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教学反思
《花脸》一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回忆儿时的一篇散文。文章充满童趣,充分展示了作者孩童时代的纯真可爱。本文许多细节描写得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出来。教学时,我把“通过语言表达人物心理”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之一,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发现分析人物的心理现象。如写卖花脸的小罗锅儿说:“还是这小少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并联系上下文和重点词句,读出了卖花脸的小贩会做买卖,既迎合了买主的心理,又推销出了另一件玩具。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分析入木三分,令人欣喜。
《花脸》教学反思
上周我校以同课研究的形式举行了“高效课堂”自我达标活动,高年级语文选择了《花脸》这一课。由于之前准备家长会,周五下午才确定的内容,而周一就要上课,课文很长,学生也因为召开家长会离校,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我心里充满恐慌——自己毕竟不是专家、名师,没有能力拿着课文就去上课。利用周六、周日两天时间备课、制作课件,忙碌了整整两天。
《花脸》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往事”,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对于学生来讲,是有着强烈共鸣的。当然,这堂课要通过四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在没有充足的预习时间的情况下,既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还要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想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基于这点考虑,我只有上第一课时,确定了两个教学任务:一是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是体会我对花脸尤其是对关公花脸的喜爱之情,感悟我对英雄的渴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然,通过有关语句,感悟我对花脸的喜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扣住了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了个性化的体验,有共识,也有异见。读、品、悟,再读、再品、再悟。师生在文本中前行,随着课文内容从一般的花脸——特别的花脸——关公的花脸,逐步挖掘出作者情感的发展轨迹:由喜欢——崇敬——自豪,知之越深,爱之越切。作业设计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心爱的物品,达到读写结合。
不过,这节课,还存在很明显的不足:一是课文中生字词较多,学生很多不认识,也没有带词典,在认读的时候出现错误,我纠正后,没有让学生继续巩固。二是教材挖掘不够,单单体会我对花脸的喜爱之情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对“我”幼稚心理的挖掘,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从而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三是关于关公这个人物的形象,在讲到舅舅向我讲关羽的故事的时候,应该再补充一些关羽的故事,让学生对关羽的英雄形象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个环节教案中已经涉及到了,只是上课时忘记了。
看来要想达到高效课堂真不是容易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花脸》教学思考
1.在上第一课时时,为导入课题,我出示了大量的ppt图片(戏曲中典型人物的脸谱),但没想学生们平时阅读量少,对这些人物较陌生,即使是《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也叫不出名儿,没有达到“激趣”的目的,所以我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读书好书,本学期就先从《三国演义》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