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三上“购物”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很多地方都在搞城市建设,天津市也不例外。我们走在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道路加宽,旧房改造。很多同学搬进了新家,哪些同学搬进了新家?(部分学生举起手)住进新家高兴吗?学生脸上挂着笑容,大声答到:高兴!教师继续向学生介绍:小明也要搬新家了,他和妈妈想选购一些新家具。看!他们来到了家具城,这里的家具真多呀!(电脑演示出图:书柜213元;桌子42元;椅子12元;沙发680元……)
  (目的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面临的数学问题是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掌握新知
  教师先请一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里有哪些家具,分别是多少钱,然后请同学给小明作参谋,可以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况帮小明选一选要买哪种家具,每种可以买几个,大约要用多少钱。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请学生进行汇报。学生马上投入到讨论中,设计出许多方案,教师巡视并且选择出需要的方案,请学生汇报。(学生举手非常踊跃)
(由于不清楚设计老师及所教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所以对于由搬家引入的情境不好提出太具体的想法。但个人感觉前面情境的叙述有些拖沓,其实莫不如直奔主题。尤其是问题的设计是不是可以更简练直接一些。尤其是这里的学生讨论、再设计方案、再汇报,是否有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可能还不一定会出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
  生1:可以买2个书柜,放小明和爸爸妈妈爱看的书。大约用400多元,不到500元,因为2个250元是500元,所以2个213元不到500元。
  生2:可以买一张桌子吃饭用,42元。
  生3:还要给这张桌子配4把椅子,大约是40多元。
  ……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与估算方法的合理。学生的想法得到教师的肯定,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如果没有出现下面的问题,即书上的问题呢?该怎样处理应该有所预设。) 
1.教师请学生先来算一算买4把椅子的价钱?学生列出算式:12×4=?
  学生开始计算,神态非常认真,计算后开始组内交流,有的算法引起了争论。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方法,请学生进行板演并讲解。
  方法1:2×4=8,10×4=40,40+8=48(元)。
  方法2:12+12+12+12=48(元)。
  方法3:
        1 2
       × 4
______
4 8
  前两种方法,有部分学生使用,介绍后能引起全班同学的共鸣。重点讲解方法3:竖式方法。当板演此方法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后,可让其他的学生对竖式计算中不清楚的地方提问,有的学生问:4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数,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还有的学生问:48是怎么来的?……
(作为竖式的计算,应该是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即便是有学生能够提出,但真正的含义理解还又得深入学习。)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