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数学》课堂实录与点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五册p52—53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受交通与数学的联系,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数学吗?生:喜欢。师:说说学数学有什么用处?生: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师: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交通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交通与数学)师:看,谁来了?(课件演示黎霖图片)这是六年级的哥哥黎霖,他听说我们班同学数学学得好,所以今天特意带了许多问题来考我们。你们敢接受他的考验吗? 生: 敢。[评:轻松的谈话导入课题,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对教材的内容作了有机的改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二、探索新知:(一)探索行程与楼梯问题。1、课件出示问题1▲ 我家到学校有多少米?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课室一片寂静)师:麻烦了,第一个问题就难住了,怎么办?生:老师,他什么都不告诉我们,怎么求啊?师:那你觉得要知道些什么才能求呢?生1: 起码要告诉我们他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生2:起码告诉我们他每分钟走了多少米的路啊。生3:或者知道他每步走几米和他一共走了几步。师: 是啊,什么都不告诉我们,怎么求呢?请看:(课件演示黎霖上学与到校的图片,图片中有两个钟面,一个是出发时间7:20,一个是到校时间7:29) 师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样能解决黎霖哥哥的问题吗?生:还不行,还要知道每分钟走多少米.师:你真会分析.演示课件(每分钟走65米)这样可以了吧.(请在本子上列式解答)生独立在本子上解答,个别代表上台板演,集体订正。65×9=585(米)师:真棒,黎霖哥哥奖你们一个智慧星。[评:先出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寻找解答所需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的空间,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到相应的条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课件出示第2个问题:师:再看黎霖哥哥的第二个问题,课件出示 ▲我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要走多少米?师:会吗?独立思考后,在本子上算一算。生:独立解答后汇报。(个别上台板演)生1: 585×2=1170(米) 生2:585×4=2340(米)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我是这样想的:来回就是两个585米,所以我就用585×2=1170米。师:这是你的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这位同学为什么乘4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他中午回家的话,那他就走了两个来回,也就是4个585米,所以乘4。师:想得可周到啊,黎霖哥哥奖我们2颗智慧星。[评:开放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3、研究楼梯问题。师:黎霖哥哥说下面这个问题更难,你们有信心解答吗?生:有。师:请看。(课件出示问题3)▲我每上一层楼大约用20秒,教室在4楼,7:30能到教室吗?师:能到教室吗?(给30秒钟大家思考)生1:不能,因为他到一楼楼梯口已经是7:29分,也就是上楼只用1分的时间,也就是60秒。而每上一层就用20秒,20乘4等于80秒,所以不能到。师:说的很有道理,那就判断他7:30不能到课室。你们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