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2023-08-18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2.学习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此景,你想说什么?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小结,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狩、宠、厄、悖”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三、媒体运用

  1.课前查阅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大屏幕演示总结语,引起学生注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由生活导入

  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

  《鹿和狼的故事》(板书课题),看看课文又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解“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3.主要内容。

  〈三〉理解

  1.导言

  昔日的森林松杉葱郁,而今却面目全非;原来的鹿群活泼自由,现在却苟延残喘。这严重的生态灾难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疾首。然而,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如果有人能够劝阻他不再继续这个错误的决定,必将会挽救森林,挽救鹿群,挽救整个生态系统,可惜,罗斯福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向总统先生进见直言吧!我们来以形式的创给他写一封信,好吗?

  要想使这封信更具有说服力,我们需要以课本为依据,可以用事实说学文欲望话,可以讲明道理,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要有理有据的阐明你的观点。

  2.自由研读课文,思考如何写信。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信的内容适时小结出: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要以惯有的眼光片面的认识事物)

  〈四〉总结

  同学们一封封发自肺腑的信,不仅使罗斯福醒悟,也会使更多的人警醒。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个惨痛的教训不要再重演。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请同学们再回味全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老师这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3

  一、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黑板上板书:100000 =0   心中有问号吗?

  2、为了解开我们心中的疑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看一看发生在那里的一个真实的关于鹿和狼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把文章拿出来,自由轻声地读读这篇文章,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学习情况

  a、认读生字词

  b、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引读前半部分,了解悲剧:

  引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文章的1-6小节,了解一下发生在那的悲剧。

  1、教师:是呀,因为一道命令,使原本凶恶残忍的狼怎么样了?----------(在猎人---)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它们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究竟是怎样的灾难?-----

  2、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的这一幕悲剧让每一个人都痛心疾首,(课件)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导致这一悲剧的究竟是谁之过?       板书:谁之过  罗斯福

  四、深究原因

  教师:罗斯福究竟犯了什么过错呢?请大家再深入的读读文章。

  1、体会“不知后果”

  a、预设一: 他不该下那道命令。

  (引导:他下这道命令本意是什么?可是结果呢?他下那道命令的时候他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吗?不知道!)  板书:不知后果

  预设二、他破坏了生态平衡。

  (引导:他原先下这道命令本意是什么?可是结果却破坏了生态平衡。他下那道命令的时候他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吗?不知道!!)

  b、罗斯福不知道的仅仅是这样的结果吗?其实他还不知道什么?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

  c、交流:随机出示幻灯!

  1)教师引读:

  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2)排序,体会句子之间紧密地逻辑关系。

  3)指名排序后随机指名朗读体会。

  4)小结:此时此刻,罗斯福知道了什么?引—

  5)小练笔:

  教师:在自然界像这样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事例很多很多,你知道吗?大家讨论一下(幻灯)

  指名学生读一读

  请选择一个学着文章第7小节的写法来说明生物之间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引导:罗斯福总统不了解事物之间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让他下了这样一个荒唐的命令,导致了这一幕悲剧的发生。这是他过错之一!那么他除了这一过错,还有别的过错吗?

  2、体会“片面认识” 

  学生交流时随机板书:片面认识

  引读:(排比)因为狼是凶残的,所以要---。鹿是善良的,所以要----。这就是人们对事物习惯性的看法,这就是人们对事物片面的认识!

  (过渡:罗斯福总统对事物的片面认识才让他下了这样一个荒唐的命令,导致了这一幕悲剧的发生。)

  指名读------齐读

  五、总结升华

  1、教师:造成凯巴伯森林悲剧的根源是缘于罗斯福总统的无知和他对事物的片面认识,悲剧已经发生不能弥补,但是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了。所以,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的这个鹿和狼的故事,一定会让罗斯福有所明白:-----  齐读最后一节(幻灯)

  不仅仅罗斯福要记住,我们所有的人也应该牢牢地记住: 齐读!

  1、回到100000=0

  问:学了这篇文章,我们再回头看这一等式,大家想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一等式就可成立了。

  板书:破坏生态平衡   或 违背自然之道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具体事例,弄清罗斯福决策错在哪里。

  教学难点:

  理解文尾的结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前与学生交流。

  2、板书课题,据题谈话。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要求读准生字,在了解故事梗概的过程中,画出你喜欢的词语。

  2、检查初读情况.

  (1) 成语:“一命呜呼”、“苟延残喘”、“面目全非”。

  (2)这些词语分别描写文中的哪些事物?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3)根据板书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阅读探究:

  (一)出示“阅读提示”:

  1、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2、罗斯福这样决策的结果是怎样的?画出具体语句,并在文旁写写你的体会。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二)指导学生按“提示”在读中探究。

  1、组织学生自读,勾画、批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

  (1)落实第一项阅读任务。

  (2)重点落实第二项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由文中数字、事例想开去,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并适时纠正、补充,鼓励、点评。

  (3)读课文第7自然段,与同伴交流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并画简图说明。教师适时出示课件,图片演示助理解:失衡的生物链。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弄清楚罗斯福失误的原因。

  (5)思维发散,拓展深化:加如你是罗斯福总统的助理,你打算怎样帮他弥补过失?

  (6)资料共享—“引狼入室”。

  (7)屏幕出示图片助理解:平衡的生物链。

  (8)落实第三项阅读任务。

  ①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教师补充资料(屏幕出示),引导学生读解,丰富文本内涵。

  ③课件图示,总结全文。

  四、填空练习,领悟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把《鹿和狼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继续搜集有关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与大家交流。

  附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一命呜呼 狼

  苟延残喘 鹿 罪魁祸首

  面目全非 林

  生态平衡

  人类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5

  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收获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复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四、深入学习

  1.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

  2.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样?

  3.扩展

  (1)结合《蛇与庄稼》的故事,理解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观点。

  (2)读《塞翁失马》的故事,明白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3)像这样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还有很多,请你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为了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导入 新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然后告诉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请先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然后交流自学收获。在充分阅读,熟悉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后,结合《蛇与庄稼》和《塞翁失马》的故事进行适当扩展,加深体会。

  探究活动

  兔子吃青菜

  树上拴着一只狗,绳子长十米。离树九米远的地方有一筐青菜。有只白兔想吃青菜,可是一到那里,狗就跑去咬它。只不过,聪明的兔子还是吃到了青菜。你想:白兔想了什么办法让狗吃不到它?

  答案:

  白兔逼着狗围着树来追它。这样,绳子一圈一圈地绕在树上,白兔就可以吃到青菜了。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运用相关资料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明白道理,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不走向极端,不完全以习惯判断事物的好坏。

  2、使学生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教学难点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观看“动物世界”或“人与自然”。

  2、了解美国凯巴伯森林的状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1995年,美国政府实施了一个“引狼入室”计划,把从加拿大运来的首批狼放生到凯巴伯森林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了《鹿和狼的故事》你就会明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我们把平时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回忆一下你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

  3、自由读课文,思考: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想法。

  1、交流学过的阅读方法。

  2、自由读课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想法。

  1、导语给学生造成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2、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画出重点句子,交流预习收获,教师适当点拨。

  1、交流: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找出文中点明这个道理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3、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体验

  一、快速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1、两项措施:(1)设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2)雇请猎人捕杀狼。

  2、结果: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体会这个结果,“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十万只······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二、聚焦7—9自然段,默读思考:罗斯福制定的措施错在哪儿?组织学生交流。

  1、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结果事与愿违。因为狼吃鹿“就可以将森林中的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灾难。”对这个道理,罗斯福不仅不理解而且想不到。

  2、制定这项政策的依据是“习惯的看法和童话原则”而不少童话原则和习惯看法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3、作者借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看过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谈谈自己的理解,加深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感悟。

  1、分小组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并讨论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3、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内容,跟随教师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请点击下载Word版精品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来自网!http://,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运用相关资料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明白道理,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不走向极端,不完全以习惯判断事物的好坏。

  2、使学生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教学难点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观看“动物世界”或“人与自然”。

  2、了解美国凯巴伯森林的状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1995年,美国政府实施了一个“引狼入室”计划,把从加拿大运来的首批狼放生到凯巴伯森林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了《鹿和狼的故事》你就会明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我们把平时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回忆一下你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

  3、自由读课文,思考: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想法。

  1、交流学过的阅读方法。

  2、自由读课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想法。

  1、导语给学生造成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2、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画出重点句子,交流预习收获,教师适当点拨。

  1、交流: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找出文中点明这个道理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3、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体验

  一、快速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1、两项措施:(1)设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2)雇请猎人捕杀狼。

  2、结果: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体会这个结果,“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十万只······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二、聚焦7—9自然段,默读思考:罗斯福制定的措施错在哪儿?组织学生交流。

  1、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结果事与愿违。因为狼吃鹿“就可以将森林中的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灾难。”对这个道理,罗斯福不仅不理解而且想不到。

  2、制定这项政策的依据是“习惯的看法和童话原则”而不少童话原则和习惯看法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3、作者借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看过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谈谈自己的理解,加深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感悟。

  1、分小组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并讨论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3、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内容,跟随教师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