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3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七巧板的知识。
二、 展示七巧板,探索学习。
1. 拿出自己做的七巧板,拼成原来的正方形,请大家照书上标上序号。
2. 说出七巧板中都有哪些图形?有什么规律?(比一比,想一想)
3. 全班交流。

    4.小结:人们把七巧板简称为:三大、一中、两小、一方、一斜。
5.分组探究每个小图形与原正方形的关系,出示68页“想一想”的(1)~(3)题。
6.全班汇报。
(1)观察7个板块,发现共同点。
(2)同桌合作:找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7.拼一拼,估一估,算一算。
(1)小组合作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a估一估,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b.量一量、算一算,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2)全班展示拼成的图形,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若有兴趣,课后还可以拼成更多的图形。西面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1. 增加趣味,探索知识。
2. 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想、拼、思考。
3. 欣赏之后,动手拼一拼。

1. 学生动手拼七巧板,边拼边思考。
2. 学生可能回答:有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
3.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6、汇报。
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同桌:合作:找出1、2板块各占图的1/4。4、6块是1/16,3、5、7、块是1/8。(直观看图找答案比较困难。可通过折纸或画延长线的办法得出)
6. 小组合作拼出图形,并估算周长和面积。
7. 测量你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计算精确的面积。

学生展示。

在欣赏中感悟图形美,激发热爱图形的情感。
 

课题 求平均数(一) 课时 六  1                  (38)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  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

二、探索新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
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3.       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
4.       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
三、巩固练习:

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
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