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标准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以“悟”和“读”为宗旨,重点抓住船长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段落、句子,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和运用中体会船长哈尔威是怎样一个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船长》一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船长形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重点词句、段落感受船长哈尔威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哈尔威船长在轮船被撞即将沉没时,是怎样井然有序地展开救援的。难点是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船长哈尔威是怎样一个人?
(四)教材课型、课时
略读课文 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课件 背景音乐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为了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注意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以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四道命令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后,在交流中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突出略读课文教学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设置悬念。
1.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今天说起仍然让我们心有余季。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表现的怎样?(指名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讲给其他同学)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船长又是如何应对的?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知到的自然灾害——地震谈起,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自然灾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读课文,注意积累课文中的词语,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读词语,想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
嘈杂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调遣
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 深渊 忠于职守
(设计意图:此时通过对课文中的关键词的抽查,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想象画面,这样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又教给学生如何抓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始终给学生渗透一种整体意识。鼓励学生将自己对船长的初步认识表达出来,既训练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更加树立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物形象)
(三)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浏览课文找一找雨果是怎样评价他笔下的船长的?(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