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

2019-07-0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3、前后文对比,深化认识,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禹治水的方法、经过和结果。

2、 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3、教师描述导入: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2)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和第10自然段)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入品析,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1)“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四处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以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治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2)“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相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理洪水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渠开山,疏通河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3)“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任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