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
2、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片段。
2.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资料了解安塞腰鼓,准备安塞腰鼓图片及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并制成课件。
学生:1、搜集安塞腰鼓的有关知识及作者的情况;2、查阅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3、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看录像,谈感受: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教师适当相机引导
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和作者作品资料,教师总结归纳
(屏幕显示)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二、朗读感知课文
1、齐读、正音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
(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
2、读出音乐美
(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
(4) 分节朗读,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
(6) 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