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和伙伴做风筝、放风筝。语言朴实,概写做、放飞风筝,层次清楚,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待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色。
【学生情况分析】
就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来讲,对这篇童真童趣的课文,一定会很感兴趣,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情节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学后大部分学生会尝试做风筝、放风筝的乐趣。
【设计意图】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铺垫。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指定生词,并积累生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所述内容。
3、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在做、放、找的过程中孩子们心情变化及描写心情的词句是重点。
2、引导理解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心情变化写具体是难点。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
用实物“风筝”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用实际操作、观察,解决做、放风筝这两个重点。
用表演及结合实际的方法理解心情变化的词句使学生体会出快乐与伤心的具体描写。
【教具准备】
风筝7个(实物)、课件(放风筝)、录音机、彩粉笔、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1、请学生读课题《风筝》:
师:风筝,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在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大家打开41页的资料袋,先了解一下。
2、激情引入:
除资料袋中的风筝外,你还知道哪些?(自由抢答,先举手为先)
3、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风筝的课文(板书:风筝)
二、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1、学生要认识5个生字注音(注在文中的字上,同学互相检查),然后用课件放出带有要认识字的词句或段,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识这5个字。
2、学习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⑴ 先出示生字卡片(教师举着)分行读,然后把生字卡片固定在黑板上。
⑵ 让学生先分析字形结构,进行归类(指一名学生到前边进行归类排列)。
⑶ 再让学生指出难写的字,师生共同书空后让学生把生字写在本上,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读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准、读流利,为交流做准备。
2、听录音(展示课件、看“放风筝”的画面)
学生思考:
⑴ 文中写了关于风筝的几件事?
⑵ 哪一句概括地讲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听、观察并思考)
3、分小组讨论,弄清以上问题,画出关键词(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第一句概括全文:做、放、快乐
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做风筝
1、自由朗读课文:
⑴ 分7个小组观察风筝(课前准备实物自由观察)
⑵ 大家发现风筝有什么特点和它所用的材料各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