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走进居里)
[课件出示]
居里夫人的照片
同学们,让我们穿跃时空的隧道一同走进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今天要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她是谁了?
(板书:居里夫人)通过老师的描述和看图,她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用一个词来形容。
(美丽、端庄、沉稳。)(板书:美丽)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端庄,每个人的印象都不一样,再请同学们读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课件出示]
居里夫人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她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谁愿意来读一遍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伟大、杰出、了不起、卓越)是这样的,著名作家梁衡把大家的感受融在一起写了这篇文章。(补全板书:跨越百年的)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老师想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解读美丽
同学们围绕“美丽”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真了不起,真会提问题。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外,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3---6自然段,文中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最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师:谁找到了?
生:第四自然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课件出示]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指名读)
师:请同学关注这些带点的词,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说哪个就说哪个。
师:刚才我们读3——6自然段,哪段让你的这种感觉最深?(老师再给你一点时间)生:第三自然段。好,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好了,谁想汇报。(生汇报时,要问生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生:因为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这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思考。
生: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生:“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生:善于发现问题,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具有执著的探究精神。
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可能”也许能,也许不能。)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很好!从“可能”这个词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生:我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他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他决不放弃。
师:说明他们有一种什么精神?(板书:执著追求)
师:接着汇报,你还从哪感受到这份美丽了?
[课件出示]
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居里夫人实验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环境非常的恶劣。我是从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师:谁还有补充?
生:从“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我体会到了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师: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实验过程也非常的复杂。(从哪看出来的?)从“一锅一锅”这个词中体会到的。“一锅一锅”也说明他们肯定会经过无数次的失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锅只能冶炼20公斤,而且就这样一锅一锅的经过了几万次的提炼,才炼出镭。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生:这样的实验,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远大的目标和执著的追求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我太佩服居里夫人了,我想对居里夫人说:你真的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
生:我从“终日”一词中体会到了居里夫人一天天从早到晚都在做实验,说明她有一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汇报句子时学生先说哪句就先讲哪句)
师:刚才几名同学的回答,我们大家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非常的——恶劣,实验过程又非常的——复杂,而且我们知道了在居里夫人之前,没有任何人发现过镭,当然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询。
所以在这一锅一锅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中,还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想不仅仅是失败,而且还可能会面临外界别人怎么看待她?会怎么说他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嘲讽、冷言冷语)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即便是这样居里夫人也没有放弃提炼镭。让我们把这几句话再读一遍,读出你的理解,好吗?(齐)
师:同学们,居里夫妇从他们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时间?(3年9个月)折算成天数那就是1300多天,想一想这1300多天里,他们都在进行着搅拌、溶解、沉淀、分析,假设他们一天工作10个小时,经过多少小时才提炼出了镭?经过了13000多个小时啊!是多么艰辛,多么不易,让我们通过齐读在体会一次。(还读上面的句子)
师范读: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听老师读,你听出了什么?
生:成吨的矿渣中提炼0.1克镭,真是太不容易了!(读出你的理解,好吗?)
师:(看词)“成吨”是多少?那0.1克镭是多少?你们猜猜?太多了,请关注你们的笔尖,笔尖上的一小点那么大就是0.1克。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对比)能通过读表现出来了吗?(指名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终于”这个词,体会到了他们成功的喜悦。(读出来好吗?)从“三年又九个月”体会到了实验过程的漫长而艰辛。(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
师:你们知道吗?要提炼笔尖这么大的0.1克镭,他们至少提炼了8吨以上的矿石残渣,也就是说至少要装满3个小四轮车。多么不容易啊,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坚定、刚毅、顽强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几句话。
[课件出示]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过渡: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居里夫人的哪些方面呢?
生:“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我觉得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师进行资料补充: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炼镭,慢性中毒得可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了,医生的证明是: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真正罪人是镭]
师:这说明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精神?(板书:勇于献身)
师:她的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师:皮埃尔不幸早逝,居里夫人一个人默默工作,倔强地前行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看看后来的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取得了哪些成就?
[课件出示]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
师:那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什么?(指名读)。
生汇报:(排比句)
师:是啊,有4个变成呢!下面,和老师合作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注意听: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提炼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后来以她的名字做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指屏幕)
师:体会着居里夫人这么大的成就,我们读出来。准备——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师:这么好的句子想不想把它背下来呀?(想)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这句话背下来。一会找同学背,开始吧。
师:指名试背。谁能有感情地再背一遍。
师: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哪里?
生: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板书:淡泊名利)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的: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师:还从哪能看出她淡泊名利?
生:我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进行资料补充:镭放射出的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所以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师:同学们真的太聪明了!体会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都被那么多的美丽深深的打动着,我想这份美丽中,不仅仅包含着居里夫人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还包含着她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就在纪念镭发现25周年的纪念日上,居里夫人这样讲道:(播放录像)
[课件出示]
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师:通过读文和居里夫人的这段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是说:在居里夫人眼中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这句话阐述了居里夫人对人生和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四、升华美丽
师:是的,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即便是青春和容颜不在,即便金钱和权利不在。居里夫人认为这一切都不重要。她认为最美丽的人生就是在不懈地追寻当中,寻找到的那份幸福,以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今天,当我们学完这篇课文时,我们都被这份美丽深深地感动了,再读课题。(齐)我想现在你们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美丽?(自由说)
师: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呢?
生: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淡泊名利这三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我认为这样的美丽不仅仅是跨越百年的,因为这样的精神(手指板书)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继续前行在科学的道路上。应该是跨越——(千年),跨越——(万年)。那这应该是一份怎样的美丽呢?(永恒的美丽)的确,这确实是一份永恒的美丽,难怪爱因斯坦会这样评价居里夫人,他说:(齐读)
[出示句子]
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五、书写美丽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那么多,请大家结合读这篇文章时的感受,再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想说的。开始读,读完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让我们来分享你的体会。(指名说)课后把你的体会整理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教师小结:
王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语文课的学习,同学们心里都烙印下了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追求的精神,因为这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也镌刻下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因为这也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更记录下了她淡泊名利的风骨,因为这更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找到人生的意义,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生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吧!
附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
执著追求
居里夫人献身科学
淡泊名利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 篇2
教材解析:
本文是鲁教版语文第十册教材第七组中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歌颂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她获得巨大荣誉之后的淡泊名利,表达出外表的美丽往往只是暂时,但外表本来就美丽的居里夫人通过对科学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超越时空,在人们的心中永远美丽.
设计理念:
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以自读自悟为基础,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感悟居里夫人的"美丽",同享对话情趣,阅读乐趣,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含图片,文字,视频资料).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回顾整理,发现"美丽"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孩子们,在你们的身边什么是美丽的
生:我觉得鲜花很美.
生:在我眼里清洁工是美丽的
生:我认为美丽的风景是美丽的.
师:在老师的眼里,你们小手林立的一幕是美丽的.能让老师看到这种美吗
生:在我眼里蓝天白云是美丽的.
生:我认为爸爸,妈妈,老师是美丽的.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刚才说了那么多的美丽.这些美丽经过历史的洗礼,有的黯淡无光,有的却历久弥新,居里夫人身上的美丽就是这样.今天,老师将继续带领你们一起穿越百年的风尘,领略居里夫人身上的美丽,看谁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它.
二,初读课文,解读"美丽"
师:孩子们打开你的课本,从书中划出能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划句子.
师:划好后,四个人在一起交流一下你划的句子,进一步补充好自己的内容.
生在一起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得非常热闹,让我们看到了你们互相合作的美,那现在就让老师欣赏一下你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美吧!
三,精讲品析,感悟美丽
生交流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悟读.
(一)端庄美丽的外表.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
生: 请同学们看课本133页第二段,我找的是"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从这句话中我看出居里夫人非常美丽.
师:说得真好,她的美美在哪儿 你从她的外表能否看到一些内在的东西
生:我从她的神态中看出了她的气质.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淡泊的人.
生:从她的眼睛中我看出她是一个聪慧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她的美是端庄的美,是智慧的美.有人说美是最难留住的东西,但课文中却说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却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生:因为她发现了放射性镭.
师:是啊,居里夫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她成为令世人钦佩的伟大女性,她美丽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世人的心中.外在的美只是短暂的,是什么使居里夫人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呢 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继续交流.
(二)坚定执著的美
生:请同学们看课本134页,"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我从这句话中看出她有着执着追求的美.
师:谁能读出她的执著 抽生读.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把这个句子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儿能看出居里夫人的坚定执著.
生:我从"为了提炼纯净的镭——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也看出了她的坚定执著.
师:这一吨废渣中肯定有镭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可能.
师:可能的意义太多了:可能有就有可能没有;即便有,也可能发现不了;即便发现了,也有可能提炼不出来.可是居里夫人是怎么做的
生:仍然终日冶炼.
师: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居里夫人非常坚定执著.
师:这种品质的确是美丽的.你从这段话中还能看出什么
生:我从"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终日—烟熏火燎"看出居里夫人工作非常劳累,但她仍然坚持.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烟熏火燎.
师:你有过烟熏的感觉吗
生:刺激鼻子打喷嚏,眼睛睁不开流泪,特别难受的感觉.
师:是啊,可是居里夫人呢 终日在那里搅拌矿渣
师:终日是什么意思
生:每天.
师:虽然条件如此艰苦,但是居里夫人不论严冬与盛夏,不分白天和黑夜,整天紧张地工作着,在这个废弃的破棚子里,玛丽终日
生读: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 已经足足一个月了,玛丽消瘦了,但她仍然终日
生读: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半年过去了, 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玛丽病倒了,她还是
生读: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当刺鼻的酸碱啃蚀了她柔美的双手,当呛人的烟气吹皱了她秀美的额头,她依然在坚持,因为——
生读句子:"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去亲眼目睹一下玛丽的工作吧.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看到了她工作环境非常艰苦.
生:我感到她的工作非常疲累.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齐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居里的执著终于有了回报.
生读:"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师:你从文中的数字中体会到什么
生: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非常艰难.
师:是啊,你能感受到这0.1克镭中包含着什么吗 用数字来说:
生:饱含着三年又九个月的心血,汗水
生:饱含着八吨工业矿渣
生:饱含着458次的实验,5677次的结晶
师:在此之前那可都是失败啊!
生:无数次的失败
用意志来说:
生:包含着顽强的毅力
坚定的信念
师:这也正是她人生意义的诠释啊!所以说: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追求!(齐读)
(三)科学奉献精神
师:看来文中潜藏的美丽还真不少呢!那她的成就中是否也有美呢 谁能找到
生: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里程碑.
师:怎么理解呢
生:我从这句话中看出居里夫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
师:那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 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
生: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师:因为她提炼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后来以她的名字做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
生: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师:因为她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
生: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
师: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
生: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居里夫人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让我们读出来.准备——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师:这么好的句子想不想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呀 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这句话背下来.一会找同学背,开始吧.指名试背.谁能有感情地再背一遍.
(四)淡泊名利的美.
师:是啊,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勇于献身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居里夫人,能以最美的外貌,在最佳的年龄,成就了最了不起的事业,真是千古绝唱了!看来文章字里行间只要留心,处处都是美啊!还有潜藏着的美丽吗
生:我从课本135页最后一段看出居里夫人是位淡泊名利的人.
师:所以,爱因斯坦用他睿智的语言,评价居里夫人说——
生齐读:"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四,总结概括,深入美
师:同学们,真正的美丽是什么呢
生齐读板书.
师:居里夫人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是美丽的,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是美丽的,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更是美丽的.这种美,再过百年,千年,也不会消逝.所以说,这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生读课题.
师: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美是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所以,她的美丽跨越了百年依然熠熠生辉!(板书:光芒)
五,深层拓展,延续美丽
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我们发现了文章中的美丽,感悟了文字背后的美丽,然而居里夫人身上的美丽仅有这些吗 请同学继续读读居里夫人其他的故事,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美丽
出示:阅读小链接:
居里夫人对时间很看重,她珍惜每一分每一秒.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 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珍惜时间
1932 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读书非常专注,一次,小伙伴们在她伏案读书的时候,悄悄地在她的座位背后垒起了一座椅子塔: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25分钟过去了,居里夫人还没有发觉,仍在聚精会神地读书.
生:我从第一个故事中发现她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生:从第二个小故事中看出她的尊师美.
生:我从最后一个小故事中看出她专心读书的美.
六,作业布置:
师:其实居里夫人的美还有很多,像居里夫人一样美丽的科学家也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居里夫人》,《科学家故事》.并且写一写你眼中的美.
板书: 跨越百年的美丽
↓
庄重漂亮
坚定执着
勇于献身
淡泊名利
……
教学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教学中,我力求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课题中的美丽,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一, 我在让学生充分的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句子,写感受,从多个方面逐步深入的交流"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发言几乎都抓住了所有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谈出理解,谈出感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同时我有意识的带领同学们将自己的理解,感受还原到朗读背诵之中.最后落脚到排比句的作用的领会上.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
二,我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美丽是什么 "老师没有画圈子,设框框.学生联系文中的语句谈得比较充分,比较到位,把理解语言与受到感染,激励融为一体.
不足之处是,在学生抓住句子交流"美丽"时,指导朗读得少,因此整堂课给人前紧后松的感觉.另外学生发言面还是不够大.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 篇3
执教: 福建 曾扬明
整理: 福建清流 陈新福
此课例在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举办的“全国小语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展示,感谢陈老师整理。同时,2011年9月刊发在《小学教学》杂志。
一、破题:发现“美丽”表达之妙
师:我知道,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居里夫人的资料,谁能用一个概括你对居里夫人的认识。
生:端庄坚毅、执著、坚强、坚持不懈……
师:同学们,作家梁衡老师也写了一篇文章,请打开课本18课,把课题读一遍。(生读课题,教师板课题)细心的同学就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写居里夫人的——
生:(齐)美丽
师(再请生把课题读一遍):把重点词落在“美丽”这个词上。(生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执著的、坚强的、坚持不懈的居里夫人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梁衡老师写居里夫人,和我们刚才说的角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就是作者表达的不同,一切秘妙就在“美丽”中。我们今天读这篇课文,就是要发现作者的表达秘妙。
二、说“镭”:感知全文的表达个性
师:你们在预习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种放射性元素伴随着她的一生,它是什么?
生:镭
师:同学们,看看题目,再看看这个放射性元素“镭”?你们的脑袋里一定有问题想问。
生:为什么不把这个“镭”突出在题目中呢?
生:这个镭和美丽有什么关系?
师:对呀,镭和美丽有什么关系?课文中为何用“跨越百年的美丽”作标题,这就是梁衡表达上的秘诀。
师:你们预习了课文,曾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读课文的情况,看看这些生字、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课件出示词语:酸碱、侵蚀荣誉 粪土 捐赠 头衔 )
生:生读词
师:谁来提醒,哪个汉字容易写错?
生:我认为“衔”容易写成“街”。
生:我提醒同学们,“蚀”不要写成“烛”。
师:【课件出示第二组:人声(鼎)沸 (肃)然无声 一如(既)往(卓)有成效)】谁来读这组词语,注意把括号里未填的字读好。(部分同学举手读)
师:同学们,镭和美丽有什么关系呢?打开课本,快速的读,找一找,哪些句子带有“镭”字。并把这些句子标上序号。听清楚要求了吗?
生:听清楚了(生边读边在书上做标注)
【老师分别请九位学生来读: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出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
师:同学们,这九句散落在各个段落中。这里面隐含着作者表达的秘密。快点,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读)
师:你发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学语文就要善于发现,(生举手)请你——。
生:我认为这九句话可以看出居里发现镭,研究镭、修补镭的全过程
师:对呀,这么长的文章,读懂了这九话就把握了课文的内容。这是你的发现。还有谁有发现?(片刻后提醒)同学们看到第二句。这段话中有具体写玛丽居里和他的丈夫皮埃尔居里报告的内容吗?
生:没有
师:那这个自然段大部分写什么?
生:居里夫人的外貌。
师:对呀,这就是梁衡老师对他“形”的描写。(教师板书“形”)
师:第三自然段一共含有几句带“镭”的句子?
生:四句。我知道,四句概括起来就是写居里夫妇提炼镭的故事。(板书“事”)
师:真棒!秘密被你发现了。除此,其它带镭字句子的段落中,也还有对居里夫人评论的地方。(板书“情”和“理”)
三、品“言”,表达秘妙中解读人物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跟别的文章不一样,有形的描写、有事的叙述、有情的表达、有理的述说。我们先走进玛丽居里提炼镭的故事。快去找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哪一个片断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故事。(生自读后交流)
生:第三自然段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故事。
师:从哪里开始
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
师:用笔把它头尾括号括起来。(生圈划,师巡视)
师:同学们,玛丽居里和他的丈夫皮埃尔花了多长时间才提炼出0.1克的镭。
生:三年又九个月。
师:对呀!三年又九个月。同学们,曾老师细细地点过这个片断,一共有两百四十八个字,248个字能够把居里夫妇一千三百六十天每天提炼镭的辛酸写尽吗?
生:不能
师:但是,作者的的确确只用了两百四十八个字,居里夫妇提炼镭的故事融入在248个汉字中。同学们,默读这个片断,看看哪个字,哪个词突然跳到你的眼前或者震撼你的心灵?开始!
师:请同学们用笔圈画,而且可以在旁边作上批注。(生自读,师巡视)
师:同学们,词语的背后就是故事,哪个词背后的故事感动了你呢?
生:我从“0.1克镭”中体会到居里夫人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吨”呀,那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他竟然提炼出0.1克镭,这是很明显的对比。
师:你不仅懂得了她的坚持不懈,还懂得了梁衡的写作方法,请你把这句话讲读一遍吧。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吧。(生读)
师:同学们三年又九个月,可是一千三百六十多天呀!她提炼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你怎么知道她不容易呀!
生:(齐)终于
师:你用终于说一句话,说明做一件事情不容易。
生:这道数学题,我花了整整两个晚上去思考,终于得出了答案。
师:还有哪些词背后有感人的故事?
生:我从“终日”中体会到玛丽提炼的不容易。
师: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让同学们听了更清楚。开始。
生:读“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师:你知道“终日”什么意思吗?
生:整天
师:对呀,什么是“整天”?从……(生:早)到……(生:晚)
师:当天刚蒙蒙亮时,他们在,读——
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师:当落日余晖的时候,他们,读——
生: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就包含着这么多的故事,这就是言语的秘密。这句话当中还有吗?还有哪些词感动了你。
生:(齐)烟熏火燎
师:把这个词划出来读一读
生:(齐)烟熏火燎
师:这个词,曾老师问你们,这个词语的四个汉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齐)火字旁
师:是吗?“熏”字什么旁
生:四点底
师:是吗,四点底有的同学说四点水,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齐)四点底是在底下,四点水是在旁边
师:它不叫四点水,水火不相溶,它是火字的变形,火字旁。请看看(课件出示“熏”的汉字演化 ),最左边下面的像什么
生:火炉
生:像酒精灯。(众笑)
师:那不叫酒精灯。同学们,告诉你们,那是烟囱,下面烧着火,明白吗?读一遍——“熏”。
生:(齐读)“熏”
师:这个四点底是火字的变形,你们还记得哪些字有四点底的吗?
生:煎熬
师:同学们,这就是中国汉字的文化。
师:玛丽居里在烟熏火燎中工作,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师:“烟熏火燎”给你什么感觉?
生:好像被烤的感觉
师: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镭是一种——
生:放射性元素,
师:在搅拌矿碴的时候,同学们想一想,居里夫人有戴面具吗?
生:没有
师:那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镭的放射性让他们中毒。
师:有电风扇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实验,再读这句话,认认真真地体会。读——
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四、随笔:多角度表达人物的“形”
师:同学们,按理来说,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实验室,应该有什么设备。(生一时困惑)
生:应该有现代化的设施。
师:你能举例吗?比如说——
生:比如说一些防火设施,一些抽去油烟的设备
师:同学们,有真空室吗?现代的科学设备一样也没有,她只是在一个破理旧的破房子里工作。她孩子居里夫人小女儿写的《居里夫人传》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出示: 这是个没人用的棚屋,屋顶的天窗玻璃早已破碎,一下雨就漏。以前医学院把这地方用作解剖室,但是,长久以来,人们觉得这地方就是停放死尸也不合适了。棚屋里没有地板,地面上铺着一层不平整的沥青,家具只有几张破损的厨房桌子,也不知道这里为何会挂着一块黑板,还有一个旧的铸铁火炉,上面的烟筒已经生了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生读)
师:就是这样的实验室,你想到了吗?
生:没有
师:确实让我们想不到。同学们,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又九个月,才提炼出0.1克的镭。在提炼镭之前能保证他一定能够成功吗?
生:不能
师:哪一个词能说明?
生:可能。
师:对呀,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师:可能这个词能少吗?(生:不能)能不写吗?(生:不能)我们在读的时候能让它滑过去吗?(生:不能)同学们,这个片断中,字字都是真金。我们把文章读短以后,还要把文字读长。在这样的破房子里,我们想象大雪纷飞的时候,狂风怒号的时候,倾盆大雨的时候,想象一下当时工作的情景,同学们,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想象化作语言,写在练习卡上,并请你为写的这件事取一个标题)。(课件出示:一千三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数百次分离,放射性镭,数千次实验,在烈日炎炎的夏日,______________;在大雪纷飞的冬天,____________;在倾盆大雨中,____________;在狂风怒号时,_______。)(背景播放雷声、雨声;生练写,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完的把笔停下来,我请两位同学来念给大家听,看看他们内心化作的语言。
生: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居里夫人仍然顶着满头汗珠,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居里夫人只穿着一件大衣,在寒冷的屋子里工作着;在倾盆大雨中,居里夫人只好撑着一把伞,遮住大锅,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可自已却被雨淋湿了;在狂风怒号时,居里夫人用手遮住了大锅,双手却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标题为:居里夫妇执着的美
师:多棒呀!用掌声鼓励她,同学们,她的表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
师:好,这是同学们的评价。好,再请一个同学来念。
生:我写的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汗水湿透了背心,却依旧用满是汗水的手搅拌锅里的矿渣;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全身被冻得瑟瑟发抖,却依旧用开裂的手观察量杯的变化,在倾盆大雨中,全身被淋得,水珠不停地从脸上滑落,却没有停下实验的脚步 在狂风怒号时,大量的锅灰溅到盆子里,量杯被吹得左摇右晃,居里夫人却仍旧分离镭射线。我取的标题为:为了科学的贡献
师:诗一般的语言呀!同学,太棒了!
五、还原:领悟“美丽”的表达内涵
师:同学们不对呀!把课题再读一遍。
生:(齐)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这件事中写到了美丽了吗?但题目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呀,这段话要吗?课文的这件事要写吗?
生:要
师:到底要不要?
生:要,因为这段话能体现居里夫人的心灵美,而跨越百年的美丽,不是说美丽只是外在的,心灵的美也是一种美。
师:这就是阅读,你明白了作者取这个标题的意思,再把这个标题读一遍。
生:(齐)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同学们,青春易逝,美丽的容貌是暂时的,玛丽居里和我们一样,由于长期的工作,她变了,真的变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读——(课件出示: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生齐读)
师:你是什么感觉,什么滋味呀!
生:有一点忧伤
师:忧伤。但是她还在变呀,读——(课件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生齐读)
师:计量单位会变吗?(生:不会)科学定律能变呀?(生:不能)这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一千年之后,就跨越——
生:千年。
师:镭的作用只千年吗?
生:不止
师:那多少年
生:永远
师:换过一个词来说
生:永恒
师:对,永恒的美丽。再读一遍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生:《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这个美丽是永恒的呀,课文有一句话证明了“永远”,哪句话?
生:第二自然中的“她那庄重、美丽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师:同学们,居里夫人值得我们一生好好地去读。你们读过《居里夫人传》吗?没有,回去一定要读,值得我们一生去品读。
师:最后,有句话想送给我们班的同学,特别是我们班的女同学。(出示: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女同学来读。(女生读)
师:这句话富有哲学味,这句话值得在人生中慢慢地读。同学们,课后在找一找梁衡老师写这篇文章的秘决在什么地方。
教学解读:
这堂课,我想向老师们阐释:为什么这样教?
为什么这样教?一是要看教了什么?稍有课程知识的老师们会知道,教《居里夫人》和教“居里夫人”,其文本解读取向和教学价值取向完全不同,前者是教语文,后者是教课文。我以梁衡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文体特点,在让学生认识居里夫人的人物特点基础上,还让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表达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即从作者创作“五诀要”的表达手法入手(此文是哲理性散文,有形的描写、事的叙述、情的表达、理的阐释……),解读人物的形象。
为什么这样教,二是要看怎么教?科学的教学,应要把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即如何将课文文本本身材料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实现课程内容,其行为的核心是“用教材教”。笔者从“表达本位”的角度预设教学内容,策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变整体把握内容为整体把握文本个性特点。从文本整体的表达个性入手,再把握其课文内容。文中的形(玛丽·居里的外貌)、事(提炼镭)、情(镭美丽的颜色)、理(淡泊名利)的合理运用,是区别其它一般性散文最主要特点。
活动二:变分析理解为以事切入,议事思形,见形说理。我重新处理、加工、重组教材,以居里夫人提炼“镭”为切入口,再到居里夫人形象的变化,再感受居里夫的美丽,从而发现居里夫的伟大人格,最后,叩问作者,为何以“美丽”来表达。
活动三:变随文练笔为不同角度写居里夫人。“表达式教学”的随笔教学,是创设另外一种语境,从另一种角度来写居里夫的“美”,这种表达,学生写的是自己内心情感。就这一课,学生可以从“淡泊名利美”、“科学执著美”“追求真理的美”等不同角度写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