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解】
《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运用对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情感目标: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还能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课教学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辩中悟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在课的设计上依据“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了自读、自悟、质疑、表达、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的情景,使学生欣欣然,跃跃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的层次是非常清楚的:遇险-救援—殉职。“救援”部分是讲读的重点,“殉职”部分是情感的升华。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即通过环境烘托与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大胆整合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落创设多种情景,置学生于海难现场,让他们与文中人物生死相连、情意相通,从而反复地朗读、想象、体悟,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立在学生的心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知画面。
1.揭示课题: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小说《船长》。学生齐读课题。
2.那是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在这场灾难中,哪一个镜头或者场面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呢?
3.学生自读课文相应片段后简要交流
(镜头1遇到危险 、镜头2紧急救援、镜头3以身殉职……)
教师相机板书:遇险救援 殉职
4.在这一个个镜头中有一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船长哈尔威。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揭示课题,直逼重点,使学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