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赏析

2023-01-23

《白鹭》赏析 篇1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1生字词:

  鹤  蓑  喙  嵌  框  嗜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一(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二(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三(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四(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6;白鹭瞭望图○7;白鹭晚飞图○8)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四、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板书:        16、白鹭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精巧的诗    觅食 白鹭钓鱼图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飞行 白鹭低飞图

  首    →      呼  应     ←    尾

《白鹭》赏析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白鹭》赏析 篇3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82

  《白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16课

  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小学 朱亚红

  【教材解读】

  这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

  课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段(第十自然段),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如诗如画的美,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语言。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渗透语感训练。重视学生个体对白鹭外形美、意境美的领悟和感受。

  3、拓宽语文资源,创设诗意化的情境。通过贯穿整堂课的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和意蕴无穷的白鹭画面,创设一个诗意的教学情境,将如诗如画的白鹭与如诗如画的语言、音乐有机融合,引领学生达到“诗意化”的学习境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可供播放40分钟)

  2、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四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了望、飞行)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1、点击课件,音乐声起——

  [音乐的伴随,营造一种舒缓优美的课堂氛围,为全文的品读打下感情基调。]

  2、导入: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鸟,那就是——板书:    白鹭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用心走近白鹭,感受白鹭!——板书:16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大体感知即可)

  3、布置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形美!无需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赘述,从课文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读中体会白鹭外形的美丽。着重紧扣第5小结具体描写白鹭外形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品词析句,在图文结合中,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白鹭美在“色彩搭配和谐”,美在“身段大小适宜”。这样,学生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就不难理解了。]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9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9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9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了望,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了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0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6)、齐读第10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      韵味无穷的诗

  [读悟结合,读思结合,图文结合,读中领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意美!课文第一部分白鹭外形的直观美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学生感悟白鹭本身所蕴含的那种无穷无尽的韵味美,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觅食图、栖息图、低飞图。教学中抓住三幅画面,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遐想无穷的韵味,写下自己读中的感受,并根据画面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三幅图先逐个展示,再同时展示,先部分,再整体,饱含浓浓的诗意,无穷的意蕴,加上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孕育出美的品味,美的震撼,美的享受,使得学生对“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理解水到渠成!]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外拓展延伸,增加阅读积累,语言积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使书面语言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形成语言表达的特色,为学生终生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自我评点】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品读课文流畅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第一范文的喜爱。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教学设计是简单的,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在读中享受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形美;在读中感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意美,并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第一部分“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着力从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根据个体阅读的阅读感受寻找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言。在第二部分“读中品味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读中遐想白鹭韵味无穷的生活画面,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提炼自己独具匠心的“画名”,根据自己的感受为画配上“画外音”,再给课文想象补白,加上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在极其开放、自由的对话平台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魅力四射,孕育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想象,美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孕育出充满浓浓语文色彩的快乐课堂!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白鹭》赏析 篇4

  教学内容:

  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6课〈〈白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运用电教媒体,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教学难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白鹭,物如其名,是一种纯洁无暇、优美高雅的鸟。只消听到它的名字,就给人以美的遐想。特别是郭沫若老先生笔下的白鹭更是集形美、意美、情美于一身,学生拿到这样的美文,便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但是,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白鹭的了解大多是从电视、电影、报刊杂志上获得的,至多也是从动物园里看到一只、两只活生生的白鹭。所以,他们迫切想了解、欣赏白鹭的美,而引导学生去吟诵、感悟作者优美如诗的语言,体会其美妙绝伦、如诗如画的境界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白鹭的资料网上很多,有文字介绍,也有鲜活的图片资料,这些图片外形逼真,意境优美,妙趣横生。我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了一些白鹭的图片,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在逼真、生动的情境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把学生带入一个白鹭世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文章是从那几方面介绍白鹭的?

  2、读出文章首尾呼应的句子。

  二、精读欣赏

  1、请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

  (多媒体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配以优雅的轻音乐。包括白鹭的外形图、觅食图、栖息图、晚飞图等。)

  2、同学们,这些图片美吗?

  图片这么美,郭沫若老先生笔下的白鹭更美。这么美的文章我们更要把他读美。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想读的一部分认真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反馈。

  3、精读每部分

  白鹭的外形美

  a、指名说说这一部分哪儿写得好?为什么说这儿写得好?

  (让学生充分地说,说理由,说感受。)

  b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图片欣赏,重点词句的理解。

  a第3、4节运用对比的写法,写白鹤为了衬托白鹭的精巧;写朱鹭、苍鹭是为了衬托白鹭的常见。(出示白鹭与朱鹭、苍鹭的比较图片)

  b第5、2自然段写了白鹭外形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的适宜和精巧。(请学生上台对照白鹭的图片点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以此体会白鹭外形的精巧。)

  c、指导记忆背诵。出示下面的填空:

  那(   )的蓑毛,那(   )结构,那(  )的长喙,那(    )的脚,增一点儿(      ),减一点儿(    ),素一点儿(       ),深一点儿(       )。

  d、写法指导 郭沫若老先生的对白鹭的描写是借鉴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的写法。出示下面一段话: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e、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f、小结:这一部分写出了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的和谐、优美的轮廓美和比例的协调、匀称。

  欣赏白鹭的钓鱼图

  a、请学生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b、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c、展开想象,“图画”里会有些什么呢?(出示白鹭钓鱼的动画图,感受其钓鱼时的韵味。)如果把“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这句话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d、赏读。

  欣赏白鹭的栖息图

  a、出示白鹭栖息图,对照课文理解“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安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了望,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吗?”

  b、引导学生探究,分组讨论:白鹭真的是在了望吗?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观点。

  这里教师可适当讲些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本文作于抗日救亡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干扰,作者只能写一些即兴短章。然而,歌赞白鹭的洁白无暇,不正是对一切丑恶、污秽的揭露和批判吗?

  c、赏读这一节

  白鹭晚飞图

  指名读,想想“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4、总结全文(再一次欣赏白鹭的一组图片,配以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细细品味,陶醉其中。)

  你怎样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小练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理解到了,欣赏到了白鹭的美,同时也领略到了大作家的文笔的魅力。你一定也想对白鹭唱一首赞歌吧?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一首赞美白鹭的诗。

  学生写诗,还可以配上图画。

  集体评议交流。(实物投影展示,朗读。)

《白鹭》赏析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09

  《白鹭》赏析

  凤凰语文网友纯纯桂花影

  一、{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如何抓住白鹭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准确地描摹白鹭的大小、形状、颜色,表现白鹭的神韵。

  2.体会作者对平凡而高洁、质朴而美好的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了解作者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状写中。

  3.认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在状物中的作用。

  二、{重点提示}

  1本文的层次安排:

  本文状写了白鹭的形、色和神态,赞颂了寻常的白鹭所蕴含的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平凡而高洁、朴素而美好的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里以精练、优美、含蓄的诗喻白鹭的形美和神美,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引人想像。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形象性强,语言凝练,具有音乐美,能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饱满、强烈的思想感情。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来赞美它的形美和神美,凝练、概括、含蓄、有韵味。

  第二部分(第2—8段)具体描写白鹭。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三部分(第9、10段)进一步赞美白鹭。

  这里作者先抑后扬,先说白鹭没有美妙动听的歌声,似乎在批评它的不足,而后随之一扬,“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那又何必再会唱歌呢?接着又一扬,“不,歌未免太铿锵了。”是说白鹭胜过优美的歌——它像诗一样,没有铿锵的曲调,但富有音乐美。这种含蓄的音乐美要胜“歌”一筹。这样写比直接赞扬白鹭完美,更有感染力,既照应了上文对白鹭外形和内在美的描绘,又能表达出作者对白鹭的极度喜爱之情。最后作者再用诗作比,照应开头,并进一步把白鹭比作“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更突出表现了白鹭寻常、朴素却含有无限美的内蕴,这种美是需要人们去寻求的,是在寻求中才能理解到的。不但照应了前文对白鹭的描写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平凡而美好的事物的赞美,对朴素高洁的境界的追求、向往,同时还启示人们去寻求平凡事物中美好的东西。

  2、 对于第二部分的具体赏析:

  第一层(第2—5段)描摹白鹭的形体、颜色。先概括写白鹭的大小、颜色都很“适宜”。接着用白鹤、朱鹭、苍鹭作比较,具体表现白鹭大小的适宜。再用“然而”一转,对人们不注重平凡的白鹭、忽略了它的美而深表遗憾。紧接着用了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排比句,以夸张的手法,具体状写白鹭的蓑毛、’长喙、身段、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十分精当地赞美白鹭平凡朴素的外在美。

  第二层(第6—8段)刻画白鹭的神态,揭示它的内在美。

  作者就白鹭爱活动于水田、湖沼,主食小鱼等水生动物和爱栖息于树顶的生活习性,巧妙地把白鹭放在不同的自然风光的映衬中进行描绘,突出了白鹭的神韵,揭示了它诗一样深邃的内在美。

  3、 对于三幅描写白鹭的图画的欣赏:

  第二部分的第二层的三幅画面,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构成生动美妙的意境,让读者展开联想,从中领略白鹭所蕴含的美。

  第一幅画,清水田里钓鱼。清幽、明净的背景中,一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悠闲自在,而且“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这说明由于白鹭的存在,整个大自然便充满诗情画意。 。

  第二幅画,清晨小树绝顶上望哨。晴朗的天空下,清新的晨风中,居高临下的位置上,一只白鹭姿容端庄凝重,神情娴静肃穆,动作优雅矜持。透过画面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一种超凡脱俗之美。“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肯定句后面紧接加上个疑问句,给白鹭和画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愈发引人遐想。

  第三幅画,黄昏的空中低飞。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和平、纯洁、恬美的境界具体地、活生生地展示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极好的享受,因此说这“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白鹭的外表既寻常又有一种恰如其分的美妙,它置身于大自然中又以它特有的神韵给大自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显露出它内在的美。这部分上下两层紧密结合共同展现了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素质,赋予白鹭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4.本文的写作特点:

  (1)对白鹭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抓得准,摹形、绘色准确、生动又饱含深情。

  (2)把白鹭放在三幅不同背景的画面中描绘其神韵,使其充满诗情画意。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优美,感情充沛。

  (4)修辞方法运用灵活、恰当,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关于《白鹭》一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2年,属于作者第二创作高潮时期的作品。当时正值抗战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于1942年10月31日被迫辞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言行受到反动派的限制。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美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只等有耐心的,谦抑诚虔、明朗健康的笔来把它写出”。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本文作者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平凡中的高洁而朴素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白鹭》赏析 篇6

  教案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06

  《白鹭》教案设计

  设计者是徐州市新沂新安小学:孙庆博

  课前交流:

  引导背诵赞美春天的诗词,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诗词的魅力。

  导入:

  1、 揭示课题:板书 白鹭

  2、 引导学生背诵关于白鹭的诗(要求学生把诗的韵味诵读出来)

  3、 在你的心目中,感觉什么是诗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体会诗是精炼的,是美好的,是我们的国粹。要学会边读边想象(诗中要有画)

  4、 导入:白鹭明明是水鸟,而大文豪郭沫若却说它是…..(引:诗)是……(引:精巧的诗),是……(引韵味无穷的诗)白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自读感悟:

  1、自由朗读1----5自然段,想一想白鹭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描写白鹭样子的句子.

  指导:怎样读才能让我看的清清楚楚呢?

  再读,指名读(教师强调颜色和身段)

  3、 出示幻灯:(白鹭)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对照图画来读。读出白鹭的美。

  指名学生朗读。

  4、 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引导学生理解“适宜、身段、精巧等)

  整体又给你留下什么感受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5、 引导读书: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评议。

  6、 6---8 自然段是写什么的?自由朗读。

  7、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如果给画面起名字的话,你想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读是思考

  8、 合作交流。

  9、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 悠悠钓鱼者:引导学生说,加什么语言才能使图画更没呢?

  朗读思考,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引导:蓝天、碧草、清水等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齐读再次体会。

  (2) 悠悠嘹望者:帮助学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引导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

  引导:白鹭的一种嗜好就能引起我们许多幻想,所以作者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 悠悠飞行者:齐读:你看到了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怎样改能用在白鹭的飞行上呢?

  10、 出示图画:(几幅活动的图)这么美的白鹭,这么优美的文章,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11、 读全文,读出你的感受来。

  四、课堂延伸:

  1、有什么感受和发现想对大文豪说几句呢?

  引导学生畅谈:

  可以这样:(1)用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来夸夸同学或其衣服什么的。

  (2)深化写作 的背景:2天写出了3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等

  (3)学会迁移应运:大文豪抄袭别人的文章:模仿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设计者是徐州市新沂新安小学:孙庆博)

《白鹭》赏析 篇7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12

  《白鹭》教学设计

  作者:王 映 辉(yinghui79)出处:敏思博客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不同做法: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白鹭》赏析 篇8

  形美 意美 情美 ——《白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1

  形美 意美 情美 ——《白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徐月明 本教案由教案吧提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白鹭》赏析 篇9

  《白鹭》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郭老用诗一样的语言介绍了白鹭那精巧的外形,韵味无穷的动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传统教学的遗憾 

  一直以来,我上课很少用课件,总认为,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会剥夺学生想象权力,可能这是我为自己的懒找的一个借口,的确,在我的语文课上,我一直都是“素面朝天”很少有课件音乐这些辅助的工具,但是在上了《白鹭》第一课时后,我后悔了。在课前,我查了大量有关于白鹭的资料,在预习时候我让有条件的学生也去网上找找有关白鹭的资料,在第一课时,学生交流自己对白鹭的了解,很多同学都提到“白鹭很娇小,身高只有54厘米,全身上下雪白,除了铁色的长喙和青色的脚”学生不能真切感受到对于一只鸟来说54厘米意味什么,他们通过文字在头脑中很难形成一个画面,他们对精巧的白鹭还是没有一个直观印象,其实,白鹭的精巧对于下面的学习有重要,当然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他们已经看到了白鹭,留下精巧的印象,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描绘,没有亲眼看过的同学始终无法真切体会白鹭的精巧,哪怕在第二课时我们学习了“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虽然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教学后我找来了一幅白鹭和其他鸟共存的画,满足了同学的好奇心,但是从一篇文章的教学来说,还是失败了,如果在上课初出示,我想效果会更好。正如一位名师执教《大江保卫战》时,在品读人民子弟兵舍身保大堤时,适时播放了98年抗洪救灾的真实画面,当同学们看到波涛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不顾一切用自己的生命著成人堤时,当一首《为了谁》在耳畔想起时,我想你不感动都难,这样的视觉听觉震撼,能够震撼心灵,这样的震撼时品读达不到的,这样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是对我们的课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填补文章想象空白处 

  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郭老在描绘白鹭时这样写到“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地绝顶,看来象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地鸟少有地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尤其是作者最后一个问句,在学习这段文字时,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文字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我很佩服这只白鹭,因为它站在小树绝顶,还很悠然。”,“我觉得这是一只能珍惜晴天的早晨,能珍惜明媚的阳光”,“懂得生活的白鹭。”“我觉得白鹭有和其他鸟不同的嗜好。这是一只洒脱的白鹭。”……学生将白鹭的个性特点说出来了,在知道朗读后,我让学生想象作者问号的答案:“它真的是在瞭望吗?也许?”“也许也许它是在--------享受生活。”,“也许它是在--------享受晴天的早晨那大自然的风光。”,“也许它是在--------享受阳光。”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

《白鹭》赏析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8

  《白鹭》(第1课时)朱洁如执教小意思记录

  白鹭(第1课时)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散文。(白鹭)

  2、 我很想知道,同学们见过白鹭吗?

  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亲眼看一看白鹭,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先来看一段白鹭的生活片段。(视频资料)

  大家刚才看到的,就是在白鹭自然保护区的一些情景。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白鹭,在那儿快乐地生活,自由地成长。

  二、“精巧的诗”

  1、 白鹭看似很平常,然而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2、 作者是怎么描写白鹭的样子的?请你把课本打开,自己去读一读1~5自然段。(读出声音来,自由地读)

  3、 (外形图)瞧,这就是白鹭,请你仔细看一看图,然后再去品一品课文的1~5自然段,试着自己描述一下白鹭的样子。(仔细看图,还可以读一读文字。)

  4、 谁先来说说,白鹭它长什么样儿?

  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5、 刚才,同学们都描绘了一种很玲珑的鸟儿。的确,当我们把视线定格在白鹭的身上,我们从它修长的脖颈,从它悠然垂下的蓑羽,都感受到了白鹭全身散发出的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试去读一读。

  6、 谁来试一下?(我陶醉在你的朗读声中了)

  谁还愿意来试一试?你自己感受,哪一自然段感受最深,你就读哪一自然段。(第5自然段)

  还有哪些同学对这一自然段也有同感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自然段。(我觉得你读得挺好。我们在读的时候,请你仔细听。)

  请你来评价一下。……是吗?……恩,谢谢你。

  还有其他自然段?(第2自然段)好的,我们也学着她的样子来。

  还有其他的吗?(第4自然段)我仿佛听到了,你在赞美平凡的白鹭、常见的白鹭。

  好,我们把课文的1~5自然段,再来美美地读一下。

  三、“韵味无穷的诗”

  1、 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白鹭在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他追随的目光,让我们忍不住要对白鹭多看一眼,多留恋一分。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的6~8自然段,白鹭的生活画面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边读边留意自己的感受,开始——

  2、 能告诉我吗?你对哪个情景最心驰神往?

  请你把它读一读。……为什么?

  还有吗?

  还有吗?

  3、 真美,还有吗?相信你自己的感觉是最独特的,别人说过了也没有关系。

  4、 (第7自然段)

  a我对你的感受很有同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片、音乐)

  范读:晴天的早晨……

  b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白鹭它真的是在了望吗?它还会干些什么?它站在那儿是想干什么?a、b、c

  你体会得很好,我相信你也会读得很好,能为我们把白鹭这种悠然的姿态读出来吗?

  c那我们一起来试一下。晴天的早晨,起——

  最后一句,再来一次。人们……非常好,再来一次。可它……

  d这么美的一幅情景,谁愿意为它起个名字?

  你可以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怎样为它起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呢?

  e多么灵动的一只小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通过你的朗读传达出来。

  5、 继续交流,还有什么画面你感受深的,你心驰神往的?

  (第6自然段)

  a美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这边的一张图,和你想象当中的一样吗?

  b这么美的一幅画,可惜缺少了画外音,我想请你用朗读来给你配上。自己练习一下。

  c谁来试一下?

  你的朗读让我沉醉。

  我们试着一起来。在清水田里,起——

  d这样的一幅画,再给它起个名字。想一想,试一试。

  可以商量,读读文字,看看图画

  很美,绝美。

  还有吗?

  大家觉得她的意见能概括大家相同的感受,是不是?

  e白鹭悠闲的样子,再来感受一下。在清水田里,起——

  真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美丽的图画。

  6、 继续交流。理由。

  a我们来看一下。(动态图)

  黄昏时,白鹭翩然低飞,它那纤巧的身影,轻轻地掠过湖面,只是惊鸿一瞥,大家觉得这个时间太(短了)。

  b我们再来拉个近景。

  橙红色的背景中,一个翩翩起舞的白色的精灵。多么充满诗意的画面。老师希望借助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的感觉表达出来。黄昏的空中,起——

  c我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这段话时,脸上露出了惬意和愉悦。能告诉我吗?你为什么带着甜甜的微笑来读这一段?

  a你和郭沫若先生有同感b很美c说得好d和谐共存e我发现,你已经喜欢白鹭了

  d观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所以作者忍不住发出感叹,此乃人生(一大乐事)。

  不妨,让我们再感受一次。黄昏的空中,起——

  7、 同学们用心地体验,发现这充满诗意的小生灵,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当他们合璧成一幅幅清新宜人的画面时,则带给我们许多美的遐想。不妨,让我们再次回眸,再用心去体验这三幅美景。(三图合影)在清水田里,起——

  8、 或许有人会感到——,白鹭——,但是白鹭的本身——

  白鹭实在是——,一首——

  9、 白鹭真是如诗如歌如画。愿意再来欣赏一段它的美姿吗?愿不愿意?(图片集合)

  我听到前排的同学们一声声惊叹,你们在惊叹些什么?

  美,还有吗?

  是啊!

  的确,白鹭无论在哪里,无论以什么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都流泻着无尽的美。

  白鹭就是一首无声的歌,一首能够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白鹭是一首——,一首——。

  我们情不自禁地和郭老产生了共鸣。

  四、扩展

  1、 杜甫《绝句》

  2、 动物、难忘的美的享受

《白鹭》赏析 篇11

  佚名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板书: 16 白鹭

  美

  精巧的诗 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

《白鹭》赏析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9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凤凰语文网友没有去处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并在次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取课文中喜爱的部分进行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2、 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 新授。

  1、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对应的部分。

  2、 学生读课文。

  3、 指名答。板书。(2~5讲的是白鹭的精巧,6~9讲的是白鹭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4、 看白鹭的图片,要求学生读2~5,说说怎么来写精巧的。

  5、 ⑴白鹭常见,教师口述,郭沫若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和朱鹭作了比较;

  ⑵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指名读,具体说说感受。那谁来读一读,争取读出白鹭的精巧。指名作评价。要求学生练读。指名读。问同学们喜欢它的精巧吗?试着背一背。

  6、 白鹭不但是精巧的,还是韵味无穷的。默读文章6~9,想想课文中写了白鹭哪几个画面?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鹭的韵味无穷?用笔画下来。

  7、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8、 指名说。板书。(钓鱼图、了望图、低飞图)

  9、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画,向大家介绍白鹭的韵味无穷。相机出示图画。

  10、 钓鱼图,⑴比喻是一幅图画,让作者感到美;

  ⑵钓鱼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喜欢上这图画了吗?自由读。指名读。

  11、 了望图,⑴悠然,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指名读,要求在心里体会。评价。再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12、 低飞图,⑴给人带来乐趣,很少见。学生读,教师读。评价两者的表现。齐读。

  13、 这三幅图写出了白鹭的韵味无穷,你们喜欢上它了吗?但是白鹭不会唱歌,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理解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

  14、 积累。你喜欢哪一图画。读一读,背一背。

  三、 小结。

  1、 白鹭,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曾多次写到。出示杜牧的古诗,带领学生读。

  2、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白鹭一样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留意,用心思考,就会不一样。下课。

  [此贴子

《白鹭》赏析 篇13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4、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学习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预习】

  1、了解鹭鸶相关知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4、反复朗读课文,画出最后一只鹭鸶心理活动的相关语句。

  5、完成四道基础知识题。

  6、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知识链接】

  鹭鸶又称白鹭,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我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鹭鸶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大讲究的窝筑在树上、灌木丛或地面上。

  学习方法

  1、会根据题目里的重点词提出质疑,有利于我们解读文本的目标更明确。

  2、.生字词的学习在预习时就要完成,这有利于把课文读通读懂。

  2.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但一定要重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读书可别忘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2.在品读课文,进行体会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①读出你找到的句子,②有理有据地说出你的理由。③体会之后,带着感受再读相关句子。

  3.在读文时,边读边展开合理的想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角色之一来体会,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5、想想怎么写,白鹭鸶才愿意来我们的家乡定居呢?

  学习过程

  一、细读课题:

  你有什么感受或者疑问?

  二、检查预习:

  1、 我会读:

  坪林山 山猪潭 搬家 水域 出售 遗失启示

  2、 我会根据意思填词语:

  ①形容很多人对某件事意见不合,七嘴八舌地发表各自的意见。 ( )

  ②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 )

  ③因疏忽而失掉东西后公开声明的文字,多刊登出来。 ( )

  ④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 )

  3、 我会改:(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如果这里变成山庄,那我们山猪潭不是就更热闹了吗?

  改:

  三、对读,我们会说课文主要写这样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群学:

  我们会找出文中两处描写白鹭鸶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它当时为什么这样想。

  1、找句子、画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想“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想立刻就“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我就是这最后的一只白鹭鸶,我很想对人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独学:

  我读了文中的“遗失启示”,深切地感受到环保工人呼唤的不仅是( )的回归,更是人类( )的回归,是( )的回归,是( )的回归……

  六、拓展练习:

  武汉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是东湖,水资源丰富,地大景色美;这是木兰天池,山清水秀,很适合鹭鸶居住;这里是汤池风景区,碧绿的草地。这么多美景,就邀请白鹭鸶来武汉居住,你代表武汉人民填写下面的话,说说这里的好处,以及代表人类说句话,好吗?

  可爱的白鹭鸶们:

  你们好!我想邀请你们到武汉来居住,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我还想表表人类对你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