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案

一、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