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案 篇1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教学课题
知识方面: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敌我双方表现,激发对侵略者憎恨和对我军民打击侵略者行为的敬佩。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方面:
1、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2、 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及措施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体会中国守军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卢沟桥烽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和课文插图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和观看图片,给学生直觉上感受。
五、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浏览读、品味读、展示读、探究读,不难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为此我花费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随后,再要求学生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前提测评入新课
听写词语
咽喉 妄图 挑衅 狼狈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如火如荼
指名板演
反馈讲评矫正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生根据默写的7个词语选取其中的2到3个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段
问:卢沟桥事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找到吗?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在不懂处做个记号。
同位互相交流,引导生理解“蚕食”、“魔爪”意思。
重点理解“咽喉”意思
【百度搜索】中国地形全图:
打开中国地图,学生看图找出“东北三省”及“华北”位置,进而理解“咽喉”意思,想想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蚕食”、“魔爪”、“东北三省”、“华北”、“咽喉”等重点词语朗读
小结板书:
日寇蚕食,欲占交通要道
过渡: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
(二)品读第二段
浏览第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同位交流,指名说
师摘要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品读第二段,画出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填写在下表里,同时思考交流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时间 举动关键词语 体会
1937年7月7日深夜 敌人
我军
第二天凌晨 敌人
我军
当天晚上 敌人
我军
师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探究情况
小组按时间段汇报交流
师针对汇报完善表空
1937年7月7日深夜
敌方: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首先
我军:喝问 严词拒绝 还击
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日军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百度搜索】播放课文录音
播放录音片段,学生听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
小结:可见事件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板书: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
日军:人仰马翻 狼狈
我军:同仇敌忾 举 冒
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生通过抓重点词语、句朗读并想象体会日军的残暴以及我军民不怕强敌的英勇气概
【百度搜索】播放课文录音
播放录音片段
学生边听边想象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
小结板书:
同仇敌忾 大举进攻
当天晚上
日军:猝不及防 抱头鼠窜
我军:手握 腰佩 悄悄
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百度搜索】课文插图:
看插图想象体会在威武不屈的正义面前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以及我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应用气概
【百度搜索】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再听和想象
练习朗读,比一比看谁能朗读好
指几名读,其余评议
师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令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
过渡: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1、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
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2、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 “序幕”是什么意思?
(3) “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意思相近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 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三、升华认识:(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板书设计
5、卢沟桥烽火
日寇蚕食,欲占交通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凌 晨 同仇敌忾 大举进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主动出击
《卢沟桥烽火》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中,我采用“以述促读”方式,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并想想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去领悟感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同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最后从课堂效果反馈来看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卢沟桥烽火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揭题:板书:卢沟桥烽火
审题:从题目看文章是写什么?(理解“烽火”)
——烽火:报警的烟火。
讨论:看了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在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板书)
为什么说卢沟桥燃起了“烽火”?是什么样的“烽火”?
这次事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要求: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寻有关的资料,看看卢沟桥到底曾经发生过什么事?
学生上网进行资料查询
——通过“网易”查询“卢沟桥”。
每个资料要说明出处,以利交流。
查到资料后,可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写出自己的书面调查。
查询结果总汇,诱发学生情感
——学生回答研究,讨论的结果,教师点拔,小结。
a:通过资料可了解:
“七•七”卢沟桥抗战(介绍)——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中华英雄→无名英雄碑→中国版图
——说明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中华英雄(国耻日)→“九•一八”事变——时代背景
→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此时已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南京大屠杀(图片、内容)——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
中国台湾南部院校师生观感畅然——不忘历史。
学者分析:日本为何再次篡改历史教科书——要牢记历史
名山景色:卢沟桥——了解卢沟桥。
英雄人物:赵登禹。——了解“大刀队”,抗战英雄。
b:总结:
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战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本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c:过渡: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烽火的呢?
初读课文,发展情感
初读感知,要求:
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检查讨论:
指名读课文(分小节)
分段:第一段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第二段经过。
第三段号召。第四段历史地位。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说说为什么?
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指名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
圈划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注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投影欣赏大刀队的图片)
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的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读第小节思考:
从卢沟桥事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野心,正因为如此,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齐读课文第节)
分析最后小节。
卢沟桥事变暴露了日本,点燃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烽火,拉开了(齐读课文第节)
延伸思考,巩固理解
——抗战胜利,时间也过去了年,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呢?大家看两篇文章。
阅读《不该忘却的纪念,——九•一八祭》《看看日本在和历史教材里是怎么说的》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卢沟桥烽火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
出示词语,指名读。
1.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抱头鼠窜 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