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导学案

2023-10-31

青山不老导学案 篇1

  学 科: 语 文 年 级: 六年级 课 题: 《青山不老》 课 型: 独立阅读 课 时: 1课时 时 间: 10月10日 主备人: 赵文华 修改人: 汪莉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学习方法: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朗读品味→反馈、检测 学习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预学案: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自由读课文, 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课堂环节 导 案 学 案 我的想法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3分钟)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板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7分钟)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交流预学情况:(10分钟)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练习:(课件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15分钟)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五、总结扩展(5分钟)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青山不老导学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炕、肆、虐、踞、擎、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学习难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学习过程:

  一、我会认读、运用

  1、课文的生字有:

  生词有

  2、我能用生词说话:

  二、初读课文我了解到这些信息:

  1、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是

  我还知道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三、探讨:

  1、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四、拓展: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1、对老人说:

  2、对( )(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