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2023-08-18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中涉及的常用词语如兴高采烈、修理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课在课后作业布置了“苏珊在去世前给汤米留了一张纸条,请联想她当时的想法,写几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问讯处   兴高采烈     水槽     修理

  2.我知道

  课文中指的是(     )“用心灵去倾听”。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我了解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4.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一)朗读课文,仔细品味

  1.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2.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把你最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探究课题,深化中心

  1.小组讨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的含义。

  2.你喜欢苏珊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我会写

  xiū   lǐ     shuǐ   cǎo      xìng   gāo  cǎi  liè

  (       )     (            )  (                   )

  2.缩写句子。

  从那以后,我经常偷偷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苏珊在去世前给汤米留了一张纸条,请联想她当时的想法,写几句话。

  六、板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我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2

  【自主学习】

  写出划线词的近义词

  ①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旧的电话机。( )( )

  ②“问讯处“是召唤她的密语。( )( )

  ③我非常想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母亲的人。( )

  【合作探究】

  一 、找出和下面句子相照应的语句抄下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句子,回答问题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这个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练测测】

  一、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你如何理解?     

  二、课内阅读;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促使“我”这样做的动力是(                           )。当老人夸“我”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         )的感觉。因此,当有人遭受挫折时,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    ),我会(               )。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3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用心灵去倾听》:这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也很感人,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问讯处的接听员苏珊用自己极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倾听以及她那富有诗意的语言使一个孤寂、无助、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男孩变得快乐、自信,她影响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欢笑、伤心,有时会有惊喜。

  二、教育艺术中的反思。

  苏珊在面对一个陌生男孩的倾诉时保持的是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这份亲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拥有了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心灵。是啊,倾听就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会倾听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的自觉。可就在这份责任、这种追求之中,我反思自己的工作:当学生触犯纪律时,我是痛心疾首无休止的所谓教导;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是恨铁不成钢的所谓的谆谆教诲;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当学生羞涩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时,我是自作聪明的循循善诱……我何曾考虑到了学生们当时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视到了他们当时的眼神写满了茫然!失措!厌烦!无畏!心不在焉……

  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解释呢?没有哪个孩子是存心想犯错误的;当学生气喘吁吁的跑进你的办公室,想对你说点什么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儿,注视着他的眼睛,静静地听他说完呢?当学生在路上兴冲冲地和你打着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乐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脚步呢……让我们学会用心灵去倾听!这样,你会听到学生心灵的诉说,你会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乐与幸福。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⑴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⑵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⑶ 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⑷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5

  12* 用心灵去倾听(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2、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倾听。上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地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话语?

  2、板书完整课题。交流学案:课文写了谁用心倾听谁的话语?

  3、明确苏珊的身份以及和“我”的关系。

  二、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1、“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用圈圈出来。

  2、交流词语,师板书。

  小时候有一天那天从那以后一天长大以后终于有一天过了一段时间

  4、用心读一读这些词语或短语,你发现了什么?(交往时间长、交往次数多)

  5、我们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交往的呢?抓住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跳读课文,想想那几件事情是详细写,那几件事情是简单写的?

  小结:为什么有的详写有的略写呢?详写的事情应该是作者印象深刻的事。可见,我们写文章也要做到有详有略。试试用上这些词语,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6、如果用上一些连接词说交往过程会更加顺畅。如先,再,然后,接着,最后

  教师小结:抓住详写的事情和连接词能帮助我们更加完整更加简洁地说主要内容。

  三、聚焦重点内容,交流感动之处

  1、在小时候的“我”眼中,苏珊是什么?长大后,我又把苏珊当做什么人?

  板书:小精灵 第二个母亲

  2、小精灵这个词语让我们联想到“可爱、聪明等”,而母亲的称呼却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从小精灵到第二个母亲,我们能感受到“我”对苏珊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对苏珊的感情越来越深。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人,面对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我却在心里把她当做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为什么?

  3、请你在文中的事例中选择一件最让你感动的事例,用心读一读,同时画出关键词句。想想从哪些词句中让你体会到苏珊对“我”的关爱。

  4、全班交流重点句子。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5、小结。

  四升华情感,抒发心声

  苏珊作为问讯处的工作人员,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给予安慰,像一位母亲那样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可是,就在我们准备见面的前两周,她去世了。对于“我”来说,心中有着千言万语想要跟她诉说。写下来。交流。

  五、布置作业,结课

  12 *用心灵去倾听(学案)姓名

  一、自习

  1、读题目,我猜测课文讲的应该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怎样的听是“倾听”呢?

  2、好好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难读的句子我要多读几遍。

  初读课文,我知道题目的意思是 (谁)用心灵倾听(谁)的话。

  3、阅读词语手册,并把重点词语的意思写到书本上:无所不知、兴高采烈、悦耳、谋面

  我仍然不理解的词语还有 。

  4、我已经流畅地把这篇课文读给( )听了,他(她)的评价是。

  5、在课文中,105是作者家乡的“问讯处”,那么在我们这儿,以下的电话号码又代表什么呢?110 119120 114 12345 和同学讨论一下。

  二、自悟

  1、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我”和105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苏珊间的故事。默读课文,想想“我”和苏珊间的交往过程是怎样的呢?课文先写小时候,“我”以为。然后写有一天 。接着写后来的一天,“我”。最后写长大后, 过了一段时间, 。

  2、课题中的“心灵”和“倾听”是关键词,我们也要抓住关于苏珊的关键词句来体会苏珊是怎样怀着一颗爱心去用心地,有耐心地倾听“我”的倾诉的?画出有关句子,写写你的体会。

  摘录文中最感动你的的句子。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

  3、课文多处都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让我们来试着完成同步35页的第三题吧。

  4、读了课文,我有疑问

  三、自检

  1、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肯定很有感触,请用一两句话写下你的感想。

  2、文中的苏珊具有 的品质。

  3、《唯一的听众》同样也是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异同呢?和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努力去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6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两次执教《用心灵去倾听》一课,我对课堂生成有了进一步认识。

  [案例一]

  课前预设: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实际:交流时,出现了冷场,学生都在思考,但无人举手发言。

  课堂调整:

  1、鼓励:这篇文章写了很多件事,一下子确实比较难概括。我们别急。

  2、引导:

  (1)大家一定发现课文写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哪两个时候段?(小时候长大以后)

  (2) 那么,小时候写了哪些事情?

  (3)这三部分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用“有一天、从那以后、一天”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连接。)

  (4)连起来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5)长大以后,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两件事又是怎样连接的?(用“终于有一天,过了一段时间”连接。)

  (6)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结:有时文章很长,一下子很难概括出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想想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再把各部分的内容合起来,进行概括。这样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生成反思:

  把握学情,及时调整。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尽管备课时,我们都会考虑学情和学段目标,但学生是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的潜能的独特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所以,常常是到了课堂中才发觉“预设”与“实际”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合理引导。学生在根据课文主要内容时出现了困难,教师及时放低要求,调整教学设计,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学会了“先思考各部分主要内容,再整理全文主要内容的”的概括方法,理清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欣赏到了课文按时间顺序有序表达的写作方法。

  [案例二]

  课前预设:快速默读“小时候”这部分,想想,写了“我”和苏珊之间的哪几件事?

  教学实际:学生很快概括出了“‘我’的手指受伤了,向苏珊求助,苏珊耐心地帮助我;‘我’心爱的金丝雀死了,非常难过,苏珊安慰说它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了。”两件详写的事。而忽略了第7自然段略写的部分。

  课堂调整:

  1、哪些段落在写‘我’的手指受伤了,向苏珊求助,苏珊耐心地帮助我。哪些段落在写‘我’心爱的金丝雀死了,非常难过,苏珊安慰说它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了。

  2、那么,课文第7自然段在写什么?(学生很快说出:苏珊总是耐心地解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

  3、大家为什么会把这部分遗漏呢?(学生发现:第7自然段是略写,是概括写,而另两件是详写,具体写。)

  4、小结:我们在同时记叙几件事情时也应该像课文那样做到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有详有略。

  生成反思:

  分析原因,合理引导。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情况,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合理引导。所以,当预设与实际不合时,教师应当立即思考,学生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作怎样的调整和引导。在学生忽略了第7自然段时,我很快发现,这是因为学生讲到的两件事是详写,是具体描写,而第7自然段是略写;我还发现,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具体描写与概括叙述结合,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于是借机引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三]

  课前预设:读课文20-25自然段,想想哪些话让你心有所动。

  教学实际:

  学生都找到了最后一段,苏珊给“我”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并且体会到,苏珊在临死前仍想着汤米,告诉他自己去逝的消息,更重要的是,她为了不让汤米难过,用小时候金丝雀死时安慰汤米的话“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来安慰汤米,希望汤米不要为她的死感到难过。

  教学调整:

  在学生联系小时候苏珊安慰汤米的话时,我突然发觉课文在写“小时候汤米因金丝雀的死伤心,苏珊安慰他”这件事时,在第11自然段还写了汤米相信苏珊的话不再伤心:“我相信苏珊的话,我想可爱的小鸟确实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地歌唱。”而课文最后以苏珊的留言结尾,没有写汤米看到留言的感受。我觉得可以在这里借用第11自然段,再次激情。于是,我说:“是呀,‘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让小时候的汤米信以为真,不再伤心。请大家再读读第11自然段。”“那么,现在,当汤米看到苏珊的留言时,想到了那段往事,他一定希望苏珊真的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了。请你把第11段稍作改动,说说汤米此刻的想法。”这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我相信苏珊的话,我想亲爱的苏珊确实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地歌唱。”从而升华感情。

  生成反思:

  发现亮点,即兴发挥。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精心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完美。课堂上,在学生的启发下,我们常常会突然发现一些课前没想到的值得引导体会的语句,突然闪现好的教学方法,这时候,我们一定不必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而应该即兴发挥,及时体会。

  总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还应是创新与开发、互动与生成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应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时刻关注和分析学生的思维,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设计,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使课堂充满变化,使教学充满激情,使师生共同成长。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7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师: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生:因为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

  师: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生:作者说“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

  师: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生:没有。

  师:一起读“我”说的话。(生读)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苏珊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

  师: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师读“能告诉……一动不动了呢?”)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对死充满了害怕。

  生:我听出了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

  生: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生读)

  师: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生:作者不伤心了。我是从课文第11段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读这一段。[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8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

  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呢?请打开课本,让我

  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流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可以多读几遍。读完以后,想想:课文围绕“我”和苏珊的交往,写了几个意思。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三、细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认真读课文,那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用笔画下来,然后和同桌交流。

  (3)学生交流谈感受。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师: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因为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

  师: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作者说“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

  师: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没有。)

  师:一起读“我”说的话。

  (生读)

  师: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苏珊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

  师: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

  (师读“能告诉……一动不动了呢?”)

  (我听出来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

  我听出来了,作者对死充满了害怕。

  我听出了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听出来了。)

  师: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作者不伤心了。我是从课文第11段中知道的。)

  师:请大家读读这一段。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指名读,齐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

  (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用心灵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人间的真善美……)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先是师读,渐渐生融入其中):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精灵”苏珊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可敬的人,体会作者对苏珊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精灵”苏珊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可敬的人,体会作者对苏珊的感激之情。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上一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一位慈祥可敬的老人给予“我”信心的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看“我”是如何与电话“小精灵”交往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我”是如何与“小精灵”开始通话的?

  (2)“我”与“小精灵”都聊了哪些事情?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精灵”苏珊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可敬的人,体会作者对苏珊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精灵”苏珊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可敬的人,体会作者对苏珊的感激之情。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上一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一位慈祥可敬的老人给予“我”信心的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看“我”是如何与电话“小精灵”交往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我”是如何与“小精灵”开始通话的?

  (2)“我”与“小精灵”都聊了哪些事情?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我”长大后为什么想认识苏珊?

  2.当“我”看到苏珊的留言时有什么感受?

  3.假如苏珊一开始没有给“我”帮助,那这个故事的结局应该是如何的?

  四、全班交流

  说一说最近令你感动的事情。

  1.“我”长大后为什么想认识苏珊?

  2.当“我”看到苏珊的留言时有什么感受?

  3.假如苏珊一开始没有给“我”帮助,那这个故事的结局应该是如何的?

  四、全班交流

  说一说最近令你感动的事情。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10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11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用心去倾听也是对人的一种关心和帮助。生活处处有真情

  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潮湿的心;

  真情是一股温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

  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

  ……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关于用心去倾听别人说话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 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 下面我们就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轮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我和苏珊)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我和苏珊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三、研读感悟

  (一)、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课文当中是怎样描述的: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

  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老师很好奇苏珊到底为我做了些什么事让我把从未谋面的她当做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请再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1、砸伤手,向苏珊寻求帮助。2、和苏珊聊天。3、金丝雀死了,找苏珊安慰。)

  (二)、好,下面我们就首先来看看一看我和苏珊的初次相识:同学们快速的找一找课文的哪几自然段讲我和苏珊的初次相识?(3-6) 1、我和苏珊是在哪里相识的?(问讯处)我以为她是——住在电话机里住着的小精灵。 2、我和苏珊的初次相识发生在什么情况下?(我独自一人在家时不小心砸伤了手指) 3、我为何想到向问讯处寻求帮助?(因为我看见爸爸可以从他那里知道现在几点了,明天天气怎样,火车出发的时间以及爸爸朋友的电话号码。) 4、那我找到小精灵了吗?(找到了)你是如何知道的?当我终于找到了小精灵,听见了她温柔的嗓音,我有何表现?(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我为何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因为手指受伤了很痛,另一方面我感觉在孤独无助中找到了希望幸福地哭了) 5、找到了电话里住着的小精灵——苏珊,她帮助我了吗?(帮了)用自己的话说说她是怎样帮助我的?请用上“先„„在„„然后„„‟这样的词.(先让我打开冰箱找到冰箱里 的冰块,再让我把冰块倒进水槽里,最后让我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我照着做了之后感觉如何?(手指立刻不疼了)我以为——是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在用她的魔法帮助我。

  (三)、我和苏珊的初次相识,令我对住在电话里的小精灵有了深深的依赖,我经常和她偷偷地——聊天。

  1、请同学们快速的找一找课文的哪几自然段讲我和苏珊经常聊天,就连金丝雀死了,找苏珊安慰?(3-6)

  2、我和苏珊聊天时都会问些什么?(‚怎样计算长方形物体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样拼写‛等等)

  3、对于我不断的提问,苏珊是怎样做的?(小精灵总是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的向我解释。) 苏珊面对“我”一个个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的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的交流中,两人的心走到了一起,结成了*般的情谊。

  4、有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有多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 5、这时候我想到了谁?于是我就问她——“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作者真不知道小鸟死了吗?(不是,作者是不愿意小鸟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会活过来。)

  6、对于小鸟的突然死去苏珊是怎样说的?(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7、是呀,小鸟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呀!对于小鸟的死去苏珊采用了一种更美好的说法。苏珊为何没有直接告诉我小鸟死了,而要说小鸟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因为苏珊不想‚我‛太难过了,不想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

  8、通过“我”与苏珊的交谈中,你觉得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观。

  9、长大后,我知道了电话是怎么回事,明白了我儿时那些幼稚的问题根本不在接线员的工作范畴内,也明白了接线员工作的繁忙,辛苦,想起了苏珊对于我的问题总是——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的向我解释.因此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

  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我为何会觉得苏珊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因为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给予安慰。)

  (四)、回忆交往过程,怀念苏珊。

  四、小结课文,升华感情。

  苏珊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作为问询处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不光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文中这个可爱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去倾听,更用心去和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课题“用心灵去倾听”不仅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评价,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用心灵去倾听,用心去和别人交流,相信在你付出真心时,也能得到别人的真心。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悦耳、耐心、沉默”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在自主、探究的研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领、感悟,了解苏珊对我的关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关爱他人的精神,懂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在享受幸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审题

  1、示题: 倾听:什么意思?

  2、看来课题你想问些什么?或者你有哪些疑惑?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你是否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你还有新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确立探究问题

  1、简单说说你理解的一些问题的答案。

  2、提一提新的问题,板示:

  3、进行归纳:(1)问题集中的重点所在(2)确立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

  三、研读课文,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探究

  1、按照问题,自己进行探究讨论: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研究。

  2、自己选择性回答

  3、抓住下列语言文字:

  (1)我发现在这奇妙的电话机里,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2)小精灵总是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3)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4)长大以后,我离开家乡,也知道了电话是怎么回事。

  (5)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的第二个母亲的人。

  (6)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7)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8)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感悟苏珊和我的那份互相依恋的母子情深。

  2、感悟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和帮助别人后的愉悦。

  3、明白和享受那心灵份倾听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板书

  用心去倾听

  帮助

  苏珊 ---------“我”

  享受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篇13

  《用心灵去倾听》讲述的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苏珊总能在电话的那端倾听我的话语,不断地鼓励我、安慰我,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以至于我把这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母亲。这篇课文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读者。在教学中我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用心去倾听作者的心声,我让他们将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在我进行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都能找到重点的句子进行品读,而且有的学生写的批注非常的棒。有了自己充足的读书时间接下来的细读文本就水到渠成,教学中我扣住“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这句话,“我”为什么会给苏珊这么高的评价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将课文的前后有机的联系起来了,学生用心去倾听着“我”与苏珊的对话,特别是读到“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句时,学生走进了苏珊,同样用心灵倾听着苏珊的内心,他们的品读也精彩纷呈,有的说:“看到了苏珊善良的心,不想让‘我’伤心。”有的说:“看到了苏珊的爱心,她不想让‘我’对死产生一种恐惧,而让生命有着美好的延续。”有的说:“看到苏珊的乐观,她在安慰我,让我变得更坚强。”……这的确是学生们用心灵在倾听着,这种倾听让我们也得到了快乐。在教学到这里时,我试着问学生苏珊在和‘我’的交往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想让学生明白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苏珊就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个镜头补白,让他们想象苏珊在离开人世间写留言时会想什么?在小练笔的过程中体会苏珊对‘我’母爱般的关系是多么的深厚,‘我’在苏珊的陪伴下健康地成长。是呀!用心灵去倾听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节课里我和学生也搭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一起用心在倾听彼此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