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和关爱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3,学习并体会语言,神态和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重点:
从语言,神态和人物心理描写中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和关爱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老教授谎称自己耳聋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随着这首优美的小提琴演奏曲,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唯一的听众》,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品读理解老人对我的帮助.
1,抓句子质疑,引出学习的重点.
曾经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我后来竟然成为了小提琴演奏家,这真是一个奇迹.每当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全体学生读(课件出示: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老人 "耳聋"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引号一般有三种用法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你觉得这里的引号是第几种用法 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那这位老人真实的身份是什么 (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这位"耳聋"的老人竟然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首席小提琴手,面对这样的事实,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是啊,她不给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给他讲解拉琴的窍门,却谎称自己耳聋,那么,她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
2,了解老人和我相识的过程,整体上体会老人对我的帮助.
下面,我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思考:老人和我是怎么相识的 (课件出示图片:老人的形象和作者拉琴的形象)我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 (学生默读)
同学们,默读好了吗 那我们交流一下,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作者不敢在家里拉琴,来到小树林里练琴,就与这位老人相识了.那么你们读完这几个自然段以后,从整体上,你感觉到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 (鼓励,信心,安慰)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关爱.在刚才的阅读中,你发现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的 (语言,神态——眼神)
3,抓住老人的语言品味.
(1),同学们,我就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老人说的语言.找到以后,可以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老人说的话,边读边思考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的 为什么这样说 产生了什么作用 (学生自学)
(2)同学们,来,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说 你找到的老人的语言有哪些 可以吗 (将学生找到的句子都展示出来)找得很全,其他同学都找全了吗不全的请你赶快补画上.咱们继续交流,老人的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同桌合作来读书.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可以吗 好,开始.(同桌合作读)指名一组同桌读,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 哪位同桌再读
咱们议论一下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学生交流)老人是给他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还告诉他"你要天天来练琴".是不是这样啊那咱们一起合作读.(师读)"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 准备溜走."而此时老人送上了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 全体学生接读:"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
(3) 我们看第二次老人说的话,谁来读 (课件出示,指名两个学生来读.)为什么这么说对.老人看到他微小的进步就鼓励他.听到老人这样的话语,我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学生的问题"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以前,作者得到过鼓励吗 这时听到有人这样鼓励你,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 (当有人第一次这样赞美我,我的心里洋溢着的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一种快乐,温暖,幸福,更加自信的感觉.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全班齐读)
这样的语言不仅让我的心理产生了变化,在我的行动上也发生了变化,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名读.(出示段:"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什么变化 请用"不是……而是……"来说一说.在老人的关爱和鼓励下,作者变得更自信了,变得更爱练琴了,变得更刻苦了,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4), 同学们,那你们看第三次老人说的话 你看这一次,她说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话是一个转述的话,如果要是给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怎么说这句话能试着把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吗 送上赞美的话,谁再来说一说 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4,抓住老人的眼神来体会.
老人的话语给了我宝贵的自信,她的眼神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教授的眼神的句子.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 (平静)你们怎么来理解 你们觉得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自由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让作者能够专心,安心,充满自信的练琴)同学们再读读最后一句:"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 (因为老人的眼神里有鼓励,有赞许,有期盼,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平静的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些关爱的话语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心中充满着敬佩和感激,让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
5,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关爱 鼓励 真正的小提琴手
语言 神态
沮丧 自信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遇事要坚持不要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也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也知道了我在音乐方面前后发生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一课《唯一的听众》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请用下列词语连成一句话说一说:(蹑手蹑脚
懊恼
羞愧
抱歉)
“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同学们,请大家翻开自由朗读本文,把老妇人的话语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做一下注释,品味老妇人的的内在变化及带给我们的感动。)
(相机出示)“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生读)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出示词语:打扰
介意
指导朗读
师: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儿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
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平时做一件事,如果身边有人看着你和没人看着你,你觉得哪个更有效率?我这里指的是咱班大部分同学喔。(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生回答:有人盯着。
所以,大家说,这里的老妇人她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努力练习,毕竟这儿有听众。)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师: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的兴奋。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于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引说──(齐读句子)
(相机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孩子们,想一下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拉得不错。
师:这说明……
生:我练琴有进步了。
师:是呀,老妇人感觉到了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于是她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师: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我又开始了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从以前坐在木椅上练琴到站得很直。尽管两臂累得又酸又痛,尽管汗水湿透了衬衣,尽管基本练习曲是那么的单调无聊,我还是坚持着,努力地拉着。这一切,只因为每天清晨总是有一位 ——老人,坐在木椅上等着我练琴,她是我——唯一的听众。有一次,她竟说——
出示: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
师: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这伙子越来越有进步了,我得继续鼓励他坚持下去。
师:是呀,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那我们继续看下去,那我的反应又如何呢?
生: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师:是呀,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那么请同学们找找再次读3—8自然段,找出老人的三次眼神描写,即所谓的“平静地望”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3、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人的漫长一生中,尊重是互相的,欣赏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当你或我或他灰心丧气时,意志消沉时,别人的真诚的褒扬与欣赏使我们的生活阳光明媚,温馨浪漫,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收获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韧劲是所有获得成功的人所拥有的品质,走过去,你将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学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收获呢?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先去想一下,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解决。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仰、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仰、感激之情。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唯一的听众,(师板书课题)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十分自卑、信心十足)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二、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句。(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3、体会第一次
出示句子。
师:在什么情况下,她平静地望着我?假如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眼神,你会怎样想?
再来听听老人说了什么?
学生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来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师:从老人的语言和神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打消顾虑)
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体会老人为什么说自己是聋子?
4、体会第二次
出示句子。
师:这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正是它让我没有了任何顾虑,大胆的练琴。同时,老妇人的话语和上一次比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找出描写语言的句子。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从老人的语言当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和第一次的话语相比呢?(鼓励)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这些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5、体会第三次
出示句子
师:这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体会“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把老人的话语换成原话。体会对作者的赞美之情。
出示课件:当我沮丧的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练琴时,她也是一直……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时,她还是用她慈祥的眼神……仿佛在说……
师:如果说老人平静的眼神能给我力量勇气信心的话,那么老人慈祥的话语,则体现了对我的理解、尊重、鼓励、赞美。正是她让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最后一段)假如你是作者,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配乐齐读: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的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的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师:作为教师,我更加感到自己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倾听者,不吝啬自己的鼓励和微笑,让你们从我这里得到满足和自信,快乐健康地长大! 愿感恩和付出同时在我们身上体现,真、善、美永远与我们结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