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围绕人生和奋斗这个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曲折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个不屈的灵魂,奏响了一首首生命的乐章,点亮了一盏盏人生的航灯。二
单元目标要求
1、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逆”、“毅”、“撰”、“膜”、“礁”等组成的词语。(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比喻句及名言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朗读课文,感悟伟人成功经历对我们的启示,拓展延伸阅读,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申诉;完成“家乡的一种美味”习作。
三
单元设计意图
一、逆境成才——《小草和大树》教学谈《小草和大树》乍一看题目,以为是一篇寓言,仔细再看,发现尽管体裁不是寓言但是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逆境可以成才”。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一个论点,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呢?答案很简单,课文的第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夏洛蒂就是逆境成才的典范。夏洛蒂何许人也?她是一个女人,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在她之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妇女(甚至是全部妇女)毫无地位可言,没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是彻彻底底的男人附庸。在她之后,女权运动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拉开了争取男女平等战役的序幕。夏洛蒂的自传体代表作《简·爱》是全世界妇女的必读之作,被誉为“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
何谓逆境?词典中的解释为“坎坷不顺的境遇。”为什么逆境能够成才呢?作者以夏洛蒂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论点。引导学生去看主人公都有哪些“坎坷不顺”以及是如何应对的。从而真正认识逆境,感同身受。明白“逆境可以成才”的道理。二、强烈的对比 非凡的人生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谈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人公是史蒂芬·霍金。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通过阅读能够找到这样一些词汇: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生活的强者,非凡的科学家。这些都可以说明霍金的身份,但同时他还是一位终身禁锢在轮椅上的霍金,身体彻底变形的残疾人。身体的残疾和事业的伟大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轮椅上的霍金”。 文章一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霍金经历的残酷命运以及顽强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这一段的叙述虽然较长,但是有一条十分清晰的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最后一部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霍金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第八自然段用了一个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这是第一层意思。霍金拥有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他没有去愤世嫉俗,面对苦难他报以“恬静的微笑”。能活着,就好。(2)“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这是第二层意思。告诉我们理想、亲情、友爱是人生存必需的精神力量,他超越了物质的层面让人生更幸福。能幸福的活着,更好。(3)“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第三层意思。“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知道活着的意义,真好。三、好书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