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2023-12-08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5、写好毛笔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文化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经常使用的一些语言出处在哪,同学们一定会很关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些常使用的语言的出处是哪里。

  (2)学生读第一部分。(重点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教师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5)师生共同给出答案。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读题,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孔子的名言。

  (2)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4)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5)师生共同评议。

  (6)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回忆:老师说过哪句话对自己最有启发?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生评议。

  (4)拓展。(要求学生在积累名言时注意对意思的理解,并争取知道其出处;多积累,多运用)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和出处。

  (4)同学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孔子说的,大都出自《论语》)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名读题,进一不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孔子游春》。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繁简相差教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普照、泗水、翩翩”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训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写字注意做到一气呵成。

  3、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赶 题

  “赶”、“题”为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干”、“页”,要稍稍往右一些,以求重心的平衡。“干”、“页”本身要写得紧凑一些。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2

  此次练习围绕“花”这一主题,从“识花”、“赏花”、“猜花”到“写花”,充分重视个体经验,同样,也要紧扣言语训练。“认花卉、识花名”—“读谜语、猜花名”—“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遵循从字到词到句段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悟得如何恰当进行语言表达,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从炼字的角度品位语言,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根据练习的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关于“花”的体验性活动,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和“花”相关的谜语、古诗词……让学生能够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习得和积累语文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练习七》教后反思

  《我家的一张照片》是一堂口语交际课,这个主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课程设计初,我预想到学生在学习起来难度不会太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顺利的开展起来。

  先让学生根据照片回想过去拍照的一瞬间,感受当时的心情,然后自己练说,组织语言,可以模仿老师, 介绍照片中的故事。当学生介绍得不流畅时,请其他同学提示帮助,并与上一位同学的介绍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在条理清楚的基础上,要把语言说通顺讲具体,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练说,在练习中可以相互纠正,听了别人的介绍,思维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也可以对自己有所启发。同时让大家产生共鸣,回忆拍照时的情景,一起分享大家的快乐,欢笑和童趣。

  在课前我准备了小黑板,上面写有提示学生的句式,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用到,如果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出示,既可以给不会说的同学以提示,又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会说的学生把语言提炼得更流畅、优美。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先将读音相近的前后韵母对比读:in—ing,en—eng,然后让学生组词对比读,如·淋湿一电铃”“辛苦一幸福”等。

  (3)翻到生字表,找出韵母为in或ing,en或eng的生字读一读。易读错的字再读几遭。

  2.指导练习第2题。

  (1)学生拼读写词语。

  (2)交流反馈,自己批改。写错的词语多写几遍。(出示校对答案:怔住、确信、志气、仰慕、循声、久闻大名、三顾茅庐、不由自主。)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审题。

  (2)完成作业 。学生如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典解决。

  (3)交流反馈,井校正。井将用错的字再组个词。

  4.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2)阅读5段话,说说文章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试排列句子,再读一遍。

  (4)交流,校对,答案是:3、5、4、2、l。

  5.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反复读三句格言,讨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个别字解教师作重点辅导。逆:指听起来不顺耳;行:行为;欲:希望;施:加;维:是;恒念:经常想到。

  (3)交流:指名说每句话的意思。

  (4)读背三句话,并将其抄录下来。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6题。

  (1)读综合修改的.一段话。

  (2)复习各种修改符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这一段话。

  (3)交流、订正。总结修改时的步骤。

  2.指导练习第7题。

  (1)带着问题[第(1)、(2)练习题)细细地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作业 第(1)、(2)题。教师重点指导作业 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答案。题目:乘车买票。详写的是“我”不买车票,姑姑替“我”补票这件事。略写汽车刹车时一个中年人撞了‘‘我”,“我”态度很凶,姑姑批评了“我”。

  (3)三读课文,想想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完成练习(3)。

  答案:③. 赞美姑姑自觉遵守制度,不讲私情。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4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复习积累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2、能照样子写重叠形式的词;能区分并正确选用意思相近的词。

  3、能判断句子完整与否,把意思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初步学会在中心词前添加修饰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发现顺序混乱的一段话中的问题,初步学会按方位顺序整理一段话。

  教学重点:第4、5、6、7题。

  教学难点 :第6题中的(1)、(4)的判断,第7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完成1—4题。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

  1、读拼音,写词语,校对。

  2、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用上这些词语各说一句话。

  4、这个单元的3篇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你也很喜欢?你报,大家听写,校对。

  二、第二题。

  1、读懂例题。“高兴”和“高高兴兴”有什么不同?

  2、照样子写词语,校对。

  3、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4、比一比,谁能说出更多的叠词。

  三、第三题。

  1、读懂题意。

  2、填入合适的词语,鼓励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填得恰当。

  3、填入这些词语,词组变得怎么样了?

  四、第四题。

  1、第1组:雄伟、雄壮

  ①“雄伟”、“雄壮”都有气势大、有气魄的意思,但两者形容的对象有什么不一样?

  ②读读句子,体会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填入。

  ③校对,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2、第2组:“排列”、“陈列”

  ①“排列”和“陈列”都有摆放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

  排列——按次序放,与有没有人没有关系。

  陈列——指把物品摆出来,供人观看。

  ②同前一组这4句话。

  3、读一读这4句话。

  4、这些词还可以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完成5—7题。

  教学过程 :

  一、第5题。

  1、读懂题意,明确填词的目的。

  2、填入恰当的词语,答案要力求多样。

  3、交流。

  (1)注意用词的贴切、生动。

  (2)注意“的”、“地”的正确使用。

  二、第6题。

  1、读懂题意。

  2、回忆学过的几种完整句的句式。

  (1)谁(什么)干什么?

  (2)谁(什么)怎么样?

  (3)谁(什么)是(有)什么?

  …………

  3、判断哪几句是完整句。

  4、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1)说说句子补充完整。

  (2)补充句子。

  A、可在词组前补,也可以在词组后面补。

  B、可以仿照课文补充,最好能自己开动脑筋补充句子。

  (3)交流。

  三、第7题。

  1、读懂题意。

  2、读这段话,给句子编号。说说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2读这段话,同桌讨论哪几句话顺序有问题,再全班交流。

  4、想想应该怎么改?交流。

  5、按正确顺序读一读,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6、小结:

  我们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个物品,都要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清楚。这样才能让人听明白。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偏旁,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2.复习学过的词语,能帮学生积累词语。

  3.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4.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偏旁,会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带这些偏旁的字,并给这些偏旁归类。

  2.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3.读读写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

  2、要求说说各个偏旁的名称。

  3、分别说出带这些偏旁的字。

  4、把这些偏旁归并成几类。

  第一类,组成左右结构的字的偏旁;第二类,组成上下结构字的偏旁;第三类,组成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偏旁。再告诉学生第一类叫“旁”,第二类叫“头”,第三类也叫“旁”。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

  2、教给方法。

  如第一个是口字旁,先到上面一行字中找出带口字旁的字,把它写在一起,每写一个,在这个字上打个钩。然后换写带第二个偏旁的字。四个偏旁都写完了,检查一下,这8个字有没有漏写的。

  3、指导做“口”字旁。

  4、学生练习做另外三个偏旁,注意方法。

  5、小结。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

  2、轻声自由读词语。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词语。

  5、抄在课堂作业 本上。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

  2、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句子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一般由“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两部分组成。

  3、以第一句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一下意思是否完整。“我种花。”谁——我,干什么——种花,意思是完整的,在句子后面应加上句号。

  4、以此逐句讨论②、③、④的意思是否完整。

  A.轻声读②、③、④,思考:句子的意思完整吗?为什么?

  B.讨论:

  ②生病了(句子不完整,缺少“谁”)

  ③奶奶讲故事(句子完整,加上句号)

  ④我和同学(句子不完整,缺少“干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

  2.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

  2、看图说说图意。

  左图:丁丁把大苹果送给奶奶吃。

  右图:小明嚷着要奶奶给他洗脚。

  3、讨论:谁做得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小要尊敬老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小结。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过渡:那么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呢?

  2、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图意。

  这6幅图中“穿衣”、“系鞋带”、“洗脸”、“洗脚”的图意清楚,与口语一致。其中“洗手帕”一幅图意不清,可灵活处理。“整理书包”一幅图,可提示学生:“做完作业 后,该怎么做?”或“要放学回家了,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说。

  3、看图一一对照自己,会做的打上五角星,暂时不会做的、不曾做过的事情要求学生学着做,逐步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4、小结:行为指导。

  我们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一比,谁的小手最灵巧。

  ◆[2004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 知道有些字成偏旁后,笔画要有变化,个别字的笔顺也有变化。

  3、 能区分音近字“红”与“虹”、“园”和“圆”,能按笔写字。

  重点:第2、3、4、5题

  难点:第5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知道有些字成偏旁后,笔画要有变化,个别字的笔顺也有变化。

  3、复习巩固笔顺规则,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明确任务

  今天学习“练习7”,共有五题。这堂课我们要学会正确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知道有些字做偏旁后,它的笔画会友变化而且个别字的笔顺也会发生变化,以及能按笔画写字。比一比,看谁最认真,学得最好。

  二、 学习第1题

  1、 认读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 把有关的声、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贴在磁性黑板上,问:哪些是声母?哪些是韵母?哪些是整体认读音节?

  3、 请三位学生上来,照“i—yi”的样子,把整体认读音节贴到相应的`韵母身边。

  4、 指名逐组认读。指正、齐读。

  5、 比一比,读一读。

  ①横线左右分别是韵母、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②韵母与整体认读音节,读音完全相同。韵母不能直接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能。

  ③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读音相同,气息和力量不同。声母不能直接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能。

  三、 学习第2题

  1、出示卡片:王——王字旁子——子字旁虫——虫字旁

  ①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②把字作为偏旁时有什么不同?书空。说笔画名称。

  ③写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出示卡片:车——车字旁米——米字旁金——金字旁

  ①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把字作为偏旁时有什么不同?

  ②书空偏旁,边写边说出笔画名称。

  ③写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四、 学习第3题。

  1、 认读七个生字。

  2、 集体书空。

  3、 按要求填空。

  五、 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请小朋友们回忆:我们学懂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在实际应用中区别音近字“虹——红”“圆——园”。

  2、 看图读拼音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交待学习任务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3、4题。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

  二、 学习第4题

  1、 读题,明要求

  2、 同桌互认两组字。

  3、 口头组词。

  4、 选择:彩挂在天上,花开在地上。

  我们坐在公草地上,看见天上的月亮。

  5、 打开作业本,完成练习。

  三、 学习第5题

  1、 出示图一

  ①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用“春天,什么怎么样了。”的句式说说春天的特点。

  ②看图拼读音节,写句子。

  ③校对,齐读。

  2、 出示图二

  ①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夏天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用“夏天,什么怎么样了。”的句式说说夏天的特点。

  ②看图拼读音节,写句子。

  ③校对,齐读。

  3、小朋友,一年中除了春季、夏季以外,还有那两个季节?你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7

  之一

  作者: 百元老人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写同偏旁的字;能正确搭配词语;能对有关词语按事物进行分类。

  2、能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

  3、--初步学会按课文内容辨析句子中的逻辑错误。

  4、--学会按要求说话写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写同偏旁的字。

  2、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对有关词语按事物进行分类。

  4、能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

  1、--说说偏旁的名称

  2、--让学生按要求写,看谁写得多。

  3、--看一看,这些字与偏旁有什么关系。

  二、--第二题。把下面的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

  1、--让学生读一读词语,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

  2、--按题示把这些词语逐个地写在下面四类中。

  3、--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三、--第三题。给句子加标点。

  1、--让学生看一看这是怎么样的一段对话。(问答式对话)

  2、--给每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3、--读对话,看看标点符号加得对不对。

  4、--同桌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四、--第四题。搭配词语。

  1、--让学生仿效例子口头答题,师生共同评议。

  2、--进行书面练习,让学生一边连词一边读读,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3、--反馈、校对。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步学会按课文内容辨析句子中的逻辑错误。

  2、--学会按要求说话写话。

  教学过程 :

  一、--第5题。说出句子中的错误。

  1、--让学生逐句读句子,想一想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2、--教给改正的方法。

  3、--改正句子中的错误。

  二、--第六题。照样子填词,写句子。

  1、--指导读懂例句。

  2、--让学生口头说一说。

  3、--选一句写下来。

  三、--第七题。说说写写。

  1、--观察小白兔的外形,提醒学生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说。

  2、--让小白兔跳一跳,看看它是怎么走路的。

  3、--说一说小白兔喜欢吃什么。

  4、--把前面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并写下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5、写好毛笔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孔子的名言,理解其意思,知道其出处。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名人名言。

  2、诵读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文化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经常使用的一些语言出处在哪,同学们一定会很关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些常使用的语言的出处是哪里。

  (2)学生读第一部分。(重点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教师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5)师生共同给出答案。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读题,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孔子的名言。

  (2)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4)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5)师生共同评议。

  (6)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回忆:老师说过哪句话对自己最有启发?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生评议。

  (4)拓展。(要求学生在积累名言时注意对意思的理解,并争取知道其出处;多积累,多运用)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和出处。

  (4)同学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孔子说的,大都出自《论语》)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教学后记:

  第二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名读题,进一不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孔子游春》。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繁简相差教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普照、泗水、翩翩”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训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写字注意做到一气呵成。

  3、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赶题

  “赶”、“题”为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干”、“页”,要稍稍往右一些,以求重心的平衡。“干”、“页”本身要写得紧凑一些。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9

  佚名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有6道题。1、2题是词语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把成语补充完整,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积累成语;给两个表示色彩的词后面上三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组成词组,从增加词语的积累。3、4题是句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填表格把感叹句的意思补充得具体明白;在理解前后分名意义联系的基础上,选取有关关联词填空,画龙点睛确地表情达意。第5、6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按日出的过程给文分层,列背诵提纲,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按提纲背诵,给短文分段、写段意,概括全文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会把指定的成语补充完整,并理解它的意思;会给“金灿灿”一表地色彩的词后面填上合适的词组成词语。

  2. 能把感叹句意思补充具体明白,能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3. 能给短文列出提纲,在熟读短文以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4. 能给短文划分段意,写出段落大意,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给短文列提纲,在熟读短文后能根据提纲背诵。

  教学难点 :用段意归并的方法,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四、 教学准备

  小卡片、成语词组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1-4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习第1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答题步骤):①填上合适的字,把成语补充完整;②解所填字的意思③说说整句成语的意思。

  (2) 完成作业 。这些成语来自课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难点在于解释点字及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库。

  (3) 交流。帮助作业 中有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重点是所填字的意思,出示答案。澜:大波浪鸟语:鸟的叫声乐:愉快危:高千:形容数量多。

  2. 指导练习第2题。

  (1) 读题、审题、明确题目已知条件是表示色彩的词;要填的词是表示事的名称的词语(什么)。

  (2) 完成作业 。先让学生想想哪些事物是金灿灿的,红彤彤然后做书面作业 。

  (3) 交流。小黑板出示答案:

  金灿灿的谷子红彤彤 晚霞

  桔子 太阳

  油菜花 炉火

  3、 指导练习第3题。

  (1) 说说要求。这道题是要把句子写得具体。明确要求后,可让学生读读《桂林山水》一文,想想如何写得具体的方法。(有的补充“程度”有的补充打个比方)

  (2) 独立作业 ,纠正

  4、 指导练习第4题。

  (1) 读题、审题。明确完成作业 的关键前后两个分句意义上的关系,然后选用相应的关联词语填入空格。

  (2) 尝试练习(1)题,读题后辨明前后句意义上的关系:漓江的水很静“因为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果,应选“因为”“所以”。

  (3) 完成作业 ,交流出示答题:(1)(因为)(所以)(2)(不是)(而是)(3)(虽然)(但是)(4)(一)(就)(5)(不但)(而且)(6)(只有)(才)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5、6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习第5题。

  (1) 读《日出》看看有几句话。

  (2) 想一想这四句话分几层意思。

  (三层:第1句/第2句、3句/第4句)

  (3) 讨论:为三层意思列提纲。(提出一个问题,帮助思考:太阳么样了?)

  ① 太阳露出小半边脸。

  ② 太阳使劲向上升,跳出海面。

  ③ 太阳放出夺目的光彩。

  (4) 进行背诵:学生试背。

  2、 指导练习

  (1) 细细地自由读课文。同桌间可以轻声议论。然后完成作业 第1题。教师指导作业 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答案是:①B ②A ③A

  (2) 再读课文,完成练习(2)。教师巡视时,重点指导第三段大意的语言组织。有一次富尔去做什么?发生了什么情况?受到了什么诏发?

  第2题答案:

  第一段落(第1自然段):富尔顿是美国工程师、发明家。

  第二段落(第2自然段):富尔顿小时只爱画画,不爱读书。

  第三段落(第3、4自然段)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小船遇到大风,他从实践中领悟到要学好科学知识。

  第四段(第5自然段):富乐尔顿奋发读书,后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厂。

  第3题答案: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他小时候爱画画,不爱读书。一次去钓鱼,小船遇上大风,从实践中领司到要学好科学知识,从此奋发读书,后来发现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

  (3)三读课文,把各段大意归并起来,完成练习(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把各段大意归并成主要内容时,既要做到表达的完整,又要注意文字的简练。如段意中每段都要提富尔顿这个名字,在连接主要内容时只要提一个,有时可用代词“他”替代,有时可省略。

  (4)交流反馈,纠正错误。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10

  一、画中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出示自制的投影片,按照“图形————初文————正楷字”的过程演示汉字的变化过程,看着形象生动的“小电影”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每当优美的文字画展示在小朋友们面前时,请他们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是哪个字?有的汉字笔画较多,从幻灯片上学生不能马上联想到字形,就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把难点一点一点地分解降低。如“燕’’字的教学是难点,我首先出示彩色燕的幻灯片,“燕’’的外形用粗线勾出,使学生思维定在“燕’’字上;第二步出示“燕’’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字是根据“燕’’的形状来的;第三步出现对汉字“燕’’的分析(燕头、燕身、燕尾),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强化了字形。

  二、以画促写,唤起学生认真书写的热情。

  “这些象形字你能工整、规范地填在图旁的田字格内吗?”“能。”学生的回答一致。由于这是一幅文字画,学生在书写汉字时非常认真,生怕影响了整个文字画的优美,写时一边写一边感受象形字的意义和造型特点。

  三、以画改画,发展学生想像思维能力。

  师:这幅文字画中有哪些景物?

  生1:有山有水。

  生2:有鱼有船。

  生3:有高飞的'小鸟,有高大的树木。

  …………

  师:谁能把这些景物有顺序地排一排?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排,也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排。

  生思考。

  师: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生1:我把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小鸟在空中飞翔。

  生2:远处有起伏的山峰,山上种着树,山下有石头。

  生3:近处有小河,河面上有船,河里有小鱼。

  此项训练是让学生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天然联系的过程,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画想象画作了铺垫。

  师:把这幅画改画成风景画,再涂上颜色就更美了,你们想不想自己画画?

  生动笔画画,个个兴趣盎然。

  四、借画说话,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师:小朋友手上的风景画都画好了,你感到这幅画美吗?结合自己的作品把你感受到的美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先让小朋友四人小组交流,再选几位在全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表达出来。

  生1:我的画上是蓝蓝的天空挂着一个火红的太阳,蓝天下小鸟自由地飞翔,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水清鱼自见。

  师:这位小朋友把“经典自助餐”里学到的知识用上来了,多好哇。

  生2:我的画上有一座高大的山,山上有一片树林,太阳从山后渐渐落下去了,山脚下有一条小河,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真是山清水秀啊。

  师:把学到的成语用上来了,真不简单。

  生3:我的画上还有比他们更美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划着小船在碧绿的河水中荡呀、荡呀,正在欣赏两岸的风景呢。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文字画改画成了彩色的风景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的意思,通过诵读诗歌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律。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并弄懂意思,积累语言。

  3、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知道上下都有钩时,下钩包住上钩。

  4、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学会善于排解心中的烦恼。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下象棋吗?出示棋盘、棋子。

  2、你对象棋有什么了解?

  3、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来源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二、教学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2、小组讨论“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输棋一着”的意思,可以借助工具书。

  3、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4、你可以选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5、除了书中提到的这些来源于象棋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

  三、教学第二部分

  1、你们想学象棋吗?这儿有一首歌诀,告诉我们了一些下棋规则。

  2、自己读读,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凭借棋盘讲解。

  3、自己在棋盘中试一试。

  3、同桌一边背诵一边演练歌诀所提示的下棋规则。

  4、可以跟自己好朋友演练演练。

  5、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诵读时有什么感觉?(琅琅上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对称押韵)

  6、欣赏诵读。

  四、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下面这段话是怎样写他的?

  2、自读,指名读。

  3、这段话后面的问题,你们会回答吗?可以联系上下文想想。

  4、小组内互相讨论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看看你们想得对吗?

  5、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技术、战术)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6、指名说“蝉联”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自读成语,把字读准。

  2、指名读,师生正音,齐读。

  3、这些成语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4、借助字典了解词语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5、交流汇报,并体会每组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6、第一组是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第二组是表达睦邻友好相处的;第三组关于举荐和使用人才;第四组关于科教兴国。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今贤文》

  1、自读、指名读、齐读。

  2、这段文章中的句子,你能读懂哪个句子?你对哪句的意思不明白?谁可以帮助他?

  3、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

  4、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认读。

  2、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才能写美观?仔细读读小窍门。

  3、指名说,相互交流。

  4、师范写。

  5、学生练习。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观察“国、区”两个字,说说它们不同的部首。

  2、学生观察两个部首的书写示意图。

  3、教师示范讲解方框儿,三框儿。

  4、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麻烦。“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在倾诉时要注意些什么?(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耐心、诚恳、给予适当帮助……)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

  五、总结:

  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的方式,在倾诉与倾听时,都要做到尊重,有礼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12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确定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能正确抄写指定的词语;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2、能根据课文句子填空,体会比喻中喻体的作用。

  3、能用自己的话书面解释古诗中的有关句子。

  4、能正确流利地背诵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汉字查字典据词定义;能正确抄写指定的词语,能写出"一望无垠"、"神奇"的近义词。

  一、学习第1题。

  1、审题,明确题意,弄清通过查字典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以"新闻"为例,回顾"据词定义"的学习方法。

  3、学习独立完成填表。

  4、反馈,校对答案,指名说说是怎样选择的,对错误率高的词语要重点分析原因。

  5、小结据词定义的方法。

  二、学习第2题。

  1、审题,明确题意。

  2、引导学生自查,谈谈平时作业 中哪些字经常写错?错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记住它?(说说并书写)

  3、重点指导:绕、裙、陡、垂、瀑。

  4、抄写词语。

  三、学习第3题。

  1、审题。

  2、读句子,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独立完成,指名在投影片上练习。

  4、反馈,订正。

  四、学习第4题。

  1、审题,明确题目有两部分的要求。

  2、独立完成,指名在投影片上练习。

  3、交流。

  (1)填写的词语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

  (2)说说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在句子中的作用。(分别具体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轮船的颠簸和鸬鹚的威武、整齐。)

  (3)比较读句子(去掉像……),说说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能用自己的话书面解释古诗的有关词句;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短文。

  一、学习第5题。

  1、背诵《古诗三首》。

  2、指名说说三首古诗的意思,评议(重点:有否把意思说清楚,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意思是否连贯)。

  3、指名读读第5题题目,明确题意,分别说说这三句古诗各是哪首诗中的句子。

  4、把诗句的意思写下来。

  5、评议(重点评议前后意思是否连贯,意思表达是否清楚)。

  二、学习第6题。

  1、读题目,明确题意。

  2、回顾本单元训练重点: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3、朗读短文,找出重点词,板书。

  天地间珠帘

  雨越下越大屋顶像薄烟

  房檐珠子、线

  地上小溪

  4、借助重点词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全班背诵。

  5、小结背诵方法。

  三、小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能填字组成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照样子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的词语。

  2、能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给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3、能按课文填空,回答与短文有关的问题,能说段意。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1题

  1、读题,明确目标。

  2、独立练习——反馈订正。

  3、说说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第2题

  1、自由读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抄写句子。

  三、学习第3题

  1、说说我们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引出在不同的场合,人有不同的身份。如在学校,“我”是学生。

  2、出示小黑板。在其他场合,我们又是什么身份呢?(独立思考填写,交流,修改。)

  3、小结: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要遵守公德,做文明的小公民。

  四、学习第4题

  1、出示例句,读一读,比较异同。

  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反问句有问号,但不表示疑问,而语势更强烈些,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明确。

  2、出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朗读体会。

  3、完成第(2)题,交流,朗读。

  4、补充练习。

  (1)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枣子熟了,难道会往天上飞吗?)

  (2)将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诚实和信任比金钱要重要。)

  (3)自己写一组意思相同的反问句和陈述句。

  五、学习第5题

  1、出示四个关联词,说说表示的意思。

  2、出示句子

  独立选词填空——同桌交流——集体讨论交流——订正。

  3、补充练习

  (1)选择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能……不但……而且……

  (   )是掉在地上的红枣,革命战士(    )不能吃。

  红色小汽车的主人(   )没有要求我赔钱,(   )还向我表示感谢。

  (   )达丽玛上课走了神,(   )乌汉娜老师让她留下来补课。

  (   )处处维护人民利益的军队,(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2)用以上关联词各造一句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6题

  1、学生自由熟读《登山》第15自然段。

  2、尽量不看书,完成填空。

  3、同桌互查,反馈订正。

  4、朗读、比较、体会用上这些词语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7题

  1、阅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李旋帮助钟奶奶做了哪些事?同学们为什么称李旋是钟奶奶的“活拐杖”?(边读边做读书记号:划句,编号等。)

  3、讨论交流思考题。

  4、默读第2段,说说段意。

  (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评议——同桌互说)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14

  一、教学理念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交互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实践或模拟训练开辟一条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本次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际自主权和自由度,为此本课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初步学习推销物品与购物讲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与生活技能,最终提高学生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要求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习推销物品与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l

  三、教学重、难点|

  创设真实的展销会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推销物品与购物讲价。难点是指导学生学会讨价还价。i

  四、课前准备i

  1.把教室布置成小小展厅。

  2.教师准备一个多功能铅笔盒。

  3.学生自备图书、玩具、价格牌、自制纸币。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展开话题

  1.开门见山,引生入境。

  展览会上的物品真丰富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刚从厂家拿来的多功能铅笔盒,想借贵宝地展览,可以吗?请各位帮个忙,怎样才能让我的铅笔盒卖个好价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板书:卖物详细介绍,演示试用,热情有礼)

  [片断实录1]

  生1:您应该具体介绍这个文具盒到底有哪些功能,还可以操作一下。

  生2:我觉得应该先说说文具盒漂亮的外观,这样也可以吸引人购买。

  生3:老师说的时候还要说普通话,这样所有人听懂了才能买呀。

  生4:还有对人介绍时要有礼貌,不能凶,不能把人家吓跑了。

  师述:同学们的主意不错,下面我就按照大家说的来推销一下我的铅笔盒。

  2.因势利导,指导购物。

  听了老师的推销,你们想拥有这样一个美观大方、使用方便的铅笔盒吗?我这个原价28元,但今天不少热心同学教了我推销方法,就优惠点,26元怎么样,想买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激发学生购买,引导学生还价)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同学买的要便宜得多呢?

  [点评:以往的“复习——讲授——巩固”的课堂教学程序,使课堂呈现出一种封闭的格局,学生被动接受,参与面窄,没有真正体现主体地位。上述环节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开放,呈现了一种“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与交流——实践与应用”的程序。师与生,生与生,在交际活动中担任着双重角色,彼此间进行着思想感情的交流。开放的教学格局,收到了通畅、高效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获取经验

  1.联系生活。

  要想从别人那儿买到喜爱的东西,还要学会讨价还价。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还价的机会非常多。同学们,你们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买过东西吗?想一想怎样还价的?

  [点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讨价还价经验,运用于课堂之中。]

  2.学生发言,介绍经验,教师概括提炼。(板书:买物摸清情况,想好底价,语言文明)

  3.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在展览会上进行自由买卖,好吗?

  (三)自由买卖。模拟训练

  1.在买卖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买卖的注意事项,指名说。

  2.同学们让我们开始面对面地进行交易,等一会儿老师再请你们到台上来表演,谁演得最好,老师的多功能铅笔盒就做为奖品送给他!

  [点评:让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来训练刚才学到的还价方法。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卖家叫卖,使出看家本领,买家使出浑身解数讨价还价,有买有卖,气氛热烈。这一环节实现了从传授知识向语言实践的开放。]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边演边评.锻琼能力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请其他同学当评委。

  2.学生分组上台表演,教师相机点拨。

  [片断实录2]

  卖主:小朋友,买书吗?这可是最新上市的畅销书呀,多有趣啊!

  买主:真的,多少钱一本?

  卖主:很便宜的,15元钱。(面带笑容)

  买主:啊,挺贵的。给打个折,行吗?

  卖主:小朋友,你这就不懂了。你靠近

  点,这书内容好、包装美,已经不算贵了。

  买主:(拿过来一看)呀,你看,都卷角了,这还叫最新吗?人常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你看看你的书,还没有那个摊子上卖的好呢。(一本正经,还装着来回走动着)

  卖主:要不,你到那边去买吧。(用手指着那个方向)

  买主:去就去。(装着要走)

  卖主:好了,好了,不说了,打个九五折卖给你。

  买主:八五折,卖不卖?

  卖主:看你这么想买,九折吧。

  买主:不行,你不诚心想卖就算了。

  卖主:好吧。(买主付款,成交)

  3.学生点评优点及不足,教师应提醒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对点评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4.刚才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呢?你还知道其他方法吗?

  [点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训练,是师生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听力,注意倾听别人发言,还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注重多元评价,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五)布置作业。课外实践

  总结:我们在学习中不光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请同学们到市场进行实地购物一次,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争取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并把过程写在日记本上。

  [点评:口语表达能力,不能只在课本体现,关键要和学生学会生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课外这个语言大交际环境中不断地实践,方可形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交际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言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学生观。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更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本课各个环节的展开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构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过程,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得到了和谐发展。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15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给6个多音字组成词语,能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教学时间:2教时

  第一课时

  一、习题1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先让学生给多音字独立组词,然后全班交流。

  说说词语的意思和这个词语是在什么地方学到过的,知道多音字的基本用法。

  如“喝”,“把”液体喝下去,‘‘喝酒”的“喝”要念“hē ”:“大声喊叫”的意思要念“hè”

  二、习题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读题后尝试练习。

  再指名回答,交流、评析,然后做在课本上。

  三、习题3 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查字典,联系课文独立练习,指名逐题回答,讨论(答案见《教参》P27)

  四、习题4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尝试练习,讨论交流,说说填上什么及为什么要这样填的理由。(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五、习题5 改正下面句子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轻声读,思考:逐题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前后矛盾及怎样改正。(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第二课时

  一、习题6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指名读,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更正。

  二、习题7 默读短文,简要复述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象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

  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干扰:扰乱。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3.各自准备简要复述。

  4.小组内轮流复述。

  5.全班交流复述。

  三、作业 :

  完成《练习本》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16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关于读书。

  2.诵读与积累,古今贤文。(读书篇)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关键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刘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的收获。

  (一、二两则讲的是要博览群书,“采得百花成蜜后”,不能局限过分单一的读书种类和内容;三四两则

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教案 篇17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

  3.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二、指导第一小题

  1.指导观察。

  (1)出示图片。

  思考:你能看出这是几个什么字吗?

  2.指名说一说。(日、鸟、山、水、人、舟、木、鱼、石)

  3.请你将这几个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4.反馈,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三、指导第二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准备怎么设计这幅图?利用文字画将设计草图摆放一下。

  (2)哪些景物需要改动?

  3.你们是怎么设计的呢?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设计得非常好!

  5.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风景画,老师巡视。

  6.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四、指导第三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第一句话。(我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推选出一个代表来交流。

  (4)引导评议说得怎么样,启发学生想开去。(太阳从天山背后升起,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树木绿油油的……)

  (5)每个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

  (6)再指名说。

  (7)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成语。

  (1)审题。

  自己读,指名读题。

  (2)指导。

  a.看图。

  a. 图上画了些什么?

  b. 小蚂蚁为什么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c. 晴天的时候为什么要修房子呢?

  小结:是呀,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灾难,有几个词儿说的就是这些意思。

  b.指导读。

  a. 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b. 指名试读,评议。

  c. 自由练读,要求将一个词连贯起来,指名读、齐读。

  d. 把四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e.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c.指名背诵。

  a. 练习背诵。

  b. 指名试背。

  c. 集体背诵。

  2.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一叶出没舟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大意。

  a.但:只是。渔者:打鱼的人。

  b.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c.小结: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

  (6)指导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a.自由练习。

  b.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认读:日四田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三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先里头,后封口)

  (3)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4)老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影。

  (3)四人小组评议、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做客。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红来到小刚家门口怎么做的?如果没有门铃怎么办?按门铃、敲门要注意什么?

  (2)小刚打开门以后,他们应该说些什么?

  (3)小刚拿出什么招待小红,他会怎么说,小红又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4)小红玩了一会儿,就要走了,他们之间怎么说、怎么做?

  2.练习。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学生、老师共同评议,对双方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认真加以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用好礼貌用语。

  (3)再请一组学生表演,再评议。

  (4)同桌分角色表演,交换角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