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船长》教学设计
丹阳市珥陵中心校 施晓烨
【课题】:《船长》
【教材简析】:
《船长》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短篇小说,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段。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能理清文章的脉络。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练习4中的两个句子。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研读文章的重点部分,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重在让学生通过读去领悟,去发现。这一教学设计,抓住了课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在思考、讨论、解疑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学生从他的言行中感受他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和他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爱护妇女儿童的高尚品质。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紧紧结合起来,发掘了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片段最后的说话、写话训练则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设计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谚语导入,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进入初读,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遇险——救援——牺牲”这一条脉络。第二课时紧扣文本中心句,动情自读,品味领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紧张的情节,并借助媒体、模拟人物角色说话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激发内心情感。最后通过练笔实现积蓄到倾吐的情感渲泻。下面重点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船长。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船长》。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大意,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两名学生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