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 教学实录

2023-09-05

灯光 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能有感情朗读5~7段,第10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组图片。

  (出示几组关于“灯光”的图片。)

  师介绍。

  师:同学们觉得这几组图片美吗?

  生:美。

  师:这都是关于灯光的图片,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灯光会怎样?

  生:一片黑暗,什么也作不了。

  生2:无法生活,动植物都无法生存。

  师:的确,每当晚霞尽退,带走最后一缕阳光时,也就意味着夜幕即将降临,劳累一天的人们,有的在灯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下做一次书中漫步,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不仅是人们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当中对灯光的向往。

  板书课题:

  灯光

  二、新授

  师: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谁来说说,你通过预习收获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这是一篇回忆文。

  生2:我知道了写的是1947年发生的事。

  生3:我知道了主要写的是郝副营长。

  师:同学知道的可真多呀,你们很会预习,现在我们就再自读一遍,看看还有没有更多的收获。在自读前,请同学们翻开书,读读应该注意的问题,按着你喜欢的方式进行自读,并给课文分段。

  (生自读。)

  师:谁来说说你又有了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郝副营长的舍己为人精神……

  师:那同学是怎么分的段呢?

  生:我是按着,回忆和现实来分的,把1~2分成第一部分,3~12分成第二部分,13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生: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一声赞叹让作者陷入回忆,第二部分写了事情的整个过程,第三部分写了灯光又使作者想起战友来。

  师:这是一篇回忆文,是什么让作者陷入回忆当中呢。在1~2段中找出来。

  生:是一声“多好啊”。

  师:是谁说的,当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是一个游人说的,当时看到了天an门前的灯光,想到灯光带给人的光明和温暖,于是发出了一声赞叹。

  师:是呀,正是这一声赞叹,使“我”陷入深深的回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回忆,一起回到1947年的秋天,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现在请同学们默读3~7自然段,想一想,突击队的任务是什么?在战斗前郝副营长在做什么?

  生:在1947年的秋天,我军部队挺进豫皖苏平原,要进行一场围歼战。

  生:突击队的任务是炸开围墙打开突破口。

  生:郝副营长在借着火光看书。并陷入深深的憧憬。

  师:这部分当中又出现了两次“多好啊”,是谁说的,当时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生:郝副营长说的,当时在看一副图画,想到了未来的美好时光。

  生:想到了将来孩子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陷入了美好的憧憬。

  师:那谁能说说,憧憬是什么意思?他在憧憬什么?

  生:是对某种事物的向往。郝副营长在憧憬灯光。

  师:那郝副营长为什么只对灯光充满了憧憬?扫读3~7自然段,找出原因。

  生:因为当时共和国还没有成立,在全国只有少数的大城市有灯光,而大部分地区看不到灯光。

  生:当时郝副营长正在看一本画着孩子在灯下学习的图画。所以,想到了将来孩子能象画中一样在灯下学习,于是就对灯光产生了向往。

  师: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可以看出来?画在书上。

  生:我从他22岁就能当上营长,能看出他英勇善战。

  生:我从他借火光看书,能看出他非常热爱学习。

  生:我从他对未来的憧憬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师:那你有没有对一个事物有过强烈的向往呢?回忆一下当时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体会一下5~7段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给同桌读读。

  (生同桌读,并找生展示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能从你们的语气中体会出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多么美好的憧憬呀,最后实现了吗?

  生:没有。

  师:那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前后桌为一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8~11段,小组合作解决大屏幕上的问题:1、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2、面对这种情况,郝副营长是怎样做的?3、结果怎样?下面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因为在黑暗中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所以失去联系。

  生:面对这种情况,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生:结果,郝副营长壮烈牺牲了。

  师:那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郝副营长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舍己为人,不怕牺牲。

  师:你对第1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从中体会出郝副营长为了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为了孩子将来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而自己却没有来得及看一眼电灯。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而且能认真体会。那同学们想一想,第10自然段对英雄的壮举,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呢?谁来试试。

  (生读,师指导。)

  师:课文以灯光为题,而且文中多次写到灯光,现在找出描写灯光的地方,画出来。

  生:在开头和结尾处写了灯光,还在第二部分里郝副营长的憧憬里写到了灯光。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两个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师:体会一下,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an门前的灯光,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生:为了提醒人们:这样温暖光明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面对这些先烈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好好学习,不浪费一丝光阴。

  生:珍惜得来不易的光明,不辜负先烈们,和那些英雄们的期望。

  师:是呀,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共和国来之不易的光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每当我们在灯下伏案学习时,又怎能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同学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光明,努力学习吧,这才能对得起那些先烈们。

灯光 教学实录 篇2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灯光》,初读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乐也融融的景象。生:我仿佛看到了常平环城路上,那一排排犹如火龙的路灯!师:是啊!今天的生活多美好!再读读课题《灯光》师:灯光如理想,理想如灯光 ,是人生导航的灯塔,而有一个人却把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那盏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革命战士的感人故事里。齐读《灯光》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师:预习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课件显示:郝副营长 漆黑 憧憬 围歼 点燃 千钧一发 璀璨 暴露生:个别读 全班读师:谁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几个说说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生:课文写了在一次围歼战中,郝副营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点燃了手中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勇于牺牲的事。师:找中心句也是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你找到了哪句话? 三、走进郝副营长课件显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师:全班齐读,谁能针对句中画线的词语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文中指的是?生:“千钧一发”就是指有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文中指的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师:“对啊!如果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那必定削弱我军的力量,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生:点燃的那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师:谁能联系上下文告诉他生:是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师:课件显示:“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生:个别读师:(板书:多好啊!)课件显示: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如果      我们的孩子也能在灯光下看书,家家用上电灯,那该多好啊!                                                                                 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如果战斗胜利了,我们的子女将来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我们一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那该多好啊!师:于是,他又划着了一根火柴。课件显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板书:多好啊!)师:这不是随口说说而已,在那个抗日战争的时代里,那是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一种幸福生活的象征。师: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崇高的理想,正是郝副营长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于是……课件显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师:郝副营长点燃的不仅是一本书,而是向往光明和幸福的理想。郝副营长点燃的不仅是一本书,而是勇夺战斗胜利,不怕牺牲的勇气。郝副营长点燃的不仅是一本书,而是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的美好憧憬。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师:在郝副营长牺牲的一刻,我们耳边又仿佛听见深情地说:生1个别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师:在郝副营长牺牲的一刻,我们耳边又仿佛听见深情地说:生2个别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师:在郝副营长牺牲的一刻,我们耳边又仿佛听见深情地说:全班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三、小结写法师:同学们,抬头凝视教室里那一盏盏明亮的灯,此时的灯光是否显得更珍贵,更来之不易?今天,我们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此时此刻你会想起谁?(郝副营长)就像作者王愿坚看到天安门广场千万盏灯,听见一声赞叹:“多好啊!”就沉入了这段深深的回忆一样。(板书:广场的灯光——过去的回忆)师:课文最后一段还说,齐读——,这又写到了——板书(广场的灯光)这种由现实再写到过去又回到现实的写法叫倒叙。 四、主题升华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让我们带着新的理解再读课题《灯光》此时读课题,你脑海中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生:不,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战士形象。生:不,我仿佛看到了郝副营长在黑暗中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的情景。生:不,我仿佛看到了革命烈士身上那股为理想献身的伟大精神。  五、作业1、读一读,看一看:   阅读王愿坚的革命题材小说《小游击队员》,或观看王愿坚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2、想一想,说一说:   郝副营长靠着崇高的理想勇往直前,你的理想是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畅谈自己的理想。 板书:                   11 灯光广场的灯光           过去的回忆        广场的灯光多好啊!              多好啊!                      多好啊!(现实)             (过去)         (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