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6 吊饰 篇1
小学美术 第四册 第六课 吊饰
教学目的:
一. 体会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二. 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和立体的吊饰。
三.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激发和培养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记忆,了解吊饰结构。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过程 :
组织教学:
一. 课前收集各种吊饰,号召学生找相关资料.
二. 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提问: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吊饰?
2.说说吊饰的样子
3.为什么要挂吊饰?
4.为什么叫吊饰?
5.分析吊饰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作用是什么?
讨论: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在什么地方装饰效果最好?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思考:你能设计出几种悬挂方式?
看教材P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展品.
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
制定制作方案
三. 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装饰部分特点突出;创新使用材料.
四. 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观看作品,评价作品,交流促进和提高.
学生互评,选出三个你认为最好的作品.
五. 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学会了自己动手制作装饰品来美化生活.
美术教案-6 吊饰 篇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对纸工制作产生一定的兴趣。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剪刀、纸工第16页《小挂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请你们抬头看看,我们班教室里有很多挂饰漂亮吗?
没有这些挂饰教室好看不?为什么小朋友会制作挂饰吗?老师带来了一些没做好的挂饰请你们动手试试(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二、小挂饰
1、出示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及结构特征。
在做手工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做什么。怎样才能使线穿进去?
2、教师讲解并示范
将图形剪下,延边沿处剪开。(黑线处不易剪得太开,因提醒幼儿小心)
将大图捏折弧线,两端粘合成锥体圆盘,中间穿上一根挂线。
小图对折后并粘合,粘合四周夹入一根线,线的另一端用小圆纸片固定在圆盘四周。
轻轻地拉住挂线,等孩子全部完成后,将吊饰挂在窗口,十分好看。
3、手工作业要求及剪刀的安全使用。
三、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表扬完成好的幼儿。
四、活动结束
教师与幼儿共同用制作好的小挂饰装饰自己的教室,收获成功喜悦。
活动反思:
参与制作的热情很高,让幼儿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手工的快乐,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交流,掌握手工技巧。通过操作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表现。
美术教案-6 吊饰 篇3
教学目的:
一、体会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二、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和立体的吊饰。
三、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激发和培养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记忆,了解吊饰结构。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课前收集各种吊饰,号召学生找相关资料。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提问: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吊饰?
2.说说吊饰的样子
3.为什么要挂吊饰?
4.为什么叫吊饰?
5.分析吊饰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作用是什么?
讨论: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在什么地方装饰效果最好?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思考:你能设计出几种悬挂方式?
看教材P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展品。
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
制定制作方案
三、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装饰部分特点突出;创新使用材料。
四、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观看作品,评价作品,交流促进和提高。
学生互评,选出三个你认为最好的作品。
五、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学会了自己动手制作装饰品来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