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2023-11-02

《童年趣事》 篇1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以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童年趣事》 篇2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二、引导写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三、遵循由说到写的习作规律。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flash《童年》

  2、教师谈童年中的一件趣事:骑纸马

  二、拓展习作思路,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

  1、 课件播放童年趣事的相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回忆》

  2、学生说说观看相片后谈对童年的感受。

  三、引导选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两件事。(背景音乐:《童年的回忆》)

  要求:说者要把童年趣事中最有趣的地方说清楚

  倾听的同学要注意评出小组内讲得最有趣的同学

  2、各小组长代表小组总结本小组交流情况,评出本小组讲得最有趣的同学。

  3、请小组推荐本小组讲得最有趣的同学上台讲述童年趣事。

  要求倾听的同学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

  四、引导写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小组交流说说如何把趣事写好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

  3、小结写法:

  ①起一个有意思的题目

  ②写好开头(回忆式、引用式、开门见山式、修辞式等)

  ③重点部分(把过程说清楚,注意细节描写,要有真情实感)

  ④写好结尾(总结式、启发式、引用式、首尾照应式、自然收尾等)

  五、拟提纲,开始写作。

《童年趣事》 篇3

  时间:

  教学目标:

  1.把自己亲历的真实趣事作简单描述,使听着清楚 明白 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

  2.让学生乐于交际,在实践中学习交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些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情感渲染法导入,利用美妙的歌曲唤起学生情感。把教学本质定位在师生交往上,确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思绪引向深深的回忆中。)

  二、说话指导。

  1.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师简要提示。

  (1)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要根据特点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教学反思

《童年趣事》 篇4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选材要个性化,通过记事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

  2.记事的内容要具体,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表达童年的美好回忆,围绕“趣”字,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往事,尤其是有趣的情节要进行真实、具体、细致地描写。

  教学准备:

  1.准备一篇例文和相关的课件。

  2.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出示例文:《童年趣事》

  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随着时间流逝了,一去不复返,可想起那一件件充满稚气的小事,却常常使我“重返”童年。其中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

  那是三年前的一件事。我闲来无事,便坐在沙发上打发时间。我无聊地看着正在我身旁呼呼大睡的猫咪,突发奇想:外面那些小姑娘扎着辫子真好看,如果给猫咪扎上小辫那会是什么样呢?一定会很漂亮!对,不如试试看!我翻箱倒柜的找来一些小卡子、小皮筋……来打扮猫咪。我首先轻轻的抚摸着猫咪,见它没有反应,就用小梳子在猫咪身上梳了又梳。猫咪看起来很舒服的样子,伸了伸懒腰,睡起大觉来。我便借机在猫咪的左边扎了几个小辫子,又卡了几个小卡子。我将猫咪翻了个身,猫咪睡得很熟并没察觉。又在右面照着刚才的样子扎上几个小辫子。我本想多扎几个小辫子,可毛太少了。不管怎样努力就是扎不住。没办法,我只好卡了几个漂亮的小卡子。还缺点什么呢?我望着满身小辫的猫咪思索着。对了!我连忙找来了一根漂亮的粉红色的发带,将它轻轻系在猫咪的尾巴上

  “哈哈,大功告成了!”我得意洋洋的望着自己伟大的杰作不禁叫出了声。正在睡午觉的妈妈闻声出来,看了看满身小辫的猫咪,又看了看满脸兴奋的我,顿时明白了。故作严肃地问道:“这是你干的好事吧?你这丫头,这么大了,怎么还那么不懂事!”可随即又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起来。“哈哈哈……”笑声顿时充满了整个小屋。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我每次一想到猫咪满身小辫的样子,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1.请用“_____”划出短文中“我”的语言,用“﹏﹏”划出“我”神态、用“△”划出“我”的动作、用双横线划出“我”的心理活动。说说从这些语言、动作、神态中,你体会到什么?(在评语栏写出。)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文进行分析,悟出本次习作要点,指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把事情写生动、有趣。]

  2.请列举出带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言的精彩段落。(可课外摘抄、可以自己写。)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范文,拓展学生思维,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

  3.请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学习如何围绕文章中心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4.小结写法: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得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范文引路,小结写法,从而掌握要把一件有趣的事写具体、生动,可以加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学生在习作课前完成此练习,为完成本次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拨动情趣之弦

  (多媒体出示:一组童年趣事抓拍的照片)同学们,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可爱吗?这是我们班*同学小时候在玩耍时被抓拍到的镜头,是他童年珍贵的记忆,有趣吗?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刨根问底的稚气……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怕写作文,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动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多媒体出示习作要求

  ①写看图作文。②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可以写童年趣事。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④写完后把作文念给他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3.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揭示本次习作的内容以及要求,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目的。]

  4.指导理解“趣”。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生:小时候玩泥巴,把自己弄成了小泥猴是趣事。

  生:帮妈妈干活,结果好心办坏事,是趣事。

  生:和哥哥姐姐们去捉蝌蚪是趣事。

  ……

  师: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友情提示:(多媒体出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探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趣事”的概念,开课伊始帮助学生明白生活中曾经发生过许多趣事,作文的难度降低了,也帮助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

  三、小组讨论,交流“趣”

  1.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东西,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想想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你的童年有什么趣事?(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拓宽思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故事,旨在大概了解学生所说事例是否突出“趣”字。再作相机指导,难忘的事并不一定是趣事,要注意选择材料时,重点考虑事情是否有趣。]

  四、抓住特点,从读学写

  1.用一句主题句概述自己选择的是哪一件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通过用主题句概述,进一步帮助学生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

  2.师:回顾一下课前我们曾经做过的阅读小练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有趣部分说具体?

  学生:要想把有趣的部分写具体,我们可以在最有趣的地方可以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3.师:刚才我们回顾了如何写的方法,同学们也都交流了自己的童年趣事,要是把大家刚才交流的内容写下来,一定是一篇精彩的习作。那么你认为你想写的事情什么地方最有趣,趣在哪里?先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然后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将趣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是他们的天性,通过阅读学习,了解写作方法,再迁移运用到习作中去,实现读写对接。]

  4.学生自主习作,完成重点段落的描写。(教师巡视,不仅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还要了解学生中的典型片段,为讲评指导做准备)

  五、佳作共赏,体验成功

  1.师: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题目,谁想先来?

  生:我的作文题目是《“厕所奇遇记”》

  生:我的作文题目是《“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

  生:我的作文题目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的》

  生:我的作文题目是《我给小鸡扎小辫》

  ……

  [设计意图:欣赏写得好的题目,在赏析中体会起好题目的重要。]

  2.指名读典型片段(中等水平3篇,优等水平一篇),师生评议。

  师:人们都说,文章是写出来,而好文章则是改出来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位同学的文章,除了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外,还要帮助他们修改一下。

  评议重点

  (1)事情是否叙述清楚(“写具体”方面的要求);(2)是否有趣(“写生动”方面的要求)。

  (中等水平的习作在叙述清楚方面的问题不会很大,在是否写得生动方面要作重点指导,这也是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所以指导的着力点就在此。)

  3.针对估计学生习作片段中的问题及实情相机指导

  (1)写得好的地方,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2)事情的过程叙述不清楚、不具体;(引导学生回忆事情的经过,多问几个“怎么样”)

  (3)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没抓住;(引导回忆课前阅读的小短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刻画对推动事情的发展的作用。)

  4.出示教师的下水问,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的作文。

  (1)你从老师的作文中可以学到什么?

  (2)你认为老师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怎样修改可以使文章更精彩。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互相欣赏别人的习作,使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的习作中挖掘出闪光点,在与老师、同学的共同赏析中树立习作信心;同时也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评价,完善学生的习作。]

  六、再次改习作片段,交流评议

  1.自主修改片段,力求使其具体生动些,有时间可以给片段加上开头和结尾。

  (师巡视,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再指名交流,评议。以表扬为主,重点看在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和自己的感受等方面是否取得进步。

  3.展示修改成果,体验写作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修改,使学生将修改习作的心得用于修改实践,体验习作在修改后的提高,从中获得写作的乐趣。]

  七、全课总结

  1.这堂课我们写了童年趣事的精彩片断,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后继续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加上精彩的开头和耐人寻味的结尾,完成整篇习作。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多媒体引路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乐于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2.通过写作方法的指导,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能写好作文的信心。

  3.创设宽松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习作。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评改自信,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5.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互动、交流,表达、赏析,评价、修改等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童年趣事》 篇5

  记得8岁那年的一个下午,爸爸把刚买的鞋油在皮鞋上挤了一点,又用刷子刷开,皮鞋就闪闪发亮了。看到这,我不禁想:我家阳台上的花叶子很脏了,如果用鞋油给它“擦个澡”,肯定也会变得亮的。

  于是,我拿起卫生纸,哼着歌,小心翼翼地擦起花上那肥厚的叶子。我拿着沾满鞋油的纸,从根部向外慢慢擦。外面的几片大叶片进展地很顺利,可是里面的小叶片让我费尽心机。小叶片让外面的几片大叶子挡住了,缝隙小,手指又伸不进去,我只好用剪刀夹着擦。我擦呀擦,把纸上的鞋油全都擦光了,可还有几片没有擦到,怎么办呢?干脆用水把叶片擦干净吧。我把花放在亮处一看,嘿!叶片绿油油的,花也更红了,好看极了!

  这时,爸爸叫我吃饭,我高兴地蹦蹦跳跳来到饭桌前。爸爸问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我回答说:“我用卫生纸上的鞋油把花的叶子擦了一遍,绿油油地可好看了。”爸爸急忙说:“用鞋油擦花叶,花会死的。”

  我顿时呆住了,这么辛苦忙了大半天,想让叶子变得更绿,花开得更漂亮,难道是我害了它?我赶忙放下碗筷,拿了干净的卫生纸,擦了一遍,又用清水洗一遍,希望能把鞋油洗掉。

  晚上临睡时,我还是放心不下,又用水把花叶洗了一遍。我真后悔,为什么不先问问爸爸呢。

  第二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花。用手摸了摸鞋油的叶子,它变软了,颜色变暗了,还出了好多皱纹,我伤心极了。

  小时候的我呀,可真是太傻了!

《童年趣事》 篇6

  [人教版(修订本)第11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

  江苏省吴江市八都镇中心小学    钱金明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以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 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 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邮编:215233            联系电话0512——63877152

  联系地址:江苏省吴江市八都镇中心小学教科室          联系人:钱金明

  e-mail: 

《童年趣事》 篇7

  教学内容: 《写一件童年的趣事教案

  教学目标:

  1 师生共同回忆童年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 师生共同探讨怎样写好一件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童年中发生的趣事。

  抽两个同学进行“斗牛”比赛。

  (刚才两位同学的斗牛比赛好玩吗?有趣吗?)

  (同学们在童年中一定也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情,能说说吗?)

  (现在同学们选取在你印象最深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本小组互相说说,行吗?)

  (小组互相说说。)

  (抽同学汇报。)

  二 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 我们刚才只是把事情大略的说了一下,今天我们还要把它们写下来。)

  学生读书,了解有关本次作文内容和要求。(同学自渎)

  (抽同学回答本次习作内容和要求。)

  教师归纳总结:

  (童年 有趣 事)

  三 教师同学共同探讨怎样写好一件事情:

  (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事情写完整具体。那么,一件完整的事情一般要有哪些要素呢?) (抽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出示:(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现在根据事情的六要素,你能把你所要写的事情说具体一些吗?)

  (抽同学具体的说说自己所要写的事情)

  (同学们能够根据六要素把事情说具体,那么写的时候重点应该写好哪个部分?)(经过)

  ( 从作文要求来看,事情经过应该体现什么样的特点?)(有趣)

  (你要写的事情有趣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争取尽可能的把事情的有趣部分说出来。)

  (小组互相说说。)

  (同学汇报。)

  (同学们找的事情都很有趣,我们怎样把事情写得有趣呢? 现在同学们看下面两个作文片段,比较一下谁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出示图片,并附加作文语段。

  ( 哪一段话把事情写得有趣呢?说说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因为第二段写得详细,中间有人物的动作 语言 心理描写)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得有趣:

  (要把事情写得有趣,不是光有“有趣”两个字就行了,而是要把有趣的地方详详细细的写下来,其中应该有人物的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等描写)(出示总结部分)

  四 教师总结作文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童年趣事》 篇8

  教学目标

  1、训练写记叙文,强化具体叙述的训练。

  2、以童年为契机,训练学生作文的想象力。

  3、尝试引导学生互改作文,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设计

  1、布置作文,简单讲述作文要求,学生作文。

  2、学生分组互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引子

  童年是人生的起点,童年有难以追回的天真烂漫,童年有趣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提起童年千言万语诉诸笔端。伟人的童年奇特非凡,名列史传,让人感叹。作家的童年则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洋洋洒洒,挥毫间佳作名篇,多成经典。平常人生,最值得回味的也多是童年,同学们,回首童年,你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不同寻常的乐趣,把它们写出来,尽显你的真情,尽显你的文采。

  二、布置作文作文 童年趣事

  以“童年趣事”为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1、审清题意,写的是发生在童年的看似简单平常而又超乎想象的奇特有趣的一至三件事,最少一件最多三件事。趣是文章的中心,无趣则无中心,则跑题。

  2、运用想象以事写趣。发挥想象力,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作者与众不同的奇特想象,写出作者童年的天真可爱,写出作者的奇情奇乐。

  3、叙述要具体。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描写要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学习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注意动词的运用与修饰语的运用。可参照第2、3、4课中的叙述描写。

  4、书写要整洁、工整、美观。

  三、学生作文

  四、作文互改要求

  1、签名,做事要认真负责。

  2、改正错别字,用直线划出病句,把错别字的错字与正确的字写在纸条上签名交给组长。

  3、判断作文是否符合写作要求中的四点要求,把符合要求的地方写在作文下面,空两行,要求按格书写,工整美观,用红笔书写。

  4、用波浪线划出作文中优美的语句,并在右边空白处写出为什么优美,如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哪些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等。

  5、判断其是否抄袭,连续抄五行以上属抄袭,如果抄袭,写几句规劝的话。

  五、互改作文的环节

  1、明确作文互改要求。

  2、小组分工。组长负责分发收取作文,并评出所改作文中最好的作文,准备到讲台前朗读这篇作文,副组长负责把错别字写在黑板上,书写检查员评出书写最工整的作文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其他组员在按要求改完作文后,将记录改正错别字的小纸条写上本人姓名,写上要推荐的作文及推荐理由,由联系员交给组长。小组内还可加一名朗读作文的,两名组长助理。人人有责,分工明确。

  3、按要求小组互改。

  4、分组上黑板书写错别字及书写最工整的名单。

  5、朗读小组评出的最好的作文。不说学生姓名。朗读后稍加评议,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点拔。

  6、按组收齐后,二次互改。要求签名,按互改要求,补充第一次互改不足的地方。

《童年趣事》 篇9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以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童年趣事》范文赏析

  范文举例:材料见教材《酒醉麻雀》片断(略)

  范文点评:本次习作训练的“参考片断”《酒醉麻雀》,较好地体现了一个“趣”字。

  第一,“趣在文题”。“喝酒”“酒醉”本来是人的事,怎么小麻雀也会喝酒,而且还喝醉了?这是怎么回事?作文题目本身就颇为有趣,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趣在起因”,麻雀啄烂了柿子、真可恶,怎么办?小作者竟从看见爸爸“喝醉了酒,身子东倒西歪”的样子,突然想到了“酒醉麻雀”的妙计,这种联想是很有情趣的。

  第三,“趣在过程”。怎么请小麻雀喝酒呢?而且要让它喝醉。小作者便设计了烧酒浸米,再用几只大口瓶子装着,挂在树枝上的办法。果然,一群小麻雀“闻到了米的醇香”“争先恐后地”“三五只挤在一起抢着”,“拼命地啄米吃”。这个过程具体而生动,引人入胜,颇为有趣。

  第四,“趣在结果”。过了一会儿,酒力在麻雀身上发作,果然,麻雀了像“酒鬼”一样,东碰西撞,迷迷糊糊地落到了地上,竟一下子就捉了18只。这是多么有趣的捉麻雀的方法。

  紧紧扣住“趣”字,写出了“童年趣事”,这个“参考片断”确实很有参考价值。

  [编者注:这篇范文是旧浙教版第十一册习作2《童年趣事》中的范文。目前的范文已为《剃眉毛》]

  童年趣事——抓蛐蛐

  在童年,有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事,有的让人快乐,有的让人悲伤。在我的童年里,就有一件有趣的事儿,那是在姥姥家捉蛐蛐。

  在我六岁那年,小时候的我经常去姥姥家玩,在姥姥家的院墙角处总是传出一种清脆的虫鸣,我悄悄地寻声望去,哇!

  一个藏在草丛中瓜子般大的碧褐色的小虫出现在眼前,也许是发现了“敌情”,只见它两只长长的、尖尖的“脚”支起身子迅速地向前跳去。太好玩了,我真想一下子抓住它。于是,我悄悄地伸过手去一捂,嗨,没想到它比火箭还快,嗖——地跳到了墙角。我不灰心,轻轻地挪到它跟前,又双手一捂,这一次没看到它蹦出去,我以为抓到它了呢,可是我打开手一看,蛐蛐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一刹那间,蛐蛐已经多到了最窄小的地方。它用那细而富有弹力的双腿一跌跳到了窗台上,我看到它“飞”的那么快,那么高,一定站不稳,便冲了过去,企图在半空抓住它,但它实在太狡猾了,趁我张开手观瞧时竟一溜烟的“飞”到了院墙外面,我也穿着拖鞋奔了出去,可没追上让它跑到石头下面去了,我立刻翻开石头,没等我反应过来,它已经撅着屁股不知去向。我盲目的寻找,搜寻半天没见踪迹,当我失望时,它却一转瞬间出现在眼前,从我眼皮下闪了过去。我拿起刺水瓶,用力按着,好!将水刺在了它的身上。它像喝醉了酒似的,左右摇晃,我看它是晕了头了,便抢上前将它拿起来,可是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竟不服输还挣扎着往前爬。可无论它如何顽强,也逃不出“如来佛”我的手掌心儿,我用水功,这一下,它动不了了,我拿起晕过去了的它,回到屋里将它放在一个小瓶里,自言自语地说:“哼!看你的腿快还使我的“法术”灵!小子当俘虏了吧!这时的蛐蛐已“苏醒“了,在瓶子里来回蹦着,仿佛在说:“臭小子,你甭美,看出去我怎样收拾你!”此时,当了“英雄”的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童年是多么快乐啊,童年的事又是多么有趣啊。我爱我的童年,因为它给了我美好的回忆!

  《童年趣事》病文片断

  ……有一天,我看见爸爸喝醉了酒,身子东倒西歪的,就想到酒醉麻雀。

  第二天,天没大亮,我就把浸好的酒米放入几只大口瓶里,挂在树枝上。天亮了,一群麻雀叽叽喳喳从远处飞来,落在树上,开始啄米。吃够的飞开了,后来的又往里挤,真热闹。

  过了一会儿,酒力在麻雀身上发作了。一只只麻雀都醉倒了。我哈哈大笑,冲出屋去,一下子就捉了18只麻雀。

  病文分析:

  读了这一片断,让人感到文中少了一个“趣”字,没有突出“趣”这一中心。究其原因,小作者在描写酒醉麻雀时的过程没有写具体,写生动。比如:看到爸爸喝醉了酒想到“酒醉麻雀”,这一灵感的获得并没有激起读者的共鸣。最关键、最有趣的“酒醉麻雀”的过程,小作者也没有写具体、写生动。在这里,作者应把“酒醉麻雀”的方法或者说引诱麻雀的过程有所交代,最重要的小作者没有抓住小麻雀的动作、神态等把“酒醉小麻雀”的过程写出来。还有趣的那就是小麻雀被醉倒的样子,小作者也没写出来。这篇短文只能说把“酒醉麻雀”这一事件写出来了,但没有围绕“趣”这一中心写具体,写生动,也谈不上真实。

  《童年趣事》学生作品之一

  记得8岁那年的一个下午,爸爸把刚买的鞋油在皮鞋上挤了一点,又用刷子刷开,皮鞋就闪闪发亮了。看到这,我不禁想:我家阳台上的花叶子很脏了,如果用鞋油给它“擦个澡”,肯定也会变得亮的。

  于是,我拿起卫生纸,哼着歌,小心翼翼地擦起花上那肥厚的叶子。我拿着沾满鞋油的纸,从根部向外慢慢擦。外面的几片大叶片进展地很顺利,可是里面的小叶片让我费尽心机。小叶片让外面的几片大叶子挡住了,缝隙小,手指又伸不进去,我只好用剪刀夹着擦。我擦呀擦,把纸上的鞋油全都擦光了,可还有几片没有擦到,怎么办呢?干脆用水把叶片擦干净吧。我把花放在亮处一看,嘿!叶片绿油油的,花也更红了,好看极了!

  这时,爸爸叫我吃饭,我高兴地蹦蹦跳跳来到饭桌前。爸爸问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我回答说:“我用卫生纸上的鞋油把花的叶子擦了一遍,绿油油地可好看了。”爸爸急忙说:“用鞋油擦花叶,花会死的。”

  我顿时呆住了,这么辛苦忙了大半天,想让叶子变得更绿,花开得更漂亮,难道是我害了它?我赶忙放下碗筷,拿了干净的卫生纸,擦了一遍,又用清水洗一遍,希望能把鞋油洗掉。

  晚上临睡时,我还是放心不下,又用水把花叶洗了一遍。我真后悔,为什么不先问问爸爸呢。

  第二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花。用手摸了摸鞋油的叶子,它变软了,颜色变暗了,还出了好多皱纹,我伤心极了。

  小时候的我呀,可真是太傻了!

  《童年趣事》学生作品之二

  童年犹如一束五颜六色的花鲜明艳丽。童年又如一个万花筒装满幻想,装满了奇妙。回想童年,有时不禁哑然失笑。

  记得六岁那年,我爸爸买了个新玩意儿——电冰箱。有一天,妈妈把水果往冰箱里一塞,到晚上拿出来一吃,可好吃了,凉凉的。

  一个夏在的下午,天气极为炎热。热得我在家里踱来踱去。家里养的小鸡小鸭热得在门外“嘎嘎、叽叽”叫个不停。我想:它们也肯定热坏了。最好给它们找个清凉的地方,吵得我心烦。哦,对了,我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出现妈妈曾经做过的一幕。

  于是,我飞快地跑出屋外,把一只刚长齐毛的小鸭,抱在怀里,进屋了。然后,打开冰箱门“哇”好凉!这时我听到小鸭因为离开了同伴而发出了求救的喊叫:“救命啊,我怕!”我以感到它好像在发抖。然后我用柔和的语气安慰道:“小鸭子,别怕,我不会伤害你的,放心吧!”最后我把它放进了冰箱。

  天很快黑了,妈妈开始忙着赶鸡、鸭进圈舍了,然后点鸭子。可是怎么点都差一只,便问我“喜乐,有没有看见一只小鸭?”我天真的说:“我把小鸭直向屋内奔去。妈妈连忙打开冰箱,捧出小鸭一看小鸭已经奄奄一息了。妈妈说:”冰箱温度太低了小鸭子会受不了的,你看……“这里,我才感到字已做了一件错事,看着那可怜的小鸭,我哭了。然后,我把小鸭埋在后面的院子里……

  这事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真傻。怎么会想到把鸭子放进冰箱“乘凉”呢?这不,我无意中当了一回“凶手”。唉,童年,真眩哪!

  《童年趣事》学生作品之三

  童年是最快乐的,也是最难忘的。我的童年,趣事很多,但使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次与姐姐钓鱼。

  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跟着姐姐来到临家的一条小河边。我们甩起钓竿,把钓鱼线甩入河中。只等了一分钟我便不耐烦了,把鱼竿抬起来,看看鱼上钩没有,等一会儿又动动。过了一会儿,姐姐说:“该起钓了!”“ye!起钓了。”我边喊边用力拉。可是拉起来一看,鱼钩上什么也没有。这时,姐姐又说:“起钓要轻,不起的时候要耐心等待,知道了吗?”“知道了!”我欣喜若狂地叫道!

  这回,我学着姐姐的样子,耐心的等待。不一会儿,鱼钩上又有了动静。“可以起钓了吗?”我轻轻问姐姐,姐姐轻轻地点点头。我又轻又慢,可手却不由得微微发抖,鱼儿发现了“敌情”,又逃之夭夭了。

  “唉,真倒霉!又让它逃了。”可是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只好跟着姐姐扫兴地往回走。我跟在姐姐后面,发现她的桶里有好几条大鱼,再看看我的桶里却却什么也没有,我暗暗下决心:下回我一定要赢!

《童年趣事》 篇10

  之一

  江苏省吴江市八都镇中心小学 钱金明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以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童年趣事》 篇1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细节的描写。

  2、引导学生领会题眼,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要突出“趣”字。

  3、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

  教学重难点:必须是有趣的事,所写的事须趣味十足。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课前准备:向长辈了解发生在童年时的趣事,可以带一些相关的相片或物品来。

  教学时间:2课时(其中1课时点评)

  第一课时

  一、师生聊天,引出话题。

  1、昨天老师从网上搜索了许多图片,想送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3、指名学生交流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适时引题: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板书:童年趣事)

  二、品读例文,享受乐趣:

  这篇文章是大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女儿在身患绝症后躺在病床上写下来的,题目是《爸爸逗我玩》。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2、说说阅读体会。

  交流角度:文章的题目给你怎样的感觉?从文中你读出了什么?你喜欢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

  三、激起回忆,交流趣事。

  1、刚才通过图片看到了那么多趣事,现在请你们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一件事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你从中获得了快乐。它可以是发生在伙伴之间、和家人之间,也可以是自己一个人时做的。

  2、交流自己经历过的一件趣事,说说为什么有趣?教师随机拓宽学生的思路,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并板书:乐趣、傻趣、意趣、情趣……

  四、产生共鸣,勃发情趣。

  导语:那要如何才能写出这个“趣”呢?我们不妨想一下,认真的做“傻事”——有趣,如果要让事情更有趣,就应该(更认真的去做“傻事”)

  1、写出趣味性的关键在于:写也做“傻事”的过程中的认真。做得越认真就会显得越有趣。请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一“傻事”该如何写出趣味的看法。

  3、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发言)

  让生明白除了写出事情的趣味外,还应该注意在结尾写出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4、片段比较,讨论写法。

  同学们的趣事还真不少!你们想知道我的童年趣事吗?上课之前我已经把它写了下来,还想请你们帮我指点一下哪一段写得好,写得更有趣?你是从哪些句子比出来的?

  出示两段话:

  (1)那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回家喝开水。可是家里的开水没有了,爸爸妈妈也不在家。怎么办呢?忽然,我看到桌上有一瓶红色的葡萄酒,就拿过来“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没过多久,我就醉了。幸好爸爸回来了,看到我这个样子,就把我抱到了床上。

  (2)这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跑回家喝开水。咦,怎么没开水了?爸爸妈妈呢?都不在家!怎么办,我渴得受不了了。忽然,眼前一亮,桌上不是还有一瓶没喝完的葡萄酒吗?我想:爸爸总是说酒不好喝,可他自己却那么喜欢,一定是在骗我。今天我倒要尝尝酒的滋味。于是,我拿了那瓶红色的葡萄酒,小心翼翼地打开瓶盖,一闻,还真香啊!一喝,还有点甜呢!口渴的我忍不住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原来酒是这个甜味儿!可是慢慢地,我感觉浑身热乎乎的,脸颊烫得像在燃烧。糟了,糟了,房屋里的东西怎么都会转了?我赶紧坐到凳子上。恰好爸爸回来了,他看到我这个样子,先是一急,马上又笑了,问我:“是不是偷酒喝了?我看你是酒喝醉了!”说完,就把我抱到床上,我很想告诉爸爸我没醉,可就是没力气了,话也说不出来了,渐渐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3、指名交流:哪段话写得好,写得有趣?好在哪儿?(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神态)

  4、小结:是呀!我们要把事情写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这样不但具体,还让人感觉真实。

  五、全体参与,说好“趣事”。

  1、把自己认为最有趣的部分具体地说给同桌听,相互指正。

  2、个别交流,师生共评,肯定说得好的语句,用得好的词语。

  六、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习作。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第二课时(作文讲评)

  一、指导方法:

  上节课我们回顾了童年生活,写下了自己童年趣事,老师很高兴成为同学们作文的第一读者,这次作文大多数同学是以快乐为主题,写出了童年趣事,更主要的是同学们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写得很具体。当然,我们的作文当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些同学的作文还有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语句,有些同学的作文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还有些欠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修改修改。

  这次同学们的作文,老师都一一仔细地看过,但老师没有做任何批改,今天把修改的权力留给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互相修改。大家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条修改建议。(大屏幕出示)请同学来读一读。

  1、将精彩语句用浪线标出。

  2、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不合适标点、不通顺语句。

  3、是否表达出了真情实感,请你评一评。

  二、学生选择自己想评改的同学的习作,交换作文本。

  三、学生自主评改。

  教师随机指导:(评改过程中教师巡视)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写在了空白处,很好!

  同学们可以在总评的后面写出自己的名字。

  四、交流评改。

  1、指名:评改的是哪篇文章

  2、请文章的作者上台读自己的习作。

  3、点评者根据出示的评改建议做点评。

  4、其他同学补充。

  五、学生根据点评者的点评修改习作。

  六、经过同学们互相修改、自己修改,作文更完善了。文章是写出来,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下同学们再把作文反复看看,再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

  习作一的教学修改意见

  1.开展活动,作好铺垫。

  习作前,布置学生回家与父母开展一次谈心活动。让父母谈谈自己童年的趣事,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为习作做好准备。

  2.激qing导入,学习例文。

  由交流童年趣事导入例文的学习。让学生先带着问题自渎例文:(1)文中写了爸爸“逗我玩”的哪些事?(2)作者是怎样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的?

  在学生认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讨论,读懂例文,帮助学生把握例文的写作要领。可从以下方面引导归纳:作者紧紧围绕“趣”字组织材料,写了爸爸“逗我玩”的几件趣事(画胡子、画鬼脸;编顺口溜、起绰号;说单词);重点突出,爸爸编顺口溜,起绰号逗“我”玩的经历写得最具体。

  3、对比阅读,学会修改。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影印稿片段和发表稿,思考:作者对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为什么修改?怎样修改的?修改后的表达效果如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修改作文对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作用,了解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并学会使用。

  4、回忆童年,同桌互说。

  根据习作提示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说。要求学生先回忆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发生过哪些有情有趣的事,选择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同桌听,同桌要能从本次习作要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还可以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学生评说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5、学生作文,认真修改。

  学生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作文。作文草稿完成后可以请学生在班上读读,评一评。评议时要紧扣住本次习作的要求。最后让学生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习作一的教前思考和教学反思:

  一、利用情感,打开作文思路。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写好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这就说明真情实感是一篇好文章矛盾重要前提。有人把真情实感比作是文章的生命,这话是有道理的。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人的情感经常指向什么和为什么所引起,有不同意识倾向的人,情感的指向性也不同。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他们的情感往往倾向于生机勃勃的田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湖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一切有趣的事物。本次教学就是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采访父母,写自己感到有情有趣的事。与访谈的活动过程本身就是有趣的,所以学生一定乐于描述,兴味无穷。

  二、放胆表达,自由驰骋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习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作指导应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课前思考:

  本次习作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往事或父母交流,聆听父母对自己童年趣事的讲述。根据习作的要求,积累写作素材。因此作好习作准备非常重要。在习作前,学生进行“寻找童年旧事”的活动。寻找的方式可以是找出童年时精彩瞬间的照片,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和父母一起看看父母帮自己录制的儿时的录像;或和父母聊天,共同回忆童年的趣事;也或采访父母,向他们了解自己不知道或已经淡忘的童年趣事,采访前最好列个采访提纲,作一些简单的记录。相信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一定会有话可说,有针对性的说,为具体生动的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作很好的铺垫。

  课后反思:

  自主评价: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力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再整理和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再斟酌的过程。教学中具体做法:1、自我评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2、小组评改。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评改。先由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对文章进行评改。3、学生互评。学生走上讲台,推荐自己认为优秀的作文(也可自荐),先谈作文的成功之处,再谈需要修改的地方。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童年趣事》 篇12

  设计意图:

  一.分享习作快乐

  二.集体评议,树起修改范例

  三.多形式评价,推动交流。

  教学流程:

  一.总评习作情况,分享习作的快乐。

  1.宣布“火眼金睛”奖(好题目)

  ①出示好题目

  ②请相关作者站起来,同学们给予掌声鼓励

  ③说说你对哪个题目最感兴趣,为什么

  2.宣布“凤头奖”(好开头)

  ①出示写好开头的获奖同学名单

  ②同学们推荐个别写好开头的同学展示作品,并请该同学介绍自身是怎样开头的。

  3.宣布“豹尾奖”(好结尾)

  ①出示写好结尾的获奖同学名单

  ②同学们推荐个别写好结尾的同学展示作品,大家评一评该结尾。

  4.宣布“猪肚奖”(好重点)

  出示把趣事写好的同学名单,同学们给予掌声鼓励

  二. 引导评议,为自我修改树起范例

  1.同学们推荐一位获“猪肚奖”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朗读自身的作品。

  要求:

  ①倾听的'同学找出优点(这件事情是否说得清楚,有细节描写和真情实感吗?找一找好词好句)

  ②发现不足(错别字、毛病句、描写不具体的地方)

  ③还可以给建议

  2.作者组织同学评议,教师根据评议用红笔在稿子上批阅(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强调修改符号的利用)

  3.小结修改的方法

  三.自我修改,有所提升

  要求用红笔自改,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四.小组内交换修改,推动交流

  五.总结修改方法。

《童年趣事》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准备一篇范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x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装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童年趣事》 篇14

  学习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激发兴趣,指导选材。

  2.理清习作思路,指导写具体。

  激发兴趣,指导选材。理清习作思路,指导写具体。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揭示作文题目,审题。

  想想题目每个词的意思,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体裁:记事。题眼:趣,限定事情必须有趣,以主要篇幅写“趣”。童年,指“我”以前经历的事。)

  2.学习课文,激发兴趣,指导选材。

  (1)什么样的事可以算作“趣事”?(联系“习作提示”和“参考题目”。)

  (2)“提示”例举的事你经历过吗?简要地述说过程,好笑在什么地方?(鼓励交流。教师随机介绍几则趣事。)

  (3)除厂蠢事、傻事、出洋相、闹笑话的事,还有哪些事也属于趣事范围?(鼓励拓展思路,如捉迷藏、捉蟹、粘知了......)

  (4)小结:有趣的事指吸引自己、引起冲动并努力去做的,富有趣味的事。一般说来,好事、有意义的事不在题目要求范围内。

  3.再学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1)我们写“趣事”是为了表达什么?(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还有什么要求?(叙述要真实、具体。)

  (!)小结:不能胡编乱造,道听途说。也不能故意夸大,违背常情常理。恶作剧的事不能写。

  4.学习“参考片断”,指导写具体。

  (1)简要述说《酒醉小麻雀》是怎么一回事。

  (2)你觉得哪些情节写出了“趣”‘(酒醉麻雀的办法有趣,别出心裁;麻雀争啄米的情节有趣;醉酒后的麻雀样子有趣;活捉醉酒麻雀有趣。)

  (3)小结写具体方法:紧扣“趣”字,着力写好有趣的、令人发笑的情节,写出自己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及当时的心情。写出“童趣”。

  5.习作。(提示可以以童年趣事命题,也可以另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