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四、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学生自由说说)
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指名说)
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学生说说)
5、师做小结
五、作业布置
1、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1)「在狱咏蝉」骆宾王(2)梅花王安石(3)青松陈毅(4)竹石郑板桥(5)墨梅王冕
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附教学的相关资料:
资料(一):
有关于谦的资料:
于谦,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才华过人。于谦曾被任命为御史,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