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
3、 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简要说说事件的梗概。
4、 体会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初步感悟文章通过某种事物比喻说明一种道理的写法。
5、 认真阅读课文,领会“一个人要成材,不能远离社会群体”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尤其是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有关描写和议论。
2、激活学生的思维,结合实际展开联想,进行合作探究。
三、教法教具:
1、 查找关于玄奘的资料。
2、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唐僧。你们知道唐僧是根据我国唐朝哪个高僧的原型塑造的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玄奘成为一代高僧之前的一个故事《生命的林子》齐读课题
(板书:生命的林子)
4、学生读题。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理清文章脉络,给文章分段
1、课文写了关于玄奘的什么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会儿。
2、生初步概括。评论:说清楚、说完整了吗?这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说完整。
3、一件事情总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怎么分?找出文章脉络(打算离开----林中悟道------成为高僧)
4、自由快读课文,按脉络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段:(1-3)讲玄奘决意辞别师傅,离开法门寺,准备到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阅读经卷。
第二段:(4-9)讲方丈启发诱导玄奘,玄奘顿悟,表示要留在法门寺。
第三段:(10-11)玄奘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所感悟的哲理。
四、按段落朗读课文-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学习1-3节
1、相传当年玄奘就在法门寺修行,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寺庙?自由读找出写法门寺的句子。交流谈理解(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是一座名寺?你对那个词最有感觉,请你抓住它谈谈你的理解。
2、作为一位僧人,面对这样一座名寺会是什么感觉呢?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这两句话。
3、这么一个天下名寺,玄藏还曾一度想离开,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如果此时玄藏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问他些什么?教师板书:走 留
4、你们想了解吗,老师也想了解,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呢?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3小节,在书上做出相应的圈划。
5、交流讨论
6、玄藏有很大的抱负,可待在这个法门寺想出人头地容易吗? 所以他决意要离开。从决意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7、小结:想出人头地又一时难以实现愿望的玄奘在听信了别人的劝说之后,决意要离开法门寺。这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生活中是很多人都认为宁可做鸡头也不做凤尾。
三、学习4——9自然段
1、但玄奘后来为什么又留下来了呢?方丈到底用了怎样的方法留住了玄奘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4——9自然段,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1)问玄奘要做太阳还是烛火?太阳和蜡烛有什么不同? 问要做烛火还是太阳,实际上是想了解什么?(是方丈想了解玄藏究竟想做什么样的人先问玄奘的心意,更进一步地明确了玄奘的目标。抓住了玄奘的心理,为下面的启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