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第一课时

2023-09-19

《白鹭》第一课时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3

  《白鹭》第一课时

  凤凰语文网友没有去处

  目标:

  1、 学习本课6个生字,8个生词,要做到会读,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整体感知课文,能理清条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白鹭的美。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能理清条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白鹭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白鹭。板书课题。问:你想到什么?(白鹭是什么,是写白鹭的,写了白鹭的什么)

  2、 (白鹭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投影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经写过白鹭。你觉得写得好吗?美在什么地方?指名答。诗里仅仅用了这么几个字就让我们感觉到了景物的美丽。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几句诗?(理解精巧)

  3、 谁见过白鹭?投影出示图片及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

  二、 初读课文。

  1、 出示自读要求,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⑵想想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

  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写出你想到的问题。

  2、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3、 要求分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4、 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5、 交流读书后的收获:课文中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写了①白鹭的身段、颜色(2~5) ;②写了白鹭的捕食、栖息、飞行(6~9)。)板书。

  6、 读读1、10两个自然段,说说讲的什么?(白鹭是一首诗。)

  7、 为什么这么说?

  8、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默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划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白鹭与古诗的特点。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投影。

  9、 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与喜爱。

  10、 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酌情解决。(如果问题过多,要求学生把写下的问题写在纸上,下课交来。)

  结束语:我们会在第二节课内进行解决。

  三、书写生字。

  1、 要求观察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 描红、临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白鹭》第一课时 篇2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82

  《白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16课

  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小学 朱亚红

  【教材解读】

  这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

  课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段(第十自然段),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如诗如画的美,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语言。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渗透语感训练。重视学生个体对白鹭外形美、意境美的领悟和感受。

  3、拓宽语文资源,创设诗意化的情境。通过贯穿整堂课的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和意蕴无穷的白鹭画面,创设一个诗意的教学情境,将如诗如画的白鹭与如诗如画的语言、音乐有机融合,引领学生达到“诗意化”的学习境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可供播放40分钟)

  2、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四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了望、飞行)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1、点击课件,音乐声起——

  [音乐的伴随,营造一种舒缓优美的课堂氛围,为全文的品读打下感情基调。]

  2、导入: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鸟,那就是——板书:    白鹭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用心走近白鹭,感受白鹭!——板书:16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大体感知即可)

  3、布置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形美!无需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赘述,从课文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读中体会白鹭外形的美丽。着重紧扣第5小结具体描写白鹭外形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品词析句,在图文结合中,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白鹭美在“色彩搭配和谐”,美在“身段大小适宜”。这样,学生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就不难理解了。]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9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9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9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了望,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了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0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6)、齐读第10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      韵味无穷的诗

  [读悟结合,读思结合,图文结合,读中领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意美!课文第一部分白鹭外形的直观美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学生感悟白鹭本身所蕴含的那种无穷无尽的韵味美,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觅食图、栖息图、低飞图。教学中抓住三幅画面,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遐想无穷的韵味,写下自己读中的感受,并根据画面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三幅图先逐个展示,再同时展示,先部分,再整体,饱含浓浓的诗意,无穷的意蕴,加上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孕育出美的品味,美的震撼,美的享受,使得学生对“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理解水到渠成!]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外拓展延伸,增加阅读积累,语言积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使书面语言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形成语言表达的特色,为学生终生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自我评点】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品读课文流畅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第一范文的喜爱。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教学设计是简单的,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在读中享受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形美;在读中感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意美,并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第一部分“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着力从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根据个体阅读的阅读感受寻找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言。在第二部分“读中品味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读中遐想白鹭韵味无穷的生活画面,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提炼自己独具匠心的“画名”,根据自己的感受为画配上“画外音”,再给课文想象补白,加上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在极其开放、自由的对话平台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魅力四射,孕育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想象,美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孕育出充满浓浓语文色彩的快乐课堂!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白鹭》第一课时 篇3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白鹭》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白鹭的美――如诗如画如歌。

  2、品味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见过白鹭吗?

  2、我们来看有关白鹭的录像,(播放白鹭的生活资料篇)。

  3、白鹭看似平常,可在郭沫若的笔下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4、仔细看看图,试着再读师1-5,试着自己描述白鹭的样子。(生答)

  5、刚才同学们都描绘了白鹭高贵、典雅的气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着自己练读。

  6、谁先来试一下?

  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哪一节?

  7、看来,白鹭的外型已经吸引了你的关注。

  让我们再读师1-5. ( 读完后师述: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8、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这让他关注白鹭的一举一动。

  请你读读师6-8,注意白鹭的生活习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9、自读完后交流:

  一生师6:先读给大家听,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因为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一生师7: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好。读给大家听,最后一句写得非常深刻。(人们说它是在t望,可它真的是在t望吗?)

  一生师8:读给大家听,然后说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0、师7:出示白鹭图,(同时音乐起) 师范读师7

  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白鹭站在那儿,它想干什么? (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远方的朋友祈祷,有个学生说白鹭在欣赏太阳出来时美景,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朝阳添上一抹美丽的色彩……)这个孩子读, 齐读师7

  11、这么美的一幅情景,谁愿意为它取个名字?

  晨光下的天使(说理由)

  蓝天下的精灵(灵动的小鸟)

  把这种天使、精灵、灵动的小鸟的感觉读出来。

  12、还有什么画面给你感受深,让你心驰神往。

  师6:一生说,出示又一幅画。(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图)

  13、这么美的画,可惜缺少画外音。用你们的朗读配上画外音, 试着读读看。( 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沉醉,同学们满意吗?试着一起读。

  14、这么美的画,想不想为它取个名字?

  15、师8图画非常美丽,惊鸿一瞥。出示图:师读,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诗意的画面,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意读出来。

  你为什么读是时候带着甜甜的微笑?

  生答:我想起了王勃的诗一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觉得人与自然、白鹭融为一体。

  师:不妨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读)

  16、让我们再次回眸,再去读师6――8(电脑出示刚才的三幅图)

  17、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再看白鹭各种图(生活习性)

  18、师:我听到了一声声惊叹,你们在惊叹什么?

  生:白鹭是一首歌,一首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生: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19、师:自然界的什么动物曾经带给你神往,你们一定会说出很多,但一定会有它――白鹭(出示白鹭图与题目,读课题)

《白鹭》第一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板书:       16 白鹭

  美

  精巧的诗    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

《白鹭》第一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

  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

  欣赏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教材分析:

  初三学生读散文不但要读出浅层次的内容,不但要体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更重要的是要尝试做“小小鉴赏家”,学会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欣赏和解剖,在有滋有味的鉴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写作规律的影响。

  《白鹭》是一篇写物的精美散文,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诗”这一特点,分别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表达:外貌特征、水田钓鱼、悠然树顶、黄昏低飞,全文自然地使用了这样一些手法:对比、比喻、拟人,用自然清丽的语言勾画出脱俗清雅的白鹭形象。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鉴赏性的小品文,作者先谈了散文的大体特点,罗列了各个大家的散文风格,然后说到郭沫若的散文风格,最后着重赏析《白鹭》。赏析《白鹭》作者使用了这些的方法:总体概括课文内容、适当摘抄呈现课文内容、引用古人、名人的品论性的语言。教学重点为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教学难点为教会学生欣赏散文的思路方法

  教学设想:

  学《白鹭》、写《白鹭》、谈共鸣。学生学习《白鹭》,写出自己的鉴赏小品文,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晓雪的进行对照,谈比较之获。尊重学生对文章的原始体验,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授以思路方法,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主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说出作者眼中白鹭的特点-“诗”。

  二、默读课文,说说“诗”的内涵

  1、带着“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的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并圈画点评。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点评小结:白鹭的外貌淡雅而精致仿佛是一首小巧别致的诗;白鹭与清水之微波余辉,田地之拙朴阔然而构成的田野水墨画是一首古朴灵动的诗;白鹭在寂寥迷蒙的清晨独立枝头,悠然眺望是一首意蕴清绝的诗;白鹭低飞于黄昏的空际,又是一首浪漫而多情的诗。

  2、细读课文,选择课文最钟爱的一点,简略地写写晓雪说《白鹭》这篇文章是“诗”的原因。

  教师示范:

  文章的意境很有诗意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时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这段文字描写出了一幅宏阔而又纯净的画面,暮至而息的白鹭成了空中的精灵,成了宙宇间一道绝美的舞蹈者,非常形象真切地演绎着“清澄”者个词语的内涵。

  学生自由阅读、讨论、书写、交流。

  生1:

  文章的结构是一首诗

  开头和结尾巧妙呼应,凸现主体,强调白鹭特点。中间选择几幅别有特色的画面围绕“诗”来呈现。这样的结构小巧别致,玲珑剔透。

  生2:

  文中的比喻是一首诗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体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本体是水田与白鹭,喻体是琉璃画,是一幅有水有田有白鹭的画,让人顿时就联想到那清雅素净的中国水墨,这纯净的境界不正是诗的内核吗?

  生3:

  文中的拟人是一首诗

  “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而它却很悠然……”

  孤独地站立、沉静地思考不正是诗人所特有的本质?“悠然”不又显得白鹭是如此潇洒而淡定?

  生4:

  文中的对比是一首诗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分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用白鹤与朱鹭、苍鹭比出白鹭的小巧与别致的美,用铿锵的歌比出白鹭的婉约柔和。这率性地对比正表明了作者对白鹭的由衷地赞赏。

  生5

  三、选段朗读课文,表现文章的诗情画意

  指名读、学生点评、教师指导,生演读。

  四、读《关于散文<白鹭>》,说说作者谈《白鹭》的哪些语句与你产生了共鸣。

  教师示范: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我揣摸作者说的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白鹭》不正是这样的吗?中间的那几幅画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每幅都充满诗意;两次对比,看似任性而为,其实每次对比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白鹭的欣赏与喜爱。

  学生在书上圈画、点评、交流。

  生1:

  “郭沫若的散文……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白鹭》中白鹭的形象确实清丽而秀美,语言柔婉而含蓄,就像一位待嫁的新娘欲说还羞。

  生2: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

  文中“那……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的句式,整齐而又精练地描摹出白鹭的美丽外貌也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欣赏角度和欣赏感受。

  生3: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晓雪引用的这句话正适合《白鹭》,《白鹭》的语言、《白鹭》所勾勒的白鹭的形象、《白鹭》所营造的意境、《白鹭》所表现的白鹭的灵气都让人越读越有余味。

《白鹭》第一课时 篇6

  作者:宋亮

  执教者:宋亮 时间:20xx年4月

  内容: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白鹭》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白鹭的美――如诗如画如歌。

  2、品味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见过白鹭吗?

  2、我们来看有关白鹭的录像,(播放白鹭的生活资料篇)。

  3、白鹭看似平常,可在郭沫若的笔下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4、仔细看看图,试着再读§1-5,试着自己描述白鹭的样子。(生答)

  5、刚才同学们都描绘了白鹭高贵、典雅的气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着自己练读。

  6、谁先来试一下?

  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哪一节?

  7、看来,白鹭的外型已经吸引了你的关注。

  让我们再读§1-5. ( 读完后师述: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8、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这让他关注白鹭的一举一动。

  请你读读§6-8,注意白鹭的生活习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9、自读完后交流:

  一生§6:先读给大家听,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因为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一生§7: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好。读给大家听,最后一句写得非常深刻。(人们说它是在t望,可它真的是在t望吗?)

  一生§8:读给大家听,然后说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0、§7:出示白鹭图,(同时音乐起) 师范读§7

  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白鹭站在那儿,它想干什么? (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远方的朋友祈祷,有个学生说白鹭在欣赏太阳出来时美景,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朝阳添上一抹美丽的色彩……)这个孩子读, 齐读§7

  11、这么美的一幅情景,谁愿意为它取个名字?

  晨光下的天使(说理由)

  蓝天下的精灵(灵动的小鸟)

  把这种天使、精灵、灵动的小鸟的感觉读出来。

  12、还有什么画面给你感受深,让你心驰神往。

  §6:一生说,出示又一幅画。(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图)

  13、这么美的画,可惜缺少画外音。用你们的朗读配上画外音, 试着读读看。( 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沉醉,同学们满意吗?试着一起读。

  14、这么美的画,想不想为它取个名字?

  15、§8图画非常美丽,惊鸿一瞥。出示图:师读,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诗意的画面,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意读出来。

  你为什么读是时候带着甜甜的微笑?

  生答:我想起了王勃的诗一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觉得人与自然、白鹭融为一体。

  师:不妨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读)

  16、让我们再次回眸,再去读§6――8(电脑出示刚才的三幅图)

  17、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再看白鹭各种图(生活习性)

  18、师:我听到了一声声惊叹,你们在惊叹什么?

  生:白鹭是一首歌,一首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生: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19、师:自然界的什么动物曾经带给你神往,你们一定会说出很多,但一定会有它――白鹭(出示白鹭图与题目,读课题)

《白鹭》第一课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白鹭》第一课时 篇8

  教材简解: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即以一句富有意味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读者心里投下一个优美的意象,虽还没了解白鹭的样子,但已在心里有了一个诗意的期待。

  接下来的第二至五自然段,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显得十分精巧。通过与白鹤、朱鹭、苍鹭的鲜明对比以及对白鹭的蓑毛、长喙、脚的具体描写,彰显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赞赏。第六至九自然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以人们以美的享受。作者虽然没有繁复的语言来渲染白鹭,但寥寥数笔却勾勒出几幅清新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篇首相呼应,对全文作结,以肯定的语气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静态与动态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清流荡涤内心的浮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情感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想象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凭借语言材料,感受、想象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白鹭》是郭沫若的散文,文章清新简约,读来韵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设计思路: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总领全文的句子,指导学生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再带着“为什么说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悬念朗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导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简述: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的每一句话;理清文章脉落;学习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领悟白鹭的形体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郭沫若先生带着我们一起走近了白鹭,你能说说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媒体映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素雅而和谐。

  二、品味。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白鹭这首精巧的诗给我们带来的优美画卷。

  1.仔细听老师朗读6~8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

  板书:钓鱼瞭望低飞

  2.让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来学习,选择其中的一幅画细细欣赏,欣赏的时候,你可以把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边欣赏边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3.学习6~8自然段(讨论交流,三幅画面可交*出现)。

  (1)清水田里,静静钓鱼(“钓鱼”“图画”——静)

  a.赏析“钓鱼”:清水田里,白鹭伫立,正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他成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媒体映示:清水田里静静钓鱼)你能读一读吗?

  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2)小树绝顶,悠悠瞭望(“悠然”“瞭望”——悠)

  a.赏析“瞭望”: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白鹭却很悠然,你能把它读好吗?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如果不是在瞭望,它可能在——;如果他真的是在瞭望,它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或许它望见了——或许它望见了——……

  课文最后虽然是问号,你读的时候,如果把它想象成什么标点,味道就出来了?

  b.请男孩闭上眼睛,听着女孩的朗读,展开想象,晴天的早晨,小树绝顶,白鹭悠悠瞭望之图吧!看到了吗?(男女生交换朗读)

  (3)黄昏空中,低低飞翔(“低飞”“乐事”——颜色美,动态美)

  a.赏析“低飞”: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飞旋着,是那么悠闲,那么自在。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悠闲的你见到悠闲的白鹭,定会其乐无穷。你能把这种乐趣读出来吗?

  (4)欣赏了这三幅白鹭图后,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宁静、优美)想对白鹭说什么?

  板书:韵味无穷

  提议大家将这三幅图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5)看,老师这儿还有一首写白鹭的诗,谁来读一读?

  媒体映示:

  白鹭

  寻常

  铸就了不寻常的美

  像画一样悠然

  如歌一样优美

  似诗一样精巧

  从遥远的时光里

  翩翩而来

  你感受到了什么?(白鹭很美,似精灵……)

  其实,白鹭的韵味还不止这些,请欣赏白鹭带来的优美画卷!(媒体映示白鹭各种形态的图画)

  愿意拿起笔,也写一两句诗来赞美白鹭吗?

  学生写诗,交流,老师点评。

  三、总结。

  1.白鹭,素雅而和谐,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宁静、悠然(媒体映示画面,播放音乐)此时,在你内心深处,你还想由衷地对白鹭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韵味无穷的诗。

  媒体映示:

  白  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素雅 和谐

  清水田里 静静钓鱼

  小树绝顶 悠悠瞭望

  黄昏空中 低低飞翔

  ……

  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四、作业。

  老师想请你设计一道有关白鹭的作业题,你会设计什么?请设计一题,祝你成功!

  附板书设计:

  16 白鹭

  钓鱼  瞭望  低飞

  韵味无穷

  一.引入课文

  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这一情感的两句话。

  精巧    韵味无穷

  过渡: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呢?

  二.自读课文,点击链接

  找出你认为能感受到白鹭之精巧和韵味无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味道,可适当加一些批注。

  三.交流

  “精巧”的交流:

  §5.白鹭色彩和谐,体态匀称,使人赏心悦目,而作者意犹未尽,进一步写道——(齐读)

  这几句用一个词怎么形容?

  §2.这正对应了课文第二节所概括写的——(引读)

  §3.作者还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白鹭形态之美。指名读这一节。

  白鹤大了,生硬了,朱鹭、苍鹭也嫌大,而且因为它们色彩太过艳丽,而不寻常了。相比之下,白鹭色彩更为怡人,身段更为和谐。以上种种,我们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再读§5。

  “韵味无穷”的交流:

  钓鱼图:

  漠漠水里,白鹭伫立,映照其中,不是构成了一幅鲜明可感的图画么?作者充满诗意的联想,让人感到韵味悠然,寻绎难尽,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进入那种特定的意境之中。

  瞭望图:

  小树之颠,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似乎在极目远眺,所以,人们有了“瞭望”之感,借用作者的追问:“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

  白鹭虽孤独却悠然,是清晨的美景吸引了它,还是在等待早出将归的伙伴。作者为我们留下了浮想的空间。

  晚飞图: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这时,你如果瞥见几只白鹭低低地掠过空际,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作者本人呢?齐读——悠然地……

  小结:无论是水中的钓鱼,还是枝顶的了望,甚或暮色中的晚飞,都饱蕴着诗意,是无声的画,所以作者说——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接读)

  四.齐读全文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而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让我们以激qing的朗读来感受这首诗。

  五.作业

  给图片配上诗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白鹭》第一课时 篇9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美。

  一、揭示课题

  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白鹭,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挂图)让同学观察,然后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⒉郭沫若先生也曾为白鹭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十六课《白鹭》。(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句子。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③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⑵同学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分节朗读课文,协助纠正字音及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⑵看图理解“蓑毛”、“喙”、“流线型”。

  ⑶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⒊默读课文,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给课文简单的划分段落。(不作过高要求)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⒋分段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⒈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⒉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⒊同学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同学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

  ⒈听写词语。

  蓑毛 配合 嗜好 美中缺乏 长喙 孤独 平稳 韵味无穷

  ⒉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精讲课文

  a、学习第1~5节

  1、(出示画面)瞧,这就是白鹭。

  2、课文诗怎样描绘白鹭外形的?自读1~5节。

  3、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b 、学习6~8节

  1、自读6~8节,在你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假如给你一张白纸,你会画些什么?

  2、交流第一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配音——取名,区别“钓鱼”与“捕鱼”——齐读)

  3、交流第二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师范读——想象或许还在干什么——朗读)

  4、交流第三幅画面。

  (出示画面——朗读——取名)

  5、刚才同学们用心描绘出了三幅韵味无穷的画面(出示画面)。齐读6~8节,能背的试着背一背

  c、学习第9~10节

  1、引读第9~10节

  2、为什么说白鹭的自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欣赏一组画面。

  3、小结

  4、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

  1、赞美白鹭

  2、(出示一组画面)欣赏白鹭独特的美。

  板书:

  16 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美

  韵味无穷的诗 觅食 栖息 飞行

《白鹭》第一课时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配、适宜、恩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4、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初步了解。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并交流和白鹭相关的知识。出示PPT。

  看了图片,你对白鹭有什么初步感受呢?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读词

  3、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四、出示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五、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白鹭的几幅画面。

  六、检查自学结果:

  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色素美: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评价: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身段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评价:“身段的大小”很适宜。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附图比较)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些,太不寻常。

《白鹭》第一课时 篇11

  形美 意美 情美 ——《白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1

  形美 意美 情美 ——《白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徐月明 本教案由教案吧提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白鹭》第一课时 篇12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3

  苏教版小语十二册16课《白鹭》教学设计

  金湖县金沟中心小学  王旭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发现美,同样在语文课本中我们也要学会去发现美。

  2、看图,猜一句唐诗: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你从发现诗句中欣赏到什么美?

  诗中有画,画面如诗。

  你从中发现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

  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juan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指读生字词:(1)白鹤 蓑毛 长喙(镶)嵌 玻璃框 嗜好

  (2) 配合 适宜 寻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独 安稳 韵味无穷

  2、 想想文章是从那几方面介绍白鹭的美的?(外形、觅食、栖息、晚飞等。)

  3、画出文章首尾呼应的句子。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三、精读欣赏

  1、请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

  (多媒体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配以优雅的轻音乐。包括白鹭的外形图、觅食图、栖息图、晚飞图等。)

  2、同学们,这些图片美吗?

  图片这么美,郭沫若老先生笔下的白鹭更美,如诗如画。这么美的文章我们更要把他读美。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想读的一部分认真读。

  想想:这一部分哪儿写得好?为什么说这儿写得好?

  3、精读每部分

  白鹭的外形美

  a、指名说说这一部分哪儿写得好?为什么说这儿写得好?

  (让学生充分地说,说理由,说感受。)

  b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图片欣赏,重点词句的理解。

  a第3、4节运用对比的写法,写白鹤为了衬托白鹭的精巧;写朱鹭、苍鹭是为了衬托白鹭的常见。(出示白鹭与朱鹭、苍鹭的比较图片)

  b第5、2自然段写了白鹭外形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的适宜和精巧。

  (请学生上台对照白鹭的图片点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以此体会白鹭外形的精巧。)

  c、指导记忆背诵。出示下面的填空:

  那(   )的蓑毛,那(   )结构,那(  )的长喙,那(    )的脚,增一点儿(      ),减一点儿(    ),素一点儿(       ),深一点儿(       )。

  d、写法指导 郭沫若老先生的对白鹭的描写是借鉴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的写法。出示下面一段话: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e、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f、小结:这一部分写出了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的和谐、优美的轮廓美和比例的协调、匀称,如一首精巧的诗。

  欣赏白鹭的钓鱼图

  a、请学生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b、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c、展开想象,白鹭是怎么钓鱼的?(出示白鹭钓鱼的组图,感受其钓鱼时的韵味。)

  d、如果把“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这句话去掉好不好?为什么?(这是个比喻句,展现了诗一样的画面)

  e、赏读。

  欣赏白鹭的栖息图

  a、出示白鹭栖息图,对照课文理解“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安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了望,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吗?”

  b、引导学生探究,分组讨论:白鹭真的是在了望吗?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观点。

  (也许白鹭也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赏读这一节

  白鹭晚飞图

  指名读,理解反问句。想想“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给人的美感如歌)

  四、总结全文

  (再一次欣赏白鹭的一组图片,配以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细细品味,陶醉其中。)

  白鹭 (实在)是

  身段 (外形图)  精巧的诗

  觅食 (钓鱼图)

  飞行 (低飞图)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瞭望图)

  你怎样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讨论:根据诗的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五、小练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理解到了,欣赏到了白鹭的美,同时也领略到了大作家的文笔的魅力。你一定也想对白鹭唱一首赞歌吧?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一首赞美白鹭的诗。

  学生写诗,还可以配上图画。

  集体评议交流。(实物投影展示,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