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

苏教版国标本  六(上) 执教  江苏省特级教师  许红琴
本文为自己听课后整理  略有差错
一、齐读课题 整体回忆内容
师: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叙事性的散文往往通过对人或事的叙述,抒发作者的感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生:两件事,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姥姥的剪纸深深地吸引了我。
师:学习这一类散文,我们弄清了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那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生:(略)
师:我们有的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刚才这位同学想了解作者为什么写,我们高年级的同学还应该想想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三方面的内容。
二、寻找文眼 明确学习目标
师:姥姥剪纸的技艺和剪纸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找到文中最能体现姥姥技艺高超的一个字?
板书:艺高  神
师:姥姥怎么会有这么高超的技艺?
生:总剪。
板书:总剪
师:今天我们循着“神”字,走进姥姥,走进姥姥的剪纸,看看姥姥的剪纸神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来写出这种“神”的?
三、学生自主阅读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全文,在重点的词句或感受深刻的词句上圈划,写写批注。
(教师巡视,相机指点:写批注可以简单一些,用一、两个词语即可……有的同学还关注用什么方法写的,很好……重要的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打上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四、学生交流  品读文本
生1: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你说到姥姥的剪纸栩栩如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略)
师:对同一句话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生:(略)
师:教师划出关键词句(上划线部分)为什么不说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像母鸡,剪只公鸡像公鸡?
生:略
师:对,如果说“像”字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形似,那么“能”字则写出了神似,这样写用一个词语形容就叫(出示词语)形神兼备。我们读文章时就应该像这样细细地品读语言。
板书:品语言
师:这个同学的感受特别好,奖励你来由衷地赞一赞姥姥的剪纸。
生:2生个别读——齐读
师:姥姥不仅剪出的动物形神兼备,还能剪各种植物、人物、器物,我们也来像课文一样说一说。
出示仿说句式:剪   像    ,剪    像    ,剪    能      ,剪     能     。
(后半句教师引导:剪朵鲜花——;剪只喜鹊——剪条鲤鱼——剪盏电灯——)
师:你看,连器物也活了,还有别地地方看出“神”吗?
生2:交流岂知工夫不大,一只‘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师:(打断)不要忘了前文,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剪的,读书要前后勾连。
生: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只‘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