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小兴安岭是一个一年四季景色都很美丽的,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重点理解“抽出、密密层层、飞舞、呼呼”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语的准确。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语领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学习作者是怎样准确地运用词语描写景物的。
  2.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夏天森林、浓雾景色的特点。
  教学思路:
  依据课文“总——分——总”的构篇形式,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最后的总结段入手,由“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逆推至前文的阅读。在细读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审题。
  学生读题后,思考并议论:
  1.看了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写什么?写它怎么样?2.看了课题,同学们想通过读课文知道什么?
  在学生回答出本课是写小兴安岭,写它的美丽后,教师出示中国版图,指出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然后再议论第2问。
  二、学生预习。自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1.自读课后生字,要读准字音。
  2.自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课文中划出不懂的句子。
  三、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2.指名六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读后评议。
  3.请同学们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句子。
  在学生说出不懂的句子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和“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这两个句子在仔细读课文后解决。
  四、范读课文。(如能配乐则更好)。
  读前提出思考题: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很深?然后组织议论。(这时不要求学生回答得全面、深刻。)
  五、分段讲读课文。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议论下面的问题:
  (1)“景色诱人”是什么意思?
  (2)“宝库”是什么?
  在学生议论以上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用“我们仔细读课文,看看小兴安岭是不是一年四季景色诱人,而且还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过渡到学习前面的课文。
  2.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读前提出思考问题:读了第1自然段,你了解到小兴安岭的什么情况,读后议论:
  (1)你了解到小兴安岭的什么情况?(树木很多。)
  (2)从哪儿可以看出树木很多呢?
  教师引导学生扣住词语“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来分析体味;扣住比喻句“像绿色的海洋”来分析体味;扣住省略号体会树木种类很多。然后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写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
  读后,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接着便进行以下教学活动: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并在书上做上记号。(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原木)
  2.要求学生仔细读每一句话,然后议论:
  (1)春天的树木是怎样的?
  学生读句子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把句中的“抽出”换成“长出”好吗?为什么?(不好。因为枝条是一根根的,“抽出”还给人一种很快地长出的感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