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4 教案

2023-09-25

练习4 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处处留心 读读背背 写好钢笔字

  教学目的: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点:处处留心

  教学难点:学习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 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2) 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3) 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

  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 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

  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 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朗读。

  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轻、祖“这三个字。

  (2) 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轻、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3) 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写毛笔字

  教学目的:

  1、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学习反文旁、折文的写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训练内容:口语交际(推荐和自我推荐)

  一、 引入课题。

  本学期我们班要改选班干部,本次选举我们将以推荐和自我推荐的形式开展,请同学们认真考虑,选出你心中的优秀班干部。

  1、 讨论交流:我们班需要哪些班委?(强调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提议:班长(两名) 语文科代表  数学科代表  英语科代表

  科学科代表  社会科代表  文娱委员  劳动委员

  体育委员  每组两名组长(语文、数学) 宣传委员

  二、 学生交流讨论:谁适合担任什么班委?为什么?

  自己适合担任什么班委?担任了自己准备怎么做?

  三、 学生推荐及自我推荐。

  在发言过程中需注意:

  1、 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

  2、 要有礼貌,学会倾听。

  3、 要心态平稳,能主动祝愿别人心想事成。

  4、 推荐别人要说明理由,自我推荐要说清自己准备怎么做。

  四、 根据推荐及自我推荐定出班委候选人的名单。

  五、 民主评议,最后确定班委人选。

  学写毛笔字

  一、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交流感想。

  二、出示反文旁、折文的字样,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读贴,小结写好反文旁、折文旁的要点。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教师再指导。

  四、练习

  1、学生再次练习,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引导学生注意撇和捺的位置。

  板书设计:

  练习1

  口语交际    推荐和自我推荐

  学写毛笔字  反文旁、折文旁

练习4 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3.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 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5. 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时间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和生活)

  1. 教学第一部分。

  (1) 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 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教师:有具体的含义)

  (3) 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

  (4) 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

  2.教学第二部分。

  (1) 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有的讲自然风光,有的讲乡土特产,有的是讲民风民俗的)

  (2) 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都是比较有名的,学生大部分应该听说过)

  (3) 听说过的同学试着说说他们的意思。(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

  (4) 教师小结。

  2. 教学第三部分。

  (1) 教师忧伤一部分的教学导入俗语的地域性。(本地也有这样的俗语)

  (2) 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知道的当地俗语。(学生交流、讨论)

  (3) 指明说一说。(师生评议,看是不是当地的,是不是俗语)

  (4) 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 诵读词语。

  (1) 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 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 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 学生连说这些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5) 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 学生练习背诵。

  2. 积累反馈。

  (1) 指明读。

  (2) 集体练读。

  (3) 集体齐背。

  (4) 指明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 指导。

  (1) 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 要求学生亮度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 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整体布局和“清清爽爽、剪枝、梦境”等词的间架结构。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的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解释)

  (2)分组分问题练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解释时态度要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

  (3)让学生从题中提供的三种情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要想清楚以下一些问题: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

  (4)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让同学自由上讲台说说自己被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

  (2)推选一名同学上台谈谈自己本次口语训练的收获。(可以从材料准备、语言组织、表达时的经验等几个方面谈)

  (3)评议小结。(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响亮,速度要适中)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大家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即、吹”。

  4.指导。

  (1)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即、吹”的书写方法。

  (2) 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 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这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4 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第二题

  教学目的:

  1.学习部首查字法,掌握根据不同情况提取部首的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能通过查字典来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部首查字法,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从一个字的多个义项中选择正确的义项。

  教学具准备:字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教师激qing介绍。

  小朋友,你们认识他吗?

  他聪明又好学,可喜欢读书了,因此大家又叫他博士猴

  2、动画导入。

  小朋友,很高兴认识你们。昨天,我借了一本童话书,里面遇到好几个字不认识,(出示:腔 粮 酣 敲)字上面又没注音,真是急死我了。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吗?

  3、揭示课题。

  要想帮小猴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只有学会一种新的查字典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学习新知

  1、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⑴学习对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⑵领悟方法。

  学生交流师生对话的主要内容——提取部首的两个知识点。

  ①一个字中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查。

  ②如果一个字的两个部分都是部首,就按照取左不取右,取上不取下,取外不取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

  ⑶反馈练习。

  出示“苇、取、困”,让学生找出它们的部首并说明理由。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汉字。

  卡通猴:我的难题就要解决了,我们快来找一找吧!

  ⑴教师示范。

  重点指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时,在找到要找的部首项后,有的字典要数生字的总笔画数,而我们用的《新华字典》是数除部首外几画,然后在相应的笔画数中就可找到我们要查的字的页码了。

  ⑵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表格。

  ⑶集体交流

  3、学生选择正确的义项。

  卡通猴:字是认识了,可我还不懂得它们的意思,你们能给我讲讲吗?

  ⑴教师讲解示范。(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一个字往往有几个义项,必须根据这个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从字典上找出正确的义项。)

  ⑵学生实践练习。

  ⑶全班交流。

  三、巩固拓展

  1、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纸

  2、全班交流。

  3、评出优胜小组。

  四、课外延伸

  卡通猴:小朋友真了不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本领。大家以后要勤查字典哦!这样,我们可以学更多的知识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三、四题。

  教学目的: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认清笔顺。

  1.读题,明确要求。认识这些汉字的笔画,能按笔顺写好这些字。

  2.指导。

  (1)出示14个汉字,问:这些汉字你们认识吗?指名读一读。

  (2)说说这14个字各是什么结构的字?

  (3)四人小组讨论:在这14个汉字中,哪些汉字的笔画容易写错?

  (4)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并书空。

  二、写好铅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 、指导。

  (1)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出示“拜”,指导书写。

  a 说说“拜”是什么部首?什么结构?摆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b 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拜”,提醒学生横画多的字,上下要写得紧凑些才好看。“拜”的第二笔、第七笔写在横中线上就好看了

  c 学生书空后,再在田字格里描红。

  d 老师示范仿影,临写生字。

  e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仿影,临写生字。

  (3)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瞄”和“鼻”两个字。

  三、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 、审题。

  (1)指名读题。

  (2)老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读四条成语。

  (2)老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

  (4)大体了解的四条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指名读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互相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3)指名背诵。

  布置作业 :

  1、背诵四条成语。

  2、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仿影,临写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说话要注意姿势。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知道在交际中,既要注意口头语言的表达,还要有良好体态语言的配合。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在口语交际中,既要注意口头语言的表达,还要有良好的体态语言的配合。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说话要注意姿势。

  一、指导看图,引导讨论。

  1、指导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他们说话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

  2、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学生任意选择一幅图进行口头训练,抓住重点说。

  4、指名说,师生互评。

  5、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简要的小结。

  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说话,应当注意恰当的姿势,一般应做到大方,端正不随便。这样不仅会增加说话的表达效果还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希望同学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姿势。

  二、创设情境,学生演练并评议。

  1、 引导学生再次看图,想想:图上的小朋友怎样做才对?

  2、鼓励学生将正确的说话姿势表演出来。

  3、根据学生的表演及时评价。

  三、扩展训练

  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

  1、分组思考讨论: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不正确的姿势?

  2、交流发言:把平时不正确的说话姿势说出来。

  布置作业:

  回家把口语交际的内容说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说话要注意姿势

练习4 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懂得“煮书”的意思。

  2、学习鲁迅的几则名句,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

  3、通过诵读,知道《今古贤文》的意思,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4、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5、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6、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题。

  (1)学生第一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说问号像钩子?

  (2)师:这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认识到在学习中山与体温的重要性。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习第二题。

  (1)看图,图上画有什么?你从图上你思索到什么?

  (2)学生读文,思考:

  a、书怎么可以“煮”呢?这里得“煮”是什么意思?

  b、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3、学习第三题,

  (1)自由朗读鲁迅的几则名言。

  (2)讨论,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3)小结: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应该不厌其烦、用心地去琢磨书中的含义。勤于思考,积累书中的有益之处。

  (4)抄写鲁迅的几句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题,。

  1、学生自读《古今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文章内容,了解其中的意思。

  3、说说书里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主要阐述的是读书的作用和方法。)用开火车的方式说出每一句话的意思。

  4、将书本里的知识与实践结合,不懂就要问。

  5、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6、正确、有感情、有节奏地自读、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2)引导学生读字帖。通过观察字帖,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行中的位置。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①你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②为什么喜欢?

  ① 这本书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导。

  (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书籍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

  (4)班上交流,师生评议。

  3、反馈

  (1)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是否充分。

  (2)大家是否感兴趣。

  (3)评议小结。

  (五)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要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提示重点笔画的位置。“坐”字整体取斜势,中竖正而挺,两个横画一长一短,短横略向上翘,长横略向下狐。两个“人”字程左低右高之势。“器”字的四个“口”略有参差。撇头穿插在两个“口”之间,。写字时注意匀称,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3)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教学随笔

  如何处理教材设置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同时也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本次练习中的“语文与生活”主要让学生了解“煮书”的含义及“煮书”的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梳理自己读书的方法,通过诵读和抄写有关读书的名言,感悟鲁迅对读书的理解。在这里,教师就应紧扣教材中有关“煮书”的问题,引导学生悟出这样的道理:只有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才能有所收获。

练习4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了解部分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高右低才写得稳。

  3、积累词语和古诗。

  4、通过制作和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掌握笔画“折“的运笔方法和例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制作作品的工具和材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积累词语和古诗。

  教学过程:

  学用字词句

  一、了解多音字的特点

  1、出示第107面第一题的四个词语,谁能读准。

  2、查字典,验证自己读得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的词语中的意思。

  省:xing有思考、检查的意思。

  落:la丢失

  间:jian空隙、隔阂。

  参差:cen  ci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3、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一样,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

  二、多音字组词

  找出句中两个多音字,能给另外的读音组个词语吗?

  三、读准多音字

  1、试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

  3、给多音字注音。

  读读背背

  一、熟记成语

  1、准成语字音。

  2、说说这八个成语的结构有什么相似处。(都是“~风~雨”式的,读起来节奏鲜明,较上口。)

  3、理解成语的意思。可联系事例来说,可造句来理解,可说说字面的意思。

  4、熟记背诵。

  二、背诵古诗

  1、读准读顺古诗。

  2、观察插图,读读诗句,你读懂了哪个字或哪句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磨”指折磨;“艰劲”指坚定强劲;“尔”指那。前两句写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后两句写任凭各方面的风刮猛,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3、你觉得竹石身上有一种怎样的品格让你佩服?(立场坚定不动摇,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立场坚定,受到敌人打击不动摇的品格。)

  4、介绍作者:郑燮,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适当介绍他的故事。

  5、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成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部分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高右低才写得稳。

  2、掌握笔画“折“的运笔方法和例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写好钢笔字

  一、观察字形,读懂“我的发现”。

  二、结合例字,说说为什么要做到“左高右低”字才站得稳?(进行结构大小的比较:这三个字左右部分大小,应写在竖中线的两边,有左高右低的特点。)

  三、描红临摹,笔笔入目,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四、评价反馈。

  学写毛笔字

  一、揭题:学习“折”的运笔方法。

  二、观察两个“折”的不同:第一个“横折”为横竖连写的复合笔画。第二个“竖折”为竖折连写的复合笔画。

  三、教师边讲解要点边示范两个点的写法。

  四、观察例字的写法,写折锋时要缓行,节节有力。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一件小制作。

  课时目标:

  通过制作和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小制作展示

  1、展览各自的作品,说说哪一件作品最有意思?或你最喜欢的?

  2、小结: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有的还是废弃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真是了不起!

  二、介绍作品

  1、好多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所以我们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该怎样来介绍呢?(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顺序无论先后,只要介绍得有条理,让大家听得明白就行。)

  2、小组内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3、班级“产品”推销会,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推销员。

  最佳作品评选条件:富有创意,制作精致,

  最佳推销员评选条件:口齿清楚,条理清楚,语言精彩,神态大方。

练习4 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懂得“煮书”的意思。

  2、学习鲁迅的几则名句,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

  3、通过诵读,知道《今古贤文》的意思,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4、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5、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6、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题。

  (1)学生第一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说问号像钩子?

  (2)师:这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认识到在学习中山与体温的重要性。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习第二题。

  (1)看图,图上画有什么?你从图上你思索到什么?

  (2)学生读文,思考:

  a、书怎么可以“煮”呢?这里得“煮”是什么意思?

  b、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3、学习第三题,

  (1)自由朗读鲁迅的几则名言。

  (2)讨论,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3)小结: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应该不厌其烦、用心地去琢磨书中的含义。勤于思考,积累书中的有益之处。

  (4)抄写鲁迅的几句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题,。

  1、学生自读《古今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文章内容,了解其中的意思。

  3、说说书里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主要阐述的是读书的作用和方法。)用开火车的方式说出每一句话的意思。

  4、将书本里的知识与实践结合,不懂就要问。

  5、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6、正确、有感情、有节奏地自读、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2)引导学生读字帖。通过观察字帖,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行中的位置。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①你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②为什么喜欢?

  ① 这本书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导。

  (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书籍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

  (4)班上交流,师生评议。

  3、反馈

  (1)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是否充分。

  (2)大家是否感兴趣。

  (3)评议小结。

  (五)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要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提示重点笔画的位置。“坐”字整体取斜势,中竖正而挺,两个横画一长一短,短横略向上翘,长横略向下狐。两个“人”字程左低右高之势。“器”字的四个“口”略有参差。撇头穿插在两个“口”之间,。写字时注意匀称,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3)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4 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5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学生读这 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

  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 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

  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

  指名读,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欣赏

  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article/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练习4 教案 篇8

  练习1教学目标:1、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2、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感情。3、描红古诗《示儿》,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4、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陪”“将”,注意字形左窄右宽。5、口语交际。根据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语文与生活 口语交际教学难点: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教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部分:语文与生活(一)学习第一题。1、学生读题,要求学生自读这部分内容,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讨论:古诗中“妻子”该怎么读?3、教师小结:“妻子”一词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应该读作“qī zǐ”,“一个词尾如果是‘子’、‘儿’、‘头’,就应该读轻声”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二)学习第二题。1、出示题目学生自读第二题。   2、学生比较,交流。弄清里面词语的意思。老子:(lǎo zǐ )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老聃(dān)。(lǎo zi ) 是口语中的父亲,或者是骄傲人的自称。 地道:(dì dào ) 是指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      (dì dao )。1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2真正的;3指工作等够标准,实在。照应:(zhào yìng )配合,呼应。      (zhào ying ) 照料。东西:(dōng xī )指“东”和“西”两个方向。(dōng xi )有两种理解:1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2特指人或动物(多指厌恶或喜爱的感情)兄弟:(xiōng dì) “兄”和“弟”。(xiōng di )三种理解:1弟弟;2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3男子跟辈分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谦称。对头:(duì tóu )三种解释:1正确,合适;2正常;3合得来。(duì tou )有两种解释:1仇敌,敌对方面;2对手。    3、学生再次齐读这些词语。4、教师小结(三)学习第三题。1、学生读句子,想一想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讨论选择。2、全班交流。(1)运气读“yùn qì”;(2)运气读“yùn qi”;(3)孙子读“sūn zǐ”;(4)孙子读“sūn zi”)3、学生再读体味这些词语的意思。二、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欣赏  1、自由读歌词。  2、指名读,正音。  3、讨论理解。  4、欣赏歌曲(会唱的可以考虑教学生唱一唱这首歌)。  5、教师小结三 、总结,布置作业  唱会《爱我中华》。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把上节课的“语文与生活”中的句子复习一遍,指生读。二、教学第三部分:写好钢笔字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指导。(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钢笔字的特点,揣摩运笔方法。(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4)以“死”,“州”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3、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在让学生仿写。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三、教学第五部分:写好毛笔字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陪”“将”。①字形特点②笔画特点2、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4、评讲书写作业5、学生再次练写。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准备的东西。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制成小卡片。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宁多勿缺。  活动材料:一张中国地图,mtv《爱我中华》  活动进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吗?  2、学生们畅所欲言。  过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别具一格,你们想走进他们吗?二、创设情境,走进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图,说说分别讲的是那些民族?   2、小组探究:  根据搜集来的资料,判断图上是哪几个民族,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判断的。  要求:小组长要让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要互相倾听他人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发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过渡: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真实丰富多采,你能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家庭成员向大家介绍吗?  三、自组小组,自选介绍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风采。  2、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小组,练习导演。  (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成旅游团体,自导自演,展开研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活动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教师更多的是提供帮助、指导,甚至协作研究,与学生一起讨论。)  3畅所欲言的介绍会,师生共同评议。            4、谈谈这次旅游的感受。  四、发展思维,内化积累。  1、出示一些典型的民族照片,让学生判断是哪个民族,并说说这个民族的代表性节气、风俗。  2、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指导学生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区。  3、观看mtv《爱我中华》,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你打算怎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拓展延伸:  全班共同努力,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资料,整理成一本民族集锦。    板书设计: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要求:   ①介绍一种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教学后记                                                                                                                                                                          

练习4 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4、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两句富有哲理的话。

  7、通过辩论训练,增强学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通过辩论训练,增强学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运用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

  问:你知道这一段话出自哪篇课文?

  2、学生朗读这一段后,讨论欣赏:你觉得这段话的书写美在哪儿?

  3、学生再读这一段,注意每个字的字形。

  4、这段话中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

  5、讨论该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师示范。

  6、学生描红。要求:一边描一边记忆,要从字的整体上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

  7、反馈学生作业,评点优劣,进行强化练习。

  二、自学第二、三题

  第二、三题练习类型,我们以前已经遇见过,请同学们先看清题目的要求,试着做一做。

  学生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第二题

  1、审题,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3、汇报交流

  4、学生自行订正。

  5、小结:一个字往往不止一个义项,从字典的多种解释中应取哪种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词语、句子中去考察,某个义项结合到词句中去,解释得通顺,符合词句的基本意思,才是合适的义项。

  、反馈第三题

  1、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2、分辨这三组词,每组的意思有何异同。

  3、朗读6个句子,体会每句话表达的意思,想想用哪个词确切。

  4、交流汇报。先相互讨论讨论,再指名回答括号里所填的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5、朗读填好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三组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区别。

  五、作业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格外更加渐渐常常居然果然

  1、过了清明,天气暖起来了。

  2、久别重逢,大家亲热。

  3、他说要下雪,下雪了。

  4、公家的书,应该爱护。

  5、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受到表扬。

  6、我真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来。

练习4 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2。(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 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4) 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二、写好钢笔字

  出示“官”“窜”“霞”

  生说说发现(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故事引入赞美

  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

  二、材料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 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

  教后小记:

练习4 教案 篇11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写作。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身的家乡。

  通过习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写作。

  难点:通过生动、细致、热情洋溢的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叠信封和一叠纸)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你们,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不用作文簿,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同桌交流。

  (2)指名说说。

  (3)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二人称的写作形式。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或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自身的家乡?

  3、假如你是李阳,读了好朋友的这封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吸引了你?

  三、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身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美丽,能说说么?

  (1)四人小组内交流 。

  (2)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具体介绍。

  2、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写作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身的家乡。

  2、通过习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家乡秀美风光或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说说家乡

  同学们,你了解自身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美丽,能说说么?

  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的关于家乡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师生评议、补充。

  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写作提纲。

  二、学生练写。

  1、学生练习写草稿。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大组交流,师生一起提出修改意见。

  4、学生修改、誊写,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三、习作评讲。

  1、选一篇比较好的作文读给学生听,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

  1、选一篇格式不准确、内容比较简单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修改。

  小小顺口溜:

  称谓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

  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教前考虑:

  起步行动:让学生自由写,无非是了解学生自写情况,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不用教已经会写,怎么写的,那就是全班珍贵的教学资源,交流出来让全班学生共享;第二种情况是学生不会写,写得很少,或者是学生不用功,写得马虎;这也要拿出来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的过程便是协助学生弄懂的过程,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学生不用功,那就要找出学生不用功的原因,协助教育,发挥全班的力量。这就是最大化地利用班级教学资源。这就是构建在班级实际基础上的实用主义。这是学生一头。

  教学内容处置:

  书信由称谓、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局部组成。

  1、 对方的姓名称谓:写在第一行顶格处。 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亲热,可以在称谓前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称谓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局部。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局部里。正文从第二行空两个格写起,下一行再顶格写。假如要写的事情很多,可以分段写,每段的起行都要空两个格。一般是先写问候的话,这封信中先向奶奶问好,再问叔叔婶婶好。然后写要说的事。假如是回信,要提一下已经收到对方的来信,然后再写自身要回答和告诉对方的内容。

  3、 祝语: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进步”等。习惯上是把“此致”“祝你”紧接着正文写,“敬礼”“进步”等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祝你”,下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

  4、 署名和日期:写在结尾下一行靠右处。假如是写给自身亲属的信,只写名字,不必写姓,前面还可以加上自身的称谓,如“孙女”“学生”等。在署名的后边或下方写上写信的日期。

  写信要求书写端正,这不只为了达到写信的目的,也是对收信人礼貌的表示。

  这里的顺口溜不错,可以一用:

  称谓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

  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可以充沛地学习范文,从范文中学习要点。

  最要紧的是写的内容要自然,要亲切,不必强调内容长短,具体写什么。学生写得自然,表达出他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研究活动中我进行了习作3的教学.平时习作教学对我来说就是弱项,假如没有进行本次的习作专题教学,我想我可能不敢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本次的活动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尝试机会,虽然不是很胜利,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课后听了顾老师张校长和各位老师的点评价,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从宏观上看,在公开课教案中,尽管我的层次比较清晰,思路明朗.但是课堂的有效性来说,我的指导并不到位.经常拘泥于阅读课的讲、读,学生缺少了写的时间.应该把时间换给学生,有的装饰性的步骤,或者是可有可无的步骤可以减少,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使他们的思路能够有连续性。

  其次,从微观来看,依照预先的教学思路,我也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够。

  第一,例文的指导不够到位。我知识简单地让学生让学生分析了例文的层次,没有加以强调。例文中的语句挖掘地也不够深刻。

  第二我没能充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管课前我要求学生进行了家乡风情资料的搜集,学生的准备也可以说是比较充沛的。但是很多学生搜集的资料都是他们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东西。可想而知,脱离生活实际的东西,学生们怎么能够说好、写好呢?文章源于生活,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又何况于学生呢?我应当引导先去寻找身边。

练习4 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1、读好有关多音字。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写好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读好有关多音字。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2、难点: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一件毛衣,磁带、小黑板、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读好有关多音字。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教学重难点1.合理安排钢笔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能够熟练背诵成语和古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学用字词句

  二、写好钢笔字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

  发人深省  丢三落四  亲密无间

  参差不齐

  3、你是怎么读的?

  4、分小组进行查字典。

  5、小组反馈:指名朗读,说说意思。

  6、自己再来读读。

  省:xǐng

  落:là

  间:jiòn

  参差:cēncī

  7、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句子: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2、以四人一组读这些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3、说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不止到的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查字典解决。

  4、反馈

  称chēng(   )   兴  xìng (   )

  chèn (   )      xīng(   )

  (三)教学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要求:注意带点字是多音字,有不同发音,想一想句中应选择哪一种发音。

  2、谁来读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你能来用这些多音字组词吗?

  行xing(  )    盛  cheng(   )

  hang(  )       sheng(   )

  传 chuan(   )  好 hao (   )

  zhuan(   )      hao(  )

  1、出示:印、即、郎

  2、自由读读这三个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3、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一起来读读我的发现:这几个字要写得左高右低才站得稳。

  5、老师范写

  6、完成作业教学第一部分

  1、自由读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4、小组合作查字典,看读得对不对,并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6、自由朗读,想象意思。

  7、齐读。

  教学第二部分

  2、四人一组自由朗读这些句子。

  3、在小组里交流“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4、个别交流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教学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想一想句中应选择哪一种发音。

  2、逐句个别交流;一起读句子

  3、用多音字来组词。

  交流。

  反馈。

  2、认识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汇报结果:这三个字左右部分大小相当,应写在竖中线两边。

  4、一起来读读我的发现

  5、仔细观察老师的范写

  6、完成书上作业。

  围绕辨析字多音字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指导学生用钢笔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准每个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要写得左高右低。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2、写好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3、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中学生口齿清楚,说话流利。

  2、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小制作,把制作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读读背背

  二、学写毛笔字

  三、口语交际

  (一)教学成语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八个成语。

  和风细雨   春风化雨

  呼风唤雨   栉风沐雨

  未风先雨   见风是雨

  凄风苦雨   暴风骤雨

  3、谁来做小老师?

  4、跟同桌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

  栉风沐雨:以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社会的力量。

  见风是雨:还没刮风,以先下雨。比喻事情还未进行就对结果乱加猜测。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6、练习,自己先读读再与同桌相互背背

  (二)教学第古诗。

  1、出示《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

  2、范读,介绍:这是郑燮写的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3、对照图画自己来理解诗意。

  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来理解的?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尔:那。

  5、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6、练习背诵

  7、反馈

  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

  这是横竖连写的复合笔画。宜用左尖横起笔,行笔至折处,稍停,向右上微提笔锋,然后向右下顿按,再向下中锋行笔,略向内折。

  3、教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

  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是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有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手笔。

  (一)课前准备:

  1、班级举行小制作作品展,教师要求学生先把自己制作的最得意的一个小制作带到班级来展览。

  2、教师做充分了解。

  (二)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等等。要说得具体、有条理。

  (三)练习。

  1、制作展示:

  2、班级产品推销会:

  3、反馈

  4、教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抓住一两点评议。

  5、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1、审题:个别学生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过查字典或问同桌知道。

  3、个别学生读成语

  4、跟同桌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

  6、自由背,个别背背

  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读,个别读

  2、认真听好老师的范读。

  3、对照图画试着自己来理解词义、诗意

  4、个别交流,教师和学生给予补充或纠正。

  5、说诗的意思。

  6、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相背诵。个别背诵。集体背诵。

  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折”的写法。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运笔过程,然后练习书写横折。

  3、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运笔过程,然后练习书写竖折。

  课前准备:

  1、学生先把自己制作的最得意的一个小制作带到班级来展览。

  2、学生认真听。

  审题

  1、明确本次口语交际题目。

  2、个别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明确口语交际要介绍小制作的哪些方面。

  练习。

  1、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

  2、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成员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

  4、认真听取老师的点评。今后做得更好。

  5、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领取奖品。结构的雷同,便于学生在比较中记忆。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丰富词汇。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感受竹石这种顽强的精神,象征着革命者在斗争中坚定立场和受到敌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使学生掌握运笔规律,折锋缓行,节节加力。写好毛笔字。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做、说说、议议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其有话可说。

  作业设计:

  抄写成语和古诗。

  板书设计练习6

  和风细雨   春风化雨

  呼风唤雨   栉风沐雨

  未风先雨   见风是雨

  凄风苦雨   暴风骤雨

  “折”的运笔方法

  介绍我的小制作

  教学反思

练习4 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纠正错别字。

  2诵读与积累8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关键

  诵读与背诵,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3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并阅读读书中提到的8个成语的故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改正错别字,能够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来辨析。

  2读背8个成语,通过查成语词典来了解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一 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纠正错别字,不规范用字。

  (1)       观察图画,自由读课文,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2)       指名读后回答问题。

  (3)  介绍“兰.蓝.篮”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改正错别字。

  (1)        指名读题。

  (2)        自由读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3)        试着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4)        集体交流,并说出改正的理由。

  (5)        小结:只有了解词义的来源才不会出错,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汉字。

  3教学第三部分

  (1)        指名读题,了解要求。

  (2)        这4个成语中都有因不了解词义而写错的字,你能只出错误在哪里吗?再想一想为什么会出错。

  (3)        交流:“金壁辉煌”中的“壁”应是“碧”,是形容建筑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卧心尝胆”中的“心”应是“薪”,来自一个历史故事。

  “手屈一指”中的“手”应是“首”,表示第一的意思。

  “川流不息”中的“穿”应是“川”,指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的意思。

  (4)   小结: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读词,正音,齐读。

  3这8个成语包含着8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有着警世劝戒的作用,你能说说这些成语中的故事吗?

  4听故事,想一想从每个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

  5练习背诵成语。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款的整齐及间架结构的匀称。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读这段话,点明这段话出自«在大海中永生»。

  3细细观察这一段文字的整体布局,体会行款整齐的重要性。

  4观察难写字的间架结构,如“撒”、“衷”、“戴”。

  5学生了。练习描红,注意写字姿势,每一笔都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6反馈。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为”身字旁、舟字旁”,例字为“射、船”。

  2指导观察。这两个偏旁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有横折钩这一笔画,作为偏旁,外行都略窄,中间一笔撇、横都不穿过右边的竖)。

  3逐字指导。

  “射”:第一笔短撇不要写的太大,在撇尖处起笔写第二笔竖画,第三笔横折钩,横短,竖要写得挺直有力,中间一长横有点上斜,里面短横之间留白均匀,最后一撇注意起笔的位置,不能写出头。右边结构上紧下松,左右底部可以对齐。

  “船”:舟字旁与身字旁写放相似,注意第二笔竖撇,第四笔点画略靠上方,中间的一横有点上斜,为右尖横,收笔不穿越右边的竖,最后在这一横下写一点。右边第一笔也是竖撇,不过不能写长,注意与左边的避让,第二笔为横折弯,下面的“口”与上部差不多大,整个右边略扁一些,从底部看左低右高。

  4范写。

  5练习。

  6反馈。

  课后札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周围发生的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周围的事,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地表达和提问.

  教学过程

  一.   审问

  1指名读题.

  2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   创设情境

  课前,同学们都留心了电视、广播、报刊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每人都搜集了一些有价值的新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三.组推荐“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

  四人小组内交流,民主推荐“发言人”,教师提示,要求推荐出的发言人发布的希望要有一定价值,要说得通顺、流畅。

  四.新闻发布会

  1发言人发布新闻。

  2“听众”现场提问。“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

  五.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4

  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