自学课文。
预习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给每一段标出小节号。
(2)读懂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三、检查初读,学习字词。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的读音:
挖出、鞋子、木锯、争抢、敌人、台阶、懂得、斧头、屋子、不管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理清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