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2017-07-0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表演课文。
3、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首先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老师也要送给你们三句名言:(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谁愿意来读一下。
3、你们知道这三句名言的作者是谁吗?
4、齐读。
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有关孔子的小故事。齐读课题《两小儿辩日》。
6、什么叫“辩日”?(两个小孩在讨论有关太阳的问题。)
7、那么两小儿争辩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
1、因为这是一篇古文,与我们往常学的课文不大一样,所以要想回答问题,首先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
2、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读懂课文?
3、(1、看注释  2、想一想,猜一猜   3、看图)
4、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后再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想想句子的意思,最后再在小组里讨论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评点: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用“两小儿争辩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呢?”的问题,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三、学习课文。
1、两小儿对太阳各自不同的看法是什么?哪一小节告诉我们了?(多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2、谁愿意字字清楚,句句响亮地为大家把第2小节读一遍。
3、师小结:通顺并不等于快。听老师读一遍,体会老师的读与刚才那位同学有什么不同?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老师在什么地方作了停顿?(多媒体出示停顿符号)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5、谁愿意来读?齐读。
6、师小结:文言文长句要适当的停顿,这样才算是读通顺。
7、谁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两小儿各自的意见到底是什么?
(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8、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又各是什么呢?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
反馈第三、四小节。
9、谁能根据下面的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他们各自的理由?
(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就热些,远的事物离的远就凉些吗?)
10、那怎样才能读好这两段话呢?你认为应该在什么地方作停顿?(多媒体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停顿符号。)
11、作者写两个孩子的对话时用了什么句式?那应该怎么读能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互不相让的语气呢?自由练读。
12、请生朗读。
1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两小儿争辩的场面?(多媒体出示两小儿争辩场面。)
14、你觉不觉得画面少了些什么?(少掉了声音)那你能不能为刚才的画面配上音呢?小组自由练习为画面配音。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