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2023-07-13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学习材料:学生可采用单色或多色彩纸,剪、撕作团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剪好的团花进行染色,自创多种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剪好的团花进行再创造,以更好、更有创意地美化我们的生活。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讲授新课。创设情景,提示课题。探索学习,学做团花。欣赏分析。②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教师:请每组派一 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③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④发散思维。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 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 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们一 起动手制作吧?(3)游戏活动,展示评价①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 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 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剪纸语言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三、 课时:1课时

  四、 教具:彩纸、剪刀、胶棒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小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找一名同学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小礼物。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为你们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

  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剪纸作品外形接近于什么形状呢?

  生:圆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像这样外形以圆形为主,经过多次折叠而剪出的剪纸作品叫做团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团花的世界。(出示课题。)

  (二)观察分析 探究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剪纸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请大家看图片资料(出示课件图片:对马团花和 菊花团花。)

  一千多年前的人们就能够把这么复杂的图案用纸剪出来,可见那时候的人们是多么的心灵手巧,多么的了不起。  

  (出示课件图片)因为团花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喜庆、和谐美好,所以人们多把像鱼、喜字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放到团花里,从古至今人们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会剪团花贴团花。

  设计意图:了解团花的寓意

  (三)探究学习 艺术实践

  1、外形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团花都是圆形的,要想学会剪团花,就要先把纸剪成圆形或接近圆形。你们会剪吗?

  生:会。

  师:现在老师找一个同学给大家上台演示,请你只剪一刀,就把它变成圆形,谁来?(生动手实践)

  同学们仔细看,边做边给大家讲好不好?---好,打开----我们看他剪的很圆,是不是,好,真棒,我们为他鼓鼓掌吧。

  老师想和他比一比,也剪个圆,看老师剪的圆不圆。咦,怎么回事??谁来告诉我,---原来是因为没有找准中心点。

  团花是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连续对边对角折叠,剪的时候一定要找准中心点。

  设计意图:了解团花的含义。

  小结:原来把纸折起来剪是个好办法,大家猜猜对折一次,两次,三次,哪种剪得更圆呢?谁能不能总结一下:折纸的次数和剪得圆不圆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折纸的次数越多,剪得就越圆。

  2、花纹

  师:那么这个圆纸片算不算是团花呢?和信封里的团花相比哪个漂亮呢?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没有花纹。

  师:对,我们还要装饰上花纹。因为我们今天的课题叫百变团花,你们说重点是在哪个字上边才体现团花花纹的多样性呢?(变)出示:板书---纹样。

  我们观察这幅团花作品里的花纹  有月牙纹、毛毛纹、柳叶纹、圆点、瓜子点、三角等。

  再折叠好的纸上,画上了花纹后,我们就要开始剪了

  打开,一幅团花作品就做好了,会了吗?我们欣赏几幅同龄小朋友的作品。

  想不想动手剪了?

  六、学生实践

  用折、剪团花的方法,做一朵花纹、外形好看又有新意的团花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七、作品展评

  组织学生展示,自评、互评、师评。

  八、小结

  大家的作品都非常漂亮,各有各的特色,非常有创意。同学们下课后可以把你制作的漂亮的团花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三册《百变团花》。本课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学生在已学过的《小花饰》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画、折、剪等操作技能,学习剪纸团花主要训练学生折、剪的操作技能和图案的简单设计能力。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剪方法,便可以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给人以美的感受,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显性内容与目标

  1、 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历史、制作方法及应用。

  2、 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观察与探究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镂空图案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范例作品、剪刀、彩纸、胶带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及意图:

  一、 激趣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花瓶教具,让学生思考漂亮的花瓶上面还缺少什么?学生发现没有花要在花瓶上面添上花,教师顺势拿出剪刀与彩纸剪出漂亮的`花朵贴在花瓶上,并告诉学生这是团花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探究部分:

  首先从课题入手,结合学生看到的团花和图片想一想什么是团花?为什么叫百变团花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小结。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了解团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加深了解,利用课件演示图片,欣赏团花的历史、图案的寓意。由此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

  其次进入探究学习的想一想、做一做环节。课件出示团花的制作步骤图片,请学生将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由此看出剪纸团花的关键在折和剪,教师板书,然后播放课件请学生来想一想并判断谁折的好、哪种方法折的正确、哪种方法剪的圆、怎样剪不会散,学生做出判断后让他们做一做,学生分组尝试2折、3折、4折、5折后剪出外形比一比哪种折法剪的圆,教师演示课件小结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多尝试。

  最后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做好的团花范例分发给各个小组,然后出示合作学习目标分别讨论剪去的部分是团花的什么地方?团花的外轮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团花的外形与图案有什么不同?团花由几层图案组成?教师结合课件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利用想一想、做一做的环节教师强调了剪纸团花制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了解团花的制作过程,抓住团花的特点学会镂空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解决教学难点。

  三、 艺术实践部分:

  让学生想一想剪什么样的团花,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剪剪看,让学生欣赏书中的纹样并设计制作。教师在辅导中强调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保持环境卫生。请学生将自己剪好的团花贴到花瓶上师生共同欣赏评价。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能力与评价能力。

  四、 应用拓展部分:

  教师首先结合课件讲解团花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应用在生日祝寿、结婚庆典还有邮票等图案设计中,请学生再想一想团花还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最后教师出示利用团花制作成的贺卡,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剪纸团花来做成礼物或工艺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装扮空间。这样设计能将本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篇4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第三册第六课《百变团花》。

  一、 说教材:

  1、教学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是剪纸系列课,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都很强。开始通过此课教学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大胆尝试,活跃课堂气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三点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用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呈放射状的剪纸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情。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剪团花,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合作能力。

  3、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而一般重点部分往往就是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4、教具准备:

  教师:剪刀、彩纸、双面胶、课件、范样、大树干。

  学生:剪刀、彩纸、双面胶、等。

  二、说教法:

  让学生再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算法和教师示范法及游戏进行辅助教学,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说学法:

  本课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活动主线,重视探究经验。新课标要求学生是主体,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交流合作法

  (3)练习法

  (4)评价法

  四、说教学流程: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段魔术,想看吗?,一张正方形的纸把它剪三下,让它变个样子,你们相信吗?那可要睁大眼睛看好了,来你们帮我数1、2、3,瞧,漂亮吧,哈哈,你们上当啦,这不是魔术,只是一种剪纸方式。它把剪纸和折纸结合在一起,剪出漂亮的图案。对了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变团花。——出示课题

  这时让学生带着激动的心情欣赏团花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团花的用途及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接下来学生根据教科书看书自学上的图示进行初步创作)

  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初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协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下两个可能出现的问题:

  1、纹样、折法单一,装饰味不浓。

  2、为什么剪好后发现团花分成几大块?

  此环节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出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就共同去解决吧。我们先从折开始

  (1) 折:

  图片上出现了不同的折叠次数的折纸图样,让学生分析:不同的折叠次数剪出来的形状是否一样。从而得出折叠次数越多得到的形状越圆。

  第二幅图片看谁折的好,让学生知道折叠是应注意边与边要对齐。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课件展示讲解,解决折法单一的问题。

  (2) 画:

  折完后我们就该设计纹样了,(出示课件)这些符号好奇特呀,这就是剪纸符号。在折好后的纸上画上你喜欢的剪纸符号一定会剪出美丽的团花。

  (那么我们在设计纹样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出示三个团花)这三个团花设计的纹样相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哦,一定要注意纹样设计要疏密得当呀。)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运用剪纸符号进行归纳,解决纹样单一装饰味不浓的问题。

  (3) 剪: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把折痕处完全剪断

  剪,教师以示范的方式解决团花分成几大块的问题,让生通过观察明白团花为什么会分成几大块。

  (4) 最后以游戏来温故剪团花的制作过程,

  (四)学生再创作,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设计意图是:使生进入再创作阶段,解决问题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兼顾全班的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作品的设计制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体验完成作品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五)展示台

  以《朵朵团花开》为主题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大胆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通过这样的交谈方式,学生便学会了如何欣赏作品、如何发现作品的问题及如何评价作品。

  五、板书设计:

  百变团花

  剪纸方法:折 画 剪

  剪纸符号

  这样的板书设计充分体现图文并茂、直观明了、生动有趣,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内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