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1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课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展开了奇异的游历。然后具体地描写了这场经历: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具体如下: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二是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也是教学本课的重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一个“又”和一个“躺”字,点出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与田野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作者才与大自然相融为一。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所带来的心灵重负和枯寂,使自己的身心重新融于大自然之中,这样才有了他对草虫村落的这一次奇异的游历。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筑而成的。这时,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绵的草丛变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只小虫,就像一位游侠,穿行在这森林中间。于是,才有作者目光的追随,也才有对草虫村落的游历。
③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二个空间,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也就是草丛边上的一些小土堆,这是最适合草虫聚居的洞穴群的形成之处,所以也就可以看到许多熙熙攘攘往来的那些黑甲虫村民。作者想象之丰富,感受之独特,于此可见一斑。
④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这些甲虫竟然还是音乐爱好者,它们振动翅膀发出声音的时候,便有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出来。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⑤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虫“村民们”的劳动图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小甲虫是如此的“勤勉”,小小的身体却能推动“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还“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看着它们劳动的场景,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甲虫如此勤勉地奔忙?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激发它前进着……一个问句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促使读者不断地联想开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一句以“夕阳亲吻着西山”和红鸠鸟归巢的鸣叫声点明时已傍晚。作者对草虫村落的奇异游历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是一种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2)对词语的理解。
静谧:安宁而平静。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的意思。
野灌丛:野生的灌木丛。灌木:一种比较矮小、丛生的木本植物。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建议
1.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把握。本文共11自然段,第一层(第1自然段)是总起,交待了这次奇异游历的特殊氛围和心情。第二层(第2~9自然段)叙写了奇异游历的全过程,其中第2自然段是对游历的概述,“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点出了行文的线索,“奇异”则概括了这个草虫世界的特征。第3自然段写游历的第一场景:小甲虫迷路的森林;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写了第二场景:也就是作为课文主体的“草虫的村落”。这里的 “角色”很多,有英勇归来的黑甲虫,有熙熙攘攘往来的黑甲虫村民,有好像南国少女的小圆虫,有庞然大物蜥蜴,有一群作为音乐演奏者的黑甲虫,还有负责气象观测的、忙于建筑设计的各种分工不同的虫子……第三层是末尾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草虫村落的依恋。作者正是在这种严谨的结构中,有条不紊地按照游历过程,对草虫的村落和草虫的生活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奇妙的想象,并融入了自己热爱自然、关爱生灵的独特情怀。因此,初读课文时帮助学生梳理层次,分清两个场景和活跃在两个场景中的多种角色的不同表现。这样,方能在整体上把握好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时,可以围绕 “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体悟课文,思考揣摩。可引导学生先注意作者观察到的小虫的活动及环境,然后思考作者是怎么想象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展开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
3.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深情的对视中,它们互相在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看着“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虫在交流些什么?还有,课文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启发学生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也许是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
4.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读后会让每一个人深受感动。因此导读本文的一个重点,应是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让学生在回忆自己亲近自然、观察小虫的生活经历中引起共鸣,培养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更要在品读课文思情并茂、形神俱美的文字中感受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和那种向往大自然的童趣。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
5.要求掌握的字,教师要作适当指导。“静谧”的“谧”,字音是“mì”,注意不要念成“yì”,写的时候要注意右边部分不能写成“益”。“烘烤”一词和 “火”有关,都是“火”字旁,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巷”字提醒学生第8笔是横。“悠悠忽忽”等词的理解,建议学生在预习时通过查词典解决。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2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 理解内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地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村落里的虫子是怎样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准备:
走进草丛,观察虫子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
调动孩子生活的体验,走进虫子的世界,与作者感同身受,感悟生命。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二、 细读感悟。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想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
生:我知道作者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是在静静地体验虫子的世界。
师:对,田野是静静的,作者的心也是静静的。
生:一个“又”字告诉我作者这样做不是第一次了。
生:那个“躺”字让我感受到作者是喜爱田野、喜爱大自然的,他乐意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2、 齐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生:能引起下文。
生:它告诉我们这“粗大的森林”是作者的想象,这句话是作者想象的开始。
师:文中还有像这样的句子吗?
生:有,比如---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我知道这是虫子们艰巨的工程。
生:还有这句---这是街道,这是小巷。
生:还有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这样的句子。
师:这样的句子都起着-----生接:引出下文的作用。
师:是的,这样的句子向我们提示了作者观察的线索,使我们能跟随作者的想象去参观草虫的村落。
3、 学习2----6自然段。
(1)师: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次奇异的游历中看到了什么?你从这些看到的景象中体会到了什么?你可以从虫子的角度去体会虫子们的生活怎么样,也可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情。
(2)生默读,画记,批注。
(3)小组交流读书所得。
(4)全班交流汇报:
生1读:一队队虫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以至我不能发现……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我从中体会到草虫们工作的辛苦,我从“用前肢推着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这句话和“行色匆匆”这个词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但因为它们对家庭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所以它们任劳任怨。
生2:我想它们一定是快乐的,因为它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家庭的幸福。
师:是的,作者看到这一幕,不由得产生了疑问------
生接着读----它们的担子是沉重的,更重的是它们对于家庭的责任吧?要不,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如此勤勉地奔忙呢?
师:这样的两个问句写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写出了作者的疑惑,是作者在思考。
生:我觉得它能使读者产生同样的疑问,引发读者同样的思考。
师:真好,再读读这两个问句吧。
生1读: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吸引了……于是,优美的音韵,便像清泉一般地流了出来。
我感受到虫子们的生活是快乐的,有趣的,而作者也深深地喜爱这些小生命,喜爱它们发出的声音、创造的音乐。
师:作者的喜爱集中体现在哪一句上?
生: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吸引了。
生2:我认为应该是这一句:于是,优美的音韵,便像清泉一般地流了出来。正因为作者喜爱这些小虫子们,他才会觉得振翅的声音是优美的音韵,像清泉一般。
师:多美的体验啊,能读一读吗?
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生1:一只小虫,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如果我能懂得它们的语言。
我觉得虫子们是很有礼貌的,我们人类如果遇到陌生人,一般都是不打招呼的,但虫子们却互相问好,我想作者一定很喜欢它们这种和谐的生活,也很向往自己能成为它们中间的一员。
生2:我从这里感受到草虫的村落是美好的,那位“游侠”是游走四方、四海为家的,可它却选择这里定居,说明草虫的村落对它很有吸引力。
生3:就算是迷失了方向,它也还是能“左冲右撞”地找到回家的路,我想它一定是一位思乡的游子。联系下文,我可以知道它是家有娇妻的,于是我也能体会到它内心的那份回家的急切。
生4:我从这里知道虫子也会说话,它们互相打着招呼,好像它们也会各国的语言,也有老师为它们指导。还体会到作者也想变成一只虫子,去体验虫子们生活中的精彩:晚上有蟋蟀大哥的演奏,白天有青蛙兄弟的忙碌,还有蜥蜴博士发现的一个又一个生活的奥秘,说一说天气,聊一聊家常,这样的生活多令人向往啊!
师:孩子们,像你们这样,把自己变成文本中的角色,去与角色感同身受,这真是读懂课文的一种好方法!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段落。
生1:在许多同类虫子之间……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中去。
我感受到这只小娇虫一定是在日日夜夜地盼着心爱的人归来,我也感受到她看到“游侠”那一刻的欣喜与激动。
生2:我想作者一定是在用心地观察,而且观察得仔细,不然他怎么能辨别出那位游侠与娇小的虫子的关系呢?
生1:有庞然大物蜥蜴,在它面前……它背着几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
虫子们的是和谐的,就算是蜥蜴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会对草虫的村落构成威胁,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能进行和善交流的朋友都越来越少了,作者一定非常羡慕这草虫的村落,希望人类的世界也能像草虫的村落一样和谐、快乐,没有战争。
生2:虫子们应该是有天敌的,充满了斗争的残酷,但这样的一幕却让我看到了虫子世界和平友好的一面。
生:我完全迷惑了,我不知道在小虫子的脑海中……有各个专门的虫子担任。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我感受到虫子们和我们人类相比,除了不会说话,它们也是非常聪明的,这段话让我看到了虫子们非凡的创造力,也让我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哪怕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虫子!
师:说得多好,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哪怕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虫子!孩子们,句末的省略号是否引发了你无限的联想?在这草虫的村落,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拿起你的笔,把你能看到的写一写吧!
三分钟练笔。
交流:生1:你看,那丛野花下,甲虫老师正给小虫们上课呢!那边的两棵大树下,一群甲虫音乐家正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演奏着优美的音乐,舞蹈演员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多美的音乐会!
生2:你瞧,在密密麻麻的草丛中,突然走出来了一只黑甲虫,正所谓“患难见真情”,看来这只重情义的甲虫是想“路见不平,拔相助”了。
生3:看,那棵大树下,一只长触须的虫子站在青草尖,用触须点点这,碰碰那,好像在说:“放哪儿好呢?这儿,不行;那儿,不对……”它的不远处,屎壳郎大叔正在大街上清扫着垃圾;蜘蛛测绘工则正忙着用长长的丝线把这个村落的地形画出来,出版给大家;而那只花色斑斓的圆虫姑娘,则正为呆会儿的舞会精心地做着打扮呢!
生4:咦,那条整齐的队伍在干嘛呢?原来是蚁逻巡兵在大街上巡逻;你闻,从草丛那边飘来一股青草香味,原来是圆虫大婶在为她的孩子们煮青草沙拉呀!
……
三、 再读课文。
1、师:作者用这么丰富的想象、这么生动的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谐、幸福、美好的草虫的村落,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你对草虫村落的喜爱之情吧!
生多种形式比赛朗读。
四、 体会写法。
师:同学们,读完文章,我想,你们的心里一定也在暗暗地奇怪吧: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常见到的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
生:因为他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生:因为他对这些村落里的小生命有着无比的喜爱之情。
生:因为他发挥了丰富的想象,使文章的内容读起来更加生动,更加令人向往。
……
师:是啊,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聆听,你会惊喜地发现,哪怕是一只小小的甲虫的翅膀上,也会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板书: 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善友谊 爱草虫
奇异的游历 甲虫音乐家 爱大自然
勤勉奔忙
作业:1、背诵课文。
2、运用幻化想象的方法,写一篇小动物的观察日记。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a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朱洋君)
b案
课前准备
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
大自然的图片
摘抄卡
第一课时
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孟祥芹)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暄”等6个生字,积累“熙熙攘攘、意味深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重点语句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⑵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
三、集体反馈,学习课文
1.出示卡片,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⑴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⑵教师强调字音:“攘、宅、暄”。
⑶再次出示卡片,齐读生字词语。
⑷理解词语。
熙熙攘攘:本课指村子里黑甲虫很多,非常热闹拥挤。
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2.反馈:你从“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村民的和谐生活;音乐演奏会;村民的劳动生活。)
四、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草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2.交流反馈。
⑴它们的村落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有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空间在我眼前放大了,细小的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树木,柔软的草地变成了茂盛的森林。
(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3.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⑴一只小虫,一只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云游四方,回到家乡,与同伴们打着招呼,他非常快乐。)
⑵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村子的大街小巷上,……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即第4自然段)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⑶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被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得热透了。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热爱田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⑷从“村民的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⑸教师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4.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
5.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田野、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我们在写作文时,学习作者的写法,用心观察,融进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吸引人。
六、作业设计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住宅(zái zhái) 红鸠(jiū jiǔ) 洞穴(xué xuè)
静谧(mì bì) 寒暄(xuān xuàn) 熙攘(rānɡ rǎnɡ)
2.补充词语,解释前两个词语的意思。
熙熙( )( ) 意味( )( ) 行色( )( )
左( )右( ) ( )( )斑斓 ( )神( )注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6
我和同学们一齐学习了《草虫的村落》一课以后,感受很深。
课上,教师的提问很关键,能否调动中下层成绩的学生发言,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找出本文概括性的句子或中心句。吴前乐同学第一个找到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孙宇航同学补充说最后一自然段“我发现了小昆虫的秘密,心里很得意。”也是概括性的句子。我又问:“谁能把刚才找到的句子,用上我们的课题,概括本文的主要资料?”孙宇航同学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说道:“我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做
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的得意之情。”
“我追随着爬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找一找,用笔在书中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自我的体会或感受。”我又给学生自学的时光,十多分钟后,学生学完了,我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找同学回答。
没有想到,让他们回答问题时,就一位同学举手。我虽然在以前的课上也经历过这种状况,可之后在我的鼓励下,举手想回答问题的同学会越来越多,自然讲课也就很顺畅了。可这次,我的鼓励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同学们并不领情,还是无动于衷,但是我从部分同学的眼神中,明白了他们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自我大了,回答不对老师的问题会很没有面子,与其没有面子,还不如不回答呢!难道这节课
就这样上下去?不!绝不能够这样上下去。
此时,我看到最前排的杨文集正在犹豫,我把他叫了起来,其他同学都发出异样的眼光。因为平时杨文集同学从不举手发言,他的学习成绩也很是一般。我说:“杨文集,你试着说一说怎样样?”他一脸的茫然。“老师,我还没有想好,我不明白。”说完后,他身子抖了抖。“不明白不要紧,你认真读完之后,我相信你必须会有话说。你先试着读一读老师黑板上出示的这段话的第一句,好吗?”
他试着读了起来:“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在作者的眼中,草丛变成了大森林。”“请同学们给杨文集同学鼓鼓掌,他从第一句话中明白了细密的草丛变成了一座茂盛的大森林。”“第一句你理解的很好,你读一读第二句,肯定还会明白的更多。”他高兴地读了起来:“一只小虫,一只……”
平时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与他们上课是否大胆发言有关,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有我们老师的职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严格要求他们,课堂上能让他们愿意听我们讲课,而不是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差,更不可能跟不上课。
以后,我将好好反思一下自我的教学,当你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时,学生必须会主动参与,他们在课堂上也会学到他们就应学到的知识。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大胆想象,这位游侠可能干了些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板书:
坚硬黑甲的小虫
花色斑斓的圆虫
奇异的游历——草虫的村落紫红色的果实陶醉于自然
行色匆匆的小虫忘情于自然
红斑鸠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8
片段一:体悟草虫“村落”的含义。
师:同学们,通过交流,我们知道草虫的村落很热闹、很奇特,作者把它描绘成和我们人类居住的村子一样,你体会到这一点了吗?
生:我体会到了,它确实像我们居住的村子,那里有街道,有住宅,那里的人们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朋友,也有自己的情感。
生:村落中的甲虫们会生活,会把自己打扮成南国的少女。它们会劳动,能找到很多的食物。它们还会创造,创造出的音乐像灵泉一样美妙,太像我们人类了!
师:是的,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觉得它们和我们人类的生活简直没有两样。其实这个草虫的村落,本来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我觉得它其实就是杂草丛边小甲虫的一个个洞穴,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蚂蚁的洞穴。
师:你很聪明,就是这么一些杂草丛边的小洞穴,作者却把它想象成了一个热闹而奇特的村落,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作者对甲虫的喜爱。
生:我体会到他对大自然的小生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片段二:体悟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
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
生:我是从“灵泉”“音韵”这几个词语体会到的。作者把甲虫振着翅膀的声音比喻成“灵泉”“音韵”。他觉得甲虫的叫声仿佛是从山涧流出来的美妙的泉水声,这声音像一首曲子,既动听又有自己的韵味。
师:你能抓住“灵泉”“音韵”这几个关键词体会,真不错!
生:我从“此时……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体会到作者有着非常独特的感受。他说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可以体会到他对甲虫叫声的喜爱之情。
师:平时,你听到过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吗?感受怎样?
生:我听到过青蛙呱呱的叫声,初听觉得吵,静下心来听觉得还是很美的。
生:我听到过蜜蜂嗡嗡叫的声音,它让我感受到勤劳者忙于奔波的节奏。
生:我听到过蟋蟀的叫声,我觉得还是挺好听的。
师:作者说自己听到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在我们看来,这声音似乎还不至于超过“人间的一切音乐”。但作者却这么认为,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作者对甲虫的喜爱之情。
生:在作者的眼里,小甲虫不仅会生活,而且会创造,它们会创作出美妙的音乐来,所以我体会到作者不但喜爱甲虫,还对它们非常佩服。
师:真好,你有自己的感受,你认为会创造的小虫们让作者佩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句话。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进行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还记得我小学时学过的一篇文章《蟋蟀的住宅》,让我第一次走进了自然界的小生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会带给我们更奇异的感受。
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生字。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并大声地朗读。
3、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质疑、交流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
2、交流反馈。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4、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随着甲虫,来到了它的家──“草虫的村落”,作者说那里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精读课文,释疑
1、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⑴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⑶ 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到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4、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体会“只有……才……”用法。
6、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7、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三、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学生交流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或者是自然界中小生灵们,都可以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要用心去感受,去想像。
四、交流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10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感受最深的句子。读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把这种心思读出来。(师范读,找学生朗读,体会情感)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你能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学生找相关的句子朗读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充分的让学生去朗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2.背诵摘抄的内容。
3.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四)、课外延伸:
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五)作业:
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教后反思:《草虫的村落》带领着我们走近了大自然中的另一片天地。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作者已经达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应借鉴一个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灵活运用。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11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誊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考虑:“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⑴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交流,让同学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⑶ 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观赏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干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身。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身,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安排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誊写自身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同学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⑴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时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①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胜利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⑵ 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同学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干演奏出来的!
⑴ 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⑵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 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生活的快乐,以和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5、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身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发明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溢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身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身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草虫的村落》综合资料 篇1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内容方面
《草虫的村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中的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甲虫音乐家们像灵泉一样美妙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而又分工精细的劳作场景。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作者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就像课文中所说得那样“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2、表达方面
(1)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征 ,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3、教材位置
这组课文是全册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组,专题是“感受自然”,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特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本组课文共有四篇文章,《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山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山村雨景图;《索溪峪的 “野” 》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而《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小甲虫以生命、美丽和智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学过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的《蟋蟀的住宅》,对昆虫有一些了解,学生在学习前两篇课文中学会了一些想象得方法,如配乐朗读中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等,但这篇写关于草虫的文章,学生虽然喜欢,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应在品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亲近自然、观察小虫的生活经历,课前让学生观看《虫虫危机》片段,引起师生共鸣。
三、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二是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设计
(一)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设计意图]
设计者一导语,创设情境,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了探索和向往的激情。同时为体现本单元的重点——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给不同的画面
取个题目。[归来的游侠 幸福的迎接 来客人了 动听的演奏 勤勉的劳作 精细的分工 ][设计意图]
以概括小标题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三)深入村落,与虫同乐
作者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是多么得意啊,是啊,小虫的快乐天地带给我们多少惊喜,让我们也深入草丛,去感受小虫的快乐,感受小虫带给我们的惊喜。
1、学习“归来的游侠”一段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认真听,仔细想。(教师进行语言描述)迎着微风,伴着花香,我们一起伫立在大自然中。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小花的田野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周围静得出奇,以至于天空中的鸟叫声,树叶的落水声和草丛中此起彼伏的虫鸣声都听得一清二楚。在一处绿阴下,我们躺了下来,翻转下身子,发觉身体在逐渐地缩小,缩小,缩小……此时,空间在我们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设计意图]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可以让学生尽快走入文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情境中自己也好像变成一只小甲虫,他们就是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
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1)读完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也觉得它是个“游侠”吗?从哪里感受到的?(傲然前进左冲右撞)你能把这种感情带上动作读出来吗?学生兴趣昂然地读。
(2)真像个英勇的侠士啊。如今侠士远游归来了,你想它会跟它的村民怎样打招呼呢?学生想象打招呼,顺势学“寒暄” 。
(3)大家想一想,在身高高于他数十倍的森林里左冲右撞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呢?你在森林里行走过吗,联系着想一想。学生谈出小甲虫克服重重困难,然后读出小甲虫的英勇。
[设计意图]
让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把文本语言串起来,有机训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刻。
2、学习“幸福的迎接”一段。
(1)读了这段文字,有什么问题又问小甲虫吗?(预设:那只娇小的甲虫是谁?从他们意味深长的对视中,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2)游侠云游数日,历经千辛万苦回来了,亲人见面不说话,而是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你知道这意味深长的对视包含着什么吗?
师: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般情,万般意,都凝聚在这对视中,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读。“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设计意图]
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喜欢童话的特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走进小甲虫的心里,体会小虫之间的情感,然后带着感情读句子,感受草虫们也有人类社会一般的生活。
3、学生自主交流5——9自然段
那么在小虫子的世界里到底还蕴藏着什么?用刚才的读书方法,什么方法呢?抓住重点词和句子联系生活实际想像,自由读五到八自然段,看看在草虫的村落里还蕴藏着什么,我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把有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勾画 自由交流探讨)
预设:
(1)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因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带着感情读的同时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②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有大自然的音乐引发体验,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3)从“村民的劳动”“精细的分工”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设计意图]
学要有所得,通过学生的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引领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读课文第一、十、十一自然段,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我悠游忽忽
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2.说说哪些描写体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进一步强调想象的重要性,充分鼓励学生的发展。小学生习作从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重点要放在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