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纸片插接

2023-07-18

二年级美术纸片插接 篇1

  纸片插接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硬纸片插接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习利用硬纸片剪口、插接形成艺术作品。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将硬纸片剪制成各种简单的外行,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硬纸片接插组合成小艺术品。

  教学难点:

  插接的作品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艺术性。

  教学准备:

  教师:范作,红、黄、蓝各色硬彩纸,剪刀、胶水 

  学生: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以为小动物制作一张小小宴会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做实验的方法进行,用一张纸试着做一个小桌子,同学们能有几种方法?

  学生自己实验制作:折叠法、粘贴法、插接法的运用。

  三、学习新课

  1.请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图。

  讨论: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做出来的?使用了哪些材料、工具?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找到本次作业的方法及步骤,使下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你试试行不行?小组合作用小卡片制作一个小房子。

  3.听说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吗?猴子用什么办法去捞?

  我们今天也来摘一回月亮好不好?

  (分组进行)有没有好方法使速度快一点?

  4.交流:谁的队伍攀得最高?为什么?

  小组总结后发言:

  最下面的要插得大一点,牢固一点,这样才能站得稳。

  5.比一比:谁的造型最好看。

  四、发展阶段

  集体合作制作一个大的插接雕塑形象(可以放到课后)。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趣味性很强,学生的作品不可预见性很强,课堂上学生虽是很乱,但也制作出了不少的好作品。学生对于“人梯”、“楼”的感觉很到位,大多数都能表现出效果,少部分同学因人为因素(剪口太小使作品插接起来扭曲)或插接时底子不牢固,影响了最终的效果。

二年级美术纸片插接 篇2

  纸片插接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调查和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插接这种纸艺形式,产生对插接艺术的兴趣;了解插接的结构及基本的变化手段,尝试着设计并制作一组插接纸艺作品。

  2.通过设计并制作一组插接纸艺作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合作、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及创新精神,发展个性。

  3.追求行为目标的情感驱动力,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在与同学共同设计、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留下自己在艺术道路中成长的足迹。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各色卡纸、吹塑纸、美工刀、手套。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幅供欣赏的优秀的纸艺插接作品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各种颜色的kt板,线锯,剪刀、美工刀、手套。

  教学重难点:

  1.单元形的设计要简单易制、方便复制。

  2.启发学生运用改变接缝切口的长度、方向及在基本形上的位置的方法使作品产生出多变的空间构成关系。

  3.掌握机械线锯的使用方法。并在制作中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学生汇报自己通过课前研究性学习,了解到的关于纸艺插接的知识。

  学生交流完毕,教师将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总结。

  出示课题:插接

  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师作品,请学生概括总结插接作品有哪些种类。

  (1)普通形的插接:单元形相邻两片各切割一半插缝。(教师提醒学生:断面形状又有放射形和平行形,后者易变形,故要求面材有一定厚度 或使造型有较大支撑面。)

  (2)靠榫眼、扣接的单元形的插接,形式更加灵活。

  (3)由曲折的开形做插接。

  (4)由单位内空体做插接。

  我们今天就来尝试着制作插接中最简单的——普通单元形的插接。

  活动三:

  实物投影仪出示大家熟悉的雕塑“铁蝴蝶”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看到这组雕塑时所产生的感受,理解作品由于造型形式所产生的张力和所蕴含的奔放的情感。

  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功能展示“铁蝴蝶”雕塑的一个单元形象,请学生每人用大红色铜版纸来“克隆”一个3*4cm的“铁蝴蝶”形象。(学生运用剪刀、美工刀进行简单的形的模仿)

  做完后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和实践,将本组内每个人做的蝴蝶个体在合适的地方切割开缝,插接成一组“铁蝴蝶”雕塑。(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运用易切割的铜版纸进行对简单形的模仿,并自己找出成组造型的插接方法的过程中,找出单元形在插接过程中向各个方向延伸时的插接规律和方法。)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组是怎样如何找到最适宜切割开缝的地方成功的实施插接的,也可以帮失败的组找一找问题出在哪儿。

  教师总结:实际上所有的普通单元形的插接都是先设计出一个单元形,进行复制,并裁割出有规律的表面切缝,再进行变换平面角度的对插,向空间各个方向延伸。这样,一个视觉上的立体形态就显现出来了。

  活动四:

  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一个简单易复制的单元形的形象,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卡纸或吹塑纸进行制作并找出合适的位置裁出接缝,做好后组里其他同学进行复制。小组进行插接造型。

  先做完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用电动线锯来用kt板切割一个单元形象。

  活动五:

  展示作品,学生互相参观,通过比较,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请本节课用线锯进行制作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使用电动工具的经验。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出示上一节课后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教师一起用电动线锯切割kt板制作的插接作品“和平鸽”。请参与设计的学生谈谈设计意图——爱好和平,放飞理想。说明自己设计的这件作品要留给母校来装饰美术展室,作为自己艺术学习道路上的足迹。倡导同学们开动脑筋,也来设计一个有寓意的形象做成插接作品。

  活动二:

  想一想,说一说:你们组要做什么形象的插接作品,这个形象代表着自己对学校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各组绘制出单元形的设计稿。

  活动三:

  学生尝试着用电动线锯来将kt板切割成单元形:(教师重点强调学生要注意使用电动机械的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将已经用线锯做过切割练习的学生分到各小组,指导其他同学正确、安全的用线锯来进行切割。

  各小组轮流使用线锯,本组内根据学生情况分工,由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切割曲线部分,学困生可以几个人合作来切割直线和较短的曲线。(每组派一个负责卫生的学生,将切割下来的碎屑及时回收到垃圾袋内)

  活动四:

  各组将切割好的单元形切割插缝,以一个单元形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进行延伸式插接。

  在学生插接的过程中教师具体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改变接缝切口长度或在基本形上位置的方法产生多变的空间构成关系。

  活动五:

  “看,我的作品”小型展览。由学生自己解说作品的构思、制作中的感受,其他学生作观众,并在“参观留言本”写下自己看了这件作品的感受。

  课后拓展:

  1.出示范作,启发学生回去后试着用在同一组作品内用改变基本形或改变面材的方法使自己做的插接作品更具观赏性。

  2.在制作诸如“小相架”之类的实用制作时,是不是也可以用插接的形式使作品的效果更具立体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