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实录 篇1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
沈:齐读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生齐说:巴金)板书:巴金
师:你对巴金了解多少?
生:巴金是著名的作家
生: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师: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的作家卡片上知道的。
师:预习课文时,注意留心书上的信息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要坚持做好。
师:巴金在年初收到了家乡孩子的信,于是回了这封信,由于被选为课文,所以这封信也是写给我们的。这封信写了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打断同学)把课文中最长的那一节好好读读,刚才有同学读错了。
生:继续读(老师继续巡视)
师:老师刚才听了十几位同学的读书,大家的预习都很好。这篇文章巴金爷爷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巴金爷爷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巴金爷爷告诉我们人活着不能白吃干饭。
生:巴金爷爷告诉我们人活着要给社会增添一点光彩。
……
师:看来大家刚才很认真地读了第九小节。还告诉我们什么?
生:巴金爷爷告诉我们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师:读一封信,就像和一个人在对话,我们要读懂信,还要读懂巴金爷爷的心。
师:巴金爷爷告诉我们这笔在他手上有(生读:千斤重)。
师:请大家拿出笔来,好好读读文章的第二小节,透过这个“千斤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边读边写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巴金爷爷病得很重。
生:我体会到了巴金爷爷写信时非常的不容易。
……
师:透过这“千斤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境?
生:我看到了巴金爷爷在努力地写好这封信。
生:我看到了巴金爷爷在吃力地写好这封信。
师:我看到了巴金爷爷在认真地写好这封信。
师(深情述说):巴金爷爷在老年的时候得了很重的病,他的手一直在抖,有的时候只能用左手推着右手在纸上留下自己的思考。这哪是在写信,而是在耗费生命啊!
课件出示:“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一个同学写一封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小段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
生1:读
师:刚才你为了读出这笔在巴金爷爷有千斤重,你读得很重,其实有时我们也可以重音轻读。
生2:读(读得有感情)
师: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师:是啊。这“千斤重”的笔是“千斤重”的情啊。
生:齐读
师:这里“我终于拿起笔”中的“终于”能省略吗?
生:不能,“终于”看出了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希望。
……
师:这封信主要谈生命的意义的,用巴金的话说就是让生命开花结果,怎样才能让生命开花结果呢?读读课文第三小节。读出声音来。
生自由读(老师巡视)
师:这一次你第一个举手,你来说一说。
生: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而是要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
生: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
……
师:这就是巴金爷爷说的,让生命开花结果,让生命开花结果,就是要付出更多的(爱)更多的(时间),只有为别人花费他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师:巴金爷爷是这样的人吗?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支持你的观点。
生:我认为巴金爷爷的生命是开花的。我思索……
生:我认为巴金爷爷的生命没有开花结果。如果让我再来一次……
生:我认为巴金爷爷开花结果了,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人民……
师:简介,巴金的创作成果。(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
师:巴金爷爷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独白
师配乐深情朗读: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们使我的手颤动。我不停地写着。环境永远是这样单调:在一个空敞的屋子里,面前是堆满书报和稿纸的方桌,旁边是那几扇送阳光进来的玻璃窗,还有一张破旧的沙发和两个小圆凳。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纸上移动,似乎许多、许多人都借着我的手来倾诉他们的痛苦。我忘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我变成了一架写作的机器。我时而蹲在椅子上,时而把头俯在方桌上,或者又站起来走到沙发前面坐下激动地写字。我就这样地写完我的长篇小说《家》和其他的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又使我认识了不少的新朋友,他们鼓励我,逼着我写出更多的小说。”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我想你会有更深的理解。
生齐读:“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师:愿你把生命之花镌刻在心里?自己再好好地读读这段话。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
生1读:“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师:如果把四个“更多”读好就更好了。
生2读:(注意重读了四个“更多”)读好了
师:像他一样读好这四个“更多“。
生齐读
师:巴金爷爷为别人花费他的爱,他的精力,他的同情,他的时间,所以他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巴金把它的体验都浓缩到了这句话里
课件出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师:巴金怎样才有这样的感受的呢?
课件出示: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师:巴金爷爷虚怀若谷,现在他这样回想过去: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生齐读
师:这里“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终于”能去掉吗?
生:不能师:这里巴金爷爷再次用了这个词,是啊,巴金爷爷就是用自己许多的爱、许多的同情、许多的精力,许多的的时间,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
师:2005年,巴金爷爷离开了我们,当这个消息传到巴金爷爷的家乡,传到当年给巴金爷爷写信的孩子们耳里时,他们会想对巴金爷爷说些什么?拿出笔写出你想对巴金爷爷说的话。
播放音乐。生写作。
生:巴金爷爷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会永远把你的信珍藏在心里,
生:巴金爷爷,我们会永远铭记着你的教诲,成为祖国的栋梁。
师:你们读懂了巴金爷爷的希望,巴金爷爷的希望就写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亲爱的家乡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师:同学们,一个101岁的巴金爷爷,本身就是一个厚厚的书,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一起去了解他。
课件出示(慢慢移动):
※“让哦做一根火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点温暖。
※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
师: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金爷爷温暖的心。
下课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实录 篇2
一、切入
师: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家》《春》《秋》等数以千万计的作品,他就是——
生:巴金!
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巴金的世界,走进他——
生:《给家乡孩子的信》。
师:(深情地)一位诗人在《敬寿巴金百年》中这样写到: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这是诗人眼中的巴金,你眼中的巴金是位怎样的老人呢?
二、细读
师: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巴金,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生:(自由读书、批注达10分钟之久。)
师: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我们一起来交流刚才所得。交流没有答案的对与错,只有缺席的遗憾!
生:“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个孩子写一封回信,或者……”
师:先说说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巴金,再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体悟到了巴金的这种品质。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关心孩子的巴金。(教师板书:关心)我注意到了这样一句:“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巴金爷爷有病,年龄又大,拿笔很不方便。特别是“千斤重”一词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师:(出示这段文字,突出“千斤重”)透过这个“千斤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巴金爷爷吃力地写字,非常艰难的样子。
师:巴金先生的一位学生曾经回忆说:巴金写字的时候,手抖的厉害,那支小小的笔怎么也比划不到纸上去,他就用自己的左手推着右手去写。这哪里是在写字呀,这分明是用自己生命的一点点消耗来换取他思想的表达!
生:(用力地点了点头)
师:把这个体会带进去读!
生:(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千斤重”的笔饱含着巴金爷爷对孩子们“千斤重”的——
生:情——
生:爱——
师:对,把这份饱蘸的“情”这份大写的“爱”带进去,读出来!
生:(指定生:名学生读)
师:家乡的孩子们收到这滚烫的话语,怎么能不感动呢?把这份“感动”读出来——
生:(齐读)“我有病……”
师:老师在读这封信的时候,也关注到了这段内容,有个词语我的印象最深刻——终于!
这个词语能去掉吗?
生:不能,“终于”最能体会到巴金对孩子的爱!
生:“终于”写出了巴金下这个决定不容易,他最终的选择是孩子,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最能体现巴金对孩子的爱!
师:是的,他想念孩子,关怀孩子。在他的心里他多么想——(引读下文)
生: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
师:在他的心里他多么想——
生: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师:继续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生:我读出了一位谦逊的巴金!你看“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作品,却说自己是“普通人”。
师:你读懂了巴金。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这是一位谦虚的巴金?
生:“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老老实实、平平凡凡”两个词语写出了巴金的谦虚!
师:齐读这两个词语。词语的背后是巴金的淡然与恬静!还有吗?
生:“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师:(出示补充资料,动情朗诵)是的,巴金在创作《家》这部作品时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他们使我的手颤动。我不停地写着,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纸上移动,似乎许多许多人都借着我的手来起诉它们的痛苦,我忘记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我就是这样写完我的长篇小说《家》和其他作品的。”这份热情,这份为弱者说话的豪情就是巴金的真情真意,读出巴金的心声——
生:(齐读)“我写作不是……”
师:你还读出这是位怎样的巴金,展示你的不同。
生:我读出了一个乐于奉献的巴金。“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在这句话中明确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终于”一词表明他通过一辈子的思考确定了“奉献的人生最有意义”……
师:说得好,你是巴金爷爷的知音啊!
生:还有。“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巴金爷爷愿意为别人浪费它们……
师:浪费?
生:花费!
师:这两个词语一样吗?什么是花费?
生:消耗、使用的意思,浪费是个贬义词,巴金爷爷愿意为别人消耗时间、同情、精力,值得表扬。不能用浪费!
生:老师,后面巴金也说自己“浪费了光阴”,“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了,剩下的子已经不多了。”
师:大家把这两部分读一读,比一比。然后说一说。
生:浪费是巴金爷爷的谦辞,体现了他的谦虚。
生:花费他们,就是巴金爷爷心目中的“生命开花结果”。奉献的人生才是开花结果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师:说得真好。自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句式上有什么特殊之处?
生:句子中有四个“更多”。
师:(指名读)这四个“更多”的背后是什么?
生:巴金爷爷愿意把一切奉献出去。
师:你还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巴金?
生:这是一位珍惜时间的巴金。“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
师:想象这个“珍惜”背后的画面!
生:巴金爷爷拼命地写呀写,片刻也不休息!
师:即使是一分一秒也要让它——开花结果。珍惜的背后是巴金的永不满足和博大的追求!
生:我还读出了这是一位对孩子充满希望的巴金。“亲爱的家乡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
师:(板书珍惜和希望)同学们,这关心、希望,珍惜、谦逊、奉献的背后就写着一个——
生:爱
师:板书:爱将板书勾画成为一朵五瓣花。
三、释放
师:捧读着巴金爷爷那散发着墨香的信,感受着巴金爷爷亲切的关怀,品味着他的谦虚,聆听着他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殷切希望。他那温柔慈祥的话语,他那吃力书写的样子似乎又响起在家乡孩子的耳边,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他们又一次那起了笔——亲爱的巴金爷爷——请你以这句话开头,写上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亲爱的巴金爷爷,感谢你博大的爱。我们也会像您一样,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的!
生:亲爱的巴金爷爷,你的生命开花了,结果了。花儿是那样的茂盛,果儿是那样的甜美!我们羡慕您!
生:亲爱的巴金爷爷,您写字困难,还给我们写了这么一大篇,多难啊!你对我们的爱意我们收到了!……
师:出示2003年巴金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灯塔,叩响了多少人心灵的大门……同学们,让我们今后多走进巴金爷爷作品,让他的作品能够点亮我们灵魂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