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1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2、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 不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 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 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 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 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 再读课文
1、 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 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 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 作业
1、 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 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 读讲课文
1、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 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 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 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 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 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 作业
1、 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 读讲课文
1、 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 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 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 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 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 赏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 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作业
1、 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感受。
2、 课外读读《守林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出示: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2、武夷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但我们今天不是去欣赏风景,而是去见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而又了不起的老人,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3、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可以读懂什么?(天游峰在武夷山具有非同寻常的魅力。天游峰可以说是武夷山的象征)
二、自读课文
1、提出一读的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指明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鼓励学生三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1)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涉及句意、中心思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的感知、理解,有的问题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是解决。
4、理清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四、分段读课文
五、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说说“夷”、“傍”、“颇”、“瘦”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瘦”的书写。
2、 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六、作业
1、读一读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3、(1)在一片( )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3)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 )了。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 )我回到住地。
5、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3)“一根银丝”指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5)小结。 游客
板书:天游峰:九百多级——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2、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
(3)出示有关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
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读这段话。
b、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4)小结。 扫上山
板书: 每天一级级————
扫下山
3、精读第三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第一层。
a、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他为何讲“不累”?
b、有感情朗读。
(3)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
c、感情朗读。
(4)小结并板书
(扫路人:轻松自在 自信豁达)
三、 朗读课文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根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3)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的一位老人已有( )岁了,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 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本文写了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赞扬了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套”、“鞋”、“吁”、“汗”这几个字的间架结构。
2、“套”字书写73时要克服两个难点。
3、提醒学生注意“鞋”、“吁”、“汗”等字左右两部分的比例,把字写美观 。
4、学生练习描红。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险峰
游客 望而却步 半途而废
扫路人 不累 扫上去 扫下来
开朗 自信
时间紧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3
预习作业:
在文中圈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情的词语。
关注课文中对天游峰山路描写的句子。
完成预习作业。
认一认,划新词
夷 颇 帚 漓 棱 豁
读一读,初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
(2)阅读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段落和网站提供的内容,谈谈在你的心目中,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
(3)以“我从……可以看出,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句式,谈谈你对这位扫路人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读书检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都预习了吗?好,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读书情况,同桌互查,选择课文中你在预习过程中发现最难读的两个段落来考一考你的同桌。看看他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同桌互查,反馈。说说问题出在哪?再让对方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二、概括主要内容。
看来同学们预习得都很认真,对课文内容都了解了,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来说说文章主要说了什么?
板书课题,你看,题目便蕴含着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字词积累。
1.过渡:指题目,《天游峰的扫路人》,那么,这位扫路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课文对老人的外貌进行了描写,快速浏览,找找在哪。
2.指名读,相机出示:
句段一: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3.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每表达一个观点,都要自己的根据。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4.“精瘦”什么意思?(相机板书:质朴、有精神)
5.出示词语:精瘦 褪色 运动鞋
总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组词,无论是“褪色”、“运动鞋”还是“精瘦”,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话,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多么恰当!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6.我们继续走近这位老人。文章还有哪里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指名读,相机出示:
句段二: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
炯炯有神。 (“瘦削”(xuē)(yǒu)“黝黑”)
7.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相机板书:辛苦)
出示词语:瘦削 黝黑 炯炯有神
总结:齐读一组词语。“瘦削”“ 黝黑”说明老人长期在外风吹日晒,工作十分辛苦。但这位
老人却十分精神。让我们把这些词带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8.这两组词语是对老人外貌的描写,课文中对老人的神情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课前请同学们在文章
中画出表现老人神情的词语,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画了哪些词?
出示词: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悠然 朗声大笑 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
9.三组词同时出示:精瘦 褪色 运动鞋
瘦削 黝黑 炯炯有神
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悠然 朗声大笑 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
我们一起读读这三组词,通过这组外貌和神情的词语,一个怎样的老人展现在你的面前了?(板书:乐观、开朗)
10.让我们再读一组词语,让老人乐观、豁达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中。
11.是啊,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质朴、乐观的老人形象。还记得我们五年级学的课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吗?(出示)这是其中的一段外貌描写,它生动的表现出爱因斯坦在生活上不拘小节的形象,自己读读,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他不拘小节、专注工作的形象。(又肥又长、裹、趿、拖鞋)
12.再看这段,这是《番茄太阳》一文中对明明的外貌描写,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说说看,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漂亮、乌黑、象牙色、精致、天使)
13.总结:你看,这些词语生动的表现出了人物形象,通过这些词语主人公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阅读中我们也要关注那些描写人物外貌、神情的词语。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中的这三组词,再次感受这位质朴、乐观的老人形象。
四、句式积累。
1.这就是那位——(指黑板)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位扫路人,他扫的可不是一般的路,那可是天游峰的山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呢?文中有两处对天游峰的山路进行了描写,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读。相机出示:
句段一: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句段二: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3.这是一条怎样的山路?(高、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银丝、抛、飘飘悠悠、顶天立地、层层叠叠、游客的感受)
4.指导朗读。你能把它的“高、险”读出来吗?好。我们一起读把这么高、这么险的天游峰读出来!
5.这两段话都是描写天游峰的山路的,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6.交流。相机指导:将“银丝”换成“电线”行不行?从而在感受山之险的同时又感悟了文中的另一层意蕴:美。顺带“牵”出课文中“飘飘悠悠”这个词语,使山具有了无与伦比的美感。
如果答不出远看和近看:仔细读读这两段话,想想,句段一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天游峰的山路的?句段二,作者又是在哪里观察的。
7.总结:句段一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从远处看,从整体上来描写天游峰的高、险;句段二从近处进行细致观察,通过描写游客登山时的感受,以此来表现天游峰的高和险。同样是写天游峰的高、险,这两段描写又各有不同,这种多角度的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8.练笔:春天到了,南京梅花山的梅花也竞相开放,老师带来了梅花盛开的图片,你能试着用这样多角度的描写方法来表现南京梅花山梅花盛开的情景吗?
出示:春姑娘悄悄来到梅花山,远远望去满山的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寻着梅花的香味走近梅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任意选择一段来写一写。
9.指名朗读,交流,师总结。
评价:写得真好,听了你的介绍,仿佛——
你从 的角度来介绍了梅花盛开的景象。
10.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请同学们来读了,课下,请将你没描写的那个段落补充完整。
总结:你看,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就将梅花盛开的情景生动细致的表现出来了。课文也是这样,作者正是通过总体描写和细致刻画,表现出了天游峰山路的高和险。让我们再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五、留题。
文章分别两次描写天游峰的山路,两次描写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课后,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研读课文,试着理一理文章的思路结构,品味语言,下节课我们再来共同探讨。
板书: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质朴
险 乐观
难爬 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4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教学难点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划分层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高、险;3、让学生在感知全文的 基础上,学会质疑。教学准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札 记一、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普通人的文章。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1、带着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三、再读课文,感知全文1、再读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2、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3、同桌互读。四、感受天游峰1、……同学们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游峰吗?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天游峰吧。知道课文哪几节写了天游峰吗?2、游一游天游峰出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大家都没有去过天游峰,有些同学都迫不及待想去天游峰了,谁愿意带我们去天游峰?)3、画一画天游峰。让学生在画一画的过程中,体会天游峰的高、险。4、指导朗读五、质疑1、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了:武夷山是有名的风景区,天游峰则更是因为它的高、险而闻名。而作者为什么不写景,而偏偏去一个扫路人呢?2、学生读书,质疑。3、交流六、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札 记一、明确任务上节课,同学们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二、解决问题一:老人扫天游峰为什么不感到累?1、游天游峰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又高又险)在天游峰上扫地,在我们眼中,那是太累了。老人觉得累吗?从哪里看出?2、学生读书,交流。老人说话轻松(读出那种轻松)老人为什么觉得轻松自在?总结: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三、解决问题二:老人退休了,为什么舍不得离开?1、指名读书2、老人爱的是什么?(大自然)3、齐读四、解决问题三:为什么说30年后再来看望老人?他真能活到100岁吗?1、分角色朗读课文。2、30年后再来看望老人,这句话什么意思?3、老人说的话又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这笑声能一直伴随作者到住地?5、改写最后一句。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险 不累 不退 练习设计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