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2023-09-05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1

  师:同学们,大家好。接到要来上课的任务之后,我一直在想,这次到底是在哪个班上课呢?我在心底里盼着,这次要是在上次来上作文课的52班那该多好啊。今天来到学校,听说果然是我们52班,我真是高兴。我们已经是第三次见面了。岳阳有句熟话,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是好朋友。我们是老朋友了。老朋友今天来,没有带其他的礼物,只带来了一份《中国儿童报》,上面有老师写的一篇新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师:今天我们学习《鹿和狼的故事》,没有学过吧?

  生:没有。

  师:没有就好。(板书课题后)猜一猜,课文讲的是什么呢?

  生:我想课文是讲鹿和狼之间发生的事情。

  师:再具体一些,大致是讲什么事情呢?

  生:我想是讲鹿和狼之间发生的一场浩劫。

  师:我们的想象非常丰富。我们来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是讲故事还是讲道理?请自由读课文。

  生:(读课文,师板书词语:难逃厄运、相悖、罪魁祸首、控制、苟延残喘)

  师:请大家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指导名读)。

  师:请大家说说看,课文是讲故事还是讲道理?

  生:我认为课文是讲道理。

  生:我认为课文既是故事,又讲道理。

  师: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了。综合起来讲会更准确些,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道理。下面请大家再说一说,课文到底是讲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课文讲的是动物界是相互联系的,必须遵守生物间的相互联系。

  师:说得很对。这种相互联系到底是什么,我们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就是要遵守动物乃至生物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种关系,概括地说,就是要遵守客观规律。(板书:遵守客观规律)

  师:我们再来读故事。请大家读1——6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你在读哪里时感到最痛快,在读哪里时又感到最痛心。

  生:我读第三自然段最痛快。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狼凶狠,专门吃鹿,被猎人打死了,所以很痛快。

  生:我读第二自然段时最痛快,读第三自然段时最痛心。

  师:为什么呢?

  生:为了让鹿得到保护,不但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还请猎人来消灭狼,所以我很痛快。读第三自然段时我很痛心。因为,下令消灭狼后,最后的结果是植物减少,土地枯黄,连鹿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

  师:你也说到了第五六自然段。

  生:我在读第二三自然段时感到痛心。

  师:你的意见与别人不同,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片面判断来决定它们的生死。再说,消灭狼也会造成生物链的破坏。

  师:二十一世纪的小孩水平就是高,比罗斯福总统的水平还要高。如果当时采纳你的意见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罗斯福总统为什么没有想到呢?美国那么多专家为什么没有想到呢?这是时代的差距。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不够深,这也说明,我们人类认识自然也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枪杀狼一共花了25年时间,可是课文中却只用了几句话?

  生:4句。

  师:读一读这4句,我们发现了什么呢?平时我们的老师讲,写作文就是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这样看来,课文的作者水平并不怎么高。

  生:我有不同的意见。因为这篇课文是讲道理的。所以故事就写得非常简洁。如果把它写得很具体,那就变成写故事了。

  师:你的理解很正确,看来是老师的看法不对。我们再来读一读我们感到痛心的地方,也就是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狼被消灭以后,给森林和鹿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我们边读边想象,我们的眼前浮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象中的画面。

  生:鹿啃光了大树又啃小树。(其他学生开始笑)

  师:看来同学们有些意见了,请问是先啃大树吗?请继续说。

  生:鹿啃光了灌木丛又啃小树,啃光了小树又来啃大树的树皮,森林被弄得面目全非了。

  生:本来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大沙漠,鹿群发狂地奔跑着寻找食物。

  生:森林中只剩下一点点可怜的食物,一群鹿都来争抢,一些老弱病残的鹿抢不到食物,只好活活地饿死了。

  师:为什么森林中会没有足够的食物呢?

  生:因为森林中的食物是有限度的,现在鹿太多了,这样食物就不够了。

  师:这让我们想起前不久在《积累·运用》中所学的一句名言,地力之生物……

  生:(接着背)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看来,我们古人真聪明,这样的道理他们早就明白了。

  生:森林中全是黄色的土地,鹿与狼两败俱伤。

  师:大家说得很好。面对这样的严峻的现实,怎么办?大家有何高见?

  生:放狼。

  师:办法很好。这场灾难出现后,美国政府为挽救错误决策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想不到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这个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当年从加拿大运来的第一批野狼放入森林,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师:大家可以看到,要实现放狼计划是如何的困难。我们都主张放狼,那么我们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吧。为了做到有理有据,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话说。

  生:(读课文,作准备)

  师:好,我们来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放狼可以使生物之间保持平衡状态,我们不能破坏平衡。

  师:你的话不能说服我。放了狼的话,不是又要去吃鹿了吗?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保护鹿呀!

  生:不能这样说,狼虽然吃了鹿,但是多数是病鹿(师插话:为什么不吃健康的鹿呢?),因为健康的鹿跑得快,狼很难追上。吃掉了病鹿,就减少了疾病对鹿的威胁。

  师:有道理,还有其他理由吗?

  生:另外,狼吃掉一部分鹿后,就可以控制鹿的数量,这样就不会给森林带来危害了。

  师:有道理。归纳一下,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数量,二是可以减少疾病。我想还有一条理由,鹿为了不被吃掉,就会拼命地奔跑,这样鹿就会更加强壮。可以课文中没有写这一点,看来作者也有失误的地方。这样吧,我们就帮作者把这点补起来。先想一想,这点要补在什么地方。(学生找到位置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看要接上一个什么词语才会顺畅。

  生:(读课文)可以加上“而且”,还可以加“并且”。

  师:对,我们就把这句话加上去吧。加完后,请自己读一读,看是不是顺畅。

  生:而且提高了鹿的奔跑速度。

  师:请注意,我们可不是在培养跑步冠军。

  生:而且,鹿为了逃命,只好拼命地奔跑,速度提高了许多,身体也健壮了许多。

  生:并且,狼在追赶鹿的时候,鹿会拼命地逃跑,这样会使鹿变得更加强壮。

  师:我们的水平真高。大家再来看黑板,最初消灭狼是为了什么?(生:保护鹿)(板书:保护)结果呢?(生:森林被破坏了,鹿也死了)(板书:害森林、害鹿)所以我们必须记住这个教训,一定要遵守客观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读了课文,想象了画面,帮作者补了文字,也明白了通过一个故事来讲道理的写作方法。想一想,我们以前还学习过这样的课文吗?

  生:《蛇与庄稼》。

  师:还记得开头和结尾吗?(生背不全)开头是: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结尾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除此之外,还有《桃花心木》也是这样。我们今后可以多读些这样的文章。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5分钟)

  黑板上板书“鹿”和“狼”两个字,

  设问:a你看到这两个字,这两样动物给你的心中留下的是什么映像?(最真实的,第一反应)。

  板书:   “鹿”                   “狼”

  映像:(温厚、善良)           (凶恶、残忍)

  观点:    保护                      消灭

  描述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的情况,确定学习主题:

  (2)自主学习:(10分钟)

  a、概述课文主要内容;b、你学到了会什么?c、你有什么困惑(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学习方法指导:阅读指导(快速默读,用笔勾画,旁批,注解)

  (3)合作学习:(10分钟)

  a、学生概述主要内容;b、学生交流学到的;c讨论解决困惑(写作上的特点——表达方式——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合作指导:(听:尊重对方,认真倾听;说:思路清晰,表达明白,意思完整)

  (5)效果评价:(15分钟)

  a、创设情景,请学生将凯巴伯森林的情况的情况向总统汇报。也可以提出自已的想法。也可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可以为狼正名,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可以写本课学习后的其它认识。

  教学实录

  同学们,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希望大家学得愉快。

  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第六组课文前三篇,有没有同学愿意给大有介绍一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到了些什么?

  生1:我们学习了《第一场雪》《鸟的天堂》《索溪峪的野》。生2:通过三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还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非常好,把这一组课文的最重要的学习目标说出来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学得怎样?今天让大家自学一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说,有。

  师:(出示课件)鹿,你们看到鹿这个图片,给你的第一映像是什么?

  生2:温驯。

  生3:善良。

  生4:可爱。

  师:(出示课件)狼,你们看到狼这个图片,给你的第一映像又是什么?

  生5:凶恶。

  生6:可怕。

  师;怎么就有凶恶、可怕的感受觉呢?

  生7:你看它龇牙咧嘴的,

  师:很好!如果现在鹿和狼发生了冲突,你的最直截的反映是什么?

  生:齐说,消灭狼,保护鹿。

  师:很好,你们的想法和美国总统的想法一样,看来你们出可以当总统了,但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现在就请大家自学《鹿和狼的故事》。

  师:(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能概述主要内容吗?b、你学到了什么?c、你有什么困惑?学法指导:快速默读,用笔勾画,旁批,注解 。

  (全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时间10分钟,老师巡视。

  师:大家已经学习完了,现在有谁给大家说说,这篇文章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把大概内容说出来就行了。

  生1、罗斯富总统为了保护鹿,下令杀狼,25年过后,狼快被杀光,鹿大量繁殖,数量达10多万只,林森被10多万只鹿啃食得不成样子,接着,饥饿和疾病使得大量鹿子死亡,最后只有八千多只鹿苟延残喘。

  师:复述得不错,经过说清楚了,还有谁可以比刚才这位同学说得更好。

  生2:罗斯富总统为了保护鹿,下令捕杀狼,结果却使鹿和狼两衰。

  师:很简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谁愿意再复述?

  生3:美国亚里桑那州凯巴布森林里的鹿受到狼的威胁,罗斯富总统为了保护鹿,下令捕杀狼,狼在枪声中倒下,鹿大量繁殖,25年过去了,鹿的数量达到10万只,它们先吃草,接着吃树叶,再啃树皮,凯巴布森林被糟蹋得不成样子,接着大量的鹿被饿死,疾病在那时流行,最后只剩下八千多只鹿在鹿苟延残喘。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故事的地点,说明了事情的因果关系,很不错,我们在复述时要注意事件的“六要素”这样让人容易明白。

  师:你们还学到了什么?

  生4:我学到人们必须尊重生物乃至整个生物界的相互关系。

  师:你从那里学到的,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4:朗读第七自然段。

  师:谁能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5:狼要吃鹿,鹿吃草、树叶和树皮,狼被杀,鹿大量繁殖,森林补破坏。鹿被饿死。

  师:(出示课件)鹿和狼,森林的关系图,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齐说“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书上有词语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齐说“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你们理解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吗?联系鹿和狼,森林的关系图说一说。

  生6:它们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师:是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那罗斯福总统的决定对吗?显然不对,可是我们要怎样才能保护好它们呢?

  生7:那只有一种办法,随它们,让它去吧。

  师:“谁它们,让它去吧”这种观点行吗?

  生8:应该还要边栽森林,边栽树木。

  师:他这一句话有问题吗?

  生9:森林不能栽,就说栽树木就行了。

  师:很好,我们说话时可要注意搭配。

  师:还有吗?

  生10: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生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很好!这位同学和前面一位同学说的谁它们,让它去吧,都是一个意思,前面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而这一位同学用书上学到的词语说。

  师:这一个故事给我们深刻的教训,罗斯福下令杀狼,他是绝对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可是他也不一定知道现在的凯巴布森林变成什么样子了,现在我就罗斯福总统,你们就是……

  生:狼、鹿、森林……

  师:你们还可以是环保志愿者,你们以你们自己的身份向总统写信(时间7分钟,100字以上)。能办到吗?

  生:(信心十足)全班大声说能。

  (学生开始写)时间到,学生开始读信

  生1:罗斯福总统,你不应该下令杀狼保护鹿,我以前和你的想法一样,可是现在我知道,那是不对的,你杀了狼,鹿无限繁殖,数量很快变得很大,草不够吃了,它们开始吃树皮……就这样,森林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而鹿也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疾病也开始流行,最后鹿也大量死亡,现在只有少数的一些病鹿苟延残喘。

  生2:敬爱的罗斯福总统:你好!你还记得为了保护凯巴布森林中的鹿,你下令杀狼的事吗?你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凯巴布森林的情况吧!那真是一片凄惨的景象,森林被鹿糟蹋得不成样子,也不容易找到一只狼的影子,而鹿也只有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你没有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你破坏了自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很不错,很有礼貌,你们可要知道,同样的道理,如果说话不得体,达到的效果可是要大打折扣的哟,如果是在古时候,你如果向国王提意见,稍不注意就会被杀头的呀!

  生3:罗斯福总统:我是凯巴布森林中的仅存的狼,我的家族快被灭绝了,你太残忍了,我的同伴在枪声中一只只倒下,可是你知道吗?你认为美丽善良的鹿也被你害了,森林也被你糟蹋了,你就凭你自己的片面认识就作决定,把我们全害了,你看看吧!

  师:具有感染力,如果我是罗斯福总统,我将无比自责。

  生4:罗斯福总统:我是凯巴布森林中的病狼,我要控告你,你把我们害惨了,虽然狼要吃我们,但它吃的只是我们当中的病鹿,和身体不好的鹿,其实他帮我们,有了狼,我们生存能力一天比一天强,可是你,凭你自己的片面想法,让我们失去了敌人,我们没有了威胁,我的家族一天比一天差,数量增多质量却在降低,而现在就只有一些病鹿了,你说你认不认罪。

  (还有几位学生也读了信)

  师:同学们,你们都写得很好,可以知道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很大,老师感到很欣慰,课后你们把你的信再写具体点,注意书信的格式。我们在比一比谁写得好,好吗?

  师:下课。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自学,采用不同的形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2、在汇报自学成果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学生自编课本剧

  教学方法:    自学汇报。

  教学手段:    通过学生自学汇报达到口语交际以及演课本剧。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同学们前段时间已经对《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进行了自学,并且作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你们已经自由的组合成了四个组,那么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派代表回答)

  (生汇报:有的组通过朗读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有的组通过与别的组合作表演童话剧的形式汇报成果。)

  3、老师相信每个组的同学都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么对于朗读得好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选出今日朗读之星,对于表演得棒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出表演之星,并且还有环保小卫士奖,最佳组织奖。

  面对这么多的奖品等着你们来拿,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4、有没有信心?(有)用声音来告诉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哪个组先来汇报?

  二、朗读:

  1、我们首先请第三组的同学。

  (我们这组采用朗读的形式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

  2、第三组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的听,仔细的听,当好评委,听听他们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

  3、第三组汇报。

  4、第三组精彩的朗读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每个人,我们将在第三组评选出今日的朗读之星。

  学生(第四组):老师。

  师:你有什么事?

  生:我觉得我们这组比他们读得更好。

  师:第四组的同学已经向第三组的同学发起了挑战,我们来看看这两组同学中哪组的朗读之星产生得更多!听众当好评委哦!有请第四组的同学。

  由本组代表组织本次汇报。

  (老师参与学生中,精彩的自发鼓掌)

  评价:

  1、三组四组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评委们,朗读之星就要产生了。

  学生自由评。

  2、同学们,其实第三、四组的同学朗读得都很棒,不过同学特别突出,我们推选同学为朗读之星,你们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同学比同学朗读得好,读出了……,我觉得朗……发给她。

  3、那么有请同学上台,老师给你们颁发朗读之星的奖品!(鼓掌鼓励)希望你们以后朗读得更好。

  4、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今天的朗读之星,希望我们班上的朗读之星越来越多。

  童话剧:

  1、一、二组的同学,三、四组的同学通过自己精彩的朗读,捧走了今天的朗读之星,那么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表演赢得表演之星吗?朗读组的同学可要当好评委哦!他们哪些同学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同学表演得不够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表演?那么,一、二组的同学上吧!

  (教师到座位上,适时参评鼓掌)

  2、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二组的同学表演得怎样?(好)(掌声)好在哪里?

  3、我们的表演之星即将产生!

  4、经过同学和老师的意见,我们今天将评选出同学为最佳组织奖,同学为今日表演之星,并且我们还要评选出贾婷同学为今日朗读之星。

  5、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会表演,而且还会欣赏,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著名的主持人、著名的演员、著名的导演都会在我们班上诞生。

  三、感悟:

  1、三、四组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二组深情并茂的表演,我们听了看了,在同学们的内心一定产生了许多的想法,你们下去也收集了许多的资料,那么请同学们自由而大声的交流,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谈谈你的感悟,你的联想,你的收获。

  (评出环保卫士)

  (发环保小卫士奖)

  2、同学们的感悟、联想、收获还有很多,下来的时候我们再交流。

  3、同学们收集整理了许多的资料,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汇报了你们的学习成果,你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在座的热烈掌声,在同学们内心深处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他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这一刻起,你们就是环保的小卫士,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动物和平相处,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愉快的生活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鹿和狼的故事》

  ——自学汇报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鹿和狼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生态失去平衡的相关材料,并做简单整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狼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学完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2、板书题目,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读读这些词语(投影出示:字词积累)。

  2、扫清了字词障碍,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故事的?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过渡语:让我们把1——6自然段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并找出表示狼数量变化的句子。学生举手回答再来找一找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学生举手回答

  师述:两年减少了6万只鹿,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至少有100只鹿在死亡。面对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④师深情描述:4000——10万——4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

  1、感受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和谐美丽

  ①出示森林图片,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让学生说说感受。 ②在想象的基础上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

  2、感受被摧毁后的森林的惨状

  师述:同学们,25年过去了,凯巴伯森林已变成这番模样(出示图片)课文是怎样描述的`?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

  ②曾经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如今面目全非,不再美丽,草地没有了,灌木没有了,小树没有了,仅存的大树也伤痕累累。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

  3、林毁鹿死,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示罗斯福资料)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

  【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句子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过渡语:鹿儿们可能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得到人类特别恩宠的他们,在人类精心为它们营造的自由王国里不光不能幸福生活,甚至还只有死路一条。其中缘由鹿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请默读课文7——9自然段。

  1、鹿、狼、森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动手画画示意图。

  2、出示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居然”的作用。意想不到,加强语气。

  3、为什么说狼是森林的保护者?从文中找一找原因。

  4、罗斯福是根据什么来制定这个原则的?

  5、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创设情境多读课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

  (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再响亮地读给人类听。(再读)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根据人类的片面认识,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最终还得引狼入室――(出示美国政府“引狼入室”计划。)

  2、体会写作方法: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个启示吗?(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

  3、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5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鹿,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动物呢?(板书:鹿)

  狼,又是怎样的动物?(板书:狼)

  学生:在我的印象里,鹿是美丽、可爱、善良的动物;狼,则是凶恶、残忍、丑陋的动物。

  学生:在许多书中,还经常把鹿作为吉祥物呢!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题目是《鹿和狼的故事》。

  (板书:和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讲了鹿和狼之间的怎样一个故事呢?会带给我们哪些阅读的收获呢?好,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我们先把这个故事读一遍。好,开始吧。

  (学生读)

  教师:初次阅读,同学们产生了哪些阅读的感受啊?咱们说一说,请你讲。

  学生:读完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我没想到的。我原本以为在狼被消灭之后,鹿群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学生:老师,我认为这个故事不像别的故事,我读完了就完了,它还能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呢。

  教师:你看,你们的这些感受啊,有的是从故事中得来的;有的呢,是从故事之外得来的。你们发现了没有,这篇阅读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好,你试着说说。

  学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有这样一个特点,前面是先给大家讲了个故事,后面是讲道理。

  教师:是不是这样?

  学生:是。

  教师:它是叙事说理的一篇阅读课文。那你们说我们怎么才能学懂这样一篇阅读课文呢?

  学生: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

  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阅读课文。

  教师:你们说得不错。根据这篇课文先叙事后说理的特色,我们给自己制订一个怎样的读懂的目标呢?能具体说说吗?好,请你讲。

  学生:我认为,应该首先弄明白,这个故事讲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然后想一想它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我来给他补充一点,我认为我们还要体会文章是怎么把这个道理说明白的。

  教师:那我归纳一下,刚才同学们给自己定了三个读书的目标。有知事的,有明理的,还有领悟表达方法的。是不是呀?

  (板书:事、理、表达)

  教师:你们这个读书目标定得很全面。你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呢?你们过去运用的比较成功的方法有哪些呢?好,你来说。

  学生:我们运用画批的方法。

  学生:我们也可以用朗读的方法来体会这篇文章。

  学生:我觉得还可以用给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章。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学习方法,都是在过去的阅读实践当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你看,我们就可以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来读书,可以把能够引起自己思考、感悟的语句圈画出来,做上批注,还可以像你们说的那样一边读一边体会。我们一会儿可以在自学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下面,开始自学。

  (学生自学)

  教师:刚才,同学们自学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学成果。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学生:我们组通过认真地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怎样一件事,我弄明白了。课文的大意是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使鹿得到有效的保护,采取了消灭狼的方法,结果不仅使森林遭到了破坏,也使鹿的数量急剧减少。

  学生:老师,我还认为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组在认真读书后,弄明白了。我们认为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我们组为了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做了一个图表。

  教师:很好,把你们做的图表贴在前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讲解一下。

  学生: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这幅图。首先狼吃掉鹿,从而保护森林,一旦没有狼的话,鹿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超出了森林的限度,那么它也会毁灭森林的。所以我们人必须要尊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王寒宁,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听完你们组的发言,我认为你们组的这个图画得非常好,你们的讲解也非常好,但是我觉得这幅图是不是缺了一个人呢?人,为了保护鹿,而消灭了狼,导致鹿的数量过多,破坏了森林,所以我觉得人更应该尊重万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谢谢你对我们组的补充。人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一旦没有狼的话,鹿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超出了森林的限度,那么它也会毁灭森林的。所以我们人一定要尊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画图)

  教师:刚才你们组的图表非常有创意。孩子,你说话的时候有一个口误,就是鹿的数量急剧增多,超过了合理的限度。你讲得很好,请回去。

  教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学习。这是今天你们创造的一个新的读书方法,你看你们的图表就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要说明的道理表现得非常清楚,通过你们的汇报,我们就知道了“世界万物是一体,相互关系很紧密”。

  (出示:“世界万物是一体,相互关系很紧密”。)

  教师:下面继续交流你们的自学成果,哪个小组?请你来汇报。

  学生:老师,我们组重点读的是五、六段,下面我就给大家汇报一下学习成果,我先来给大家读一下第五自然段:“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一天天在扩大。”同学们看,这段话中的“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就啃食大树”、还有“难逃噩运”,“噩”在这儿指的是不好的命运,还有“减少与扩大”这对反义词,都清楚准确地表达森林在一天天变化。

  学生:我再给大家读第六自然段:“灾难终于降临在鹿群身上……苟延残喘。”这段话中的十万、四万、八千都是表示数量的词,文章用准确的数字说话,会更使人信服。

  学生:我们组对第六自然段也有自己的理解感受,我们组分两类记了些词,这段里有“先”、“接着”、“两年后”、“到”。这些都是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运用这些词就能很好地把灾难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讲得很清楚。

  学生:这段话里还有“大量死亡”、有“消灭踪影”、有“锐减”,还有“苟延残喘”。这些词写出了灾难的具体情况,这些词把这段话表达得非常生动。

  教师:刚才同学们体会得很好,归纳起来,看看你们是不是从这样三个方面来体会的:第一体会到叙述很有条理;第二,文章语言生动、准确,读后确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第三,同学们还体会到表达上运用了数字,这样就更有说服力。同学们,你们在这些方面做了批注,让我们再把这样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读)

  教师:下面我们来继续交流。

  教师:哪个组来说?请你们来讲。

  学生:刚才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从课文第七自然段的叙述里对鹿和狼又产生了新的认识,现在我来给大家读一读:“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学生:我们组通过合作学习,研究明白了这一部分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谈的。第一个方面是从狼来谈的。狼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原因有两点:第一点,狼吃鹿,把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不让鹿把森林糟蹋得面目全非;第二点,狼吃的是病鹿,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对鹿群的威胁。第二个方面是从鹿来谈的,一旦没有了狼,鹿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超出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那么它们也会成为森林的破坏者的。

  学生:你说得很对,狼和鹿的数量合理就会保护森林,优化鹿群,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相互关系。

  教师:你们组学得也很有收获。正像你们说的这样,我们正确认识,不片面,要尊重它们之间的联系才有益。

  (出示“正确认识不片面,尊重联系才有益”。)

  教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中说理的部分很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好,开始吧!

  (学生读)

  教师:同学们,咱们这节课的学习很有收获,你们看,咱们课前给自己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实现了吗?

  学生:实现了。

  教师:很好,我们还把学习的收获形成了一首小诗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世界万物是一体,相互关系很紧密。

  正确认识不片面,尊重联系才有益。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了不少启发,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好,同学们,这节语文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6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7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鉴于此,我特设定了以下教学案例,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做一名真正的小老师。

  [案例]

  一、激情导入:

  可由学生答出“狼”和“鹿”在其心中地位,然后导入课题,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指生读“阅读提示”,其他同学思考:通过“提示”,我们应该把握好哪些问题?

  <二>带着“提示”中的问题,自读课文。

  <三>巧设情景,引发讨论:

  1、课代表走向讲台并把同学分成若干组,选出每组组长;

  2、课代表出示问题;

  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②这件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③你怎么认识的?

  3、各组讨论,师参与讨论,课代表巡视;

  4、课代表宣布开始发言,并让出讲台位置,鼓励各组代表走向讲台发言;

  5、课代表认真听并及时分析、比较、指正,同时做好板书;

  6、课代表邀请老师做最后总结。

  <四>师:总结课堂效果,对课代表和各组发言人做出评价。

  三、精要总结,扩展阅读:

  出示类似课文内容的短文《感谢你的敌人》(见附二),学生阅读,深化认识。

  四、课外延伸:搜集有关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办一期专题手抄报

  附一:板书设计

  20*鹿和狼的故事

  森林中植被减少

  →护鹿→鹿增多- →饥饿→死亡

  鹿和狼的故事

  -猎杀狼→狼减少………………

  附二:感谢你的敌人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 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对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提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了。

  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

  [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颇令人欣慰。以往课堂总是老师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学生只是个看客。至于效果如何,只有老师自己清楚或者根本就不清楚,学生没有发言权也说不出个长短。老路子老方法,没有新意,机械、简单、重复,只能让人生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初次尝试,某些方面,连我这个在教坛摸爬滚打了八年的老教师,在学生生动的讲课过程面前都自叹不如。课代表,素质很高,沉着稳重大方,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板书字体端庄秀丽等等,简直把我给折服了。

  再看效果,平时课堂上,只有几位成绩好的反复举手发言,那些中等生和差生却成了角落里萎焉了的玫瑰,没有勇气举手或者被叫起来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现在好了,课代表当老师,学生教学生,不仅有新意,更重要的还在于潜意识里消除了恐惧感。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满堂红,人人举手,个个争相发言,更有大胆的自告奋勇到讲台上讲讲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所谓的差生,回答起问题来丝毫不比那些优等生差,这些萎焉的玫瑰照样开得光彩照人。

  总之,初试牛刀见了红,蓓蕾初绽放异彩。成功之处自不言待,还有一些不足,没有给学生更充分的发挥时间,如果提前帮助学生整理好教案,把课堂时间多让出些来,效果肯定会更好。敢于尝试,才会有创新,多培养几位高素质的学生当小老师,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活力。我想,老师与学生应该走到一起来,让学生走向讲台,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项举措,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好方法,应该继续。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8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林间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鹿在快乐地嬉戏。可是,在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凶恶残忍的狼,一只只鹿接连遭受毒手。为了保护鹿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

  2、结果是否如他所愿,鹿群是否得到了保护。我们来学习课文《鹿和狼的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出示自学提示

  边读边想: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词语。出示

  狩猎 宠儿 厄运 维持 控制 相悖 葱郁 凶恶 承载 疾病 几乎 糟蹋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面目全非 一命呜呼

  2、学生说主要内容。

  3、回报自学提示问题2

  (美国总统罗斯福,他为了保护鹿,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结果(1)对狼来说:生读第二段说理解

  师小结:这项决定的结果是使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多么可悲啊,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品味森林里狼群的悲哀。

  结果(2)对鹿来说:学生汇报鹿数量变化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20世纪初叶,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②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

  ③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

  4、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

  (2)、出示鹿变化的数字加以体会。

  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

  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些森林的“宠儿”数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小结:狼被枪杀后,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2)、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3)、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结果(3)对森林来说:

  凯巴伯森林以前的面貌和25年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生读句子汇报

  森林:原来松杉葱郁 生机勃勃;25年后绿色减少 枯黄扩大。

  过渡:是啊,同一座森林25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为什么?

  4、课上到这,我想问同学们,作者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板书: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出示句子: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者用什么方来说明这个道理呢?(对比、数字、举例)

  这就是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齐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结语:同学们,任何生物体都有生存于自然界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能随意性地加以破坏,从而使生态失去平衡,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齐读最后一段,谈理解;罗斯福错在哪儿?

  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

  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 做才能挽回损失。

  (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1、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育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自主性地学习,因此,我在本课中设置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感悟、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目标。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凯巴伯森林的狼被猎杀后出现了什么后果?并写写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在课前,我预先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在查阅有关书籍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 建立大信息容量语文课堂

  在本课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我询问学生:“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吗?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谈对鹿和狼的认识,并说几个有关狼的成语。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课前预先布置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相互分享介绍相关的例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余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遗憾,先学后教在时间的分配上我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有些不足,让学生交流问题还是放手不够,怕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没让学生自查自纠,讲的有些多。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做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涉及到几个方面之后,教师做归纳总结讲解;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的时候,教师做延伸拓展讲解。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鼓励学生广开言论,畅所欲言,畅发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要让学生学会补充,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后在教学中我要努力学透并灵活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精髓。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诸多遗憾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9

  之一

  作者:沈高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

  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睁开眼吧,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1 森林鹿小鸟)(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猎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

  狼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进行说话练习和想像训练)

  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间( )

  ( )的小鸟在( )

  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森林狼鹿)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不能把狼消灭掉?为什么?(师小结)

  6.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把我们看到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森林外面的人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7.刚才两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以下面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吗?老师这儿有头饰,谁有信心上来试一试,请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师把这些头饰奖给你们,下面再请你们说一说,听了故事看了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天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10

  之四

  作者:动力小学 胡怀城

  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二十三课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宠儿——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

  板书:狼的故事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狼的故事吗?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它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板书完整:鹿和狼的故事)

  二、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1、请学生阅读提示,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3、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0世纪中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四千只鹿出没林间,狼是鹿的大敌,美国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猎人去消灭狼,森林中的鹿成了宠儿,大量繁殖,十万只鹿开始啃食树皮,植被。结果森林中的植被吃光了,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枯黄的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狼或鹿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

  5.汇报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3.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

  (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11

  一、词语积累

  1.葱郁:(草木)青翠茂盛。如:村东有一大片葱郁的松树林。

  2.生机勃勃:生命力、活力旺盛的样子。如:春天到了,大地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宠儿:比喻受到宠爱的人。如:掌握高科技的学者是新时代的宠儿。

  4.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如:狼被消灭光了,鹿也难逃厄运。

  5.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如:草原沙漠化了,幸存的黄羊也只是在苟延残喘。

  6.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如:爸爸把我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了。

  7.罪魁祸首:罪恶行为或祸患的首要分子。如:全球气候变暖是许多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相悖--相反控制--限制

  反义词:弱小--强大善良--凶残

  三、难句讲析

  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

  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看做是过渡句。句中的“这”指代前边的内容,即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但狼被猎杀之后鹿却成为了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而且数量锐减。“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相悖”,是紧接着这一句所要论述的,人们传统的认识是:“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事实上,消灭了狼并没有起到保护鹿的作用。所以说这与人们的认识是相悖(相违背、相反)的。

  四、难段讲析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讲的是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道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片面认识去判断动物的善恶益害,去决定哪种动物该保护、哪种动物该消灭;鹿和狼都有生存的权利,它们同时存在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人们如果不尊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权利,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五、篇章学习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病鹿在苟延残喘”),讲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狼与鹿的故事。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讲鹿和狼与森林的关系。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讲人们对狼与鹿的认识同现实相悖。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总结全文,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本文用不容置辩的事实来说明一个道理,生动、深刻,很有说服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篇1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