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执教的课题是《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是我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今天的发言分两大方面。第一:谈谈我对略读课文的认识。第二:谈谈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一、自己对略读课文的认识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精读课文教学的多,研究略读课文教学的少。基于这点,我边实践边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教材中,课题序号上带小花的都是略读课文。每个单元组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也是两篇。我数了一下,咱们本册教材共28篇阅读课文,略读课文就是14篇。也就是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半对半。从教材的编排上,不难看出略读课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略读课文承担的教学任务看,它也同样重要。每组两篇略读课文,紧紧地跟在精读课文之后。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的迁移,使学生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各种方法,在此有一个充分的实践机会,是精读课文的练兵场,它和精读课文共同承载着深化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比如说,第二单元总的情感目标是: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总的能力目标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彩色的翅膀》这篇略读课文,就是对“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的” 一个补充、深化,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一个实践和训练。
为什么罗嗦这么多来讨论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呢?因为前几年我自己就不很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你想,没有生字、词的教学任务,也不考试,让学生自己读读就是了。但现在想想,那真是错误的。
二、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领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综观本课教学,我注意了五个方面问题:
(一)、充分预习
我觉得五年级的学生了,都应该养成一个预习的好习惯了。这对讲读课文很重要,对略读课文更重要。学生充分的预习可以克服略读课文篇幅长、教学时间短的不利因素。学生在预习时,就已经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明确任务
本节课,我从课前的连接语入手,让学生迅速地提炼出两个学习任务,即教学目标。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个次要目标。即,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这个目标设立有两个意图,其一,训练学生快速默读,培养学生迅速提取、整理重要信息的能力。其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体内容。由于是次要目标,也不难。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的时间比较短,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
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个重点目标,即:抓住关键词句,交流读文后的体会,这个目标的落实,正是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的前提。我整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展开,花大气力来落实这个重点目标。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静静地看,细细地品,找到最能体现出战士热爱海岛的词语句子,然后,紧紧地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去体会,真正感受到战士对海岛对祖国的热爱。
(三)、写出批注
为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默读,边读边要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写出批注的过程。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讲“不动笔墨不读书”,教育他们,读书过程中,一定要边读边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把读书的感受写在旁边,留下思考的痕迹,也就是写出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引领学生潜心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边读书边写批注的做法,我已经在自己的班级中坚持三年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突出重点
在学生交流自己读书体会的环节中,我也很好的领会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精髓,那就是——突出重点。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战士热爱海岛的?”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很多有关战士热爱海岛词句。对这么多词句的体会,在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重点指导理解句子时,我主要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了一个句子,就是“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这个小瓜”。首先帮学生唤起自己照料婴儿的回忆,体会到照料婴儿怎样不容易,然后创设几个情景,如,当下暴雨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刮大风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严重干旱时,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照料小瓜如何像抚养婴儿一样不容易,从而更进一步地使学生体会到战士爱海岛的思想感情。
重点指导“朗读”时,也是抓住了一个句子,就是战士怎样吃瓜那段。教师通过让学生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然后再指导学生个人读、齐读,读出了战士自豪、喜悦、激动和不舍之情。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达到了训练朗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之目的。
另外,我想说的一点是,在教学环节的编排上,我也时刻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本课有些四字词语也很美,像碧空如洗,波涛起伏;还有插叙的知识。但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不宜贪多求全,这些地方就不用讲,而可以让学生在写课内读书笔记的时候再做简单的指导。“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一堂课,要围绕教学重点安排各个环节,对落实教学目标作用不大的环节完全可以删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哪一样都蜻蜓点水,造成训练不扎实、不到位的后果。
(五)、读写结合。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一个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在引导学生深读了课文,深刻地体会到战士们是如何去改造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深情后,我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鼓励学生乘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去想今天的海岛又是什么样子,以“海岛新景象”为题写一段话。我想,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内心一定涌动着许多属于自己的感想,大有不说出来不快的感觉。此时,我今天这堂课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欠缺,学生对课文读得力度还不够,对有些语句的理解也不到位等。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问题也感到迷茫,希望能借此机会向大家学习,希望老师们多批评多指正。
最后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同仁好友:身体健康百事可乐千事顺心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忍受到现在,谢谢!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2
教学内容7、 彩色的翅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教 学 过 程个性 化 补 充(一)导入新课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2.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3.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1.交流自己的感受。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板书设计7*彩色的翅膀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作业设计摘抄你最喜欢的句段。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领会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挚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向,激趣入课
1、出示一组词语:垒田 播种 出土 拖蔓 开花
2、读上面词语,按照上面的发展顺序,最后一个词应该是什么?
3、可是,出乎意料,一群战士,他们辛苦劳动,换来的却是“一个小瓜也没结”。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吗?你们的疑问也是老师的疑问,请你们自读课文,看有谁能帮老师解开心中的疙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独立、快速地阅读课文,扫清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围绕着“岛”字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上岛”与“岛上”。
三、点拨导读,侧重体会
1、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自主阅读,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体会或疑问在文中做好批注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
“上岛对话”部分:大家从这一部分中读出了什么问题?他为什么把大提包扔在一边却紧紧抱住一只纸箱子?
“岛上尝瓜”部分:哪个地方详细写了战士们尝瓜?他们怎么吃瓜的?他们会怎么称赞,说些什么?我们也来尝一尝,说说你尝出了什么味道?(引导学生读文中有关的句子)
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你从哪里发现的?小高为什么称小昆虫为小精灵?
四、揭示课题,认识升华
1、小高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请大家读最后一段;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
1、把你觉得最值得记忆的句子摘抄下来;
2、给宝岛战士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课前准备】
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x课件x 导语引入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故事大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读给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思考: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介绍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战士的爱国精神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研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2、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交流的重点是:
⑴小高为什么上岛时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⑵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战士尝瓜的那两个句子,体会战士的心情,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四、引导学生考虑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揭示课题含义
1、质疑: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战士为第一个西瓜开尝瓜会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
(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2、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点明了课题。)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初读,学生能很轻易地弄懂战士小高要将昆虫带往宝石岛的原因,了解到尝瓜会上那只西瓜的来之不易,并通过对第二、第十三自然段地研读、演示,体会到边防战士热爱小岛、建设小岛的热情及爱国之心。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5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公开课《彩色的翅膀》一课的教学,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战士小高把昆虫带往宝石岛,希望这些精灵们能在海岛上安居乐业,同时也体现了海岛战士们保卫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情怀。
课文学习完了,但总体感觉这节课自己和学生们都学的很累,思其原由还是因为自己讲得太多了,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虽然说本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了,但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没有很好的体现,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思考与学习都是我提前预设好的,学生大多数时间里还是跟着老师走,学习显得很被动,本不该被动的学生却被动了,本不该主动的老师却主动了,以致于课堂中学习显得很没有生气,或者说没有学习的那份激情,这样的课堂教学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表演,没有了生成的精彩,学生们的思维被自己牢牢地牵着,总在一个小的框框里转悠。。。。。。。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总想着略读教学应该把时间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可是自主学习,又害怕孩子们浪费时间,自己心里很矛盾,在授课时,设计的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了,可是发现学生们总是很迷茫,总是领悟不到其中的内涵,反思其中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读没有到位,没有真正得走进课文中间,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泛泛地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也发现他们的这些感受都很生硬,根本没有真正得和文本进行对话,一节看似流畅的课堂教学,但其中的隐藏问题真让人深思。
虽然,没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没有引导学生体会、表达出文本的中心思想,但我想有失就有得,这一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又唤醒了我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阅读教学,读是最重要的,读的到位,读的真切,读出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来,或许文本想要传达的思想也就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了,或许课堂学习中的生成也会更精彩,课堂教学的精、气、神也会更加的突显!
给孩子一双彩色的翅膀——《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一个很美的课题。课文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士兵在祖国的宝岛上克服重重困难,爱上海岛,建设海岛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让人不能不为士兵们的淳朴、纯净所感染。
这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第二,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课文读起来妙趣横生,那些可爱的战士们的一频一笑,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质朴可爱。为了一个西瓜,全岛的战士都倾注了心血和汗水,西瓜成熟了,那场别开生面的尝瓜会让人热泪盈眶。“战士们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两句话让我百读不厌。每当读到这两句话,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战士们一张张憨厚灿烂的笑脸。他们的要求很简单,他们的笑容很真诚,他们的幸福很真实。我总在想,人是不是在物质匮乏的地方反而会更纯净呢?
当然,战士们对西瓜的特别感情其实是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他们是为了让祖国海岛能美丽富饶起来,这也就是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上好这堂课,也就要带着孩子们走进战士们的内心境界,去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最终我决定还是从孩子们的喜好出发进行这课的教学。
首先,让孩子们分组自学课文,读读画画,批批注注。交流的时候,我同样从引导孩子们从他们最喜欢的片段的入手。没想到,孩子们最喜欢的片段也是战士们的尝瓜会。顺理成章,我带着孩子们细细品读了尝瓜会的几个句子,并让孩子们学着战士们的样子“尝尝”西瓜。除了带着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外,我还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战士们品尝着西瓜,想到了什么呢?并让孩子们动手写一写。孩子们的联想很丰富,很自然的,孩子们想到了海岛的未来,其中不乏对海岛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最后,孩子们一起去了解了这个西瓜的来历,并简要了解了战士小高带昆虫的原因和带昆虫的过程。
这是一篇非常美丽的课文,但是我觉得自己的课堂中缺乏一种情趣,一种享受美丽的情趣,因为我没有把这篇课文所展现的美让孩子一同分享。
《彩色的翅膀》教学片段及反思
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课文内容】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学片断】
生1:(读完第二自然段,尤其把那个“紧紧”突出了一番)我感受到纸箱里的昆虫在小高(小战士)心目中特别重要,小高才紧紧地抱着它。
──嗯,能通过关键词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他在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生2:船在海浪中颠簸,他怕一不留神把纸盒子给簸掉了。
──也不错呀,他还能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我已经有点扬扬自得了。
生3:他把纸箱子里的昆虫看得跟宝贝似的,生怕它跑了。
──她的回答可以说是情真意切,我也很满意。
……
一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交流纸箱子里的昆虫在小高心目当中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非常精彩,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刚才还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又趋于平静了,有人在跃跃欲试,但更多的是在沉思。这班的孩子们在读书的深度上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
师:没关系,如果你暂时还没有什么发现,我建议可以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我不想让真理老是掌握在少数人身上,我一直期盼、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去发现那埋在更深一层的美,这样汲取起来才会更有滋味、更有营养。
不久,举手的人越来越多。
生4:我发现小高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是晕船了,在晕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保护这纸箱子里的昆虫,我很佩服他。
──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会永远记住他──刘钦──一个看问题总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孩子。
生4继续:老师,我就晕过船,那滋味真不好受,翻胃,想吐。
──他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似乎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我喜欢。
经他这么一更形象的解释,发言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还从后面的段落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作支撑,教室里又活跃起来,一个边防战士爱岛爱国的深情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我带头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鼓起掌来,可以想象他们对这一段的感情朗读一定更为精彩。
时间在流逝、课堂在继续,精彩在继续上演。这堂课,我一直感动着,为课文里小战士的高尚品德而感动,更为班上孩子们那特有的灵气、那美丽的可爱而感动。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拘泥于教案,我也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不拘泥于教案原来会如此精彩。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6
【教材简析】课文通过记述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从黑龙江探亲返岛将一纸箱小昆虫带往宝石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心系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联系,理解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的意思;领悟“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的含义。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语言创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音像课件,教师口述导入词: 同学们,在距海南省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漂浮于万顷碧波之中,这便是位于我国南部的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岛上遍布礁石,缺乏土壤,再加上它地处热带区,经常遭受风暴和台风袭击,因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但,在这里却常年驻守着我国的边防战士。岛上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开玩笑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忠诚地履行着建设海岛,保卫海岛,保卫祖国的神圣天职。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说:“这是咱第二故乡,我们定要把西沙建设成一座“海上花园”。(停止播放音像课件)
2、揭示课题,明确课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来自主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交流初读感知。
◆根据学生读书交流情况,适时板书:战士——昆虫——授粉——收获
◆先让学生说说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随后教师小结:本文抓住小昆虫这一线索,以“我”随小高上宝石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批注。
2、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爱岛、爱国情怀。)
(1)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大提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纸箱里呢?为什么 “扔”大提包而 “紧紧地抱着”纸箱呢?此时此刻,小高在想些什么? (战士小高探亲返岛不忘带昆虫,晕船时还紧紧抱着昆虫。多么可爱的战士,他真是一心想着海岛!板书:心系海岛)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战士们这般品尝着西瓜,你们平时是这么吃西瓜的吗?我们一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尝这个西瓜吧!可以读,也可以想象画面,还可以模仿战士们吃西瓜时的神情和动作。
(生自由“品尝西瓜”)
◆你从中尝出了什么?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尝到了西瓜之来之不易;尝到了高兴、喜悦之情;尝到了希望。)
◆从哪儿看出这个西瓜来之不易?能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吗?( 理解“残存”,了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是啊,战士们满怀希望盼着这些授了粉的小瓜能长大,可结果只残存着一个,面对这样的场面,假如你就是那些战士,你会怎么想?是啊,狂风暴雨可以摧残西瓜,可摧打不垮战士建设海岛的信心和决心。板书:建设海岛
★残存下来的这个西瓜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成熟了,端详着手中的西瓜,战士们怎舍得一下子吃掉? 战士们都笑着……(男生读)
★这个残存的小西瓜经过战士们的细心呵护,终于长大了,战士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怎能不激动、高兴呢?战士们都笑着……(女生读)
★是啊,一个西瓜成熟了,将会收获更多的西瓜,这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西瓜,想到这儿,战士们都笑着……(齐读)
(3)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
◆战士们也一定会爱上祖国的海岛,一定会扎根海岛!(板书:扎根海岛)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
◆这些小精灵真的在这里安家了吗?引出下一句——
(5)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它肯定很快乐!其他的小精灵也会很快乐,生活在海岛上的战士们也一定会很快乐。“彩色的翅膀”表面上指这些小昆虫,实质上指战士们丰富多彩的海岛生活。
★是啊,同学们,花丛中,蜂飞蝶舞,这群可爱的小精灵怎会不爱祖国的海岛呢?小高自信地说……
★凝视着一块块海岛田,抚摸着西沙的一草一木,战士们信心百倍,小高坚定地说……
◆是啊,同学们,荒凉的西沙群岛迎来了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迎来了扎根海岛的的边防战士,更迎来了生机蓬勃的春天,宝石岛热闹起来了……让我们静静地闭上眼睛,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宝石岛欣欣向荣的景象吧!(播放轻音乐,学生闭眼想象。)
◆同学们,刚才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乘着想象的翅膀去了宝石岛,看到的景象肯定多姿多彩,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它描写下来吧。
(学生想象画面写句子,写后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 是啊,美丽的西沙群岛花团锦簇,蜂飞蝶舞,瓜果飘香,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学们,祖国西沙宝石岛,远离大陆在前哨,人们都说这岛儿荒,全是那石头和茅草,自从咱战士上了岛,管教荒岛变模样。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再次去感受边防战士艰苦而快乐的海岛生活吧!(播放配乐图片)
◆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护海岛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岛,建设海岛,保卫着海岛,这里的天更蓝,这里的水更美,这里的人更欢!我们坚信,可敬的边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异的光彩!(完善板书 )
六、作业(任选一题)
1、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2、给远在祖国海岛的边防战士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3、课外阅读《博士政委守西沙》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爱岛 爱国
7* 彩色的翅膀
昆虫 ← 战士
↓ ↓
授粉 心系海岛
↓ ↓
收获 建设海岛
↓ ↓
安居乐业 扎根海岛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7
一、揭题
同学们,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分别感受到了詹天佑与季羡林先生对于祖国那真挚的爱。今天,我们要随着课文《彩色的翅膀》一起来走进海岛战士的生活,看看他们对祖国母亲又有着一份怎样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碧空如洗 波涛起伏 矮墩墩 发愣 拖蔓 水落石出 撅嘴巴 雌花 残存 抚养 啧啧赞叹
安居乐业 尝瓜会 授粉 来历
2、检查学习情况。
(1)正确朗读词语:轮读--个别读--集体读
(2)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体会海岛战士的艰辛生活。
1、默读课文,结合同学的说话,想一想课文写了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哪两件事?(一是发现小高不远千里从黑龙江带回了一箱昆虫;二是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了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2、研读两件事,体会战士对海岛的特殊情感。
事件一:
(1)从黑龙江带回昆虫,强调黑龙江,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两地相距甚远,可小高为什么要不惜千里带昆虫,从中了解海岛恶劣的环境。
(2)小高把一箱昆虫带上岛的过程中碰到困难了吗?他是怎样克服的?体会"扔"和"抱"。
(3)为什么小高会这样做?
事件二:
(1)战士们吃瓜时的样子(作者参加尝瓜会,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抓住动词:捏、端详、闻、咬
想象语言:啧啧赞叹些什么?
感情朗读该段。
(2)了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了解“插叙”这种写作方法.
集体朗读课文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3)从西瓜不平常的来历以及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以岛为家,在岛上安居乐业的精神.)
四、重拾课题,升华主题。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彩色的翅膀指的是什么了吗?课文除了课题还有哪儿提到了“彩色的翅膀”(课文结尾)。是啊,第二天清晨,被小高带上岛的昆虫已经在环境恶劣的小岛上生活了下来,它们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我相信大家透过这彩色的翅膀一定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你看到了什么?
2、师小结:我们祖国守卫海防的战士们都扇动着自己彩色的翅膀,在海岛上深深扎根,无私地奉献自己,相信我们可爱的祖国一定能越来越繁荣昌盛。
教研组评课:
1、《彩色的翅膀》一课为略读课文,故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董老师在执教该文时重点突出,教得扎实,学生从一开始的字词掌握到课文中心的理解一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老师设计精彩、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很好地进行了长文短教。
3、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内容又出现大型蝴蝶,富有特色,同时又点明了课题《彩色的翅膀》,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学习的兴奋点。
4、商榷点:在课堂上是否应加大对重点句段的朗读训练?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8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基本养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3.教学内容分析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语言朴实,善于通过一些重点语句体现海岛战士热爱祖国海岛的感情。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3.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
8.课堂练习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9.作业安排
1,读句子,回答问题
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①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了海岛战士
的感情.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 )起一小片来,细细地( )着,
轻轻地( )着,慢慢地( )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①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动词.
②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 的心情.
2,课文为什么用"彩色的翅膀"作题目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11. 自我问答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一年前我也曾教学过该课,但说句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这类课文,所以教过也没留下什么特别深的印象。
事隔一年后的今天,当我又一次教学此课的时候,或许是年龄增长的原因,我对这篇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和别样的感受,教过以后,感觉效果不错,现将一点做法记录如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感情呢?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这节课中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们再读出来时就自然有滋有味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我让学生充分读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有的孩子从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一句中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中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有的孩子从“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中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还有的孩子从“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中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
看!孩子们的体会多深哪,我不仅为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怀而感动,更为我的孩子们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感受而喝彩!
(2)《彩色的翅膀》是略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感情呢?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
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当然,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能够读出感情了。
(3)《彩色的翅膀》是篇略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文字以外的感情呢?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
其次我通过想象与体验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
当然,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能够读出感情了。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课前准备】
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故事大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读给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思考: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介绍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战士的爱国精神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研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2、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交流的重点是:
⑴小高为什么上岛时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⑵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战士尝瓜的那两个句子,体会战士的心情,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三、引导学生考虑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揭示课题含义
1、质疑: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战士为第一个西瓜开尝瓜会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
(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2、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点明了课题。)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初读,学生能很轻易地弄懂战士小高要将昆虫带往宝石岛的原因,了解到尝瓜会上那只西瓜的来之不易,并通过对第二、第十三自然段地研读、演示,体会到边防战士热爱小岛、建设小岛的热情及爱国之心。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课前准备】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故事大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读给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思考: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介绍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战士的爱国精神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研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2、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交流的重点是:
⑴ 小高为什么上岛时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⑵ 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战士尝瓜的那两个句子,体会战士的心情,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三、引导学生考虑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揭示课题含义
1、质疑: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战士为第一个西瓜开尝瓜会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
(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2、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点明了课题。)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初读,学生能很轻易地弄懂战士小高要将昆虫带往宝石岛的原因,了解到尝瓜会上那只西瓜的来之不易,并通过对第二、第十三自然段地研读、演示,体会到边防战士热爱小岛、建设小岛的热情及爱国之心。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不怕条件艰苦,热爱生活,想方设法改造海岛环境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
2、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4、自学本课生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难点】 “战士把昆虫带到海岛上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彩色的翅膀
你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教师介绍课文内容
课文描写的是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探亲回来,特地带来一些小昆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想想宝石岛是个什么样的岛?战士们到这个岛多久了?
2、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一些昆虫带到岛上来?
(学生初读课文,不要求回答得很准确。)
四、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共有19个自然段。
五、练习读熟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7自然段)在船上发现小高抱着纸箱子。
第二段(8~19自然段)在宝石岛开西瓜会。
第三段(20自然段)第二天发现玻璃窗上有一只蝴蝶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六、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通读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去宝石岛的船上看见小高抱着一个纸箱子,他说里面装的是小昆虫。来到海岛,我参加了尝瓜会,知道海岛需要昆虫,战士们回家都带回些昆虫。)
课文是怎样分段的?你为什么这样分?
《彩色的翅膀》说课设计 篇12
师:从刚才的交流看,同学们对海岛战士尝瓜的情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部分。请每位同学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师:现在,谁来告诉大家,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么样的情景?
生:我看到了战士用两个手指捏着西瓜往嘴里送,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师:你们平时吃西瓜会用这样的姿势吗?你对战士的举动奇怪吗?
生:不奇怪。这表明战士们是多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西瓜呀!
师:继续。
生:我看到了战士在高兴地看着西瓜。
师:战士们拿到瓜不是往嘴里送,他们先要看看,是不认识吗?
生:不是。这是他们好不容易在海岛上收获的第一个瓜,就像刚诞生的婴儿,他们要好好地看看。
师:你看到了战士的喜悦。
生:我看到了战士把瓜放在鼻子下开心地闻着。
师:那份瓜香就随着呼吸进入到了战士的体内,多么激动啊!
生:我看到了战士一边吃,一边在啧啧称赞。
师:是吃吗?再看看。
生:哦,没有用“吃”,用的是“咬”。
师:想想这“吃”与“咬”会有什么不同呢?
生:我觉得“吃”很随意,而“咬”字有种用力的感觉。吃西瓜是不用那么用力的,我觉得用“咬”写出了战士舍不得很快吃完。
生:我还感受到战士是一边吃,一边在品味。
师:他们还一边在啧啧称赞呢。会说些什么呢?
生:这瓜真甜。
生:多好吃的西瓜,我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么好吃的西瓜。
生:瞧,这瓜,肉多嫩!汁多鲜美!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战士一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还会想起什么吗?
生:想起了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海岛田”时的情景。
生:想起了他们小心地给每一朵花人工授粉那笨拙的样子。
生:也想起了台风过后,小瓜被打掉后的那份伤心。
生:还想起了他们对最后那个西瓜的呵护。
师:想着这些,让我们再来看战士尝瓜的情景。请大家第三次朗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