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叙事散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速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时在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和小伙伴戏水的事情。
师:同学们说的对,实际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文中,它是本文的中心句,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我怀念那荷塘……
师:对,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板书)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本文讴歌了主题是大自然和谐和人类纯朴的爱,可见文章是从两方面来写,大自然和谐美指什么?人类纯朴的爱指什么?
1生:指的荷塘的美景。
2生:指的是小伙伴的关爱。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语言美。
生:自由读
师: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作者觉得村东北的野荷塘最美,你们体会到了吗?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读了……
师:同学们的感悟能力很强
同学们看屏幕,你觉得这两段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荷塘的美,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试读
师:你觉科应该怎样读?
生:我觉得要以赞美的语气?轻柔平和的语调来读,语速稍慢,重音要读出来。
师:即然你体会得这样深刻,你就来读读。
师:听学生朗读,我感觉荷塘真美,我也想读(配乐读)老师读的好吗?
师:那是因为我有音乐的伴奏,如果你们有音乐伴奏,相信你也会读的更好,下面你们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配乐来读,喜欢第四段的同学,你们几个一齐来,我负责放音乐,喜欢第五段的同学,你们几个一齐来读。
生:读
师:你们读的很能动人,还有很多的同学想读,有由时间的关系,我们齐读好吧!
生: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出色的朗读,使我联想到一些描写荷塘的好诗佳句,同学们知道哪些好诗佳句,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读诗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让我佩服,你旧知识没忘,说明你学习很踏实。
师:作者笔下的荷塘如此美丽,这是为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词非常恰当
师: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恰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使我们仿佛看见了月下的荷塘,风中的荷花,同学们想看看这是什么?
生:想
师:美吗?
生:美!
师:现在请你看图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可以想象雨中荷花雨后的荷花、荷叶象什么,荷花什么样?
师:你的描写真是太生动了,“荷塘旧事”的作者听到了也地坚大拇指的。
师:课堂时间有限,我不能一一欣赏了,课后再拜读你们的作品。
师: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以后荷塘如天上月牙儿一样时时浮现在作者的眼前,那么作者难忘的仅仅是荷塘美景吗!
生:不是……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的另一部分。
生:自由读
师:作者写了他和小伙伴的什么事?
生:想,荷塘遇险的事,和小伙伴游戏的事。
师:你觉得作者和小伙伴们的游戏有趣吗?
生:
师:作者怎么把游戏的场面写的这样有趣?你认为作才那些词用的贴切。
生:
师:小伙伴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师:由于游戏太有趣了,使作者得意忘形了,结果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请同学们看作者遇险这一部分,这部分该怎样读,才能体现作者很危险。
生:语气学快,语速逐渐快,语调变化
师:谁想读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过危险的经历呢?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现在作者游水了,书中没有写他的心情,你能不能猜想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
师:在作者处于绝望的时候,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他的。
生:
师:齐读小伙伴游戏的这句话,这写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小伙伴们依赖和依靠,小伙伴是他的生命保险。
师:绝处逢生,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你是怎么理解小伙伴的呢
生:在救助我的生命以后,小伙伴们松了一口气,此时一看到我的狼狈相,才忍不住哈哈大笑
师:可见小伙伴们的憨直纯朴
师:作者对故事的回忆到此,作者为什么写自己遇险的事情呢,表达了他怎条的感情?美丽的荷塘,和荷塘边快乐,顽皮、勇敢纯朴的人。不仅使作者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2、有一个人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荷塘也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今天我们来学习《荷塘旧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音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熟读课文,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了这篇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4、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一篇有关荷塘的文章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吗?
5、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
6、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那是个什么原因。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8、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9、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文章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 生字注音 点 缀(zhuì)颤 动(chàn)清 澈(chè)恬静(tián)骇 (haì)炫 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 住:抓住。 憨 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 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 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教后记: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4
导课
1、 今天我们来学习“往事”单元一篇新的课文《荷塘旧事》。(出示课题)。
2、 课前已经布置预习了,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呢?和你周围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3、 全班交流,学生互相交流容易读错的字、词,纠正字音。如:月牙泡,这里指小的水塘,所以读一声。攫住,比较难写,注意任情字形,是抓住、夺取的意思,等等。
4、 老师也有一些词语提醒大家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出示词语课件),先自己读,然后随机选一组开火车检查。
5、 结识了这么多新的字词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这篇文章比较长,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提示:可以找找文章的中心句,段,帮助概括)
6、 交流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出示课件,齐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答文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板书:和谐的美 纯朴的爱)
初读课文
1、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那让作者怀念至今的荷塘。师配乐范读。
2、 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荷塘?(生答)说了这么多的词语,最能表达这荷塘的是(美丽)。默默的地这一部分,看作者怎样写这荷塘的美?
精读课文
1、 (预设:生找第四段)读第四段,谈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体现了荷塘的美?(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出示课件)
2、 作者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把荷塘写的这么美,谁想读一读?(指名读)
3、如果把(出示课件)改为“……”可以吗?(生答,谈原因)师结:因为有了这一围黑绿,所以映衬出泛着金光的月牙泡,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和谐)增一分则嫌多,减一分则嫌少,美的恰到好处,美的那么和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和谐的美。(出示课件)(板书夜晚)
4、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句来体会月色下的荷塘的美,用同样的方法看白天的荷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5、(出示课件)生读,谈体会。作者怎样比喻的?(生答)还抓住了什么体现荷塘的美?(颜色)
6、师结:对!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还抓住了颜色来表现这荷塘的美,一片绿与粉红是颜色的和谐,绿叶与粉红的荷花是景色的和谐,在这荷塘处处彰现和谐的美。指名读。
7、想不想来看看这美丽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的图片、配乐)看到此情此景,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荷塘的美?
8、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魅力,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一会我们来比一比。
9、这么美的段落、这么美的写作方法一定要积累下来,背一背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面几个自然段,这节课继续来学习课文,如果说荷塘的美景是静态描写,那么荷塘的趣事就是(动态描写)(板书:静态 动态)
二、初读课文
1、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几件事?分别给这几件事加一个适当的小标题。(生答)
2、可以确定的是“狗刨比赛”和“打水仗”(板书:狗刨比赛 打水仗)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加小标题的方法了,就应该这样,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但第三件事怎么办?不需要说清楚“谁干什么事”,只要说明白“什么事结果”就可以,(学生概括)(板书:溺水被救)
三、精读课文
1、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读一读,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好批注。
2、预设:生找“打水仗”。(出示课件)读课文,谈感受。
3、我们都打过水仗,你们是怎么打的?(生说)情景怎样(热闹……)我们打水仗是两个人打,你看作者和小伙伴们是多少人打?(两队)那情景更是(闹的慌)。
4、师读“急速的水线……”这是写什么的热闹?(水线)读一读下面几句话看分别是写了什么的热闹?(鸟、声音、动作)
作者要写打水仗,写我们的动作怎样热闹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写水线、声音、鸟啊?(预设:生答:……映衬……)师结:对!以水线、声音、鸟来反衬打水仗的热闹,这就是“侧面烘托”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运用这种方法。
谁想来读一读,体会这热闹的场面。
7、 还对哪一个故事感兴趣?(预设:生答“狗刨比赛”)为什么对狗刨比赛感兴趣?(生答:很快乐、悠然自得……)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吧(生读)。
8、 还剩下一个“溺水被救”谁想起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如何?(危险,生读句子)体会“攫”,当恐惧感紧紧抓住你,你会怎样?(非常害怕)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心里的害怕。
9、 小伙伴是怎样做的?生答(……手拉手,救上来……铁链般)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小伙伴们聪明机智,镇定自若、友谊的牢固……)
10、我被救上来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觉得此时小伙伴们在想什么?生答(以后要注意安全………可把你救上来了……)师结:是啊这是救人后的轻松的笑,这是善意的笑,这也是憨直纯朴的笑!所以,作者说,我至今怀念那笑声!
11、如今,(出示课件,配乐,齐读)
12、完成板书。边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美丽的荷塘所以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正是因为这童年的趣事,让我认识了人类纯朴的爱,这美丽的荷塘承载了我儿时的欢乐,承载了我儿时的快乐。这就是我的荷塘旧事。
13、课文学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很完整,但文章最后又出现了一段(出示课件: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你觉得有必要吗?(生答,总结全文……)对,这段是全文思想感情的升华,是全文的总结,深化了中心。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写作中也要运用这种方法。
14、同学们,我们也经历了10多个春夏秋冬了,有让你难忘的回忆吗?(生答)
15、将这些回忆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让它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片段。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美景 夜晚(静态) 和谐的美
白天
趣事 狗刨比赛
打水仗 (动态) 纯朴的爱
溺水被救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5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现代教育认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并结合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整合性,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现就《荷塘旧事》一课为例进行课堂设计说明:
《荷塘旧事》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旨在简化教学程序,追求简约而高效语文课堂,充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课前整合资源
这是六年级一篇写景叙事的文章,我首先深钻教材,认真领悟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决定活用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预测学生的学习难点。于是下载美丽荷塘风光图片,小伙伴在水中打水杖,狗刨比赛的镜头,小伙伴手拉手救人的图画和轻音乐。并根据高年级的学习特点,准备好了实用、有效的课件。
二、精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你老家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哪些有趣的事?
生纷纷讲述
课件展示荷塘美景。
师问:这美丽的荷塘是作者最难忘的地方,想和作者一起去看看那的美景,分享他的旧事吗?
(一个良好的开始就让课堂成功了一半,学生带着对美丽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自然而然进入快乐的阅读之中。)
三、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品味
(一)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师: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到时底写了什么旧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内容?
生默读。
生汇报。(课文是作者回忆儿时在乡下荷塘发生的一些事。)
师:到底有哪些事?能用小标题概括吗?师相机板书:狗刨比赛,打水杖,溺水获救。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老师还想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课件展示字词
(及时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既省时又高效)
(二)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师:作者为我们回放了三个镜头。让我们去捕捉你感兴趣的镜头,放声读,喜欢的词句做上批注。
生放声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指名汇报。(预设)
(一) 狗刨比赛
师: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生:有趣。
师:用读来告诉我。
生读
师:你会“狗刨”吗?你觉得当时的场面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生:紧张,激烈、
让我们把紧张,激烈读出来。
(二) 打水杖
师:哪些同学读的打水杖的部分?
生举手。
师:这么同学喜欢打水杖。谁告诉我打水杖是一副什么场面?用文中的词回答。(闹得慌)课件展示
自由读第8自然段,划出能体现“闹”的词或句。课件展示
指名说。你认为这些词应该怎样读,你认为语速应怎样?(急)好的,试一试。
师:此时我和伙伴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快乐)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快乐用读表达出来好吗?
齐读。
师:狗刨比赛乱了套,打水杖闹得慌,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多么无拘无束呀!板书:无拘无束
三)溺水获救
师:荷塘真的是孩子的乐园,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那我们就去最让我们心悸的部分溺水获救。作者姜文志和一群小伙伴,你选择角色。此时你们就是作者文志,你们就是小伙伴。老师将进行现场采访。齐读温馨提示:(课件)采访准备, 采访中
1原因:炫耀
哪个词可以表现他的炫耀?(满不在乎)读一读这一句.
2心理:先满不在乎——恐惧——晕头转向——双脚够不着底、哇哇大哭
3动作:挣扎、嚎、使劲挺、喊
师:此时,可以说是什么样的时刻?用个什么词?(人命关天,命在旦夕,千钧一发、)说时迟,那时快,谁来了?他们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小伙伴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男生读
师:我想问男生,也就是小伙伴们,你们为什么手拉手排成一队?你们救他自己有危险吗?但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齐读这一句。
师: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听到这朴实的话语,你们想对这群伙伴们说什么?
生说。
师:小伙伴的爱,小伙伴的善良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也感受到了“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 生接读“小伙伴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师:作者用了“铁链般”,老师想把这个短语去掉,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生说。
师:就是这群机智勇敢善良的小伙伴把我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可另一幕发生了。课件展示“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去围着我哈哈大笑。”这笑是善意还是恶意?不要急于回答。此时小伙伴心情怎样?如果没救上来伙伴会笑吗?所以这是 笑,这笑声饱含着 这笑可以看出小伙伴的 因此我至今留恋那笑声。(课件展示填空)
齐读第17自然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变抽象为具体,使之更清晰、更直观、更快捷的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对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读书方法进行训练。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重点感悟,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层层朗读,展开阅读活动,体味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人性美,深入浅出,掀起课堂高潮。)
四、再现荷塘,引人回味
课件展示荷塘美景
师:难忘荷塘紧张的狗刨比赛,难忘荷塘快乐地打水杖,更难忘小伙伴舍身相救的爱。这就是荷塘,美丽的荷塘,那到底荷塘有多美,我们下节课接着欣赏。
附: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狗刨比赛
留恋 打水 杖 快乐
溺水获救 爱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6
《荷塘旧事》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同时,还回忆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事;通过美景、旧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赞美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能够做到提前预习课文,并会查阅自此含义,对文章的理解已经初步具有了概括能力,能够抓住字词句进行分析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涵。鉴于课文的内容与我们当地实际情况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去感悟。这是一片儿童味很浓的文章,特别适合男孩子的口味,于是可以充分的调动男孩子的参与。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解决生字生词,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想把本篇文章分为两课时,四个环节进行授课。第一课时为“初读感知自然之美”。在第一课时中完成词语积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之一自然美。第二课时为“研读探讨—适当拓展”两个环节。在这一课时里要对文章中的难点问题---人美,进行讨论分析,突破教学难点并引导学生适当发散思维,拓展迁移升华文章的主题。
教法上,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并注意点拨。学法上,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深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齐读课题。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2、不懂没有关系,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自己弄明白想了解的问题。
2、可以先熟悉一下,齐读一遍。重点读一读“点缀、恬静、攫住、憨直”
4、通过预习课文,你不了解里面哪个词的意思?教师随学生的问题而进行点拨。
(此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助功能,学生自己提出不懂,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教师提示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后,试试能不能自己把问题解决。充分体现了一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1、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同学们,相信你们再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
3、(课件出示荷塘美景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的荷塘,你觉得它怎么样?
1、你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把你觉得有意思的话多读几遍。(尊重了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谁想来读,指名读文章。你愿意读哪一部分都可以。你想对听的同学说点什么呢?(此环节重在指导学生听读的习惯,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学生自己的体会。)
①你也来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话?谈出你喜欢她的理由。(教师随即板书水美,树美,荷塘美。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和谐的美,实现了自渎自悟。)
③指名读这一段,读出水的美,树的美,荷塘的美。(抓住浮光跃金、黑绿、泛着金光、晶莹的新月来提回大自然的和谐美。)
①上一节是夜晚的荷塘美景,这一节写的是——(生齐说白天的荷塘美景。)
②(课件展示实景荷塘美景,学生感官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白天的荷塘更有一番滋味,白天——齐读课文。
③还像什么?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此环节重在发挥学生的想象,提高了审美情趣。)
4、亲爱的孩子们,文章读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如何让我们在读中感受到的美呢?
恰当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进一步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下了铺垫。课下继续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荷塘的——(生齐说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美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事?
②我发现大家在笑,为什么?(这个环节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学习,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③好,那你就来读读这一段话吧。(课件出示“在几株----摇篮中。”)可见当时孩子们心情怎么样?可以说荷塘的戏水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啊?(生齐说愉快的印象。
④所以作者把荷塘比作----(生齐说摇篮)把整片荷塘的水比作-----(母亲的手)我和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游水感觉是多么的——-(师生齐说舒服呀!)
⑤是呀,我们没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没来戏水时,荷塘是怎么样美?我们来戏水时,荷塘又是怎么样美?(旨在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静的美和动的美结合,才是完美的美。)
⑥荷塘因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的美丽动人,那你就在大声地读出我们到来时的美吧。
2、我们并不是仅仅自己在水中钻来钻去,我们还经常举行一些小游戏呢!
⑤打水仗更好玩了,你看----(课件出示实景拍摄打水仗的画面。因为远离海边的孩子很少有切身的体会。)如果里面就有你,你来给大家讲讲当时的场景吧!
⑥学生读9自然段。其他想象当时是怎么的场面呀?(激动地,热烈的,欢闹的)
⑦“哗哗”、“扑扑”是些什么词?文章当中还有吗?用上这些拟声词有什么好处?(学生体会拟声词可以更妙的表达出当时孩子们那激烈的比赛场面。)
1、下面现自己读读文章10-18自然段。把你觉得有价值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多读几遍。
①“然而----绿色边缘线”说明荷塘里也有他危险的一面,我们在尽情快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荷塘里面的规矩。
③“刚学会了----你们看!”通过“觉得、满不在乎、炫耀、骄傲”可以看出当时作者心里再想些什么呢?
⑥你就是当时的小作者,别人对你说这些话,你会怎么想,你又会对他们说什么?
①遇险了,小伙伴会怎么做呢?你看我刚才不听大家的劝告,还笑话你们胆小。
④回报交流成果。(指在使学生明白小伙伴们那亲密无间的友情,伙伴们之间那纯朴善良的爱)
①想一想作者难忘的仅仅是哈堂的美景吗?不是,那还有什么?(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体会出更让作者难忘的是淳朴而善良人们。教师随既可以板书人美。)
孩子们,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想通过它的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是的,美丽的自然景色,纯朴善良的人们,他们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美景图,让我久久难忘,使我永生享用。
文中运用了不少的比喻句,通过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这些句子,在情境之中去感悟这些句子的描写内容,从而感受到了修辞对于文章观赏性的重要。
从教学之中不能看出,我处处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因为高年级的孩子已经能从文章的朗读中自悟到应有的知识,而往往我们不放心,不放手,在那里反复的讲,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容易厌烦课堂,突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更容易有所生成。
其实,好的文章应该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我们教师讲懂的。在各种各样度的形式之中,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多次融入文本,并通过文本的阅读来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种先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把文本越读越厚的做法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真谛吗?
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整堂课上都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自己的发现,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朗读,自己的理解。教师只是不断的作者指导性的工作“谈谈自己的理由”。
本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课一开始,学生就质疑课题,于是整节课就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和生成问题中进行着。一个一个的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不断的尝试着成功喜悦,从而课程在轻松中结束。留给学生更深的问题“我能像作者一样也把自己的难忘的是写下来吗?”
语文教学就是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而我们高年级往往忽略“读”这个字,而本节课朗朗的读生声告诉我们,读使我们语文教学中多么重要的环节。学生开始的平淡的读,体会感悟后那饱含深情的读,让我们不得不感动,“读”语文教学的关键。如何运用好读,还需要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的安排。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摘录笔记, 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 7 个, 写字 11 个。 理解 “月 朗风清、恐惧、憨直”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感受大自然和谐 的美,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4、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5、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 心的爱,感受人类淳朴的爱。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做 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 《往事》这一单元的前两课,一课向我们回忆了鲁迅先 生生前的几件事,一课向我们讲述了作者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那么今 天, 作者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记忆中的趣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荷 塘旧事》 (板书)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检查预习
3、自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什么?
4、交流汇报
三、品读赏析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出了大自然和谐的美?请同学们读一读课 文,找一找。 指名回答(2、3、4 三段)
2、 用心读一读这一部分, 想想你从哪儿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 指名回答 预设:
(1)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塘四周的树 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 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 上。 这里用什么方法体现荷塘的美?(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 满塘浮光跃金比作繁星闪烁)谁来说说“浮光跃金”什么意思?(指 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还把什 么比喻成什么?(把月牙泡比喻成晶莹的新月)这是什么时候的荷 塘?(板书:夜晚) 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荷塘的什么美?(用比喻写出荷塘的轮廓美)
(2)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绿色 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娇嫩而洁 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这里同样用了(比喻) ,把(荷花)比作(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 这是什么时候的荷塘?(板书:白天) 你喜欢作者在写景时用的这些比喻吗?为什么?
(3)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比喻以外,我们还能从哪一 方面体会到荷塘的和谐美? 谁来说说? 预设: A、学生自己发现了。 对! 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还抓住了颜色来表现这荷塘的美, 读一读, 找一找,在文中作上记号。 B、学生回答不出。 没发现吗?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还抓住了颜色来表现这荷塘的美, 读一读,找一找,在文中作上记号。 指名到黑板上来找。 师引:因为有了这一围黑绿,所以映衬出泛着金光的月牙泡,绿 色的荷叶,粉红的荷花,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 花的美景和谐。增一分则嫌多,减一分则嫌少,美的恰到好处,美的 那么和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和谐的美。 (齐读出示的两句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作者童年的回忆里, 见到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荷 塘。 那开满荷花的荷塘, 碧绿的叶, 粉红的花瓣, 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娇嫩而洁净,像披着青纱的少女,此情此景一定还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盘旋。这美丽的荷塘,让作者在多年后,还时时浮现在眼前?除了那 美丽的景色,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吧!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研读探讨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荷塘旧事》 ,请同学们?
1、默读课文,思考:在荷塘里,作者经历了哪几件事?分别给 这几件事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同桌讨论(同桌两个人可以交流一下) 。交流(谁愿意先来说一 说?) 。指名回答。 (板书:狗刨比赛、打水仗、溺水被救)
2、在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重点读一读,●说说 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3 ●你体会到了农村小伙伴们身上怎样的性格?又是从哪体会到的? ●找一找你认为精彩的细节或句子。拿起你的笔边读边作批注。 自读思考、小组讨论(大家可以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收 获。 ) 、交流(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指名回答。
预设:
(1)狗刨比赛 △ 先让学生自由发挥。 “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写出了小伙伴们戏水时的快 乐、自由自在,表现出他们(活泼)的性格特点; “扑通通,扑通通”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 比赛后的“气喘吁吁” “昏昏欲睡”写出了赛后的疲劳,也从侧 面写出了比赛时的激烈。 (你能不能读一读那种激烈?大家一起读一 读) 反映了小伙伴们(快乐的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 。 “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 中”。用了一个比喻句,把水流比作母亲的手,写出了这里是我们玩 耍的天堂,就像睡觉时躺的摇篮。
△ 引导学生: 同学们, 你们觉得他们玩的狗刨比赛怎么样? (激 烈) 你能找出表现激烈的词语吗? (扑通通、一阵乱响、大菊花似的浪、气喘吁吁)
(2)打水仗 △ 先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八段用了几个拟声词, “哗哗” 、 “呀呀” ,很形象地把我们在水 中嬉戏打闹的情景表现出来了。 这里还用了一个侧面描写。写树上的鸟也停止了叫声,侧面反映 了我们打水仗的激烈,而且表现了我和小伙伴们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让我们通过朗读也去体验一下打水仗时的那种热闹、激烈与快乐) 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
△ 引导学生:作者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 好? 急速的水线、点点白珠、鸟、声音、动作
(3)溺水被救 △学生发挥 “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这 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小伙伴们手拉手用力的样子比喻成了铁链,说 明小伙伴们团结和机智, 他们能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想出这个办法是 很不容易的。 这还能看出他们的勇敢, 因为他们为了救我才冒险穿越那道边缘 线的。 我喜欢十一段到十五段的句子, 这些语句把我当时落水的紧张恐 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出了我溺水时的反应和感受。 (你能不能通过 朗读来表现我的恐惧?试试看) △ 引导学生 作者为什么会溺水呢?不听警告越过边缘线。
1、怎么理解这里的“边缘线”啊?界限。
2、在“我的视角”中丁丁说:“城里人和乡下人心里也有一道 “边缘线”,这个边缘线又怎么理解啊?” 城里人骄傲看不起乡下人。
3、在课文中有这样的 “边缘线”吗?如果有请把相关的句子找 出来读一读。 我却根本没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我一个城里的孩子,见识比他 们多多啦,我才不怕呢!(齐读) 该城里人向乡下人炫耀了,我想站起来,再向小朋友骄傲的喊 上一声:“你们看!”(齐读) 过渡语:这是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的边缘线,那乡下人对城里人 有这样的边缘线吗?(没有)
4、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乡下人对城里人没有边缘线呢? 作者溺水被救。
5、请你找出溺水的句子,并在这些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作者的心情:害怕、恐惧 (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我的恐惧?试试看)
6、原来溺水是这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就在这危险的时候小伙伴 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7、从铁链般你能体会到些什么? 小伙伴们机智、勇敢、团结 过渡语:一场虚惊之后,作者被救上来吓得哇哇大哭,为什么小 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觉得此时小伙伴们在想什么? 这是小伙伴们善意的嘲笑,是我得救后小伙伴们的心情放松了, 这是他们憨直淳朴的性格的一种表现。 生答(以后要注意安全终于把你救上来了)
师结:是啊这是救人后的轻松的笑,这是善意的笑,这也是憨直 纯朴的笑!所以,作者说,我至今怀念那笑声!
3、 (齐读十八自然段)如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 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时时浮现在我眼前的是那(美丽的荷塘)是(小伙伴们淳朴的笑 容)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友情) 。 (再读)
4、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 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三、总结
完成板书(景美、人美) 。边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美丽 的荷塘所以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正是因为这童年的趣事,让我 认识了人类纯朴的爱,这美丽的荷塘承载了我儿时的欢乐,承载了我 儿时的快乐。这就是我的荷塘旧事。 四、作业 同学们,我们也经历了 10 多个春夏秋冬了,一定有让你难忘的 回忆,请将这些回忆用你的笔把它写下来,让它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 丽的片段。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8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上册“往事”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与前两篇文章有所不同是有景物描写,文章多处运用修辞及表示颜色的词语,渲染了荷塘的美景,还写了一件旧时发生的,深深铭记在心的事,通过美景、旧事,使作者认识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设计理念:
1、这节课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情感内涵。
2、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实践,拓展部分给学生一个表现发挥的舞台,同学们把心中的童年跃然纸上,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获得审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1、领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教学难点: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童年》歌曲
2、提问:同学们,我们都是久居城市的孩子,那有谁去过乡下吗,那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谁愿意说一说?
3、师:看来,同学们说起自己的童年时都很快乐,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文本,跟随作者去感受他的童年。(板书课题:荷塘旧事)
二、自读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经历了哪几件事?
2、指名学生回答。
三、细读文本
(一)、课件出示自学方法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
2、每当到了夏天,我们这群小伙伴便经常集到荷塘的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迅速地脱光了衣服,“扑通”一声,跳入水中……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课件出示“恬静的塘面----摇篮中”,引领学生读。可以想像当时孩子们心情怎么样?
4、所以作者在这用上比喻,把荷塘比作----(生齐说摇篮)把整片荷塘的水比作-----(母亲的手)我和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游水感觉是多么的——-(师生齐说舒服呀!)
6、再齐读这两句。(“恬静的塘面——-摇篮中。”)
预设交流“狗刨比赛”
1、你从哪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
2、体会到狗刨比赛的激烈,引导学生读出它的激烈。
4、男、女赛读,体会比赛的激烈。
5、还有谁从课文中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呢?
6、生:我从“‘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体会作者从侧面描写的方法。
交流“打水仗”
1、出示“打水仗”课件,让学生说说看了这幅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文中作者玩的“打水仗”又是怎样一番情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打水仗”这一自然段,画一画从哪些用词、用句中感受到这个游戏也非常有趣、激烈。
3、你准备怎样读这句话?[生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击”“闹”“射”“撞击”“混”“响”等重点词来体会打水仗的激烈。
4、师生赛读打水仗这部分。
交流“溺水获救”
1、导入:除了塘中忘情地戏水,愉快的游戏,在荷塘里还发生了什么事呢?(溺水获救)
2、谁溺水啦?谁来将当时溺水的情景读读。
3、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我”当时什么心情?
4、指名学生读出“我”恐惧的心情?
5、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6、(生读)出示“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及时把把“我”救上来呢?你从“铁链般”体会到什么?
7、一场虚惊过后, “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地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引出“淳朴之爱”并板书)
体会“荷塘美景”
1、那大家想一想,多年以后作者仍然能记得这些往事,还有什么原因?
2、配乐小声朗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荷塘的美。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作者要强调的“大自然的和谐的美”(板书:和谐之美)。
4、师小结,指出作者为什么难忘旧事。(板书:难忘)
四、拓展迁移,重温童年。
在一幅幅童年游戏的图片中说说童年旧事。
五、作业:
1、找一找回忆童年的文章,有感情地朗读;
2、以自己的“童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荷 塘 旧 事
和谐之美 淳朴之爱
难忘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9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想把本篇文章分为两课时,四个环节进行授课。第一课时为“初读感知—品读赏析”两个环节。在第一课时中完成词语积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第二课时为“研读探讨—拓展迁移”两个环节。在这一课时里要对文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突破教学难点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迁移升华文章的主题。教法上,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并注意点拨。学法上,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深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教后记: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
1、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2、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你见过荷花吗?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描述荷花吗?
2、有一个人,在他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在他的外祖母家附近有一个荷塘,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
二、质疑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2、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障碍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不知道里面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词,指生读)
2、通过预习课文,你不理解里面哪个词的意思?(学生汇报理解,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理解。)
3、词语读正确了,大家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呢?(指生分段朗读课文)
4、学习会写的生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能找到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吗?请大家再读课文。
3、生汇报板书中心句。
五、品读2——5自然段
1、作者怀念荷塘,在那里他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那么,从文中,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了吗?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荷塘的“美”的?就读哪一部分。
3、汇报
(1)2自然段。生读谈感受,指生画荷塘。
(2)4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出示图片)谈体会再指导朗读。
(3)5自然段。(出示图片)引导思考:还像什么?指导读。作者为什么能把荷塘写得这么美?(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喜欢这荷塘美景吗?那让我们再投入地、美美地读这两段。(出示两段内容,男女生合作读)太美了!作者应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得美,大家用甜美的声音读得美,那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六、总结
恰当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么,作者怀念荷塘,仅仅是在那里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吗?还有——(生接说:人类淳朴的爱。)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人类淳朴的爱”。
板书设计
荷 塘 旧 事
白天
夜晚
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荷塘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我们再看课题,作者还要写什么?(往事)是呀,发生在荷塘的一件件往事使作者又认识了“人类淳朴的爱”。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在这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接着往下读课文,找出作者写了几件事?边读边画。
2、学生自由朗读后汇报写了几件事。
3、小组合作学习:和你们小组内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事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4、汇报:
a:“戏水”
(1)指生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我们没有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可以说荷塘拥有(恬静)的美,更拥有(喧闹)的美。
(3)荷塘因为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美丽,那就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我们来到时的美吧!(自由读、指生读、评价)
b:“狗刨比赛”
(1)怎么回事?
(2)文中是怎么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c:“打水仗”
(1)(出示图片)如果你就在里面,你给大家讲讲当时的场景吧!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2)自由读9自然段,想象什么样的场面?(激动、热烈、欢闹)
(3)读这段时还发现有几个加了双引号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哗哗”“扑扑”是什么词?文中还有吗?用上这些拟声词有什么好处?你还能说一些拟声词吗?
(4)你想怎样读这一段?指生读、评议。
d:“遇险”
(1)在写完“打水仗”这件事和写“我遇险”之间有一段话,能找到吗?(讲解过渡段)
(2)汇报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就是乡下的孩子,你将怎么劝他?
(3)师读12——15自然段。我怎么了?小伙伴怎么做的?请你从文中画出伙伴救我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出示图片)理解“铁链般”。
(4)从这件事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问题吗?“我”被吓得哇哇大哭,而小伙伴呢?却哈哈大笑,他们笑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5)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问题吗?文章主要以叙事为主,那么开头为什么要描写荷塘的美丽景色呢?(板书:景美人更美)师朗读:如今······生接读······
三、全课总结
是呀,美丽的自然景色、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副和谐的美景图,让我久久难忘,使我永生享用。
四、作业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最令自己难忘的事吧,课后把自己难以忘怀的事写下来,明天读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荷 塘 旧 事
白天 戏水
打水仗
夜晚 狗刨比赛
遇险
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景美人更美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月朗风清、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攫住"等词语的意思,《荷塘旧事》教案。
2、品读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的美景,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心的爱。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认识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继续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的美与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
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救人之后的"哈哈大笑"。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荷花的图片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月牙泡撩水攫住
2、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荷塘、旧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1)读出怀念的意味来。
(2)作者为什么怀念荷塘?[板书:和谐的美淳朴的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
(3)一个乡下的普普通通的荷塘却给作者如此深刻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荷塘美景
1、下面让我们先跟随作者一起去那荷塘,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和谐的美?
(1)用心读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荷塘的和谐之美的?圈一圈画一画
(2)你从哪里感受到荷塘和谐之美的?请结合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第3自然段:
1)月朗风清-理解词语。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美?
2)浮光跃金、繁星闪烁-结合意思谈理解及感受到的美。
小结:这两个词让月下荷塘动了起来。指名读
3)比喻句: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把什么比方成什么?
师:是啊,月牙泡像一弯晶莹的新月,像一块透明的巨大宝石,呈现在作者的眼前。
②"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这句话可以去掉吗?
对,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围黑绿,才映衬出荷塘的晶莹。这正如珍珠放在绒布上才会更加玲珑剔透一样。
小结:夜晚的荷塘安静、安详,是一种多么和谐的美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和谐的美。
3、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了月下荷塘的美,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谈谈白天荷塘的美吗?[板书:白天]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交流白天荷塘的美。
1)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泛着、漾着"。
师:再找找,这段中还有像这样表示动作的词语吗?(铺、点缀、颤动、舞蹈)
2)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颜色:绿-粉红。出示荷花图片,红花还须绿叶配,荷塘的颜色很和谐。
这句中共出现了几个"绿"字?读着四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想起了什么诗句?
3)比喻句--"少女"让人感受到荷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纯洁,教案
4)出示荷花图片,配乐,进行小结。
小结:白天的荷塘,处处彰显着和谐的美。如此和谐的美景,难怪让作者怀念。
(二)学习趣事部分:
1、过渡:荷塘的美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发生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快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板书:狗刨比赛、打水仗、溺水被救)
2、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画出感兴趣的地方,在空白处简单写写批注。
学生默读,写批注,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A、交流狗刨比赛。(简略处理)
"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这两个词,从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玩狗刨比赛时候的激烈和热闹,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快乐自由,无拘无束。
◆小结:荷塘那里留下了作者快乐的身影,这也让作者怀念。
B、打水仗
投影出示: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交流:作者怎么写出这份热闹的?
①动作:击、射、撞击、撩水、吐、击--写出了打水仗的热闹,也看出了小伙伴们的自由与快乐。
②拟声词:哗哗、呀呀、扑扑
③写打水仗,只写水线、动作、声音进行直接的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塘边树上的鸟呢?
(这是侧面描写,能够烘托出打水仗的热闹。我们习作中注意运用这样的写法。)
④小结:这里作者运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写出了打水仗的热闹。能读出热闹的场面来吗?指名读
C、交流"溺水被救"
过渡:让作者怀念的仅仅是荷塘的美丽与带来的快乐吗?还有--(惊险)惊险源于"我"的一次"壮举"。
出示:
可是这壮举刚开头,水便一下子没了我的头顶。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紧紧地攫住了我。
"我"的壮举是什么?是真正的壮举吗?
理解"不可名状"、"攫住"。指名读,读出害怕来。
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危险来?读读找出的句子。
(我挣扎出水面,凄厉地嚎起来:"救命啊…"
我晕头转向地一个劲往上挺,每次冒头只能喊:"救…",便"咕噜"喝一口水。
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此时的作者。(危在旦夕、千钧一发、…)
就在"我"如此危急的时候,小伙伴们真正的壮举拯救了"我"。小伙伴们的壮举是什么?(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伙伴们的勇敢、聪明、机智)]
②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心里会想______。小伙伴们围着我哈哈大笑,此时他们会想______。
(以后要注意安全…可把你救上来了…)
师结:是啊这是救人后的轻松的笑,这是善意的笑,这也是憨直纯朴的笑!所以,作者说,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我留恋的仅仅是那笑声吗?填空:我一直留恋那笑声,留恋___________。
3、学习第18自然段:
是啊,美丽的荷塘,淳朴的伙伴,都让作者留恋,使作者刻骨铭心,指读第18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段,配乐,齐读
四、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练习有感情朗读,从三、四自然段中选背一段。
3、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说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夜晚
白天
荷塘旧事
美景和谐的美
狗刨比赛
打水仗
溺水被救
怀念
趣事淳朴的爱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12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 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以景物描写为线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语文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并在其中穿插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文学鉴赏力,使语言素养也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
2 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 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二、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 个别的朗读方法
2 小组讨论法
3 赏析理解法
4 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大家谈往事,激趣导入。
请2—3名学生讲一讲让自己最难忘的往事并谈出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去荷塘边看看作者在童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播放荷塘图片,板书题目《荷塘旧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要求:带着问题读课文,想一想在荷塘我和小伙伴们发生了几件事。
指名个别朗读(配上音乐)。
学生评议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快速记忆,归纳事件。
请学生说出共写了几件事?
请学生用小标题形式概括出每件事,并依此分析人物性格。
(播放投影片)
狗刨比赛--------------------活泼、无拘无束
打水仗-----------------------纯朴
水中救“我”-------------机智、善良、纯朴
对“我”这个从城市来的小少爷,小伙伴们纯朴的性格表现得更加难能可贵,在他们的身上使我们感受到了本文所要讴歌的一个主题,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一下?
板书:人美----纯朴
美读课文,学以致用。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师生共同生活在哈尔滨这块热土上,我们同饮松花江水,脚踩黑土地,这一切铸就了我们东北人特有的豪爽性格和纯朴气质。那么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小伙伴们纯朴的性格呢?
板书:景美-----和谐
2 请学生挑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段落进行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感受去朗读课文。
3 如果你是小作者,怎样才能把景物描写得如此美丽呢?
请学生分析学习小组来交流探究一下,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
提示:(见投影)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其作用。
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突出描写的是什么?
这两段景物描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4 学生自由讨论,对于回答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注意总结。
通过以上讨论,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景物描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思维拓展
同学们,拥有着纯朴心灵的小伙伴们与美丽的大自然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优美的景物衬托了小伙伴们高尚的心,反过来,小伙伴们也用爱心呵护着大自然。听了这段话后,同学们你们做何感想?
教师寄语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愿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愿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摘自汪国真《感谢》
板书设计
荷
塘 景美--------和谐
旧
事 人美-------纯朴
2005 年10月26日我在本校参加了道里新区新课程大赛,我参赛的篇目是六年级教材中的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荷塘旧事》。在为时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我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以景物描写为线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语文知褒的环境。培养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并在其中穿插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使语文素养也有所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方面是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另一方面语文课的目标、组织形式、评价方式也要开放,但在有的课堂上,有的老师对“开放”一词的理解有些偏颇,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只要能说,知识内容可以任意拓展,有的甚至远远地离开了课本,这是教学目标的放任。小组学习“一折即合”(教师的要求还没讲明,那边已经大闹起来了);学生是“一角即发”(完全不用读书,思考,开口就讨论);老师是“一发而不可收”(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局面控制制不了)。通过这次参赛,我特别注意了以上两点,始终把三维目标作为宏观指导,在组织小组学习时精心设计了问题以及讨论计划,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不断延伸和发展,决定学习不能仅是学会,还要包括会学。只有知识如何学习,才可能在知识不断增长的社会继续学习,为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也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引和导向,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真正找到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道。
我在这节课里不但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景物描写而且教会了他们描写景物的方法。我事先给学生列出学习要点,然后学生必须依据课本才能得出答案,最后让学生自已总结写作规律,加深印象。
好的教学标志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教的过程应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有没有给学生一个合适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很关键的。
在这节课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美读课文”这一环节。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是至关重量要的,我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加强了这一环节的分量。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一个男同学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完全沉浸在优美文字所营造的“荷塘美景”里面了。
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里是这样评价学生的: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是否有搜寻筛迁信息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语感,能流畅地朗读;合作精神,能与伙伴分享自己思考过程。从这些评价方式看,大多数学生的表现良好,在学习过程里显得比较主动。
我是第一次参加校外的公开课大赛,心里很不自信,加之刚怀孕不久身体不适,觉得自己还有些紧张,没有完全放开。从教学基本功上看,教态略显稚嫩,对课堂驾驭能力缺少锻炼,板书字迹不够美观,由于疏忽还错了“荷塘”后面应对应“大自然和谐的美”;“旧事”后面应对应:“人类纯朴的爱”。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课后有些老师向我提出意见,经过我的一番反思,我也学得很有道理:在分析小伙伴们性格特点时不应统一答案,应让学生充分品读文本,深入挖掘,鼓励个性化发展。还有一点,也是我的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提出问题时不到位,不明确,语言罗嗦。今后,要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仔细设计问题,一定要尽快改掉这些毛病,争取更大的进步。
总之,以后每一次教学都要注意在课前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在设计时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八,有情况要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
3、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童年是每个人人生的起点,童年带给我们无限的回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荷塘旧事》。
【板书课题】
2.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学法,把握题目,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书p60,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汇报:在读文时,有没有特别容易读错或难写的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
【板书 月牙泡 攫住 】
3. 浏览课文,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美景 旧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2-4
文章分别写了那几件往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板书:狗刨比赛、击水游戏、溺水被救】
过渡:一起走近作者怀念的那片荷塘。
4.默读,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荷塘的“美” 勾画相关的句子,批注。
交流探究
夜晚:
a月朗风清的夜晚,舅舅领我去那塘边散步。
宁静之美、惬意、 (指名读)
b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
浮光,指的是什么光? 浮光跃金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读,评价,再谈感受,指名读,
指导:这浮光是昏昏暗暗吗?怎么读? 跃金 繁星闪烁 指名读
这浮光只出现在荷塘一角吗?怎么读? 满塘 指名读
在朗朗明月的映衬下,只见满塘——齐读
在徐徐清风的吹拂中,只见满塘——齐读
c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
写荷塘的美为什么还要写塘四周的树木呢,还是一围黑绿?
d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指名读,谈体会,指导读,男生读,女生读引读——此时此刻,周围一片宁静,
这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月牙泡的轮廓特征,还写出了什么?
那皎洁的月光让人陶醉,那晶莹的荷塘让人留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体会“和谐”的美。——天上——周围——塘面——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金色与黑绿是颜色的映衬;金色的水面与树木的黑绿是景色的协调
【板书:(和谐的美)】
小结:美的恰到好处,美的那么舒服,想不想去荷塘看看?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和谐的美。
出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眼前的景象,
(板书:夜晚)
过渡:夜晚的荷塘真是太美了!白天的荷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板书:白天)
a.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
b.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
“铺”字,——铺天盖地——诗句
静态中以绿衬红,更突出了荷苞和荷花的娇嫩——
c.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荷花的纯洁——由此联想到什么诗句?
荷花一袭分红的轻纱,那舞姿一定轻盈极了,指名读——
动态中显出荷花的轻盈和柔美,齐读——
绿色的荷叶与粉红的荷花是景色的呼应,颜色的映衬,
这还是一种——和谐的美。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荷塘和荷叶,女生读荷花。
想不想来看看这美丽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的图片)
请一个人为大家读这一段,我们来欣赏
齐读。
7.同一地点,早晚景色各不相同,
一人读夜晚,全班读白天
谁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白天阳光下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8.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指名分段合作读,
男女生分段读
配乐,更加和谐
9.机动:看到此情此景,你能联想到了哪些诗句?
古往今来,赞美荷塘的诗文数不胜数,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师配乐范读补充片段,看看这个片段和我们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欣赏描写荷塘的美文,体会比喻的写法。
月朗风清的夜晚,荷塘浮光跃金,阳光灿烂的白天,荷塘漾着绿浪,真是美不胜收,回归课文,齐读。
五.总结:这荷塘真是太美了!以致于——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么,浮现在作者眼前的仅仅是荷塘的美景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1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月朗风清、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攫住"等词语的意思,《荷塘旧事》教案。
2、品读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的美景,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心的爱。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认识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继续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的美与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
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救人之后的"哈哈大笑"。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荷花的图片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月牙泡撩水攫住
2、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荷塘、旧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1)读出怀念的意味来。
(2)作者为什么怀念荷塘?[板书:和谐的美淳朴的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
(3)一个乡下的普普通通的荷塘却给作者如此深刻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荷塘美景
1、下面让我们先跟随作者一起去那荷塘,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和谐的美?
(1)用心读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荷塘的和谐之美的?圈一圈画一画
(2)你从哪里感受到荷塘和谐之美的?请结合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第3自然段:
1)月朗风清-理解词语。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美?
2)浮光跃金、繁星闪烁-结合意思谈理解及感受到的美。
小结:这两个词让月下荷塘动了起来。指名读
3)比喻句: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把什么比方成什么?
师:是啊,月牙泡像一弯晶莹的新月,像一块透明的巨大宝石,呈现在作者的眼前。
②"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这句话可以去掉吗?
对,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围黑绿,才映衬出荷塘的晶莹。这正如珍珠放在绒布上才会更加玲珑剔透一样。
小结:夜晚的荷塘安静、安详,是一种多么和谐的美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和谐的美。
3、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了月下荷塘的美,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谈谈白天荷塘的美吗?[板书:白天]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交流白天荷塘的美。
1)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泛着、漾着"。
师:再找找,这段中还有像这样表示动作的词语吗?(铺、点缀、颤动、舞蹈)
2)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颜色:绿-粉红。出示荷花图片,红花还须绿叶配,荷塘的颜色很和谐。
这句中共出现了几个"绿"字?读着四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想起了什么诗句?
3)比喻句--"少女"让人感受到荷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纯洁,教案
4)出示荷花图片,配乐,进行小结。
小结:白天的荷塘,处处彰显着和谐的美。如此和谐的美景,难怪让作者怀念。
(二)学习趣事部分:
1、过渡:荷塘的美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发生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快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板书:狗刨比赛、打水仗、溺水被救)
2、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画出感兴趣的地方,在空白处简单写写批注。
学生默读,写批注,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A、交流狗刨比赛。(简略处理)
"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这两个词,从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玩狗刨比赛时候的激烈和热闹,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快乐自由,无拘无束。
◆小结:荷塘那里留下了作者快乐的身影,这也让作者怀念。
B、打水仗
投影出示: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交流:作者怎么写出这份热闹的?
①动作:击、射、撞击、撩水、吐、击--写出了打水仗的热闹,也看出了小伙伴们的自由与快乐。
②拟声词:哗哗、呀呀、扑扑
③写打水仗,只写水线、动作、声音进行直接的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塘边树上的鸟呢?
(这是侧面描写,能够烘托出打水仗的热闹。我们习作中注意运用这样的写法。)
④小结:这里作者运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写出了打水仗的热闹。能读出热闹的场面来吗?指名读
C、交流"溺水被救"
过渡:让作者怀念的仅仅是荷塘的美丽与带来的快乐吗?还有--(惊险)惊险源于"我"的一次"壮举"。
出示:
可是这壮举刚开头,水便一下子没了我的头顶。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紧紧地攫住了我。
"我"的壮举是什么?是真正的壮举吗?
理解"不可名状"、"攫住"。指名读,读出害怕来。
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危险来?读读找出的句子。
(我挣扎出水面,凄厉地嚎起来:"救命啊…"
我晕头转向地一个劲往上挺,每次冒头只能喊:"救…",便"咕噜"喝一口水。
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此时的作者。(危在旦夕、千钧一发、…)
就在"我"如此危急的时候,小伙伴们真正的壮举拯救了"我"。小伙伴们的壮举是什么?(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伙伴们的勇敢、聪明、机智)]
②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心里会想______。小伙伴们围着我哈哈大笑,此时他们会想______。
(以后要注意安全…可把你救上来了…)
师结:是啊这是救人后的轻松的笑,这是善意的笑,这也是憨直纯朴的笑!所以,作者说,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我留恋的仅仅是那笑声吗?填空:我一直留恋那笑声,留恋___________。
3、学习第18自然段:
是啊,美丽的荷塘,淳朴的伙伴,都让作者留恋,使作者刻骨铭心,指读第18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段,配乐,齐读
四、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练习有感情朗读,从三、四自然段中选背一段。
3、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说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夜晚
白天
荷塘旧事
美景和谐的美
狗刨比赛
打水仗
溺水被救
怀念
趣事淳朴的爱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15
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荷塘旧事》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体验较浅显,因此理解较难。但是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又富有儿童情趣,应是学生喜欢的,也是学生写作的范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2、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淳朴、善良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感悟小伙伴们在水中活动的感受和领悟作者表达的中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朗读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领略了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荷塘美景。我相信这位写景大师的优美词句,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已深深印入你们的脑中。谁能把你喜欢的描写荷塘的语句读一读。
2、同学们朱自清诗一样的语言真是深入了你们的心,你们用诗一样的声音仿佛把老师和同学都带到了这一片美丽的荷塘之中。在这美丽的荷塘中,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自由谈)
3、老师和你们一样也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景象。(播放荷塘的多媒体课件)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一次走进这美丽的荷塘.(总读)
5、(引读)是的,如此美丽的景致,难怪朱自清会如此感慨:(读)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此句打在课件上)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深入体会
1、而正是这片美丽的荷塘,让作者多年来一直念念不忘,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那作者怀念的仅仅是荷塘的景美吗?(板书:景美)究竟在那儿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大家快速浏览5—17段,看看作者为我们讲了哪几件事?哪些自然段在分别讲述这些事?
(学生梳理回答)狗刨比赛 6-7
打水仗8
水中救“我”9-17 (板书这三件事)
2、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就把这件事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边读边勾画,你为什么会喜欢这部分,作者描写这部分内容他想表现小伙伴的什么?(生自由读)
师巡视可评:①有的同学真会学习,边读边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②有的同学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这是理解课文的好办法。
3、谁能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和大家一起交流。
(1)(生:狗刨比赛)
师:(问站着的生)你为什么喜欢这件事?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① “有人发一声喊,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生:体会到比赛时的忙乱、紧张)能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吗?
② “气喘吁吁”,“昏昏欲睡”(生:写出了比赛后的疲劳,侧面烘托了比赛的激烈)。是啊,这两个词抓得真好,让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孩子们比赛的激烈与欢乐。)
(2)师:除了狗刨比赛,哪个场面也反应出了孩子们戏水时的欢快?(过度语)
(生:打水仗)
师:哪些同学喜欢这件事,一起来读一读。
师:老师采访一位同学,(问其中一位)你为什么喜欢这件事?课文中哪些词、句为我们描绘了打水仗的情景?
① “急速的流水线”,“点点的白珠”
师:你体会到什么?(生:战斗的激烈)
师:能读出你的体会吗?
②“当我们相互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了起来。”(生:体现小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让我们一起来读,再一次走进他们的友谊.
(3)师:是啊,荷塘带给作者多少的快乐,所以(我怀念荷塘)(课件)我怀念荷塘仅仅是荷塘带给我美的享受和无限快乐吗?还因为什么?
师:默读这部分,看看“我”怎么会落水呢?(在文中9~17段)。是啊,作为一个城市小少爷见识比他们多,然而他的傲慢,对小朋友的漠视导致了他落水。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作者落水的情景.(导读)
师:从读你能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生:紧张、无助、恐惧)从哪些词、句看出紧张?(学生从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进行分析)
师:是啊,如果我们在写人的文章中加上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就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难怪作者描写的如此生动,好像我们也看到了一样。
师:然而这般的危险,我还是得救了,从哪句话能看出来?
① “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师: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生活中你见过铁链吗?铁链给你什么印象?(一环扣一环,非常牢固,坚部不可摧)从这儿看出小伙伴怎样的决心?(众志成城,一心想把“我”救起来的决心),带着决心把“我”救上来的语气读一读。(指导读:如语气再果断,语速再快些,就更能体会小伙伴们众志成城救 “我”的决心)(再读)
师:是啊!小伙伴的友情救助是那么值得依赖,依靠,就像铁链一般牢固,是我生命的保障。(板书:心善)
② “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为什么围着我哈哈大笑”。
4、结合学情,指导写作
师:这三件事中哪件事是重点描写?(生:水中救“我”是重点描写。)
师:为什么这件事要重点描写?(生:更能体现出小伙伴的善良和纯朴,可见人类淳朴的爱)
小结:在写作的时候要有详有略,最能体现文章中心,表达文章主旨的要详细描写。
三、回归整体,朗读升华
1、(引读)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领略了带给他无限回忆与快乐的荷塘。如今,作者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然而荷塘却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作者怀念荷塘是因为这荷塘充满(大自然和谐的美),作者怀念荷塘还因为这荷塘充满人类(淳朴的爱)。
2、(引读)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深情地告诉我们(我怀念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3、(引读)让我也感受到你们对荷塘的喜爱吧!读:(我怀念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四、拓展延伸
几十年过去了,荷塘旧事让朱自清难以忘怀,我相信在你们生活中,肯定也有难忘的事,这些事或许让你快乐、难过、感动、自豪,下来后用你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案时重难点设计恰当,联系孩子们的喜好,他们最喜欢打水仗和狗刨比赛这样的游戏,特别是身处农村的孩子很多都玩过,感受更深,更能深知其中的快乐,再加之这部分易懂易读,因此只轻微处理。而把重点放在了落水救“我”,让孩子体会到“我”落水时的惊慌、无助,和小伙伴的机智、善良。这部分孩子基本没体验,感知甚少,因此是理解的难点。在学情的设计上也很精妙:
1、创设情景,填补感情空白。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品词析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和重详描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使之成为写作的范例。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16
一、导入新课
1、“ 旧”是什么意思?“旧事”呢?“荷塘旧事”呢?
2、课题质疑,生读课题,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预习探究(出示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读通句子。
2、作者童年发生了什么事?)
1、检查课外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1)生字
diǎnzhui chàndònɡ qīnɡchè tiánjìnɡ
点缀 颤动 清澈 恬静
shǒuwàn xuànyào jué zhù qī lì
手腕 炫耀 攫 住 凄 厉
hānzhí qiàsì tiánjìnɡ chāoyuè
憨直 恰似 恬静 超越
jǐnɡɡào dǎi zhe kǒnɡjù ǒu hài
警 告 逮 着 恐 惧 呕 骇
(2)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3)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初读感知
(1)、 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交流
a、1、快速浏览课文,读后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描写“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2)、请老师范读。思考:
①这部分主要写荷塘什么时候的景?。
②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的?
请同学画出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给同桌谈谈你的体会,并通过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4、读课文【配乐】
5、 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b、研读“童年往事”
1、引语:美→事 2、出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
⑴、狗刨比赛【5—8】。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喻句】① 从这部分你看出游戏中的小伙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② 这部分那些句子最精彩,为什么?
⑵、打水仗【8】 ①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词和象声词、侧面描写】② 没有过戏水经历的同学,你们觉得有趣吗?为什么?③此时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④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出来。
(3)水中遇险(9—17)
①、请同学们看作者遇险部分(9—17段),注意文中“我”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划下来,仔细读一读,并和小组同学一同交流我遇险情景。②、心理活动:傲气十足→满不在乎→水中呼救→哇哇大哭③、现场采访,内容:a、遇险原因。 b、心中想法。c、作者想法。d、体会时间紧迫(猜四字词)④、指读(9—15)⑤、救在“我”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呢?⑥、是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小伙伴“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这表达了我对小伙伴怎样的感情?⑦、是呀,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能理解他们为什么笑吗?⑧、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在小伙伴们的笑声中戛然而止,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件自己遇险的事情?
(三)、品读体验
智者乐山,仁者爱水,作者之所以对这一围荷塘情有独钟,原因是什么?
(四)巩固延伸
有人说往事不能回味,这是为什么呢?若想有一个可以回味的往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三、作业布置(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
1、把你的童年趣事说给你父母或朋友听;2、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3、写:创造性练笔(任选一题)
《水中遇险》
a、从荷花的角度,采用拟人手法。
b、从乡下小伙伴的角度。
《荷塘景物》
a、雨天时的荷塘。
b、以前和现在的荷塘对比来写,突出环保问题。
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教学实录 篇17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之情。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在朗读、辩论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能力。
第二段中,作者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作者巧妙而生动地运用比喻向我们再现了荷塘的美景。除此之外,一些动词地恰当运用也为荷塘美景地成功介绍增加了分量。如:“浮光跃金”、“嵌”、“泛”、“漾”、“点缀”。我先让学生自读,说说你怎样感悟到美的,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继续采用以上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脉络清晰,围绕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从荷塘的美”、“人类淳朴的爱”两方面展开描写。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类容,明确文章主题思想,我认为这是很多学生都非常欠缺的能力,因此在完成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只要涉及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题目,学生就会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乱做一气,在写作中则表现为文章条理不清,中心不明,详略不当。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分析题目《荷塘旧事》入手,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找到描写荷塘美景和记叙童年旧事的两部分内容,然后在分析剩下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把握了文章主要类容:(1)舅舅带我到乡下外祖母家过暑假;(2)描写了美丽的荷塘;(3)我和小伙伴玩“狗刨比赛”和“相互击水”游戏;(4)我想炫耀却遇危险,小伙伴儿及时相救;(5)我留恋憨直淳朴的笑声和那同天上月牙儿一样的荷塘。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和谐的美,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文2~5自然节,着墨于景物描写,其他篇幅均为叙事,没有过多的表现技法。但质朴的叙述饱含着怀恋深情。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通俗地讲,就是景美人更美。
怎样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小组交流,品词品句,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由于在教学《三峡之秋》这一课时运用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很是精准,令我欣喜不已。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
荷塘的美与旧事之间是截然分开的两部分呢?还是有机相连的整体呢?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怎样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这一写作技巧呢?我觉得这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题目的中心词是“旧事”,作者为什么这样生动具体地描绘荷塘美景呢?如果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写作技巧通俗地知道就是起到“景美人更美”的作用。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继续采用以上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在朗读指导中我通过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教师的感情范读更好体现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最好体现。在指导朗读“打水仗”情境时,主要引导通过词语的重读来体现情感。如:读“急速的水线”部分时语速要稍快,读出激烈、紧张;“小鸟也被惊骇”部分声音要轻悄悄的,还要读出受惊的味道。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读中悟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安排了作文《校园往事》,指导学生仿写文章这种谋篇布局的技巧,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记叙中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中心的方法,学生下笔很顺利,但最后的结果怎样还得等学生的作文批改之后才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