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本探究话题的挖掘
2019-05-09学生: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他后来还像小姑娘请教如何穿衣服,这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的谦虚。
学生:爱因斯坦将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科学研究上面,因此他没有工夫去顾及到穿衣服这一类的事情,但是这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文章这儿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爱因斯坦的谦虚的品质。……
在解决文本中的“矛盾”的时候,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探究文本中的矛盾的成因和解决,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是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这一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高涨,在探究矛盾中学生走进了文本,与作者产生了默契。
四、于学生的疑问处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步。”学生在文本中发现了疑问,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的挈机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学习《船长》一文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船长哈尔威在救完了旅客之后,为什么不逃走呢?
学生体会出的这一问题很有深度,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好机会。我抓住这一挈机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认真研读文本,热烈讨论,最后进行汇报。学生的发言及其精彩,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学生:哈尔威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坚守岗位,船长就是他的工作岗位,因此它不能够离开他的工作岗位。
学生:哈尔威他与“诺曼底”号轮船有着深厚的感情,由文中的“由文中的像往常一样”可以看出哈尔威对轮船有着深厚的感情。尽管船已经坏了,哈尔威还是不愿意离开他的心爱的伙伴。
学生:“诺曼底”号轮船沉没了,但是哈尔威认为一艘船就应该有一名船长,“诺曼底”号轮船尽管沉没了,但是他还应该有一名船长,所以哈尔威愿意陪着“诺曼底”号轮船沉没,他是在实现自己诺言,忠于职守。……
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由自己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疑问,学生在实现自觉主动的语文本对话,学生通深入思考,从而生成新的认识。
五;于文本的飞白处探究
“飞白”本是书法中术语,是指书法中的露出的一丝丝的空白,看上去像是枯笔写成的。这儿是指文章写作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作者故意留下的没有写具体的形象或者情节。读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完形,形成自己的期待视野。飞白在文本中往往能够激起读者的想象,启迪读者的思维。读者对飞白的完形过程往往是个性化的,同时又是读者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在这一创作过程中,飞白沟通了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文章的飞白处有意识地引设话题,引导学生对作品“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探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教学《船长》一文的时候,文中有这样的一出飞白:“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假如你是一名旅客,你会对哈尔威船长说什么?请你将他们写下来。
学生写出了富有个性充满感情的话语:
“哈尔威船长你是个真正的英雄,你的高贵品质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哈尔威船长,你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是你拯救了我们,我们将永远记住你。”
“敬礼!忠于职守的敬业英雄。”……
在将文章的飞白补充的过程中,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生成自己的头脑中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自己的哈尔威形象,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对于文本的理解学生在不断的深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