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美版
第15课 刻印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与作用,热爱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
3.运用学习到的刻印技法制作工艺品,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
重点:学习简单的刻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难点:图案细节的处理与安全问题。
教学用具:制版材料(刻刀、橡皮、萝卜、马铃薯)。
印制材料:(水分颜料、印泥、纸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纪律,检查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并出示目标。
(1)教师:拿出一幅版画作品(《老红军》)问:“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刻上去的,是老红军在烛光下看书。”
(2)教师:接着把版画的印制作品拿出来问:“这又是利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
学生:“印出来的,利用刚才刻完的版画,打上油墨印制而成的。”
教师总结:这是利用刻印的方法制作的版画,它神不神奇?
这节课我们师生共同来研究一下第15课——刻印的乐趣.
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掌握简单的刻印的方式与方法。
(2)运用刻印的方法设计作品,进行作品展示。
(3)通过作品展示,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三个目标?
三、讲授新课。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去查阅一下关于篆刻的历史知识,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印章,战国时代已经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2)印章的材料都有那些?(玉石、玻璃、象牙、金银、木头、钢章、塑料)。
(3)印章有什么作用?
(印章在书画中起着均衡画面构图,丰富画面效果的功能, 一幅完整的中国画,除了题跋之外,还要用印章打印;作为个人身份的一种证明手段;各个单位的公章;毕业证以及护照等都需要印章。)
作为传统美术——篆刻的治印艺术,我们不但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还要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二)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刻印的知识,那你们知道刻印的方式有哪些吗?
(刻印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阴刻、阳刻、漏印、浮雕等)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一下阴刻与阳刻。
阴刻:将画好图案的地方刻下去,涂上颜色,印出来,有图案的地方是白颜色。(图画表示)
阳刻:如果将画好图案的地方保留,刻去图案以外的地方,涂上颜色,印出来,有图案的地方是红颜色的。(图画表示)
(三)看图讨论:应该怎样刻印?并说出讨论结果。
(1)在刻印中,所用到的材料有那些呢?
(刻刀、橡皮、萝卜、马铃薯、水分颜料、印泥、纸张)
(2)刻印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制版:
1.先考虑刻什么?
2.考虑用阴刻还是阳刻?
3.刻印字,要拓印反稿。
4.切面必须平滑,画图以后,再用刻刀刻出图案。
5.左手固定住橡皮擦,右手执刀,注意力度,不要伤到同学及自己。
印刷:在刻好的橡皮擦表面涂上水粉颜料,印在纸上。注意印刷时将橡皮擦垂直按在纸上,用力匀而稳,然后迅速干净利索地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