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两首(苏教版六上语文教案)

教学意图:《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讲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的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怎样在古诗中挖掘语言因素,何主任的“三个留下”给了我启发,决定从“语言、形象、情感”入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经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教学意图:学生较易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却难以领悟。如果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虽然学生也能明白,但印象不会太深,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e评价e再读。
      (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教学意图:组织学生活动:在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词语和诗句意思的情况下,教者看看板书的课题,看看语文课本,满脸疑惑,提问: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投影片:
      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