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2023-10-10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1

  梗(gěng)概

  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亡,随姨妈生活,而姨妈却管不住他。他不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喜欢马戏,会拿大顶,好幻想,想当兵或当牛仔,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最近,他又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xī)兮的流浪儿哈克。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在镇民眼中,他是个无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mù)地去试试胆量。

  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fá),划到下游的杰克逊(xùn)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急坏了,怎么也不见孩子们的踪影,渐渐地绝望了。星期日,镇民们在教堂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

  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和哈克成了小镇的英雄。

  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歪脖树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两个强盗商量着要把这金币一同藏到“二号十字架下面”,这些话被藏在楼上的汤姆和哈克听得一清二楚。

  汤姆的同桌贝琪(qí)是镇上大法官撒切尔先生的女儿。她央求父母约请同学们到山上野营,孩子们乘轮渡来到镇外的山上。

  大家来到有趣的魔克托尔山洞。鱼贯而入的孩子们对这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好奇又有点儿紧张,就连好冒险的汤姆也是第一次来。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孩子们在洞中玩着,闹着,陆续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山洞出口。

  但汤姆和贝琪却在洞中迷路了。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着贝琪在洞中东窜西走,总也走不出去。贝琪害怕了。男孩子的勇气和智慧让汤姆有了信心,他安慰贝琪,耐心地寻找山洞的出口。

  在洞中,汤姆意外遇到乔埃!那乔埃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汤姆的动静,撒腿就跑。汤姆带着贝琪终于找到了出口,与亲人们会合了。虚惊一场的两个孩子在休息了五六天后,汤姆到大法官家看望贝琪。撒切尔先生告诉他:为了防止再有人迷路,魔克托尔山洞的出口被封死了。汤姆说洞中还有逃犯乔埃呢!

  镇上的人们再次拥向魔克托尔山洞,见到乔埃已在洞内倒毙(bì)多日了。

  汤姆带哈克再次来到洞中寻宝,终于在一个刻有十字记号的大岩石下,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那些金币。

  汤姆和哈克划着小船回镇上去了,他的历险该对镇上的人们产生怎样的震动啊!

  精彩片段[1]

  到了礼拜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还没有找到。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祷,诚心诚意地保佑(yòu)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然没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整整一分钟,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的情景,那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到了礼拜二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痛与凄惨的阴影。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这时,人们丁丁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滴滴答答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整个小镇灯火通明,谁也没有再回去睡觉。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在找到孩子们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波莉姨妈真是高兴到了极点,撒切尔太太也是如此。然而,等派到山洞里的信使把这个喜讯报告给她的丈夫时,快乐才会变得十全十美。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xū)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如何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他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块亮光,好像是太阳光,于是他放下风筝线朝它摸索着走了过去。他把肩和头从一个小洞中探了出来,竟看见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正波浪滚滚地从下面流过!如果碰巧是晚上,他决不会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也就找不到这条通道了!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却让他别拿这些无聊的谎话来烦她了,因为她很累,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他又讲了自己如何费尽口舌说服了她,当贝琪摸索着爬到洞口,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时,怎样兴奋得不得了,她简直就要高兴死了。他还说自己怎样先爬出洞口,然后又帮助贝琪爬了出来,他们是如何坐在那里高兴得大声哭了起来,一些人怎样乘着小船打那儿经过,他俩又是怎样呼喊着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遭遇。他也描述了起初这些人如何不相信这荒唐离奇的故事。因为他们说:“你们是在河的下游,离那个峡谷里的山洞有五英里远呢。”然后他们就将他俩扶上船,划到一户人家,给他们吃了晚饭,让他们歇息了两三个小时,随后便把他们送回了家。

  汤姆和贝琪很快发现,在洞里所遭受的三天三夜的疲劳和饥饿,是不可能马上恢复过来的。礼拜三和礼拜四整整两天他们一直卧床不起,好像越躺越难受,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汤姆礼拜四稍微能下地活动一会儿,礼拜五就能到镇上逛逛了,到了礼拜六差不多完全恢复正常了。但贝琪直到礼拜天才能够到户外走走,看上去好像刚得了一场大病似的。

  汤姆听说哈克病了,礼拜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礼拜六、礼拜天一连两天也都没让他进去。过了礼拜天,他可以每天进去了,但是那家的人告诫他不能透露他的探险经过,也不要谈及任何令人兴奋的话题。道格拉斯寡(guǎ)妇守候在旁边,看汤姆是否遵守规定。回到家里,汤姆才听说卡迪夫山发生的事,还得知那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人”的尸体最后在渡船码头附近被发现了,很可能是在逃跑途中溺(nì)水而死的。

  汤姆从洞里获救之后,大约过了两个礼拜,他又去看望哈克。哈克现在已经强壮多了,也不怕听令人激动的话题了。汤姆想,他正有一些话题是哈克感兴趣的。撒切尔法官的家离哈克住的地方不远,于是汤姆就顺道去看了看贝琪。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

  法官说:“还有一些人和你一样想去山洞看看呢,汤姆,这一点我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已经采取了防范措(cuò)施,以后谁也不会再在那个山洞里迷路了。”

  “为什么?”

  “因为两周前我就找人用锅炉钢板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shà)白。

  “怎么了,孩子!喂,快来人哪!快拿杯水来!”

  有人拿过一杯水,一下子泼在了汤姆的脸上。

  “啊,现在没事了。你怎么了,汤姆?”

  “哎呀,法官,印江·乔埃还留在洞里呢!”

  [1]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著,俞东明、陈海庆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2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让学生通过略读理解课文,通过精读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2. 创设情境,教育同学们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3. 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感,找到关键语句,学会复述课文。

  教学目标:

  1. 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 认识“墓、执、怖、誓、逮、蔑、津、蔚”8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教学难点:学习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读小说。

  课前准备:

  1. 幻灯片。

  2.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唱《粉刷匠》这首歌吗,一起唱一唱吧。

  2. 过渡。

  知道这首歌是那部电影的主题曲吗?它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中的主题曲。《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外国名著,它一经问世,就以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和影响着全世界的青少年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片段,走近汤姆·索亚。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其他学生画出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词。

  1.幻灯出示本课生字。(展示课件第三屏)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老师带读、抢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3.幻灯出示文中词语。(展示课件第四屏)

  4.指定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拟小标题

  (一)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1.学生读课文,相互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

  (二)读课文,拟小标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小组交流品味。

  2.从中拟出小标题。(展示课件第五屏)

  (三)浏览课文,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课文,交流下面的问题: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课文哪地方写的精彩?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有感情的朗读精彩片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汤姆·索亚,谁来说说他有什么特点?

  (汤姆·索亚是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2.上节课我们跟着勇敢的汤姆·索亚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让学生回顾墓地历险和山洞历险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略读课文,复述内容

  1.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试着在小组里讲述。

  2.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

  三、拓展阅读,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还想知道汤姆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历险故事吧!那就让我们课下去读整本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吧!

  板书设计: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墓地历险

  勇敢、有正义

  山洞历险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3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梗概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学习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习难点:    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

  2、今天老师还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给你们,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语文园地四中有讲到幽默的他。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学习梗概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学习梗概部分,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鬼屋历险

  山洞历险

  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4、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

  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

  三、赏析精彩片断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

  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五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你能否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5、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我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并完成读书推荐卡。

  读书推荐卡

  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布置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积累成语

  3、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板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无所不能

  鬼屋历险  向往自由

  山洞历险

  精彩片断  先悲后喜,大悲大喜

  幽默夸张

  “怎样”“如何”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梗概,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通过品析“精彩片段”,抓住人物言行、外貌、心理,感悟人物的形象,了解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初知冒险的经历。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词组用信封装好。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

  1.先板书课题。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第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了奖励大家认真与勤奋,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根据《汤姆.索亚历险记》改编的动画片。

  2.《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我们曾在五下年级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感受到他那风趣幽默的写作手法。(出示封面与作者)

  3.今天这节课会帮助我们以后更好地去读这本书。让我们走进课文,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有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组成。“梗概”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大概的内容。

  (二)了解“梗概”

  1.请大家浏览梗概部分,然后拿出昨天完成的表格,说一说汤姆经历了哪些的冒险呢?

  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评价小标题。

  2.请你再浏览梗概部分,最吸引你的是哪一次冒险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你讲的是汤姆和哈克在墓地试胆量的经历,同学们,最吸引你的冒险经历还有吗?

  这是发生在山洞中的一次冒险经历,汤姆和贝琪在洞里陷入了绝境,后来经过重重困难终于奇迹般地脱险了……

  3.出示历险图,这就是汤姆冒险的整个过程,也是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4.让我们再去亲身经历这一次次的冒险吧,请再浏览梗概,我们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顽皮,胆大,勇敢,有正义感……)

  5.真好,我们以后看名著就应该先了解书的梗概,这样就初步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形象了。

  (三)品析精彩

  读名著不仅要了解梗概,还要品味其中的精彩,课文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精彩细致的片段。

  1.师:请你快速浏览这一精彩片段,遇到生字自己把它读正确,然后找一找这个精彩片段是大致在梗概的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在梗概中把相关的段落划出来。

  2.师:你找到了吗?请你来说。

  你找得很准确,大家找得一样吗?精彩片段写的就是山洞陷绝境的一小部分。

  3.汤姆和贝琪在山洞中迷了路,人们都认为他们已经找不回来了。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请你来读读描写她们的语句。出示: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整整一分钟,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的情景,那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A.请你读一读这些语句,读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B.请你带着感受读一读。

  C.大家发现没有,作者在描写撒切尔太太的悲痛,重点是抓住了她的——动作。请你把这些动作快速圈出来。

  说胡话、呼喊、抬起头、侧耳听、呻吟、倒下头

  D.是啊,失去亲人是何等的难受,每次撒切尔太太抬起头侧耳都要听上整整一分钟,此时撒切尔太太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交流。

  可是她听到孩子的回答了吗?然后撒切尔太太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在倒下头去的时候又会她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交流。

  小结:这一次次充满希望地抬起头,这一次次又极度失望地倒下头,可见她心里对于失去亲人是多么的难受啊!

  F.让我们带着这份跌宕起伏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些描写撒切尔太太的句子。

  G.接着读。写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句子就一句,但这一头几乎全白的头发就已经足够了表达她当时的心情了。

  D.交流:学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马克.吐温精练的写法!

  4.在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时候,远在山洞里迷了路的汤姆和贝琪是怎么一步步脱离险境的?请你浏览第5自然段。

  A.拿出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同桌一边浏览一边摆一摆脱险的过程。

  词组排序(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B.说说汤姆和贝琪是靠什么走出绝境的?

  自信、聪明、勇于挑战。

  5.再出示描写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语句。描写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绝望,与汤姆和贝琪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有什么作用呢?

  更加反衬出姆和贝琪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

  6.汤姆和贝琪最后终于找到了山洞的出口,他们回家了。全镇的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默读第2-4自然段,马克.吐温又是怎样把人们当时的喜悦心情写出来的呢?

  交流写法:抓住语言、动作、夸张。

  这极度的喜悦其实还和第一自然段人们的悲痛绝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7.这冒险的经历终于结束,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请大家快速的跳读到文章的结尾,接下去可能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吧,希望《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能够与你成为朋友,希望更多的名著伴你成长。下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5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阅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学习难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四、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 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6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知汤姆他的性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品读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学习难点:

  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

  2、今天老师还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给你们,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语文园地四中有讲到幽默的他。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学习梗概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学习梗概部分,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鬼屋历险

  山洞历险

  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4、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

  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

  (三)赏析精彩片断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

  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五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你能否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5、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我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并完成读书推荐卡。

  读书推荐卡

  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结束:

  作业布业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积累成语。

  3、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7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

  3、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梗概,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通过品析“精彩片段”,抓住人物言行、外貌、心理,感悟人物的形象,了解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初知冒险的经历。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词组用信封装好。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

  1、先板书课题。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第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了奖励大家认真与勤奋,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根据《汤姆·索亚历险记》改编的动画片。

  2、《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我们曾在五下年级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感受到他那风趣幽默的写作手法。(出示封面与作者)

  3、今天这节课会帮助我们以后更好地去读这本书。让我们走进课文,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有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组成。“梗概”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大概的内容。

  (二)了解“梗概”

  1、请大家浏览梗概部分,然后拿出昨天完成的表格,说一说汤姆经历了哪些的冒险呢?

  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评价小标题。

  2、请你再浏览梗概部分,最吸引你的是哪一次冒险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你讲的是汤姆和哈克在墓地试胆量的经历,同学们,最吸引你的冒险经历还有吗?

  这是发生在山洞中的一次冒险经历,汤姆和贝琪在洞里陷入了绝境,后来经过重重困难终于奇迹般地脱险了……

  3、出示历险图,这就是汤姆冒险的整个过程,也是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4、让我们再去亲身经历这一次次的冒险吧,请再浏览梗概,我们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顽皮,胆大,勇敢,有正义感……)

  5、真好,我们以后看名著就应该先了解书的梗概,这样就初步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形象了。

  (三)品析精彩

  读名著不仅要了解梗概,还要品味其中的精彩,课文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精彩细致的片段。

  1、师:请你快速浏览这一精彩片段,遇到生字自己把它读正确,然后找一找这个精彩片段是大致在梗概的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在梗概中把相关的段落划出来。

  2、师:你找到了吗?请你来说。

  你找得很准确,大家找得一样吗?精彩片段写的就是山洞陷绝境的一小部分。

  3、汤姆和贝琪在山洞中迷了路,人们都认为他们已经找不回来了。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请你来读读描写她们的语句。出示: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整整一分钟,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的情景,那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A、请你读一读这些语句,读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B、请你带着感受读一读。

  C、大家发现没有,作者在描写撒切尔太太的悲痛,重点是抓住了她的——动作。请你把这些动作快速圈出来。

  说胡话、呼喊、抬起头、侧耳听、呻吟、倒下头

  D、是啊,失去亲人是何等的难受,每次撒切尔太太抬起头侧耳都要听上整整一分钟,此时撒切尔太太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E、让我们带着这份跌宕起伏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些描写撒切尔太太的句子。

  F、接着读。写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句子就一句,但这一头几乎全白的头发就已经足够了表达她当时的心情了。

  4、在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时候,远在山洞里迷了路的汤姆和贝琪是怎么一步步脱离险境的?请你浏览第5自然段。

  A、拿出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同桌一边浏览一边摆一摆脱险的过程。

  词组排序(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B、说说汤姆和贝琪是靠什么走出绝境的?

  自信、聪明、勇于挑战。

  5、再出示描写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语句。描写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绝望,与汤姆和贝琪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有什么作用呢?

  更加反衬出姆和贝琪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

  6、汤姆和贝琪最后终于找到了山洞的出口,他们回家了。全镇的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默读第2—4自然段,马克·吐温又是怎样把人们当时的喜悦心情写出来的呢?

  交流写法:抓住语言、动作、夸张。

  这极度的喜悦其实还和第一自然段人们的悲痛绝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7、这冒险的经历终于结束,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请大家快速的跳读到文章的结尾,接下去可能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吧,希望《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能够与你成为朋友,希望更多的名著伴你成长。下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篇外国名著导读,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其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风趣幽默略带夸张讽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而且文章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1、趣激浪花成功入课

  一上课,我就用词语让学生来猜书名,猜人物。学生已有的阅读经历被浮现出来,阅读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并作了很好的展现。勾起了学生浓郁的学习情趣,为本节课的进入和展开提供成功的保证。

  2、方法指津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特别重要,在课堂上就有这一环节:读故事梗概,用“情节梯”的设计方式让学生梳理情节,明确名著层层推进,又精彩叠升的故事环节,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又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情绪。

  3、打铁趁热谈感受深入阅读

  通过课堂上的一定阅读后,学生对名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谈阅读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沉浸到书中去,学生的阅读激情也被调到了一种更佳的状态。

  4、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我觉得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精彩的要算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讲故事了。一个个孩子都尽情地发挥想象,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当学生进入了情境之后就会觉得40分钟实在是太短暂了,尽管这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铃声响起了,但是孩子们没有丝毫要急着回家的意思。还有许多孩子跃跃欲试想到台前为大家讲故事。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写小练笔,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汤姆的洞中奇遇记,并评出最优秀的小练笔。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9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梗概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前面几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长篇外国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课题)它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吐温,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语言风趣,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

  二、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

  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主要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文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机灵、无所不能、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

  2、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读相关语段,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拓展阅读汤姆其他的精彩片段,鼓励学生读整本书。

  五、总结

  学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聪明机灵  顽皮好奇

  鬼屋历险      无所不能  向往自由

  山洞历险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10

  a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悲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三、浅显探讨小说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

  2.    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四、阅读精彩片段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    一目十行地阅读,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要求: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  韩中凌)

  b

  一、猜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打出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皮)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 (学生猜测)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1.理解“梗概”的意思。

  2.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教师相机提醒学生留意: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从哪知道的?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读相关语段。

  四、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2.看课后的泡泡3(“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

  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

  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内蒙古教研室  丛智芳)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1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3、 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5、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谈谈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 简介马克 吐温

  三、 概括全书的情节

  四、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五、 阅读《当海盗去》

  1、 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

  2、 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作什么?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

  3、 如果你遇到了汤姆的遭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4、 这一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六、 阅读《海盗生活》

  1、 本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 本章描绘了大自然三个时期的景色,请问是哪三个时期?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 本章描绘了很多奇妙的动物,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描写?

  七、 阅读《洞中历险》

  1、 蓓姬一共哭了几次?每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 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

  3、 在探路的过程中除了凭借蜡烛,还凭借了什么?

  八、 分析汤姆的形象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九、 阅读《名著推荐》中关于本书的篇章

  十、 阅读全书完成读书笔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 篇12

  问答题:

  1.在“三个海盗出发了”这一章节中,这三个海盗是谁?他们到什么海岛上当海盗?

  2.汤姆和贝奇在哪个山洞找到金币的?

  3.汤姆的两个好朋友是谁?

  4.你喜欢汤姆的历险生活吗?为什么?

  5.你认为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说3点)你最欣赏他哪一点?(举文中某个故事说明,不少于200字)

  6.在二十一章中,汤姆演讲的文章题目是什么?

  7.汤姆与贝奇在坟场看到了什么?

  8.汤姆为什么想当“海盗”?有的同学想模仿汤姆去过冒险生活,你认为对吗?

  9.印江·乔是怎么死的?死在哪里?

  10.你最喜欢书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写出理由,不少于50字)

  11.读完小说后,你期待小说从什么状态继续发展下去,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小说结尾(不少于100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名著阅读题

  1、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c)

  a足智多谋,没有同情心,b对现实环境持赞同态度,c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d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2、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a)。

  a顽童,调皮捣蛋b足智多谋的人c一心要冲出桎梏的绿林好汉d有理想有抱负的形象。

  3、汤姆和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a)把大夫杀了,

  a印第安人乔b哈克c酒鬼波特 d罗宾逊

  4、汤姆和哈克偷偷地潜入到岩洞中,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关于“二号”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里面有(d)元!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

  a一万八千余b十万两千余c两万一千余d一万两千余

  5、《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b)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

  a莫泊桑b马克•吐温c哈克贝恩d契诃夫

  6、小说情节紧凑,而且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你赞同这种观点吗?(a)

  a赞同b不赞同c无法判断

  7、小说的时代在(a),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

  a南北战争前b南北战争前c跨越南北战争前后

  8、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d)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a伏尔加河b圣劳伦斯河 c多瑙河 d密西西比河

  9、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蓓姬•撒切尔,她是(b)的女儿。汤姆一见到她就对她展开了攻势。

  a撒切尔市长b撒切尔法官c撒切尔律师d撒切尔医生

  10、汤姆快发现她(蓓姬)脸通红,来回走个不停,四处张望,她叹了一口气,闷闷不乐地看着汤姆,见他只和(a)一人讲话,不理睬别的人。她立即感到极度悲伤,变得烦躁不安。a艾美•劳伦斯b玛丽•奥斯汀c格雷赛•米勒

  11、“夏日温和的气息安逸的静谧花朵的芬芳蜜蜂的低语---这一切都让人昏昏欲睡,她手中编织着,不由打起了盹,因为她除了一只猫没有别的伴侣,这猫也在她的腿上睡着了。”

  这段景物描写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a)

  a突出了农庄的静谧、人们的激动, b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c为下文写波利姨妈的表扬、汤姆的逃跑作铺垫。

  12、“太阳在平静的世界上升起,照耀在这个宁静的村庄上,像是在祝福它。”        

  这段话渲染了一种(a)的氛围,为下文写颁奖提供了特定的环境。

  a轻松、愉悦b凄凉、冷寂c平淡、肃穆

  13、“哎呀,没想到!竟然变了个人似的。汤姆,只要你专心,还是能成大器的。” “可我不能不说,你就是难得专心。好啦,去玩吧不过,要早点回来,要不然,我非狠狠揍你不可。”         

  写出波莉(a)的个性。

  a富有爱心、精明b富有同情心、善良c富有责任心、凶狠

  14|、“他从地上拣了根草,扬起脑袋,把草杆支在鼻子上,脑袋上来回移动,设法不让草倒下。”

  这段文字主要采用(a)描写,突出了汤姆机灵、聪明、好表现、用心良苦的性格特征

  a动作b细节c侧面

  15、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文坛可谓是异彩纷呈,涌现了许多文学大师,请选出这些大师与国籍对应正确的一组:(a)

  a法国的左拉、莫泊桑,b英国的哈代、契诃夫c 美国的马克•吐温、雨果。

  16|、《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的中心内容是写汤姆•索亚因不能忍受周枯燥乏味的生活,同自己的朋友出去“冒险”的故事。八年以后,作者发表了这部小说姊妹篇(c)

  a《小鲤鱼历险记 》b《蓓姬•撒切尔历险记》c《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7、杜宾斯先生手中的教鞭和戒尺现在很少闲着,至少对那些年龄较小的同学可以这么说。只有才不挨打。a

  a最大的男孩子和18到20岁的年轻姑娘

  b最大的女孩子和18到20岁的男孩子

  c最大的男孩子和14到18岁的年轻姑娘

  18、下列不属于在第十四章中和汤姆踏上杰克逊岛体验海盗生活的人是(a)

  a蓓姬•撒切尔 b乔哈泼 c哈克贝利

  19、下列作品不属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的是(c)

  a《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b 《竞选州长》 c《柔弱的人》

  20、汤姆和贝基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b)。村民费尽周折救出汤姆和贝基之后封死了山洞。。恶人(b)死在山洞里了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a酒鬼波特b印第安•乔 c罗宾逊

  21|、是谁撕坏了教授解剖学书里的彩色插页——人体图?(b)

  a艾美•劳伦斯b蓓姬•撒切尔c格雷赛•米勒

  22、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人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指(b)

  a某个旅馆的房间号码b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c海盗中的副首领

  23、“主日学校”指的是(b)

  a教会办的双休日学校b又叫“星期日学校”c教会办的每月1日的集会

  24、对小说主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进行了讽刺b对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和批判c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遵规守纪的心灵。

  25、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c)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

  a、哈克b乔哈泼c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