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习题

2023-12-10

《负荆请罪》习题 篇1

  一、基础积累

  (1)字音

  (    )     lián   pō     hán         jù          chún         qíng

  赵 国 (     )(   ) (   )国    ( )怕 嘴(     )   上(      )

  (2)词义

  1.针锋相对:                              2.唇枪舌剑:

  3.府邸:                                  4.门客:

  5.寸步不让:                              6.侮辱:

  7.着想:                                  8.上卿:

  9.负荆请罪:                              10.惧怕:

  二、填空

  1.《负荆请罪》出自(     )[谁]写的《     》[著作]。

  2.剧本的一般特点是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     )、(     )和剧本的任务,句始和句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待(     )及人物活动情况,句中小括号内主要交待人物说话时的(     )、(     )、(     )等。

  三、能力迁移

  1.概括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性格特点。

  2.结合本文,说说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3.本文的中心思想。

  4.如果蔺相如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再第二幕中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负荆请罪》习题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负荆请罪”的起因,交流《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和“湎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初步认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3、了解剧本的特点。

  教学过程预设:

  一、揭示课题,故事激趣。

  1、揭题板书。谈话。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你由这个这个成语想到了哪些问题? (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 根据初步的回答板书:廉颇 蔺相如

  2、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之前,还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1)请一生介绍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的情况,了解秦国的实力。

  (2)请几生介绍“完璧归赵”和“湎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老师和同学做补充和评价。

  (3)说说从故事中你认识了怎样的廉颇和蔺相如? (英勇善战 忠心为国的廉颇 有勇有谋、忠心为国的蔺相如)

  3、导入课文。

  因为这样,赵国的两根顶梁柱一个文官,一个武将之间竟有了隔阂。故事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文章与其他课文从形式来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3)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这篇文章与其他课文从形式来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认识多幕剧。了解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剧本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揣摩,体会廉颇知错就改、顾及大局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和他宽广的心胸。

  2、体会当时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预设:

  一、复习“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来源。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课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一幕。

  二、品读第一幕,感受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认识了怎样的蔺相如?你是通过那些语句感受他的这些品质的?

  2、交流

  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 胸怀宽广 深明大义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笑笑 再笑笑 韩勃:生气 不满 )

  3、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这结果蔺相如有没有考虑到了?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4、分角色朗读第一幕。评点。

  三、品读第二幕,感受廉颇的鲜明特点,深化蔺相如的形象。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认识了怎样的蔺相如?怎样的廉颇?你是通过那些语句感受他的这些品质的?

  2、交流

  (1)蔺相如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谦虚有礼的人。

  (2)廉颇知错就改 ,态度诚恳,深明大义。

  3、品析表现廉颇特点的语言行为的词句

  (1) 负荆请罪、身为大将,光着上身,到门上来请罪。

  (2) 跪、抽、不肯起来。

  (3) 重点品味:老迈昏庸。

  ※如果说他是老迈昏庸的,表现在哪?(联系第一幕,处处侮辱、为难蔺相如)

  ※如果说他并不老迈昏庸,从哪里看出来?(经人提醒明白。也能从赵国的利益出发来负荆请罪。出示廉颇的话,指导学生读好。并恰当地加上提示语)

  4、品析表现蔺相如特点的语言行为的词句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迎上去 扶起 双手扶起 扔在一边)

  5、赏析:“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3)指导朗读。

  6、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作业

  将剧本连同其他两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准备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态度诚恳  谦虚有礼

  英勇善战  有勇有谋

  深明大义  深明大义

《负荆请罪》习题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3、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剧本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剧本?你知道关于剧本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我国古代人物的现代剧本——

  二、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请罪”怎样解释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了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三、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解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3、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3)结果怎样?

  4、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来。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阅读老师发放的打印材料(人教版教材中的《将相和》一文),再和剧本相互印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二、精读剧本,理清人物特点,把握人物性格

  1、默读课文,想一想:

  剧本中所描写的三个人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品质?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大家讨论。

  板书:

  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韩 勃:冲动

  廉 颇:知错就改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2)为什么说廉颇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示。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

  三、精读剧本第一幕

  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排演话剧

  1、分组练习。

  2、学生表演。

  六、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爱国、顾全大局

  韩 勃:冲动

  廉 颇: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教学反思

  在讲课时紧扣“文章中的人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品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促进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改变了逐字逐句讲解的惯例,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负荆请罪》习题 篇4

  11月10号到12号,两天半时间去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听了二十一节课(最多一天听十节),很累,但听到好课依然觉得值得的很。所以决定好好理些实录。

  第一个实录是听课中留下印象最深的:伍文杰老师的《负荆请罪》。作为体裁为剧本的课文,他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经得起推敲。实录后再品读一下,依然回味无穷。    

  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

  执教者: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伍文杰

  执教时间:08年11月10日

  执教背景: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

  (实录者: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顾洁)

  课前交流:让学生推荐南京游览名胜、特色小吃

  一

  师: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

  生:负荆请罪

  师:“荆”后鼻音,再读

  生:读题

  师:一起读

  生:齐读题

  师:课前预习了课文,那么你知道课文说的是谁向谁请罪?

  生:廉颇向蔺相如请罪

  师:我们来写一写他们的名字(板书),注意廉这一横大家特别容易丢掉,大家请注意,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主人公的名字

  二

  师:这个故事呢曾经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过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呀,它是用剧本的形式来呈现这个故事。说到剧本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公仪休拒收礼物》,大家还记得读剧本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

  生:要注意舞台提示,它告诉了我们人物的神态与动作。

  师:舞台提示告诉了我们许多的表演信息,那么,在剧本当中舞台提示除了写在括号里,还有一种舞台提示呀,写在剧本呢的开头,来大家打开书25页,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剧本开头的提示

  生读

  师:很好,谢谢这位同学,通过她的朗读我们知道蔺相如的身份是

  生:上卿。

  师:这是一个职位很高的官,所以呢,他的住的地方才能称为府邸,那韩勃是什么身份?

  生:蔺相如的门客

  师:什么是门客知道吗?

  生:就是——

  师:读剧本时还要注意什么?

  生:还要注意人物的台词

  师:剧本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台词,就是通过台词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剧本还有许多,比如说:潜台词,戏剧冲突,把握住了剧本主要的冲突就把握住了戏剧关键。

  三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段,想一想,韩勃和蔺相如在讨论什么问题?快速读

  生:在讨论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的车子,韩勃说蔺相如怕廉颇

  师:他自己认为怕不怕

  生:不怕

  师:韩勃

  师》说怕,蔺相如说不怕。这就是第一幕的主要的戏剧冲突,那么蔺相如到底是怕还是不怕,再读读,勾画主要句子。

  生:蔺相如并不怕,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的时候,他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跟秦王斗,所以他根本不怕。

  师:那谁来读一读蔺相如不怕的句子

  生读

  师: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秦王怎么厉害?

  生:秦王兵多将广

  生:秦王拥有城池很多

  师:秦国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生:秦王霸气十足

  师: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现在你就是蔺相如,你来说一说蔺相如的这句台词

  生说台词

  师:你听出了你不怕

  生说台词

  师:你听出了你不可能怕

  齐说台词

  师:还有什么地方看出蔺相如不怕廉颇?

  生:蔺相如在前面就说了我不会怕他,然后后面又解释了说秦王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蔺相如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就是,秦王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

  师:你说得很好,你注意到了前后文的联系,那我们从蔺相如自己的话说我们也能看出他不怕韩勃,可是韩勃却说:我真不明白,……韩勃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看到蔺相如给廉颇让路

  生:因为书上介绍“大人为什么好几天不敢上朝?”这也说明了韩勃认为蔺相如怕廉颇。

  师:出示这句台词:

  生读

  师:蔺相如怕到什么程度了?

  生:不敢上朝了。

  师:朝也不上了门也不出了,真是怕到极点了。一起读

  生齐读

  师:韩勃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了?去关注这些台词

  生:方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要是我呀,才不让他呢

  师:注意到了没有?蔺相如怎样避让的?

  师:谁来读

  生:有意

  生读

  师:有意避让的,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还从哪里让韩勃觉得蔺相如怕?

  生:上卿比大将军的职位高

  师:你来读这句台词

  生读

  师:蔺相如是赵国的

  生上卿,

  师:对,是上卿,不是老百姓,是比廉颇职位高的上卿,再来读

  生读

  师:(范读)职位比廉将军高,为什么这么怕他呢?一起读

  师:蔺相如对廉颇一让再让,让韩伯觉得蔺相如对廉颇分明是怕,那么,廉颇一再挡蔺相如的道,目的是什么?

  生:他分别是想羞辱蔺相如

  生:想侮辱

  师:难怪韩勃会——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生气了,还有比他更气的吗?

  生:再读

  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还有谁也生气的,一起读

  生齐读

《负荆请罪》习题 篇5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4

  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 勃 (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 什么事?

  韩 勃 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 勃 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 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 勃 是!

  教学思路:

  (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讨论明确:小括号中的“紧张、奇怪”,方括号背景提示中韩勃的行为也能说明紧张——“匆匆走上”,韩勃因为紧张,是急匆匆的,他是一边走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哇,谁再来喊一喊?

  提醒: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台词是紧张的?蔺相如其他的台词也没有提示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提示语。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职位:上卿,掌管着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遇到突发事件,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身份是文人,慢条斯理;联系经历:想当年……

  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我读一遍,像我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站在大街上,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认错;关心廉颇,不要冻着,丢面子;关心国家,有失体统,丢国家的面子)他还可能想到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他想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到以前廉颇侮辱他、一再挡道的事情?由此,你想到蔺相如怎样?蔺相如是为了国家为了廉颇而热情地迎接廉颇的到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开始片段。

  4、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的眼前。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补充出了动作、神情的提示。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其他内容

  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读读剧本第二幕剩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学生读后提醒学生动笔,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动笔)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引导语:你觉得读哪句话时要注意什么?可以给大家提提建议;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还有没有同学对这句台词的说法提出建议?说好这句台词还要注意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想说说这句话?)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一、读好这句台词要注意什么?请你……地读,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请罪)本文转载

  二是体会真诚,

  廉颇说这句话的动作是怎样的?(提示看背景介绍)跪。不仅是跪着,光着身子,背着荆条,知道荆条是什么东西吗?随机介绍荆条。他还不顾自己的身份,不怕别人笑话,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廉颇的这种真诚的认错行为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我们想象自己就跪在地上,真诚地向蔺相如请罪,一起说——

  廉颇的真诚还表现在接下来蔺相如一再地请他起来他都不肯起来。廉颇不肯起来,他怎么说的?

  还有一句台词,也是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自责、悔过的,是哪一句?你们写了什么?

  ③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一、读好这句台词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二、读好讨论:你觉得廉颇这是在干什么?(自责、悔过)我觉得他还是在骂人?从哪些词中可以感受到廉颇是在骂自己?老迈昏庸是廉颇在骂自己怎么样?他是低着头还是抬着头说的?为什么?那就请同学们惭愧地低下头来,自己痛骂自己吧。自由读

  三、廉颇对蔺相如说这句话,还是在向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样做?

  (痛改前非、弃旧图新、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改头换面、改过自新)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再读。

  还有一句台词,也是说廉颇真诚地向蔺相如认错的,是哪一句?你们写了什么?

  ④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 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为谁而高兴?(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想)读

  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读

  范读练读: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⑤(忙迎上去)廉将军!

  (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迎——笑,扔——急切,双手——真诚

  学生说到哪一句,引出另外两句。

  这三句话都在小括号里都提示了蔺相如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蔺相如做这些事情有没有想到自己,他想到的都是什么?(他想到的就是要维护将相的和好,保证国家的安危)像蔺相如这样的行为,我们就可以说是……像这样全然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一心只为大局着想,就叫做深明大义。

  另外随机点拨:别提——原谅,明白——由衷赞美等。

  7、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虽然课堂上,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但是我相信,现在大家再来读剧本,一定能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8、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一位学生做韩勃,老师读背景提示;或者愿意做廉颇的一起读,愿意做蔺相如的一起读,愿意做韩勃的一起读,其他欣赏)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内容(机动)

  师:读了剧本的第二幕,说了剧本第二幕的台词,相信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能不能请你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关联词语。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现在,廉颇和蔺相如留给你的印象除了知错能改,除了宽容大度,还有什么?点拨并板书:两个省略号,一心为国。

  (2)对于这样的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一起读读。

  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

  (3)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四、拓展延伸

  1、编写对联(机动)

  当时赵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邯郸市,在邯郸市古城中有一个回车巷,回车巷里一座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和廉颇的历史故事。如果现在要重新整修这个碑亭,我想建议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我已经写了个上联,下联还没想好。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 )

  这是我出的上联,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出上联,对下联。课后可以继续进行编写碑亭对联的比赛。

  2、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剧本是为了表演而写的,这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说好台词,表演那是不在话下了。课后先自由组合演练演练,然后请老师给个时间展示一下,再评出某某学校某某班级“将相杯”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预祝同学们演出成功。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请罪)本文转载

《负荆请罪》习题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63

  《负荆请罪》教研课

  作者:朱斌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 勃 (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 什么事?

  韩 勃 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 勃 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 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 勃 是!

  教学思路:

  (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我读一遍,像我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站在大街上,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

  3、男女生分角色读开始片段。

  4、总结读书要领。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其他内容

  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读读剧本第二幕剩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学生读后提醒学生动笔,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动笔)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引导语:你觉得读哪句话时要注意什么?可以给大家提提建议;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一、读好这句台词要注意什么?请你……地读,

  二是体会真诚,

  廉颇说这句话的动作是怎样的?(提示看背景介绍)廉颇的这种真诚的认错行为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我们想象自己就跪在地上,真诚地向蔺相如请罪,一起说——

  廉颇的真诚还表现在接下来蔺相如一再地请他起来他都不肯起来。廉颇不肯起来,他怎么说的?

  还有一句台词,也是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自责、悔过的,是哪一句?你们写了什么?

  ③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一、读好这句台词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二、读好讨论:你觉得廉颇这是在干什么?(自责、悔过)我觉得他还是在骂人?从哪些词中可以感受到廉颇是在骂自己?老迈昏庸是廉颇在骂自己怎么样?他是低着头还是抬着头说的?为什么?那就请同学们惭愧地低下头来,自己痛骂自己吧。自由读

  三、廉颇对蔺相如说这句话,还是在向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样做?

  (痛改前非、弃旧图新、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改头换面、改过自新)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再读。

  还有一句台词,也是说廉颇真诚地向蔺相如认错的,是哪一句?你们写了什么?

  ④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 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为谁而高兴?(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想)读

  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读

  范读练读: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⑤(忙迎上去)廉将军!

  (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迎——笑,扔——急切,双手——真诚

  学生说到哪一句,引出另外两句。

  这三句话都在小括号里都提示了蔺相如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蔺相如做这些事情有没有想到自己,他想到的都是什么?(他想到的就是要维护将相的和好,保证国家的安危)像蔺相如这样的行为,我们就可以说是……像这样全然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一心只为大局着想,就叫做深明大义。

  另外随机点拨:别提——原谅,明白——由衷赞美等。

  7、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虽然课堂上,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但是我相信,现在大家再来读剧本,一定能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8、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一位学生做韩勃,老师读背景提示;或者愿意做廉颇的一起读,愿意做蔺相如的一起读,愿意做韩勃的一起读,其他欣赏)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内容(机动)

  师:读了剧本的第二幕,说了剧本第二幕的台词,相信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能不能请你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关联词语。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现在,廉颇和蔺相如留给你的印象除了知错能改,除了宽容大度,还有什么?点拨并板书:两个省略号,一心为国。

  (2)对于这样的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一起读读。

  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

  (3)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四、拓展延伸

  1、编写对联(机动)

  当时赵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邯郸市,在邯郸市古城中有一个回车巷,回车巷里一座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和廉颇的历史故事。如果现在要重新整修这个碑亭,我想建议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我已经写了个上联,下联还没想好。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 )

  这是我出的上联,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出上联,对下联。课后可以继续进行编写碑亭对联的比赛。

  2、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剧本是为了表演而写的,这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说好台词,表演那是不在话下了。课后先自由组合演练演练,然后请老师给个时间展示一下,再评出“将相杯”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预祝同学们演出成功。

  评课情况:

  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了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

  2、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

  3、训练了孩子的多种能力,朗读,概括,思维,感悟,说话,表演,学生充分得到了训练。

  评课人:__崔霞  华丽  郑洪俞霞___________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请罪)本文转载

  教学反思:

  首先是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实践活动将理解、积累、运用巧妙的整合在一起。要想编好对联必须深入地读课文,揣摩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感悟人物的个性特征。其间,咬文嚼字,思辩推敲,学生大大锤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唇枪舌战”、“宽容大度”、“深明大意”、“负荆请罪”等等词语推敲选用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不仅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学生感受了对联的魄力,提高了文化品味。

  其次是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详读什么,选读什么,品味什么,个体决定。默读,朗读,浏览……读书方式,不加限制。思维方式,开放自由:多角度评述蔺相如、廉颇,可以总体概括,可以细节描绘,可褒扬可贬抑。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题关系,谁都可以认同,谁都可以提出异议,自由评定,思维飞扬,呈现出价值的多元化。这一切造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浓浓氛围(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请罪)本文转载

《负荆请罪》习题 篇7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的是《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是一篇剧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我想,编者为什么没有人教版的《将相和》,而改成剧本,无非是让学生接触一下这种新体裁。所以,教学中,我把了解剧本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又是话剧,全文主要是人物对话,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这又联系到习作教学了。

  课时,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在理解课文阶段,我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蔺相如真的怕廉颇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廉颇为什么有转变?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说明已大致理解文意了。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阶段,我提醒学生注意圆括号里的提示语。

  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思考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    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不能什么都讲,这样不但时间不够,而且教师也讲得很累,应选择一个重点,组织学生训练,使学有所获。教学中,我觉得只有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是很糟糕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教师也不知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学就会显得盲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负荆请罪》是篇历史小话剧,它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上卿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挡道与避让、请罪与携手的对比之中,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我通过紧扣戏剧冲突,揣摩“潜台词”,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继而挖掘文本资源,认识中国的“和”文化。课前重视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读通、读准、读懂,为上课打好基础。课中启发诱导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思、乐想、乐说。

  第一幕的教学主要抓戏剧冲突,这是阅读剧本的关键。我抛出一个问题:“蔺相如与韩勃在讨论什么问题?”学生很容易就了解到一个信息,即“韩勃认为蔺相如怕廉颇,而蔺相如自己却坚持说不怕”,这就是戏剧冲突。我带领学生紧扣这个冲突,深入文本,揣摩台词,引出“和为贵”这一个中心。

  第二幕的教学通过研究廉颇是怎样请罪的,抓蔺相如宽恕廉颇的细节描写,体会到廉颇请罪是诚心诚意的,蔺相如也是真心原谅廉颇的,彼此的真,彼此的诚,才有了负荆请罪这样好的结局。

  整堂课上下来,虽然是流畅的,学生也是投入的,但总感觉少了什么。过后,王校长跟我聊了一下,指出朗读不够,如果能指导朗读,借朗读来体会品质、升华情感,学生的心与课堂就更融洽了!再想想自己的课堂,朗读的确做得不够。其实有很多环节可以设计朗读,更好地品味“潜台词”。第一处:蔺相如的两次“笑”。原设计是出示这两处“笑”,让学生模仿蔺相如的口吻,任选一句,继续往下说说他的想法,然后总结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想想,如果在学生说过之后,再指导朗读这两处“笑”,然后总结人品,是不是更好呢?第二处:分角色朗读。课上随机选了吕镓均、吕嘉伟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了第一幕,但都没能很好地把握蔺相如、韩勃的语气,特别是蔺相如的两处“笑”,没能读出他的宽容大度。当时我怕后面的环节跟不上,草草地评了一下,让他们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体现人物的特点,没再指导读,就进入到下一环节。如果我当时让学生评评读的不足,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或许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第三处:蔺相如的五处“请”。这是蔺相如宽恕廉颇的细节描写,教学中,我只设计了学生从五个“请”字中体会到什么。如果当时我把这五处“请”出示出来,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话,再从“请”字中体会,学生是不是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呢?

  对“和”文化的拓展,设计时考虑到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乃至世界的和平,还播放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和。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少了和谐,有些仓促,没能与学生融洽地交流“和”文化,现在想想,有点遗憾。

  关注课堂,反思课堂,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课堂。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负荆请罪》,上课的一刹那,突然想起一个词——放手。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我给他们二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学:自己读生字,自己读词,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词,自己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不会的可以来问我,可以问同桌,也可以下位与别的同学交流,还可以去查阅手头的资料,可以去问不开口的老师……

  二十分钟左右,汇报开始,我想,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只要一开口,字音的问题就可以随机解决了。 抛出来了砖,引来的是学生的玉了,我这样想。

  生:(一位同学率先站了起来)我向大家汇报“府邸”这个词的意思,“府邸”就是指当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

  生:我来补充一下,“府邸”不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

  生:大财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邸!

  师:你们这一说,老师心里明白了,“府邸”绝对不是茅草房,那种连大门口都挂着灯笼,都卧着石狮子,都站着门卫的人家,他们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

  生:我知道“针锋相对”就是“针尖对麦芒,寸步不让”。

  生:我知道“宽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宽广。

  生:“宽容大度”就是宰相的肚量,能撑船。

  生:“宽容大肚”就是大肚之人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生:“昏庸”就是耳聋眼花老糊涂。

  生:“昏庸”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

  生:我知道“上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生:“上卿”大概相当于宰相。

  生:就像国务院总理,像外国的总统。

  生:“惧怕”就是害怕。

  生:跟害怕还不一样,“惧怕”是说内心很恐惧,非常害怕。

  生:我弄懂了“门客”就是指家里的佣人。

  生:是跑堂的。

  生:不是,“门客”是蔺相如出钱供养的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人。

  师:对,门客可不是佣人,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门客可是谋士啊!

  生:我知道“负荆请罪”就是背着带刺的荆条到别人的家里去请罪。

  生:“负荆请罪”就是指登门谢罪。

  生:“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还是一个成语,比喻诚心诚意地道歉。

  ……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却久久地沉醉在交流的氛围里。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时代的呼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该巧妙点拨,善于激励,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负荆请罪》习题 篇8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的意思和来源。

  2、学会阅读剧本第一幕,能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能够把剧本第一幕编排成小话剧。

  3、通过对剧本语言的新工艺阅读口味,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貌。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关于演戏的话题。

  由学校的艺术教育谈到学生看过的文艺节目,由文艺节目谈到小品《彩排》,(让学生过把瘾),然后让学生简单评价一下小品中的演员,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

  老师顺势再谈谈如何才能演好小品,出示:一、走进剧本:认真读剧本,吃透剧本情节;二、走进人物:认真揣摩剧本的人物,剧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自己不再是现实中的自己,而是剧本的人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不想向老师那样在舞台上东西走一回?(想)那好,就让我们今天就过把戏瘾。在看剧本之前,老师首先为同学们带来非常好看的动画片,看完后,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把故事情节复述出来。

  一、导入课题

  1、让学生观看成语故事片《负荆请罪》,看完后让学生说说故事情节。

  2、猜一猜,今天老师打算让演员们演什么戏?(负荆请罪)

  3、对了,想不想演?敢不敢演?下面我们进入演戏第一关:走进剧本。首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把剧本名子写下来。(指名板书:负荆请罪),顺势请学生教大家读词语(读准“荆”字音)

  4、过渡: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请罪呢?下面我们首先阅读剧本第二幕。

  二、初读剧本第二幕。

  1、学生默读剧本第二幕,并且用笔划出能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语句。

  2、分组讨论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3、小组派代表发言。

  (1)回答第一个问题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说。

  (2)回答第二个问题。

  4、抢答:通过刚才的讨论,你明白了“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请学生将“深明大义”、“宽容大度”板书在黑板上。

  5、过渡:为什么说蔺相如是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剧本第一幕。

  三、精读剧本第一幕。

  1、指导剧本朗读方法。

  (1)默读剧本第一幕,注意括号里的词语。

  (2)抢答提问:括号里的词语在剧本中起什么作用?

  (3)老师小结过渡:括号里的词语除了提示剧本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气外,能不能从中揣摩出说话人的心理呢?

  2、轻声读剧本第一幕,如果你能通过括号里的词语体会出说话人的动作、表情、说话语气、心理等,你就用五角星来表示。

  3、指名把括号里体会得最透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气愤地     不满地       不解地         若有所悟地

  笑笑       依然笑笑     (          )

  4、以剧本与上面的词语为线师生配合表演,边演边指导。

  5、以“若有所悟” 重点突出人物性格:

  (1)黑板上“若有所悟”这个词语是谁写的?

  (2)让老师考考你,看你是否真的悟出了什么。

  (3)学生集体表演蔺相如,该学生表演韩勃。

  (4)你真的悟出来了,还有谁悟出来了?请没有悟出来的学生站起来。悟出来的学生再次表演蔺相如,没有悟出的学生表演韩勃。然后请学生说说,明白了什么?

  (5)出示蔺相如说的话: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a:这句话前面没有括号,假如请你为剧本加个括号以提示说话人的动作、表情或语气等,你会加什么词语?(指名说)(认真地)

  b:请学生根据所加的提示语表演。

  c:在这段话中有“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你认后果会怎么样呢?(指名说)

  d:你能用恰当的词语的词语来形容蔺相如的精神品格吗?(指名说)

  e:请学生走进蔺相如的内心世界再次表演这段话。

  6、小结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人物内心世界表演了剧本,下面请演员自选搭档表演剧本第一幕,等会儿我们将来一个最后大比拼,正式表演剧本。

  四、排演话剧,总结课文。

  1、学生自由选择搭档排演。

  2、指名表演,师生评点。

  (1)请学生谈谈谈怎样体会蔺相如这个物的。

  (2)请学生切身体会说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过渡:是啊,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确是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

  五、剧本拓展。

  其实这种精神无处不在,我们同学整天生活在一起,也难免会有点小摩擦,这些小摩擦如果处理不好,同样会影响班级整体利益。假如你和同学遇到了小摩擦、小误会,你会怎么做呢?(指名说,教师表扬鼓励)

《负荆请罪》习题 篇9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负荆请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60名学生,男生36人,女生24人。学生基础好,喜欢语文课外阅读,喜欢课本剧表演,但创造思维能力差,特别是男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同时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积极主动的习惯没有养好,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鼓励、辅导、练习、启发讲解相配合的策略。

  3、教学内容分析:《负荆请罪》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九单元面对错误中的第四篇课文。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6、教学课时: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读题质疑

  师:这是一个成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指名说)

  2你想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第二幕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韩勃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教学思路:

  (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讨论明确:小括号中的“紧张、奇怪”,方括号背景提示中韩勃的行为也能说明紧张——“匆匆走上”,韩勃因为紧张,是急匆匆的,他是一边走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哇,谁再来喊一喊?

  提醒: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台词是紧张的?蔺相如其他的台词也没有提示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提示语。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职位:上卿,掌管着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遇到突发事件,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身份是文人,慢条斯理;联系经历:想当年……

  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我读一遍,像我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站在大街上,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认错;关心廉颇,不要冻着,丢面子;关心国家,有失体统,丢国家的面子)他还可能想到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他想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到以前廉颇侮辱他、一再挡道的事情?由此,你想到蔺相如怎样?蔺相如是为了国家为了廉颇而热情地迎接廉颇的到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开始片段。

  4、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的眼前。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补充出了动作、神情的提示。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其他内容

  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读读剧本第二幕剩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学生读后提醒学生动笔,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动笔)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还有没有同学对这句台词的说法提出建议?说好这句台词还要注意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想说说这句话?)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负荆请罪》习题 篇10

  [廉府。

  廉颇(内唱二黄导板)老廉颇在府中心中暗想,

  (上唱回龙)想起了封相事闷转愁肠。

  (转二黄原板)蔺相如小孺子未曾把功勋立上,

  一旦间封首相位压朝堂。

  想此事不由人气往上撞。

  想老夫东挡齐国,西抗强秦,立下盖世之功,才得上将军之职。那相如小儿,不过是口巧舌能,侥幸成功。如今封为首相,位居老夫之上,真真气煞人也!

  (接唱碰板)怨君王有偏向埋没了功臣乱封赏,

  思来想去叫老夫怒满胸膛。

  (转二黄散板)为此事终日里心中不爽,

  誓不与小孺子并立朝堂。

  (廉府家将上)

  家将启禀老将军,虞大夫到。

  廉颇虞大夫到?有请。

  家将有请。(虞卿上)

  虞卿老将军。

  廉颇虞大夫。大夫到此,有何贵干?

  虞卿老将军数日未朝,敢莫是身体不爽吗?

  廉颇唉,廉颇虽老,我这铜筋铁骨,却还不老,数日不朝,为了一人。

  虞卿莫非为了蔺丞相?

  廉颇哼,什么蔺丞相!

  虞卿啊,老将军,想那蔺丞相有功于赵国,人人敬重啊!

  廉颇侥幸成功。

  虞卿那蔺丞相胆识过人,老将军不可轻视于他呀。

  廉颇你道他胆识过人,依老夫看来,不过是个懦弱的书生。

  虞卿老将军何以见得?

  廉颇老夫在长街之上,三次挡他的去路,他都不敢向前。

  虞卿你道他三次退让是惧怕老将军你吗?

  廉颇嗯。

  虞卿哎,请问老将军,那秦王可有吞并我赵国之意?

  廉颇怎么无有?

  虞卿他为何不来?

  廉颇你道为何?

  虞卿他不敢进犯,怕的是我赵国有人。

  廉颇人是哪个?

  虞卿老将军与那蔺丞相。

  廉颇哎,那蔺相如是甚等样人,怎能与老夫相提并论?

  虞卿老将军此言差矣!

  廉颇何差?

  虞卿想那蔺丞相首次入秦,完璧归赵,渑池会上,迫使秦王击缶,那时兵似兵山,将似将海,他尚且不惧,难道说他惧怕老将军不成?他怕的是将相不和,国家之害呀!想你二人,一将一相,一文一武,同心辅赵,秦兵不敢侵犯。倘若你二人,一旦失和,那秦邦不动刀兵,便可灭赵。那时国破家亡,宗庙无存,社稷不保,这误国殃民之罪,应在哪个的身上?

  廉颇这个……

  虞卿那蔺丞相言道,他以国事为重,私见不去计较,情愿让将军,不愿亡赵国!

  廉颇呀!

  (唱二黄散板)一番言问得我无有话讲,

  这是我自己错愧在心房。

  低下头口问心暗自思量,

  好似刀割肉箭刺胸膛。

  廉颇呀,廉颇!想你身为上将军,只顾自己私见,不以国事为重。倘外邦闻之,趁机而入,那时国破家亡,黎民涂炭,这误国殃民之罪,就在你的身上,你于心何忍,问心何安!这这这……唉!

  虞卿老将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老将军回心转意,那蔺丞相还要亲自过府与老将军赔礼呢!

  廉颇哎呀大夫啊!这都是廉颇一人之错,怎敢劳动丞相。待俺身背荆杖亲到相府赔罪便了!

  (唱二黄散板)我心中愧对蔺丞相,

  负荆请罪走一场。(下)

  虞卿不免回复我主便了。(笑下)

  [蔺府。蔺相如上。

  蔺相如(唱二黄摇板)虞大夫过府去劝说老将,

  这件事倒叫我挂在心旁。

  每日里思国事愁眉难放,

  都只为虎狼秦暗算我邦。

  (蔺府舍人上)

  舍人启禀丞相,老将军单身一人,闯进府来!

  蔺相如怎么,老将军他他他来了吗?带路!(廉颇负荆上,跪)

  蔺相如老将军,你,你这是何意?

  廉颇哎呀,丞相啊!(舍人下)

  廉颇廉颇老迈昏庸,居功自傲,感蒙丞相宽宏忍让,

  如今身背荆杖,过府请罪。望丞相念在同朝之情,

  打也打得,骂也骂得,还望你多多教训哪!

  蔺相如(唱二黄散板)见此情不由我伤心泪降,

  我和你秉忠心扶保朝堂。

  让将军为的是国家为上,

  怕的是文武不和手足相伤。

  廉颇(唱二黄散板)深感你大义心将我来让。

  蔺相如(接唱)蔺相如敬你盖世无双。

  廉颇(接唱)从今后你如同我的师尊一样。

  蔺相如(接唱)你,你,你是个前辈的老先生,

  廉颇(接唱)愧不敢当。

  蔺相如(接唱)保国家我凭文,

  廉颇(接唱)我凭武,

  蔺相如

  (同唱)忠心秉上,

  廉颇

  从今后将相和国富民强。

  五年级北师版《负荆请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

  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收集廉颇、蔺相如的有关资料。

  五年级北师版《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负荆请罪》,是一篇剧本。上课伊始,我让孩子们介绍“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接着讲讲这个成语的来历、出处等,孩子们显得饶有兴趣。紧跟着我让同学们回忆剧本的基本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发言显得琐碎而不完整,指名几个同学交流后,我随即做了总结_的概括,让孩子们对剧本的特点进行再次强化。

  初读课文阶段,我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即出示词语:府邸、唇_舌剑等。请一名后进生读,此生起立后无语,心中庆幸抓得准,又请一生,又无语,无奈只得请一名“尖子生”来救场,此生流利地将背投上的五个词语非常准确地读了出来。生词检查完,该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了,指名几位同学分角_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韩勃……孩子们读得比较投入,个别同学感情非常充沛,已超出了我的要求,值得表扬。读完后,生点评,由我来做最后总结_的发言。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部剧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聚精会神地默读课文,不久一名男生举手,回答得简洁、准确,这让我信心大增。感慨:语文能力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训练的结果。概括完全文,又让同学们概括每一幕的主要内容,当然是手到擒来,吹灰之力即搞定。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拿出补充习题做几道简单的题目。

  今天的课堂,简单、务实,没有华丽的设计,只有扎实的训练。我想,对于六年级的语文课堂来说,扎实、有效的训练要比精美设计来得更加实惠些,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既为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能让孩子在无形之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整堂课基本上是在检查孩子的预习,不仅有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朗读情况,更包括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能够脉络的能力。我觉得,扎实上好第一课时是高效完成第二课时的前提,那些没有进行第一课时教学而直接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看似高效,实则有些囫囵吞枣,孩子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师上课硬塞的“知识”。又到底能够吸收多少?是有待于进一步了解的

《负荆请罪》习题 篇11

  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我穿插了读了人教版《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故事,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负荆请罪》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课后作业有这样一个练习:从《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中,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由于,我在教学时没有此设问,所以许多学生在概括人物特点时没有写完整。这就给我提了个醒,今后的教学中,应详细分析学生学情,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在课上及时进行解析。关键这样的设计应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个环节,是我所需要细致考虑的。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尝试采用了边学习边做习题的方法。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优点与不足各半。优点是:提高了学习效率。绝大部分作业能在两教时的教学过程中完成,避免了学生课后作业,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由于学生边学边做,所以作业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比在课后做正确率要高。缺点是:由于边学习课文边做练习,整个课堂的练习味儿太浓,十分机械,学生时不时地会因为做题目而打断了学习课文的思路,情感被破坏,完整性不够。

  如何扬长补短?

  是否可以像数学课一样上?新授完毕后再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比如,这一课,课文分两幕,是否可以先学习完每一幕后做相关练习?这样会不会又陷入了机械?语文的人文性就大失?或者,还是像平常一样上,像以往一样将练习中的题目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先学习再练习。只是变学生的课后作业为当堂作业。为了保证学生当堂作业,课上一些不重要的练习要减少,每一课抓住一两个重点部分,一两个重要训练点进行练习。下次选篇课文再试一试。

《负荆请罪》习题 篇12

  教学内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四、先学(比读书、比写字)

  学生展开充分自学,读、说、想,教师巡视。

  五、后教(更正比说话)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课小结(比归纳)

  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当堂训练(比完成作业)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避让要是……

  宽恕我过去的事别提了

  背荆条扔在一边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